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莉
(福州城門中學,福建 福州 350018)
抒情散文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jié),注重作者的主觀感受,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有著優(yōu)美的意境,洋溢著濃厚的詩情畫意。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及《我與地壇》都是景物描寫精彩、意蘊深厚、語言優(yōu)美的名家名作。三篇散文選取的是同一座城市里的景物,卻呈現(xiàn)出各具特色、搖曳多姿的美,可謂是同中有異。教師要整合文章并找到關(guān)聯(lián)點,異中求同,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探討如何確定這類散文的教學內(nèi)容,提高寫景抒情散文教學的有效性。
寫景散文的景物是作者眼中獨特的情感言說對象,常常是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fā)情感的,以描寫、抒情為主要表達方式。一般是一邊描寫景物一邊抒發(fā)情感,情感與景物水乳交融、不分你我,在描寫景物中抒發(fā)作者的感受,或是對生活的感悟。寫景散文所要表達的情感是美的,美在率性、自然、真誠。作者常用動蕩多姿的景與物來深化豐盈飽滿的情思。閱讀中,我們猶如與作者在日常談話,率性坦誠、隨意自由,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都是真情實感,感情強烈而濃郁。所以分析寫景,把握情感至關(guān)重要,也是寫景抒情散文最核心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要通過細致分析散文的景物,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藝術(shù)境界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這三篇散文的共同點是,都體現(xiàn)了情景交融的美,都通過景物描寫來傳遞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學內(nèi)容的第一步確定為分析寫景。教師首先要仔細品讀文中的寫景文字,指導學生從三篇文章中找到寫景的段落,通過外在景物特點的分析,理解作者的景中情。課堂教學中設計任務群:賞析一段最有情味的文字,感受作者景中的情感。任務群下設計的問題為:1.品讀《故都的秋》,思考作者用了哪幾幅景來表現(xiàn)北平秋天“清、靜、悲涼”的特點?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幅,分析情景,感受畫外之意。2.品讀《荷塘月色》4-6 段,選擇一段寫景文字賞析。3.品讀《我與地壇》,思考文中寫了作者幾次來到地壇?每一次地壇都寫了哪些景物,每一次都寫出地壇的什么特點,每一次都給“我”帶來什么感悟?
教學中,引導學生通讀全文,找景物,追蹤作者的情感線索、情緒變化。抓住情感脈絡語句,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文本,進入文章的情感世界。散文的情感線索大致有三條:情的線索、理的線索、事的線索。三篇寫景抒情散文要理清的是作者的情感線索,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1.讀標題。散文的標題往往涵蓋了文章的諸多信息,對于標題的細讀,有助于對文章的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找到文章情感線索。關(guān)注《荷塘月色》中的并列短語,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與月色組合在一起,體現(xiàn)優(yōu)雅朦朧寧靜之美,還有淡淡的喜悅之情?!豆识嫉那铩分械摹肮识肌笔怯形幕滋N的文明古都,“故”有年代久遠、歷史悠久之感,有一種故人懷念故鄉(xiāng)、懷念友人的眷念之情?!段遗c地壇》以北京地壇公園為背景,作者與地壇的長久對話,將個體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壇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石之上。2.找文眼。文眼是文章主旨最有表現(xiàn)力的詞句,能夠幫助學生把握行文的情感脈絡,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逗商猎律返摹斑@幾天心理頗不寧靜”,《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都構(gòu)成文章的基調(diào)和底色。3.理情感?!逗商猎律?、6、7 段中都有一些作者直接抒發(fā)情感的語句,讓學生找出并梳理作者的情感線索,尋找朱自清的內(nèi)心軌跡。第3 段月下獨處,其中“另一個世界指的是什么?”