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代輪臺建制考 ①

      2021-03-02 06:23:16劉子凡
      西域研究 2021年1期
      關鍵詞:北庭西州輪臺

      劉子凡

      內容提要:唐代輪臺縣在今烏魯木齊市附近,可以同時通達北庭與西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唐朝進入西域之初并未設立輪臺縣,而是對此地的處月部采取了以羈縻為主的策略,先后在處月部設立了金滿州、金滿州都督府。長安二年(702)以后,隨著輪臺縣的設立,唐朝逐漸加強對天山北麓的直接控制,輪臺縣成為一個重要的交通和商業(yè)中心。輪臺守捉等天山北麓諸守捉的建立,也標志著唐朝加強了這一區(qū)域的軍事實力。唐朝經略輪臺的歷史過程也體現(xiàn)了唐代西域經營策略的轉變。

      唐朝的西域開邊之策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不僅牢牢控制了天山北麓,也保障了絲綢之路碎葉道的通暢。實際上唐朝在西域的經略也經歷了一個漸進的過程,其在天山東部的統(tǒng)治中心北庭,就經過了庭州——北庭都護府——北庭節(jié)度使的軍政體制發(fā)展過程。(1)參見劉子凡:《瀚海天山——唐代伊、西、庭三州軍政體制研究》,中西書局,2016年,第361~365頁。而作為碎葉道重要交通節(jié)點的輪臺,是唐朝在天山北麓經營的又一個重點。唐朝對輪臺的經略是從以羈縻為主轉到軍鎮(zhèn)化時代的直接控制,這在其西域經營史上具有非常典型的意義。輪臺因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而一直是學界研究的熱點,不過相關成果大多集中在討論唐代輪臺縣的具體位置。關于唐代輪臺的軍政建制的發(fā)展過程以及輪臺縣、輪臺守捉的軍政職能,此前似少見探討。本文即擬結合傳世史料與出土文獻,梳理唐代輪臺建制的發(fā)展變遷歷程,以期窺測唐代西域經營的發(fā)展大勢。

      一 唐代輪臺的地理位置

      唐代輪臺縣隸屬于北庭都護府,雖然使用了漢代輪臺之名,但顯然與位于天山以南的漢輪臺故址并不在一處。關于唐代輪臺縣的地理位置,《元和郡縣圖志》載輪臺在庭州以西“四十二里”,(2)《元和郡縣圖志》卷四〇,中華書局,1983年,第1034頁。當是“四百二十里”之訛?!缎绿茣さ乩碇尽穭t是詳細記載了天山北麓諸守捉的道里,輪臺至庭州的里程合計為三百二十里。(3)《新唐書》卷四〇,中華書局,1975年,第1047頁。耶律楚材《西游錄》載別石把(即唐代北庭)“城西二百里有輪臺縣”。(4)〔元〕耶律楚材:《西游錄》,中華書局,1981年,第2頁?!堕L春真人西游記》則載“其西三百余里有縣云輪臺”。(5)〔元〕李志常著;王國維等校注:《長春真人西游記注》卷上,廣文書局,1972年,第49頁。諸書記載里程并不統(tǒng)一。清代史地學者大多據史料認為唐代輪臺在阜康、迪化(今烏魯木齊)、昌吉之間。上世紀70年代以來,學者們關于輪臺的具體所在進行了大量研究,先后有烏魯木齊市以北的米泉(今米東區(qū))(6)王友德:《岑參詩中的輪臺及其它》,《文史哲》1978年第5期,第78~80頁。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5冊,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第63~64頁?!掇o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3028頁?!掇o?!?,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第3808頁。、烏魯木齊市以南的烏拉泊古城(7)林必成:《唐代“輪臺”初探》,《新疆大學學報》1979 年第 4 期,第39~50頁。劉維鈞:《輪臺和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學報》1980年第4期,第73~74頁。陳戈:《唐輪臺在哪里》,《新疆大學學報》1981年第3期,第91~99頁。錢伯泉:《輪臺的地理位置與烏魯木齊淵源考》,《新疆社會科學》1982年第1期,第50~58頁。蘇北海:《岑參〈輪臺歌〉的幾個考證》,《人文雜志》1984年第1期,第82~84頁。孟凡人:《北庭史地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96~112頁。徐百成:《讀詩試考唐輪臺地望》,《新疆經濟報》1992年3月21日副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物局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集成·新疆古城遺址》(下冊),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327~328頁。、昌吉市區(qū)內的昌吉古城(8)薛宗正:《唐輪臺名實核正》,《新疆社會科學》1983年第4期,第136~146頁。薛宗正:《唐輪臺縣故址即今昌吉古城再考》,《昌吉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第1~11頁。、阜康市北的阜北古城等諸說(9)李樹輝:《絲綢之路“新北道”中段路線及唐輪臺城考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9年第3期,第52~64頁。李樹輝先生論文中關于先行研究的搜集十分全面,對本文撰寫多有啟發(fā)。??上壳吧形匆娪惺置鞔_的考古發(fā)掘證據證明其所在,基于對新疆古代城址的調查和研究,多數(shù)學者還是認為輪臺縣應是烏拉泊古城,這里也暫從此說。無論如何,輪臺縣一定是在今烏魯木齊周邊不太遠的范圍內。需要指出的是,有學者曾根據岑參詩中對“輪臺”的描述,提出天寶十三、十四載(754、755)以后北庭都護府治所從金滿縣遷到了輪臺縣。(10)王永興:《論唐代前期北庭節(jié)度》,載氏著:《唐代前期西北軍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第98~101頁。不過,薛天緯先生指出唐代詩文中出現(xiàn)的“輪臺”,很多情況下只是漢代典故,代指西北邊地或北庭都護府轄區(qū),而非特指輪臺縣,也就是說不能據詩文判斷北庭都護府曾遷至輪臺縣。(11)薛天緯:《岑參詩與唐輪臺》,《文學遺產》2005年第5期,第38~46頁。目前學界大多認同薛說。

