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蓮之
例文一
我家所在的小區(qū)里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水渠。這條水渠通常是干涸的,里面長滿了雜草,堆積了一些雜物和石塊,誰也沒興趣走進去。但這卻是我的樂園。
我讀幼兒園時,有一個同學也住在這個小區(qū)。放學后,我們倆最愛到水渠附近玩。我們在這里玩“過家家”“藏東西”“燒菜”等游戲。盡管我這個“媽媽”非常失職,東西一藏就再也找不到,燒的“菜”也不能吃但是我們不厭其煩地玩了一遍又一遍。人迷到什么程度呢?人迷到天黑了不知道回家;人迷到下雨了不知道找地方躲;人迷到不怕媽媽的嘮叨,因為她嫌水渠里太臟了。
我的樂園在大人眼里雖然有點臟、亂,但在我的眼里卻是驚喜不斷。我能在這里找到奇形怪狀的石頭,用它們來當“桌子”“椅子”“爐子”;我能在這里找到很多干枯的樹枝,作為“做飯”用的柴火;我也能在這里拔到各種不知名的雜草,作為“做飯”游戲中的各種食材。在這樣一個條件充足的地方“過家家”,我能不開心嗎?
后來隨著我漸漸長大,我再也沒興趣玩這些幼稚的“過家家”游戲了。但這條水渠依然還是我的樂園-一春天的雨季里,水渠會短暫地變成真正的水渠,于是我最愛行走在水渠里的搭石上,讓自己跳躍的身影倒映到水光里;夏日炎炎里,水渠旁邊的柳樹上就會出現(xiàn)很多知了,我可以在這里仰著脖子看它們半個多小時;收獲的秋天,水渠里一些雜草也會結出一些果實,我最愛把自己變成“一陣風”,幫它們把種子帶到更遠的地方;冬天遇上下雪,我一定會在水渠附近堆一個小雪人,因為小區(qū)其他地面上的雪早就被人踩臟了,無人問津的水渠里的雪無疑成為最干凈最好用的材料啦。
【吳老師的話】
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誰都不會相信:一條大多時候干涸的“水渠”,會成為一個小姑娘的“樂園”。但讀了這篇文章,有哪個讀者會認為這不是“樂園”呢?
一開篇,小作者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了自己的樂園?;蛟S就是這寥寥幾語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這里怎么會是樂園呢?不像一個好玩的地方啊!緊接著,小作者細數(shù)和幼兒園同學玩“過家家”“藏東西”“燒菜”等一系列豐富多彩、富有童趣的活動。在大人眼里臟兮兮的地方,卻是小作者入迷的“樂園”,進一步強調了“我”的樂園。雖然隨著年歲增加,小作者不再玩這些幼稚的游戲了,但仍能在這里找到四季的樂趣——水渠,依然還是“我”的樂園!
小作者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精練、生動、流暢的語言,為我們呈現(xiàn)了快樂不斷的個性化“樂園”。字里行間似乎也在告訴讀者——童年是快樂的,快樂是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