第6 段,“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钡? 段,《采蓮賦》及《西洲曲》中熱鬧的場面及“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jié)”“可惜我現(xiàn)在都無福消受了”。從“頗不寧靜”到月下荷塘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傷感,再到想起熱鬧的江南,都表現(xiàn)作者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壓抑與煩悶,向往寧靜、美好、自由和快樂的生活。荷塘月色美景的寧靜、幽雅、朦朧與作者當時復雜不寧靜的內(nèi)心世界吻合?!豆识嫉那铩啡挠形宸锞皥D,都集中體現(xiàn)作者的感傷、憂郁之情,要作為學習的重點。文章第一、二段及課文最后兩段,直接抒發(fā)作者對故都的秋的無比眷念之情?!段遗c地壇》要細讀文章第一部分三段景物描寫,細讀第二部分的幾個場景:母親出門口送“我”,家中等“我”,園中找“我”。讓學生思考:母親對“我”有著怎樣的生命意義?“我”對母親是一種怎樣的感情?三篇文章通過尋找景物、梳理情感,深層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這是寫景抒情散文閱讀的一個突破口。
寫景抒情類的散文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尖銳而集中的戲劇沖突、詩歌鮮明的節(jié)奏和韻律,而是以含蓄蘊藉的意境美來感染讀者。意境是散文的生命。“散文沒有意境美,就是沒有了生命文字的堆砌品;有了意境美,散文才會充滿活力,充滿朝氣和生氣,才會給人以美的享受”。[1]另外,“現(xiàn)代散文,卻更是帶有自傳的色彩”?!白骷以谧约旱纳⑽睦锍2患友陲椀乇砺渡硎馈⑺枷?、感情、癖好將自己的信仰、習慣、性格甚至病態(tài)都大白于天下”。[2]作者在文章里表現(xiàn)出的獨樹一幟的情趣、趣味,濃郁生活實感和含蓄蘊藉的意境,讓讀者沉浸其中。鑒賞意境、品讀情味,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是抒情類散文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教師要讓學生在意象紛呈的藝術(shù)境界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讀出文章的情味,讀出作家的審美傾向。
通過意象深入探究意境,獲得審美體驗,品味文章的詩意美。散文寫的是真人真事,抒發(fā)的是作家的真情實感,作家的經(jīng)歷不同,文章就有不同的情味。三篇散文都不是單純的寫景狀物,而是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作家的情感,蘊含著作家的審美追求。閱讀鑒賞這三篇散文,不能僅限于文章的意境美,還要品出作家的情趣、趣味。《荷塘月色》描寫荷花“婀娜”“羞澀”,把荷花擬人化,寫出荷花嬌羞的情態(tài);“明珠”“星星”“美人”一連串的比喻,寫出荷花晶瑩剔透、嬌艷欲滴的形態(tài)。荷葉是“亭亭舞女的裙”;荷香是“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荷波則運用擬人手法,寫荷葉在微風吹動下,形成凝碧的波痕;荷韻是用“脈脈的流水”,寫出流水的無聲、含蓄和有情。這些景物組合在一起,傳神地勾勒出月下荷塘的靜謐、淡雅和朦朧的意境。在荷塘月色這樣幽美的環(huán)境中處憂愁而向往喜悅,處喜悅而受憂愁牽扯。作者是個拘謹?shù)闹R分子,想超脫卻超脫不得,個性平和,有追求但是放不開。作者內(nèi)心世界沒有大起大落,情感體現(xiàn)的是朱自清的“中和主義”,怨而不怒、哀而不傷。這是進步知識分子處事拘謹?shù)奶攸c,也是本篇散文的情味?!豆识嫉那铩返? 段“秋院靜觀圖”:“很高很高碧綠的天色”意境是“明凈、高爽、無纖塵”;“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多了幾分冷落蕭條;“藍色的牽牛花”是冷色調(diào);“稀稀疏疏尖細且長的秋草”讓人感受到衰竭與凄涼;“租一椽破屋”有歷史的滄桑感?;睒涞穆淙铩偃盏那锕?、都市閑人等,隨意景物組合成五幅秋景圖,全文的景物沒有一處是完整的。郁達夫所寫的都是破敗、蕭條、單調(diào)、平凡的景物,這些景物組合在一起,卻透露出郁達夫的“雅趣”,表現(xiàn)故都秋“清、靜、悲涼”的意境。由于社會風云與個人遭際在作者心中投下陰影,對故都“清秋”的品味夾雜著一些苦澀,郁達夫在文中要表達的是有一定文化修養(yǎng)的知識分子的雅趣、高雅文化人的悠閑情調(diào)?!段遗c地壇》寫景中夾雜敘事、抒情和議論,表達作者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文中更多是記述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帶有自傳、自省、自訴的意味”。情味是線性不斷的,一種情味貫穿到底,在體驗式閱讀時,要將情味揣摩徹底。情味體現(xiàn)作者的審美傾向,體現(xiàn)民族的審美趣味,要引導學生從作家的審美趣味、審美傾向中,提高文化品味。