      唐代輪臺縣所處的地域是天山交通的一處十字路口。由眾多山脈組成的天山山系橫亙在歐亞大陸腹心,必然形成地理的阻隔,古代交通路線實際上都是沿著山間廊道和南北山麓行進。從整個內陸歐亞的大格局來看,天山東部無疑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正當北方草原進入西域的重要通道,也是自中原進入西域的重要門戶。唐朝自東向西進入西域后,首先就是在天山東部建立了伊、西、庭三州。而從天山北麓的小環(huán)境看,唐代輪臺之地則明顯又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新唐書·地理志》載:

      自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缽城守捉,又有馮洛守捉,又八十里有耶勒城守捉,又八十里有俱六城守捉,又百里至輪臺縣,又百五十里有張堡城守捉……渡伊麗河,一名帝帝河,至碎葉界。(12)《新唐書》卷四〇,第1047頁。

      可見,輪臺縣正位于自北庭通碎葉的“碎葉路”上,自輪臺向東可以沿天山北麓到達北庭。自輪臺向東南入山則可以通達西州,即敦煌所出P.2009《西州圖經》中記載的“白水澗道”。從唐朝經略北庭以西的過程看,掌控輪臺對經略天山北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 羈縻府州的建立:從瑤池都督府到金滿州都督府

      唐朝進入西域之前,天山北麓地區(qū)主要在西突厥及其別部處月、處密等的控制之下。(13)《新唐書》卷二一八《沙陀傳》,第6153頁。一般認為處月部在今烏魯木齊附近,即后來的輪臺縣所在之地,而史料中常與處月部一同出現(xiàn)的處密部可能在今瑪納斯一帶。(14)〔日〕松田壽男著;陳俊謀譯:《古代天山歷史地理學研究》,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7年,第398~401頁。此外,岑仲勉先生認為處月部在鞏乃斯河流域至天山之北,處密部在塔城東南,但這一觀點并沒有被普遍接受,見岑仲勉:《處月處密所在地考》,載氏著:《西突厥史料補闕及考證》,中華書局,1958年,第194~201頁。敦煌P.2009《西州圖經》載有:

      白水澗道。右道出交河縣界,西北向處月已西諸蕃,足水草,通車馬。(15)《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文獻》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77頁。

