王正春
我家住在寒冷的哈爾濱農(nóng)村。每逢秋涼,祖母就請本村一位老婦人到我家制作(當(dāng)?shù)胤Q“打”)火盆。據(jù)說這是個技術(shù)活兒,訣竅不能外傳,所以那老婦人總是把自己關(guān)在屋里獨自操作。我曾扒著門縫兒一只眼偷偷往里瞅,卻只能看到她的背影。祖母看到了,過來輕輕拍拍我的肩,小聲叫我到院子里玩兒去,所以我迄今也不知道她是怎樣和的黃泥,怎樣捏的形狀。干完活兒后,祖母做上一頓好飯,就算答謝了。
剛做的火盆要放到陰涼通風(fēng)處,讓它從里到外干透,這樣才結(jié)實耐用。祖母把火盆視作寶貝,叮囑家人千萬不要磕著、碰著它。
冬天到了,祖母小心翼翼地端出火盆。每次做完飯后,把未燒盡的余火從灶坑里扒出來裝進(jìn)火盆;然后把火盆端到院里,讓煙散盡,只剩下紅通通的火;最后再端到屋里,讓它開始發(fā)揮作用。
祖母的黃泥火盆,給童年的我?guī)砹藴剀啊C棵繌谋煅┑乩锿鎵蛄嘶匚?,她都叫我趕緊到火盆邊暖身。她用這個火盆給我燒過土豆,烤過豆包,烘過衣襪……在火盆旁,她哼過東北小曲,嘮過老輩闖關(guān)東的艱辛。我問她:“火盆為啥總是溜圓?”她告訴我,眾人圍火才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