鑒賞意境、品讀情味,還要更深入地領(lǐng)悟作者對生命的感悟與思考,學習郁達夫遭受重大打擊后的心路歷程,學習作者面對充滿挫折的人生的頑強精神。郁達夫的悲涼是他對生命的感悟,欣賞生命的蓬勃生機,直面生命的衰敗,沉思生命的周期,也是人生的感悟。體會朱自清在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時的苦悶彷徨,體會他“一幅一幅如夢如幻、美麗飄渺的畫面中,欣賞淡淡的月色,婀娜多姿的荷花、感受微微吹拂的晚風、縷縷淡淡的荷香,品味作品中迷離恍惚的情調(diào),文中夾雜著淡淡的恬靜、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痛的獨特的朦朧意境,領(lǐng)悟作者在那血雨腥風的黑暗社會中苦悶彷徨、向往自由的心情”。[3]史鐵生通過描寫破敗、荒蕪、古舊的地壇,寧靜、頑強地洋溢著生命的律動的地壇,寫出自己對生命和世界的解讀。本單元三位作家寫的都是北京的景物,因為作家的經(jīng)歷不同,就體現(xiàn)出不同的審美傾向。教學時,用任務群布置學生查找三位作家的身世及寫作背景,將三位作家的審美趣味融入課文的解讀,挖掘其中的民族審美心理和特征,進行評價和個性化的閱讀。
“抒情散文非常注重追求意境,通過情、景和想象空間的交融,實現(xiàn)虛實相生的審美境界,給人以美的享受”。[4]所謂“實”是文中所寫到的景物或是事物;所謂“虛”是景物描寫之外的能夠引起讀者想象的事物或是情感。“實”是散文的基礎(chǔ),“虛”是散文的情感升華,引發(fā)讀者思考、想象。思想感情與藝術(shù)境界緊密相連是寫景抒情散文表達的特點。經(jīng)典的寫景抒情散文往往是虛實結(jié)合,讓讀者回味無窮的。在閱讀教學時,還要指導學生將散文虛實相生的意境讀出來,補充文中已被學生忽略的情味?!豆识嫉那铩分袑懬镉旰笕藗冋務撎鞖廪D(zhuǎn)涼,“著者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都市閑人相互問答,討論天氣變涼,這是“實”;“虛”則是作者內(nèi)心的陣陣秋意。通過秋雨和都市閑人的對話,讀出北京秋后的清涼、寧靜、悠遠與蕭索,以及作者在其中透露的深深的孤獨與悲涼。郁達夫并未直接寫秋意或是自己的心境,而是通過都市閑人這個實境體現(xiàn)出來。《荷塘月色》中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是作者筆下的實景,文中引用《采蓮賦》《西洲曲》的內(nèi)容則是虛境。感悟作者暢想的采蓮女采蓮的情景,因為這正是作者向往自由,希望超越現(xiàn)實的精神寫照。實景與虛景的結(jié)合,使文章具有一種朦朧隱約、迷離虛幻的意境美。
通過朗讀,領(lǐng)略語言的感情色彩,感悟?qū)懢吧⑽闹械木拔锩鑼懀佻F(xiàn)文章的藝術(shù)形象,讓人如置身于景物之中,如親臨其境。佘樹森在《散文的藝術(shù)魅力》一文中說:“當我們閱讀散文,接觸到那些意象的時候,我們的心靈,不僅會為作者的真情所打動,而且還會同作品的抒情背景相融合,產(chǎn)生出自己的想象,在心中描繪出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币皇且ㄗx,二是要美讀,三是要用心讀,四要一邊讀一邊放飛自己的想象。對學生喜歡的章節(jié),還可以要求背誦。
散文語言是作家精心錘煉的成果,“講究文辭、節(jié)奏、氣勢、色彩,是一種最本色也是最優(yōu)美的語言”。[5]散文教學對于學生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獲得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細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語言,是寫景抒情散文最基本的學習任務。通過從文字、句子、文章三個方面設計“含英咀華,品賞語言”的活動任務,實現(xiàn)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的目的。
教學中要緊貼文本的語言,指導學生“透過詞語表面意思,感受作者語言表達的分寸感、得體感,發(fā)現(xiàn)作者‘這樣言說’而不是‘那樣言說’的意圖,從而認識作者言說的奧妙與智慧,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5]例 如,《荷塘月色》中第5 段,“瀉”“浮”“洗”“籠”“畫”這些動詞用得非常巧妙,妙在哪里?請學生思考討論,然后得出結(jié)論。如置換文章的字詞,引導學生比較,看看哪個更好,品味寫景語言的魅力?!豆识嫉那铩分泻暧^的秋聲秋色名詞“蘆花、柳影、蟲唱、夜月、鐘聲”及微觀的秋聲秋色名詞“飛聲、日光、藍朵”,搭配在一起產(chǎn)生獨特的審美效應。另外,兩篇文章的共同點數(shù)量詞,運用在散文作品中,富有點綴美?!逗商猎律贰叭~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燈光”這幾句話中的數(shù)量詞,有“一絲”“一道”“一帶”“一兩點”,“這些數(shù)量詞的運用使幽美寧靜的荷塘在月光下展現(xiàn)出特有的迷人風韻,不僅豐富和潤色了荷塘的迷人景象,還渲染了一種優(yōu)美寧靜的意境?!保?]《故都的秋》“一椽破屋”“一碗濃茶”“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一條條掃帚的絲紋”中數(shù)量詞的運用,不僅增添文章的“悲涼美”,還富有“悠閑”和“雅趣”。