      這條白水澗道,即自今吐魯番市經白楊溝到烏魯木齊市的道路。(16)王炳華:《唐西州白水鎮(zhèn)初考》,《新疆社會科學》1988年第3期,第102~108頁。實際上唐朝在貞觀十四年(640)占據天山北麓的可汗浮圖城并設立庭州之時,沒有立即在處月部之地設立輪臺縣。貞觀十六年魏王李泰主持編成的《括地志·序略》中提到:

      至貞觀十四年克高昌,又置西州都護府及庭州并六縣。(17)〔唐〕李泰等著;賀次君輯校:《括地志輯校》,中華書局,1980年,第5頁。

      這大致反映了庭州初置時的情形,根據相關史料可以確定西州建立伊始就設有五縣,則庭州最初只設有一縣,很可能就是州治所在的金滿縣。唐朝最初能夠直接控制的就是庭州附近很小的范圍。處月部以及散落在天山之間的西突厥五弩失畢部落、天山以北的葛邏祿等部,還在西突厥葉護阿史那賀魯?shù)目刂浦隆?18)《舊唐書》卷一九四下《突厥傳下》,中華書局,1975年,第5186頁。處月既是西突厥威脅西、庭二州的前沿基地,也是唐朝試圖羈縻的要地。

      早在貞觀十六年,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就曾派遣處月、處密等部襲擾西州。(19)《舊唐書》卷一九四下《突厥傳下》,第5185頁。直到貞觀十九年,唐朝才派出左屯衛(wèi)將軍阿史那忠與屯衛(wèi)將軍蘇農泥孰赴處月、處密進行撫慰,《阿史那忠碑》和《阿史那忠墓志》也記載了其安撫處月之事。(20)《阿史那忠墓志》錄文見周紹良,趙超主編:《唐代墓志匯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602頁?!栋⑹纺侵冶繁囊姀埮婢幹骸墩蚜瓯?,三秦出版社,1993年,第190頁。阿史那忠為東突厥小可汗蘇尼失之子,歸降唐朝后尚宗室女為妻,唐史比之于金日磾。(21)《新唐書》卷一一〇《阿史那忠傳》,第4116頁。至于蘇農泥孰,從姓名上判斷有可能是出身于東突厥的蘇農部??梢娞瞥沙霭矒崽幵碌陌⑹纺侵液吞K農泥孰兼具唐朝官員和東突厥舊部兩種身份,體現(xiàn)出唐朝希望以草原風格來解決處月問題的意愿。又,《文館詞林》卷六六四載有《貞觀年中撫慰處月處蜜(密)詔》中有:“屯衛(wèi)將軍蘇農泥孰仍兼吐屯,檢校處月、處蜜(密)部落?!?22)〔唐〕許敬宗編;羅國威整理:《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校證》,中華書局,2001年,第250頁。詔書明確說蘇農泥孰是作為吐屯來檢校處月、處密,吐屯是突厥官職,西突厥曾向西域諸國派遣吐屯以“監(jiān)統(tǒng)之”。(23)《舊唐書》卷一九四下《突厥傳下》,第5181頁。唐朝無疑借鑒了西突厥的這一策略,對處月、處密進行羈縻。

      貞觀二十三年(649)二月,唐朝設立瑤池都督府,并任命葉護阿史那賀魯為瑤池都督。這是唐朝首次在西突厥故地設立羈縻府州,史載賀魯“統(tǒng)五啜、五俟斤二十余部”,(24)《新唐書》卷一九五《回紇傳》,第5197頁。則賀魯是以瑤池都督的身份統(tǒng)領了西突厥諸部。不過很快賀魯就在永徽二年(651)西逃,瑤池都督府也在永徽四年罷廢。《新唐書·沙陀傳》載:

      賀魯來降,詔拜瑤池都督,徙其部廷州之莫賀城。處月朱邪闕俟斤阿厥亦請內屬。永徽初,賀魯反……廢瑤池都督府,即處月地置金滿、沙陀二州,皆領都督。(25)《新唐書》卷二一八,第6154頁。

      可見瑤池都督府與處月部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據《太白陰經》所載,瑤池都督府就設在處密部。(26)〔唐〕李筌:《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三《關塞四夷篇》,中華書局,1985年,第72頁。在天山東部的統(tǒng)治中心可汗浮圖城——庭州被唐朝控制后,位于天山中部的處月、處密部就成了安置瑤池都督府的核心地區(qū)。瑤池都督府的設立,也表明唐朝開始試圖以羈縻府州的形式對西突厥諸部進行統(tǒng)治。

