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克江 雷學智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廣東 佛山 528000
腹源性膿毒癥(AS)是膿毒癥中的最復雜的類型之一,危害嚴重,病死率高達 28.6%[1]。因其感染源在腹腔,且腸道菌群移位、毒素吸收,更易導致全身炎癥因子釋放,感染失控,發(fā)展為膿毒癥休克、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隨著對AS的研究深入,連續(xù)腎臟替代療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能阻斷致命性炎癥風暴,阻斷免疫凋亡得到認識,但干預時機爭議較多,本研究介紹早期干預的臨床效果。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ICU的60例患者,符合sepsis3.0標準且符合:①腹腔感染;②急性腎損傷(AKI)I級或以上。排除長期血透者和晚期腫瘤患者。采用單雙號抽簽的方式分組實施研究,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其中30例抽取到單號的患者納入對照組,剩余30例抽取到雙號的患者納入觀察組。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8例及12例;年齡25~76歲,平均年齡(53.52±5.02)歲;其中外傷8例,胰腺炎6例,術后感染7例,消化道穿孔8例,腸梗阻1例。治療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6例及14例;年齡26~75歲,平均年齡(53.14±4.98)歲,其中外傷7例,胰腺炎6例,術后感染7例,消化道穿孔8例,腸梗阻2例。兩組患者以上基線資料的選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按指南進行;治療組立即啟動CRRT治療,使用1.8 m2吸附透析膜,CVVHF模式,根據(jù)內環(huán)境調整配方;干預治療每天至少12小時, 最少3天。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如果出現(xiàn)AKI II級以上即可進行CRRT治療。兩組CRRT撤除標準均按指南進行。患者入組后記錄患者一般資料,并監(jiān)測CRRT前及治療后7天的感染、免疫指標等。①臟器功能及危重評分:BUN、Cr、SOFA評分等。②感染指標:WBC、CRP、PCT。③免疫指標:HLA-DR、CD3+、CD3+/CD4+、CD3+/CD8+。 ④28天總CRRT時間。
1.3統(tǒng)計學方法
對照組PCT治療后仍有顯著上升(P<0.001),治療組稍有下降,但無統(tǒng)計差異(P>0.05),但組間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01);對照組HLA-DR治療后有顯著下降(P<0.001),治療組治療前后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但組間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01);對照組CD3+/CD4+治療后有顯著下降(P<0.001),治療組治療后升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治療后對比有顯著差異(P<0.001)對照組CD3+/CD8+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P>0.05),治療組治療后有顯著升高(P<0.001),且組間對比治療后有顯著差異(P<0.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及免疫指標對比
腹源性膿毒癥(AS)因其更易導致感染失控后發(fā)展為膿毒癥休克或MODS使其治療更加困難。膿毒癥的病生特征為宿主炎癥反應呈級聯(lián)式的放大激活[2],直接導致免疫細胞凋亡信號改變,最終出現(xiàn) CD4+/CD8+等T淋巴細胞凋亡及特異性免疫麻痹[3,4],使得感染更難以控制。La szlo等[5]發(fā)現(xiàn)膿毒癥中失控炎癥反應在進展MODS中具有關鍵作用。Lekkou 等[6]發(fā)現(xiàn)膿毒癥患者早期就存在免疫抑制。蘇磊等[7]在ICU的早期膿毒癥患者的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CD14+單核細胞HLA-DR表達<30%者全部死亡,<40%者死亡率80%。周立新等[8]也有相關研究證實與患者預后有明顯的相關性。CRRT則通過吸附、對流、彌散等原理對血液中的內毒素、炎性介質等進行清除,使機體的炎癥反應下調,有效的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及臟器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9]。故控制機體的炎癥反應在膿毒癥的治療過程中至關重要[10]。但其干預時機存在爭議。一項涉及23個國家的多中心研究[11]發(fā)現(xiàn),如果以入ICU至開始CRRT的時間來劃分早期和晚期,那么早期組患者預后明顯優(yōu)于晚期組。Ronco 等[12]在 2002年就指出早期CRRT治療可阻斷單器官功能障礙向多器官功能障礙發(fā)展的連鎖反應,從而改善預后。2012年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后組織(KDIGO)倡導的AKI分級的損傷期(2期)是進行CRRT治療的最佳時機[13]被多數(shù)認可;Tian H等[14]的一項160例研究顯示AKI-KDIGO 2期開始CRRT的患者病死率明顯低于普通對照組。Baek SD 等認為[15]在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的 24 小時內使用CRRT可定義為膿毒癥早期CRRT治療。Perez-Fernandez X.和Lee JH.等[16-17]最新研究證實在膿毒癥病人經進入少尿期后才使用CRRT治療生存率更低。且KDIGO標準APACHE II與SOFA評分對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的預后有較好的預測意義[18]。因急性腎損傷是發(fā)展為MODS最早期的表現(xiàn);膿毒癥相關性腎損傷(SA-AKI)會加重膿毒癥病情,并引起MODS[19]。CRRT治療膿毒血癥AKI,可顯著改善患者炎癥反應,調節(jié)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對患者越早實施CRRT治療,存活率就越高[20]。如果病情發(fā)展到AKI 2期作為CRRT干預指征屬于挽救性治療,是療效欠佳的主要原因。本實驗結果即證明早期CRRT清除炎癥介質,免疫麻痹得到緩解,避免形成MODS,預后得到改善,雖然死亡率變化不顯著,但早期CRRT能挽救腎功能,減少CRRT時間,節(jié)省醫(yī)療資源及費用。
因此本研究證實在AKI1期即進行CRRT干預,早期阻斷炎癥級聯(lián)放大及免疫麻痹形成,避免進展為MODS,從而達到改善預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