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組織起來”是提升人民群眾主體意識的實踐活動

      2021-03-08 06:47:46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8期
      關鍵詞:意識群眾精神

      王 昌 民

      (渭南師范學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陜西 渭南 714099)

      一、引言:從“一片散沙”說起

      孫中山先生曾經多次提到中國人的“一片散沙”。他說,這是外國人批評中國人的說法。他把這種“一片散沙”歸結于異族的專制,歸結為中國人缺少民族精神,歸結為“沒有民族團體”。[1]69顯然,他沒有意識到,蘊藏于底層民眾之中的力量,只有通過組織中的教育才能煥發(fā)出來。這是由他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決定了的。

      自1840年以來,中國倍受帝國主義的欺凌,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土上仍遭受洋人的欺侮而敢怒不敢言。魯迅先生曾經描寫過中國人受欺辱時,其他國人旁觀看熱鬧的場景,反映了中國人麻木的精神狀態(tài),并表達對中國人不團結的憤慨。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就是對中國人精神麻木狀態(tài)的反思。他深刻地指出:“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盵2]20張伯苓先生則直接批評中國人的“愚、弱、貧、散、私”。[3]149他一生致力于辦學校、辦教育,就是想改變中國人的精神面貌。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在抗擊日寇侵略的戰(zhàn)爭中、在解放戰(zhàn)爭中、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最終都取得了勝利。

      中國共產黨人為什么能終結“一片散沙”,獲得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實現(xiàn)全國一盤棋的輝煌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把廣大人民群眾“組織起來”,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yè)中去。正如張維為教授所說:“中國共產黨通過自己強大的動員能力把中國基層民眾組織起來了。”[4]

      本文從組織文化的視角,賦予“組織起來”以價值觀念教育和精神教育的含義,與舊中國“一片散沙”“民眾的無組織狀態(tài)”的狀況作對比,凸顯中國共產黨百年革命、建設、改革開放中通過“組織起來”的實踐活動,發(fā)揮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提高人民群眾主體意識的輝煌成就。張維為教授也曾作過此類比較。他是從“確立基本秩序和規(guī)范”的視角理解“組織起來”的概念,本文則是從“實踐活動”的視角來解讀“組織起來”,著重從“提高人民群眾主體意識”的維度論述“組織起來”的實踐結果。

      二、“組織起來”是提升人民群眾主體意識的實踐活動

      (一)毛澤東對于“組織起來”的論述

      毛澤東同志三次論及“組織起來”。第一次是1927年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他肯定了湖南十三個縣的農會,把一千萬農民“組織起來”。他說,農民已有了廣大的組織,“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钡诙问?943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招待陜甘寧邊區(qū)勞動英雄大會上的講話,號召“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隊機關學校的力量,……組織起來,成為一支勞動大軍?!盵5]928在《論持久戰(zhàn)》一文中,毛澤東同志認為,“戰(zhàn)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彼赋觯骸叭毡靖矣谄圬撐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tài)?!币虼?,他說,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zhàn)爭困難的前提。第三次是1955年毛澤東同志給《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的按語,他肯定了農民在組織起來之后生產效率提高的創(chuàng)造,認為這些創(chuàng)造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他指出:“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fā)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chuàng)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yè)?!盵6]513毛澤東關于“組織起來”的論述指向了人民群眾的政治動員和組織。

      (二)“組織起來”是提升人民群眾主體意識的實踐活動

      “組織”一詞,當作動詞用時,是指“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或整體性”。當作形容詞用時,是指配合關系的“嚴密”或“松散”。當作名詞用時,是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統(tǒng)建立起來的集體”[7]1750?!捌饋怼币辉~,一般用在動詞之后,表示動作或行動“完成或達到目的”的狀況。[7]1030毛澤東同志“組織起來”的表述,是把兩個詞合成一個詞組,其內涵是指讓原處于“無組織狀態(tài)”的民眾“按照一定的宗旨”共同行動,并使行動“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或整體性”。從筆者引述的毛澤東同志四篇文章的語境來看,就有“沖決束縛的羅網”“解放”“自己動手”“勞動”“創(chuàng)造”“克服各種困難”等詞句,都有實踐活動的含義,把“組織起來”作為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活動。毛澤東也看到了黨“在全民族幾萬萬人中間起了偉大的教育作用”[8]184?!敖逃饔谩笔侵更h的奮斗實踐對人民的喚醒、感召、啟迪,起到價值觀念教育和精神教育的作用。