      永徽四年唐朝廢瑤池都督府后,于永徽五年在處月部設置金滿州。(27)《資治通鑒》卷一九九,中華書局,1956年,第6285頁。據前引《新唐書·沙陀傳》,唐朝還一并設立了沙陀州。金滿、沙陀二州雖然仍然是羈縻州,但他們的設立表明唐朝放棄了以瑤池都督府一府來統(tǒng)領西突厥的策略,開始在各個部落分別設置羈縻府州。尤其是顯慶五年(660)前宰相來濟出任庭州刺史后,一度在庭州廣置羈縻府州?!对涂たh圖志》卷四〇“庭州”載:

      后為賊所攻掠,蕭條荒廢,顯慶中重修置,以來濟為刺史,理完葺焉。請州所管諸蕃,奉敕皆為置州府,以其大首領為都督、刺史、司馬,又置參將一人知表疏等事。(28)《元和郡縣圖志》卷四〇,第1033頁。

      根據《新唐書·地理志》的記載,西突厥東部的五咄陸部落以及三葛邏祿部落都分別設立了府州。這實際上細化了唐朝對諸部的統(tǒng)治,分而治之,因地制宜。

      位于處月部的金滿州還經歷了從羈縻州到羈縻都督府的升級,《新唐書·地理志·羈縻州》記載的北庭都護府所轄羈縻府州中有:

      輪臺州都督府

      金滿州都督府(永徽五年,以處月部落置為州,隸輪臺。龍朔二年為府。)(29)《新唐書》卷四三下《地理志下》,第1131頁。

      可知在龍朔二年(662)金滿州已升為都督府。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提到了金滿州“隸輪臺”,也印證了處月、金滿州與唐朝輪臺縣在地理上的對應關系。吐魯番巴達木107號墓出土有龍朔三年(663)《粟特語唐金滿州都督府致西州都督府書》,便鈐有“金滿州都督府之印”,是難得一見的涉及金滿州都督府的重要出土文獻。整理者刊布的漢文譯文為:

      內容主要是金滿州都督府與西州都督府探討如何安置葛邏祿百姓的問題。吐魯番出土《唐龍朔二、三年西州都督府案卷為安稽哥邏祿部落事》(31)榮新江,李肖,孟憲實主編:《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第308~325頁。另參見榮新江:《新出吐魯番文書所見唐龍朔年間哥邏祿部落破散問題》,《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輯,2007年,第14~19頁。文書對此事有較為詳細的記錄,大致是原隸屬于大漠都督府的葛邏祿步失達官部落一千帳自金山南下,寄住在金滿州一帶。金滿州刺史沙陀某希望將其發(fā)遣回大漠都督府,于是朝廷命西州都督府與漠北的燕然都護府共同處理此事。這一方面體現(xiàn)出金滿州都督府在唐朝處理天山北麓的事務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也具有一定的職能;另一方面作為羈縻府州的金滿州都督府,還是要在作為正式州府的西州都督府的協(xié)調下處理相關事務,也體現(xiàn)出以正州控御周邊羈縻府州的意味。

      關于前引《新唐書·地理志》中提到的輪臺州都督府,這顯然也是一個“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的羈縻府州。雖然與作為正式屬縣的輪臺縣在地理位置上可能相同,但從行政建制上來說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機構。林必成提出在庭州升級為大都護府之后,輪臺縣也升級為輪臺州都督府。(32)林必成:《唐代“輪臺”初探》,第42頁。這顯然是混淆了正式州縣與羈縻府州之間的區(qū)別??上А缎绿茣分涣信e輪臺州都督府的名目而無具體信息。薛宗正推測輪臺州都督府似是設置于處密部。(33)薛宗正:《突厥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600頁。不過從名稱看,輪臺州都督府應當還是在輪臺縣附近,或許是由金滿州分置。

