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晶,李新榮,楊 燕,張 梅,張小玉
(隴南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甘肅 武都 746000)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是真菌學分類屬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又稱羊肝菜、羊肚蘑、編笠菌,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具有補腦、消化助食、化痰理氣、補腎、預防感冒、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能[1]。其含有大量的抑制腫瘤的多糖和抗菌、抗病毒等有效活性成分,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因此,羊肚菌的市場價格較高,而且需求旺盛、供不應求。目前,在隴南市栽培羊肚菌的菌種很多,但是品質良莠不齊,實現(xiàn)穩(wěn)產、高產比較困難,已成為制約隴南市羊肚菌產業(yè)發(fā)展的瓶頸[2]。本研究結合甘肅隴南市的氣候特點,進行了5 個羊肚菌菌種的品種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宜隴南市栽培的優(yōu)質豐產的羊肚菌菌種,為羊肚菌的穩(wěn)產、高產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3]。
供試菌種為甘肅武都區(qū)已經人工栽培成功的5種不同羊肚菌菌種:武7 號:2018 年6 月2 日采于武都區(qū)隆興鄉(xiāng)政府向北3 km,黑脈尖頂,野生種;武10 號:2017 年5 月6 日采于武都兩水到舟曲武坪鄉(xiāng)之間的半山上,野生;康2 號:2018 年4 月27 日采于康縣碾壩鎮(zhèn)大莊村,種源來自四川綿陽;康4號:2017 年5 月5 日采于康縣黑馬關,野生黑脈羊肚菌;六妹:兩當縣智農科技公司提供。
試驗設在隴南市兩當縣左家大莊村兩當智農科技公司示范基地,兩座大棚面積700 m2,當地海拔1020 m,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植被覆蓋率良好,年降水量700~800 mm,年均氣溫10.7℃,無霜期190 d 左右,土壤為沙質壤土為主,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pH 值5.5~6,適宜羊肚菌生長[4-5]。
根據地形特點,選擇了兩個相連的試驗大棚,每個大棚劃分成15 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種植一個品種,試驗設計為隨機區(qū)組,三個重復,每個小區(qū)長6 m,寬4.4 m,面積26.4 m2,小區(qū)開挖深度0.2 m。
播種前期先進行整地,每個大棚起壟6 行,每行寬0.8 m,走道寬0.4 m,深0.2 m,開溝挖出的土壤覆于壟面,覆土厚度為0.1~0.3 m,兩行為一個重復種植區(qū),每個品種3 個重復,用6 針的遮陽網覆蓋整個棚體,棚兩邊各預留0.3 m 左右的遮陽網,并固定好[6]。播種量的計算,每畝地175 kg,每個菌種播種25.2 kg,每平方米播種量為0.26 kg,每個小區(qū)的播種量為8.4 kg,需21 袋菌種。
先進行菌種的處理,用酒精把盛菌種的容器消毒,播種人員進行手的消毒處理,再用小刀劃開菌種塑料袋,在容器中用手輕揉碎,然后用0.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拌勻,預濕至含水量65%左右,在起好的壟面輕勾三行淺溝,再進行均勻撒播,無堆積現(xiàn)象。當菌種撒播到壟面后用釘耙輕耙壟面,使菌種與土壤完全接觸但不能深埋為宜。播種7 d 左右,菌絲將長滿土層表面;開始進行“外援營養(yǎng)袋”補料處理;1 個月之后,菌絲將長滿“外援營養(yǎng)袋”,此時的氣溫理應下降到4~8℃,轉入低溫保育階段;當次年開春溫度回升到4~10℃時,開始催菇處理,6~12℃是最佳出菇時間[7]。
數據應用SPSS 11.5 進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較。
表1 不同羊肚菌菌種物候表
由表1 可知,不同羊肚菌菌種的播種期為2019年11 月23 日,營養(yǎng)袋放置的時間為2019 年11 月30 日,六妹的萌發(fā)期為2019 年11 月30 日,菌霜期為2019 年12 月14 日,出菇期為2020 年3 月27日,均早于其他羊肚菌菌種,其次出菇的是康4 號和武7 號,最后出菇的是武10 號和康2 號,由此可知,羊肚菌菌種六妹為最早出菇菌種。
表2 不同羊肚菌菌種菌絲生長比較
由表2 可知,通過不同羊肚菌菌種菌絲生長的比較,羊肚菌菌種六妹的萌發(fā)期最早,于2019 年11月30 日萌發(fā),菌霜出現(xiàn)的時間最早,于2019 年12月14 日出現(xiàn)菌霜,出現(xiàn)菌霜的時間早于其他菌種,顏色呈現(xiàn)白色,長勢最佳;其次是康4 號、康2 號和武7 號,出現(xiàn)菌霜的時間是2019 年12 月15 日,最后出現(xiàn)菌霜的菌種是武10 號。結果表明菌種六妹為出現(xiàn)菌霜最早、長勢最優(yōu)的菌種。
表3 不同羊肚菌菌種生物特性比較
由表3 可知,不同羊肚菌菌種的生物特色有所不同,菌種六妹的菌蓋直徑最大為3.5~4.5 cm,菌柄的長度最大為6~7 cm,菌柄直徑最小為2 cm,抗寒性最強;其次是武10 號,菌蓋直徑為3~4 cm,菌柄的長度最大為5.5~7 cm,菌柄直徑為2 cm,抗寒性比較強;再次是康4 號,菌蓋直徑為2~4 cm,菌柄的長度最大為6~7 cm,菌柄直徑為2.2 cm,抗寒性比較強;最后是武7 號,菌蓋直徑為2.5~3.4 cm,菌柄的長度最大為5~6cm,菌柄直徑為5~6 cm,抗寒性一般。結果表明,羊肚菌菌種六妹的生物特性比較好,為最優(yōu)菌種。
表4 不同羊肚菌菌種小區(qū)產量
由表4 可知,出菇量最多的羊肚菌菌種為六妹,總產菇為2.8 kg/12m2,其次為武10 號,總產菇為2.65 kg/12m2,再次是武7 號,總產菇為2.6 kg/12m2,最后為菌種康2 號和康4 號,總產菇均為2.45kg/12 m2。說明不同羊肚菌菌種的出菇量有顯著差異,試驗結果表明,羊肚菌菌種六妹的產量明顯高于其他菌種,菌種康4 號的總產量低于其他菌種。
表5 不同羊肚菌菌種畝產量
由表5 可知,羊肚菌菌種六妹的十個重、單個重和每畝的產量明顯高于其他羊肚菌菌種,試驗結果表明,羊肚菌菌種六妹的畝產量和平均產量明顯高于其他菌種,羊肚菌菌種六妹為最優(yōu)菌種。以羊肚菌菌種六妹為對照,增產量、增產率最高的是武10 號,分別為-11kg 和-6.9%;增產量、增產率最低的是康4 號,分別為-20kg 和-12.7%。
試驗結果表明,通過對參試羊肚菌菌種的物候、菌絲生長情況、生物特性和畝產量等記載數據的分析表明,羊肚菌菌種六妹菌霜萌發(fā)最早、出菇最早、長勢最佳、生物學特性表現(xiàn)優(yōu)異、產量最高,為最佳菌種,其他羊肚菌菌種表現(xiàn)一般,羊肚菌品種六妹的生物性狀、生長速度和產量都高于品種武7 號、武10 號、康2 號、康4 號,適宜隴南山區(qū)大面積栽培,因此羊肚菌菌種六妹應該作為主栽品種之一,大面積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