寫景抒情散文語言優(yōu)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段遗c地壇》第5 段寫蜂兒,“朵”讓人既感受到蜂兒停在空中時翅翼振動形成的如霧的形態(tài),又有袖珍的花朵般的美。運用擬人、比喻手法寫螞蟻、瓢蟲等小昆蟲,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著、活動著,寫蟬蛻留在樹干上的情態(tài)?!逗商猎律分羞\用疊詞三十多次,如“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葉子”“高高低低的樹”“隱隱約約”等。還有大膽新奇的比喻,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等。此外,還有通感手法的運用,如“縷縷清香”與“渺茫的歌聲”是嗅覺向聽覺的轉(zhuǎn)移。
通過改句、選詞、填詞、誦讀、默讀、抄寫、批注、仿句等方法,發(fā)展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如置換文章的字詞,《荷塘月色》中把“曲曲折折”換成“彎彎曲曲”好不好?為什么?把“田田”換成“層層”好不好?為什么?[6]指導學生仿寫句子,記住詞語句式,以便在今后作文時化而用之;指導學生在原文的基礎(chǔ)上進行補充、擴展、開拓,讓學生仿寫片段等。如《故都的秋》后半部分,作者多用短句,長短結(jié)合,以及排比句式,可讓學生仿寫。抒情散文最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烘托、渲染、白描、虛實相生等,還有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教師要指導學生將這些寫作手法運用于寫作教學中,提高寫作能力。
此外,還可“通過分析、概括、比較、辨析、聯(lián)想、想象等思維活動,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提高思維品質(zhì)”。[6]可借助鑒賞語言,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1.深入比較、咀嚼、揣摩挖掘語言的含義,提升思維的深度?!段遗c地壇》的語言充滿哲理意味。教學時,要注意結(jié)合史鐵生的人生經(jīng)歷,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例如,“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等語句,包含著深刻的哲理。
2.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促進思維廣度的發(fā)展。從詞字的組合中,可以看出一片場景、一幅畫面,甚至是一段人生悲歡?!豆识嫉那铩贰耙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中的“夾”,表現(xiàn)出一種“零余人”的漂泊感和蒼涼?!办o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和“在牽?;ǖ?,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中的“靜”“藍朵”“疏疏落落”這些詞,透露出冷澀的味道,其實這正是作者內(nèi)心無限悲涼的寫照?!逗商猎律贰叭~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一畫面使“田田的荷葉活化成了一群嫵媚多姿、光彩照人的少女”。
3.以任務群的活動形式,布置學生在不同的課文之間進行比較,評價語言風格?!逗商猎律氛Z言是樸素的,有一種清新、自然典雅之美。朱自清追求“談話風”的語言境界,認為文學只有像“尋常談話一般,讀了才能親切有味”。《故都的秋》的語言風格是寞而不寂、悲而不傷、淡而不寡、冷而不寒的?!段遗c地壇》融議論、記敘、描寫為一體,語言雋永而富有哲理,新鮮而奇崛。
此外,教師還應善用以讀帶寫,將寫作引進散文鑒賞教學,幫助學生理解現(xiàn)代散文的內(nèi)容,領(lǐng)略現(xiàn)代散文的審美藝術(shù),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和水平,激發(fā)審美再創(chuàng)造能力。在教學中,以本單元三篇范文為例,學會借鑒、模仿立意謀篇、選材組材、精心構(gòu)思、遣詞造句等寫作技巧,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真正做到把讀和寫結(jié)合起來。
總之,教師要突出寫景抒情散文的文體特點,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從情感、意境、語言、表達技巧等四個方面,選擇教學內(nèi)容,確定教學策略,不斷探究散文教學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