      三 輪臺縣與輪臺守捉的建立與發(fā)展

      關于輪臺縣設立的時間,《通典·州郡典》載北庭都護府所領金滿、蒲類、輪臺三縣“并貞觀中平高昌后同置”(34)《通典》卷一七四,第4559頁。?!杜f唐書·地理志》亦載北庭三縣“貞觀十四年與庭州同置”。(35)《舊唐書》卷四〇,第1646頁?!对涂たh圖志》則載輪臺縣為“長安二年(702)置”。(36)《元和郡縣圖志》卷四〇,第1034頁。前文提到,根據《括地志》所載庭州在貞觀十四年初置時只領有一縣,應當是附郭的金滿縣,而輪臺縣當時并未設立,故而《通典》《舊唐書》的記載有誤。此外,前引《新唐書·地理志》中提到金滿州都督府“永徽五年,以處月部落置為州,隸輪臺?!彼商飰勰?、孟凡人等先生據此認為輪臺縣的設置應當在永徽年間。(37)〔日〕松田壽男:《古代天山歷史地理學研究》,第366~368頁。孟凡人:《北庭史地研究》,第68頁。不過根據前文提到的《唐龍朔二、三年西州都督府案卷為安稽哥邏祿部落事》文書,在龍朔年間未見有輪臺縣參與處置金滿州附近的事務,似可說明當時輪臺縣尚未設置。綜合這些信息來看,輪臺縣的設置時間應如《元和郡縣圖志》所載是在長安二年,即與北庭都護府設立的時間相同。也可以說,輪臺縣是隨著北庭都護府的建立而設置的。

      北庭都護府的設立標志著唐朝開始著力加強天山北麓的軍政力量,北庭也逐步成為唐朝在西域的一個重要的軍政中心,與西州隔天山相對,控制著西域東部地區(qū)。如前文所述,輪臺正處在通北庭的碎葉道與通西州的白水澗道的交匯處,是連接北庭和西州的重要節(jié)點。隨著北庭的崛起,輪臺自然也會處于一個日趨重要的位置。因為其地理位置的便利,輪臺也成為了絲路交通的一個重要的轉運中心。吐魯番出土《唐景龍三年(709)后西州勾所勾糧帳》有:

      79 二石六斗小麥,論臺運欠,征杜□。(38)榮新江,李肖,孟憲實主編:《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第47頁。

      可見早至景龍三年,輪臺就在西州、北庭的轉運事務中發(fā)揮著作用。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吐魯番阿斯塔那506號墓出土的一組天寶時期馬料帳中,有多件文書鈐蓋有“輪臺縣之印”。其中,《唐天寶十三載(754)長行坊申勘十至閏十一月支牛驢馬料帳歷》文書在正面接縫處鈐蓋有“輪臺縣之印”11處,《唐天寶十三載交河郡長行坊具一至九月料破用帳請?zhí)幏蛛骸贰短铺鞂毷妮d交河郡長行坊申上載在槽減料斛斗數(shù)請?zhí)幏蛛骸贰短铺鞂毷妮d雜事司申勘會上載郡坊在槽馬減料數(shù)牒》等文書,也都在正面接縫上鈐蓋有“輪臺縣之印”。(39)唐長孺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圖文版肆,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467~497頁。長行坊是西域各府、州、縣的交通運輸機構,上述幾件文書中或許只有第1件與輪臺縣長行坊有關。其他幾件實際上都是交河郡長行坊的相關文書,為何會鈐蓋“輪臺縣之印”尚未可知。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有白水澗道的通行,輪臺與西州之間的交通運輸有著異常密切的關系。

      輪臺縣同時也是唐朝在絲綢之路上商稅征收點?!缎绿茣ぱ申葌鳌份d:

      開元七年,龍懶突死,焉吐拂延立。于是十姓可汗請居碎葉,安西節(jié)度使湯嘉惠表以焉耆備四鎮(zhèn)。詔焉耆、龜茲、疏勒、于闐征西域賈,各食其征,由北道者輪臺征之。(40)《新唐書》卷二二一上,第6230頁。

      《新唐書·西域傳贊》亦載:

