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澤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zhì),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堅持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這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落地生根的最好詮釋。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調(diào)研期間,要求江蘇要著力在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高質(zhì)量發(fā)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gòu)建新發(fā)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上走在前列。年初,正是地方各級人大、政協(xié)“兩會”召開的密集時期,也是各級黨委政府制定和出臺“十四五”規(guī)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和安排2021年工作計劃的關鍵時期,民生問題再度成為高頻熱詞。隨著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各地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這些民生實事關乎民生、順乎民意、貼近民心,聚焦著老百姓的所需、所想、所盼,使民生福祉更豐厚,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更強烈。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民生無小事,民生連民心。辦好民生實事是提升百姓幸福指數(shù)的重要方面,各地應該從吃、住、行、醫(yī)、學等多個方面列出一批民生“問題清單”,要圍繞民生訴求、回應民生關切,著力辦好普惠性、兜底性民生項目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始終堅持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民生“負面清單”變成百姓“幸福賬單”。要科學篩選民生項目,絕不能圖“一時熱鬧”,更不能搞“形式主義”,出現(xiàn)“半拉子”工程,否則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將“大打折扣”。
對標“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始終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往前走,一茬接著一茬、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用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shù)換來百姓的幸福指數(shù),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把民生實事項目做得更細、更實、更有效,才能讓老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