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利 吳冬乾 陶紅娟
(靖江市農業(yè)科學技術推廣中心,泰州 214500)
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是近年來我國水稻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方向,這也對水稻生產中的化肥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應用新型肥料產品、做好肥料的科學運籌是實現化肥減量的技術路徑之一[1]。穗期是水稻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追肥以施用氮肥為主,若氮肥供應不足,則會影響水稻的產量和品質,但過量施用氮肥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2]。35%正大綠速達液態(tài)氮肥是一款兼具速效性和長效性的緩釋液體氮肥,能有效提高水稻對氮肥的吸收率[3]。在此背景下,為驗證35%正大綠速達液態(tài)氮肥作穗肥施用對水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筆者于2019年進行了相關田間試驗,以探討該液態(tài)氮肥的具體施用技術?,F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肥料為35%正大綠速達液態(tài)氮肥、40%水稻專用肥(16-8-16)和尿素。供試水稻品種為“南粳5055”,栽培方式為盤育機插,于2019年5月16日落谷,6月12日機插,種植株行距為14 cm×25 cm,每穴栽植4苗左右。
試驗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每667 m2施用量):(1)拔節(jié)孕穗期葉面噴施1次35%正大綠速達液態(tài)氮肥500 mL兌水30 kg,(2)破口期葉面噴施1次35%正大綠速達液態(tài)氮肥500 mL兌水30 kg,(3)拔節(jié)孕穗期和破口期各噴施1次35%正大綠速達液態(tài)氮肥500 mL兌水30 kg,(4)常規(guī)施肥對照,拔節(jié)孕穗期施40%水稻專用肥(16-8-16)20 kg,破口期施尿素10 kg,(5)清水對照。每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為150 m2(20.0 m×7.5 m)。
試驗在靖江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地土質為砂壤土,田塊地勢平坦、灌排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且均勻。前茬作物為小麥。各處理試驗前每667 m2施40%水稻專用肥(16-8-16)40 kg作基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加顆粒碳銨20 kg作分蘗肥,其他田間管理均參照當地水稻高產栽培管理要求進行。
于10月中旬,各小區(qū)取長勢一致且具有代表性的10株水稻植株,測量其上部三張功能葉的葉長、葉寬,并計算上部三張功能葉的葉面積(長×寬×0.75);調查一次枝梗總數、二次枝??倲岛屯嘶瘮怠⒂行霐?、穗粒結構等。10月底水稻成熟后,分區(qū)收割,計算14.5%標準水分含量下的水稻實產和千粒重。
水稻上部三張功能葉是籽粒充實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來源,而充足的氮素供應可促進水稻葉片的生長和光合產物的積累[4]。由表1可知,4個穗肥處理的上部三張功能葉的葉長、葉寬和總葉面積均顯著高于清水對照。其中,處理(4)的上部三張功能葉的總葉面積最大,處理(3)次之,兩處理間上部三張功能葉的總葉面積無顯著差異,表明在拔節(jié)孕穗期和破口期時各噴施1次液態(tài)氮肥作穗肥能明顯增加上部三張功能葉的葉面積,且其施肥效果與常規(guī)施肥處理相仿。
表1 不同處理對上部三張功能葉的影響
由表2可知,各處理的每667 m2有效穗數基本一致,表明施用穗肥主要影響了小穗的發(fā)育,這與查貴生等[5]的研究結果相似。在穗部性狀方面,常規(guī)施肥[處理(4)]的一次枝梗數和二次枝梗數最多,退化數最少,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也均為最高;施用液態(tài)氮肥的3個處理均較清水對照的一次枝梗數、二次枝梗數明顯增加,退化數減少,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有所提高,其中,處理(3)的穗部性狀和穗粒結構與處理(4)相仿,表明在拔節(jié)孕穗期和破口期各噴施1次液態(tài)氮肥的施肥效果與常規(guī)施肥處理相仿。
表2 不同處理的穗部性狀和穗粒結構的影響
由表3可知,4個穗肥處理的實收產量均極顯著高于清水對照,增產幅度在3.8%~11.1%。其中,常規(guī)施肥的處理(4)產量最高,在拔節(jié)孕穗期和破口期各噴施1次液態(tài)氮肥的處理(3)產量次之,且與處理(4)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表明在拔節(jié)孕穗期和破口期各噴施1次液態(tài)氮肥的施肥效果與常規(guī)施肥處理相仿。
表3 不同處理對實產的影響
據統計,處理(3)合計每667 m2施用1 000 mL液態(tài)氮肥,每667 m2純氮施用量僅為0.35 kg,常規(guī)施肥的處理(4)每667 m2純氮施用量為7.8 kg,即處理(3)的純氮施用量較處理(4)減少95.5%,減肥效果十分顯著。
試驗結果表明,水稻生產中使用35%正大綠速達液態(tài)氮肥作穗肥,可以增加上部三張功能葉的光合作用面積,減少枝梗退化數、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其中以在水稻拔節(jié)孕穗期、破口期各噴施1次,每667 m2用35%正大綠速達液態(tài)氮肥500 ml兌水30 kg,對水稻的生長和產量形成最為有利,且該處理的水稻表現與常規(guī)施肥處理間無顯著差異,但減少了穗期95.5%的純氮施用量,實現了化肥減量。
值得注意的是,本試驗只探討了液態(tài)氮肥作穗肥對水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對稻米外觀品質、加工品質和食味品質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同時,若液態(tài)氮肥要與農藥混用,需在使用前進行試驗驗證,以免產生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