      開元盛時,稅西域商胡以供四鎮(zhèn),出北道者納賦輪臺。地廣則費倍,此盛王之鑒也。(41)《新唐書》卷二二一下,第6265頁。

      大致同樣是因為西域邊軍耗費太大,唐朝自開元七年開始在安西和北庭征收商稅,以此供軍。由于輪臺正處在天山的十字路口,可以同時兼顧自西向東通往北庭和西州的道路,北庭的征稅點就設在了輪臺縣。

      出土文獻中也屢見官員、百姓往來輪臺的記載。吐魯番出土《唐家書》中有:

      沙知,吳芳思編:《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古所獲漢文文獻(非佛經部分)》,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第86頁。

      由于文書殘缺,不能完全通達文意,大致家書中提到的“輪臺已來計會”是與定吉所買的人口和衣物有關,輪臺可能是其貿易的中轉之地。又俄藏敦煌文書Дх.11413v《唐安十三欠小麥價錢憑》中有:

      1 宇文天約妻安十三負王敬全小麥價錢二千

      2 二百文,待發(fā)輪臺車到日

      3 檢案宴示

      4 十五日(42)《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敦煌文獻》1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212頁。

      文書中提到安十三欠了王敬全小麥錢2200文,所謂“待發(fā)輪臺車到日”應是指等發(fā)輪臺車回來之后再償還??梢酝茰y此處的發(fā)輪臺車也是與商貿有關。更為有趣的是吐魯番出土《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唐益謙、薛光泚、康大之請給過所案卷》中:

      83 牒康大之為往輪臺事。(43)唐長孺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圖文版肆,第272~274頁。

      由姓名推測,康大之有可能是在絲綢之路上往來貿易的粟特商人,他在西州申請過所是為了去往輪臺“征債”。這表明輪臺可能也成為了粟特商人的商貿據點之一。從這些事例看,唐代的輪臺縣因其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已經成為了西域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交通和商業(yè)中心。

      除了輪臺縣以外,唐朝還設有輪臺守捉。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藏2號文《唐輪臺守捉典傅師表致三郎書》有:

      1 孟冬已寒,伏惟

      2 三郎尊體動止萬福。師表驅役丁,

      3 未由拜奉,伏增戰(zhàn)灼,無任下情,謹因

      4 兒呂該使往,謹奉狀不宣,謹狀。

      5 十月五日 輪臺守捉典傅師表(44)錄文見菊池英夫:《唐代邊防機關としての守捉·城·鎮(zhèn)等の成立過程について》,《東洋史學》第27號,1964年,第46頁。

      據此可知,如同北庭以西“碎葉路”上的其他重要城鎮(zhèn),輪臺同樣也設置有守捉。其位置應該就是在輪臺縣??上弦臅]有出現(xiàn)年份,根據英藏敦煌S.11459瀚海軍文書來看,最晚在開元十五年(727)就已有了輪臺守捉。(45)孫繼民:《唐代瀚海軍文書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9~28頁。

      目前所見關于輪臺駐軍的最早材料是吐魯番出土《唐神龍元年(705)六月后西州前庭府牒上州勾所為當府官馬破除、見在事》,其中有:

      三匹,長安四年六月給論臺聲援兵隨北庭討擊軍不回。(46)榮新江,李肖,孟憲實主編:《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第32~33頁。

      這里的“論臺”即輪臺。文書中提到西州前庭府為“論臺聲援兵”提供了馬匹,而這些輪臺兵馬是跟隨北庭討擊軍,這或許是與當時碎葉附近的戰(zhàn)事有關。而長安四年(704)這個時間正是在長安二年設立北庭都護府和瀚海軍之后不久,可以推測在北庭設瀚海軍的同時,輪臺也有相當數(shù)量的駐軍。此時輪臺駐軍的出現(xiàn),也正好作為輪臺縣立足的軍事保證。

      輪臺守捉在整個北庭的軍事體系中,應當也是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根據孫繼民先生的統(tǒng)計,敦煌吐魯番文書中出現(xiàn)的瀚海軍屬下守捉共有9個,包括沙缽守捉、耶勒守捉、俱六守捉、輪臺守捉、東道守捉、神山守捉、憑洛守捉、西北道守捉、張(石?)堡守捉。(47)孫繼民:《唐代瀚海軍文書研究》,第127頁。其中大部分都可以與《新唐書·地理志》中記載的守捉對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出土文書中還見有北庭瀚海軍的三個行營。敦煌S.11459C《唐開元十五年瀚海軍勘印歷》中有:

      可見,瀚海軍屬下又有以輪臺、俱六、東道三處為名的行營?!靶袪I”一詞可能最早就是指行動的軍營,有時可以與行軍混用。(48)胡耀飛:《行營之始:安西、北庭行營的分期、建置及其意義》,《新疆大學學報》2019年第1期,第86~87頁。當然這里的行營與史料中常見的中晚唐時期的藩鎮(zhèn)行營并不完全相同,(49)關于藩鎮(zhèn)行營,可參見張國剛:《唐代藩鎮(zhèn)行營制度》,載氏著:《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論集》,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175~188頁。但如果借之參照的話,可以大致推測有可能是瀚海軍自輪臺、俱六、東道三守捉抽調兵力組成行營,以進行某項軍事任務,類似前文提到的“論臺聲援兵隨北庭討擊”云云。根據藤井有鄰館藏第40號文書,俱六守捉至少有押隊官11人。(50)《墨美》第60號《長行馬文書》,墨美社,1956年,第10頁。按每隊50人算,俱六守捉的兵馬大致有550人以上,實力較強。由此來看,同樣能夠組成行營的輪臺守捉兵力應該也是不少的。大歷六年(771)九月,唐朝又在輪臺設立靜塞軍,(51)《舊唐書》卷一一《代宗本紀》,第298頁。輪臺的軍事地位又進一步提升了。

      四 從羈縻統(tǒng)治到州縣與守捉:唐代西域經營的一個側影

      總體來看,唐代輪臺的建制發(fā)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自貞觀十四年建立庭州至長安二年北庭都護府設立之前是第一個階段,唐朝主要通過設立羈縻府州來統(tǒng)御輪臺附近的處月等部落;長安二年北庭都護府設立以后是第二個階段,唐朝主要通過設立輪臺縣、輪臺守捉、靜塞軍等方式逐步加強對該地的直接控制。這一發(fā)展過程實際上也可以體現(xiàn)出唐代經營西域的一些特點。

      唐朝對西域的經略是步步為營、逐步擴大控制范圍的。尤其是相對于對天山以南綠洲國家的積極經營,唐朝對天山北麓的游牧部落還是采取了相對謹慎的態(tài)度。唐朝最初的策略便是希望利用西突厥內部爭斗,扶植親唐的可汗派系以實現(xiàn)羈縻。(52)吳玉貴:《突厥汗國與隋唐關系史》,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237~347頁。而隨著西突厥汗國逐步瓦解,唐朝也有序地構建起羈縻統(tǒng)治秩序,瑤池都督府與金滿州都督府的先后設立就是這一策略的組成部分。關于唐朝的羈縻的思路,《李衛(wèi)公問對》載:

      太宗曰:“朕置瑤池都督,以隸安西都護。蕃漢之兵,如何處置?”靖曰:“……陛下置此都護,臣請收漢戍卒,處之內地,減省糧饋,兵家所謂治力之法也。但擇漢吏有熟蕃情者,散守堡障,此足以經久?;蛴鲇芯?,則漢卒出焉?!?53)吳如嵩,王顯臣校注:《李衛(wèi)公問對校注》,中華書局,2016年,第44頁。

      李靖道出了唐朝設置羈縻府州的“治力之法”,此語來源于《孫子兵法》所謂“以近待遠,以佚待勞”。即是說收漢卒于內地,以減省糧饋,同時恩信撫慰蕃兵,使之成為藩屏,當有事之時再出動內地兵馬。即便“散守堡障”,也不會構成完整的軍事體系。唐朝對瑤池都督府的策略基本也是遵循了這一原則,只有西州、庭州保留了有限的兵力,當賀魯反叛之時便是自內地發(fā)動行軍征討,這也是唐代羈縻之法的核心。

      隨著邊疆形勢的變化,唐朝的邊疆經營策略也發(fā)生了轉變,此前具有臨時征行性質的行軍開始軍鎮(zhèn)化。(54)〔日〕菊池英夫:《節(jié)度使制確立以前における“軍”制度の展開》,《東洋學報》44-2,1961年,第54~88頁?!踩铡尘粘赜⒎颍骸豆?jié)度使制確立以前における“軍”制度の展開(續(xù)編)》,《東洋學報》45-1,1962年,第33~68頁。及至唐太宗開元年間,已經在邊疆形成了相對完備的軍鎮(zhèn)、守捉的軍事體系,力量有了大幅的提升。(55)孟憲實:《唐前期軍鎮(zhèn)研究》,北京大學博士論文,2001年,第97~103頁。長安二年(702)北庭瀚海軍設立之后,唐朝在天山一帶的軍事防御也顯著加強了。輪臺縣的設立大致也在此時。(56)劉子凡:《瀚海天山——唐代伊、西、庭三州軍政體制研究》,第68~69頁。雖然羈縻府州的設置依然延續(xù)了下來,但唐朝在天山北麓設置的一系列守捉成為了其控制這一地域的新手段。唐朝在輪臺駐軍以及在天山北麓建立完備的軍事防御體系,無疑可以更好地控制這一地區(qū),并隨時應對軍事沖突。例如在開元二年(714)前后東突厥大舉進犯北庭時,輪臺就發(fā)揮了重要的軍事作用?!杜f唐書·張守珪傳》載:

      開元初,突厥又寇北庭,虔瓘令守珪間道入京奏事,守珪因上書陳利害,請引兵自蒲昌、輪臺翼而擊之。(57)《舊唐書》卷一〇三,第3193頁。

      在北庭遭受圍困的情況下,張守珪就是建議從西州的蒲昌和北庭的輪臺兩個方向夾擊來犯之敵。這一戰(zhàn)略實施的前提自然是唐朝能夠有力地控制住輪臺。吐魯番所出開元四年(716)《李慈藝告身》中有:“前后總敘陸陣,比類府城及論臺等功人敘勛”云云。(58)陳國燦:《唐李慈藝告身及其補闕》,《西域研究》2003年第2期,第41~42頁??梢娫陂_元二年的戰(zhàn)事中,唐朝確實是從輪臺方向展開了攻勢。唐朝也實現(xiàn)了通過設立守捉來直接掌控輪臺等地軍事的轉變。

      總之,在北庭設立瀚海軍以后的軍鎮(zhèn)化時代,唐朝是采取了直接設立縣、守捉、軍鎮(zhèn)的策略來更好地控制輪臺。雖然金滿州都督府等羈縻府州一直保留下來,但其軍事意義在很大程度上被輪臺守捉替代了,輪臺縣也能夠更好地幫助唐朝控制天山的交通路線和稅收。唐代輪臺建制的發(fā)展變遷,也反映出唐代軍事制度變革以及西域經營策略的轉變。

      猜你喜歡
      北庭西州輪臺
      理論闡釋與文獻考證的結合
      ——薛天緯先生的盛唐邊塞詩研究
      名作欣賞(2023年13期)2023-09-29 01:15:39
      鶴鳴九皋,聲聞于天
      從異鄉(xiāng)人眼里認識我們的家鄉(xiāng)
      回族文學(2021年1期)2021-05-27 17:50:22
      5-8世紀的北庭佛教*
      漢武帝寫《輪臺詔》
      西江月·鄉(xiāng)愁
      邊塞詩歌與北庭歷史文化
      回族文學(2018年5期)2018-01-15 00:57:16
      唐代西州粟特人貿易活動考索
      敦煌學輯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10
      試論唐朝西州地區(qū)孝觀念中的佛教思想
      絲綢之路(2016年14期)2016-11-23 10:08:06
      北庭故城非李衛(wèi)公所筑——清稿本《新疆四道志》訂誤
      古蔺县| 华坪县| 麦盖提县| 泰兴市| 嘉义县| 湖口县| 维西| 邵东县| 肃北| 东宁县| 商河县| 西乡县| 农安县| 霍山县| 余姚市| 石家庄市| 通化县| 宁明县| 哈密市| 邵阳县| 延寿县| 禄劝| 开封市| 台南市| 三门县| 榆社县| 宁明县| 舟曲县| 寻甸| 鄂州市| 拜城县| 准格尔旗| 合阳县| 大石桥市| 阳春市| 金乡县| 饶平县| 武强县| 六安市| 肇州县| 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