      (三)“組織起來”是中國共產黨首創(chuàng)的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生動實踐

      組織文化理論認為,當一個群體組織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產生共同的情緒體驗、產生共同信奉的信念、產生共享的價值觀;并且“當團體中的成員開始一起工作,并圍繞針對個體有積極意義的行為進行經驗共享時,集體感就產生了”[9]49。基于此,“組織起來”既可以作為一個過程,具有“喚起民眾”的功能、精神教育功能;也可以作為一個結果,表征結束“民眾的無組織狀態(tài)”,提升民眾的主體意識?!敖M織起來”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就要把人民群眾當作實踐主體,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提升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組織起來”是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活動,是將人民群眾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民族意識、有愛國精神、有勞動創(chuàng)造積極性的主體的實踐活動。

      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5]1031要“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tǒng)一和富強的新國家”[5]1030。毛澤東同志關于達成目的的“依靠”“動力”基點的看法,可以理解為“組織起來”的預期實踐結果:“覺悟”“團結”“努力的程度”“有組織地克服了和正在克服著各種困難”。[5]1041“覺悟”包括政治意識、民族意識、國家意識?!皥F結”包括歸屬感、向心力、互助觀?!芭Τ潭取卑ㄖ黧w參與意識、奉獻意識、大局意識,也包括艱苦奮斗精神和勞動創(chuàng)造精神。“有組織地克服了和正在克服著各種困難”包括集體主義精神。這些都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作為實踐主體的主體意識。因此,可以說“覺悟”“團結”“努力的程度”,是結束“民眾的無組織狀態(tài)”的實踐結果,也是改變民眾精神麻木、狹隘自私的實踐結果。

      重融合、強品牌,提升文化建設新自信。幾年來,公司企業(yè)文化建設在傳承創(chuàng)新、挖掘提煉上下功夫,堅定自信,唱響品牌,以建司六十年為契機扎實推進文化建設系列活動。我們認為文化自信的表現(xiàn)為:因感恩不悔過去,因擔當不惑當下,因堅定不懼將來,并通過文化凝聚黨群意識,傳遞黨政意愿。

      由上所述,“組織起來”的理論依據(jù)是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歷史活動的主體?!敖M織起來”是中國共產黨人首創(chuàng)的對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生動實踐和具體途徑。“組織起來”的實踐依據(jù)在于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組織的工農運動提高人民群眾的革命覺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組織人民參與群眾武裝、以人力和物力資源支持軍隊的戰(zhàn)爭行動,提高人民群眾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組織人民參與和支持人民解放軍、用“小車”“帆船”和大量物資支援前線,打敗國民黨反動派,“戰(zhàn)爭教育了人民”[5]1031,促進了人民的覺悟,增強了人民的團結;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組織中,善于處理各種關系,激發(fā)人民群眾的勞動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

      三、“組織起來”的方法要素

      如何“組織起來”?綜覽毛澤東同志的相關著述,可以看到他對“組織起來”有著深刻的思考,也有著全面的部署,還有著系統(tǒng)的制度支撐,明確了“組織起來”的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概括起來,有如下方法要素:

      (一)重視目標導向

      毛澤東同志善于用宗旨、綱領、路線、方針、原則、政策等宣示共產黨人的目標,以形成明確的政治導向和行動導向,告訴全黨我們的出發(fā)點是什么,我們的主張是什么,我們應該做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做;也告訴人民群眾,共產黨人的目的是什么,行動方針是什么,共產黨人如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同志說:“善于把黨的政策變?yōu)槿罕姷男袆?,善于使我們的每一個運動,每一個斗爭,不但領導干部懂得,而且廣大的群眾都能懂得,都能掌握,這是一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領導藝術?!盵10]1319在抗日戰(zhàn)爭初期,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zhàn)》中指出:政治動員首先“是把戰(zhàn)爭的政治目的告訴軍隊和人民。必須使每個士兵每個人民都明白為什么要打仗”。

      (二)強化思想引領

      思想引領的意義,用毛澤東同志的話來說:“我們要在人民群眾中間,廣泛地進行宣傳教育工作,使人民認識到中國的真實情況和動向,對于自己的力量具備信心?!盵10]1131“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盵11]839思想引領的目的在于統(tǒng)一認識,形成黨的組織優(yōu)勢,進而引導人民群眾形成價值共識。思想引領的方式,一是通過宣傳教育,讓人民群眾懂得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用先進的思想武裝群眾,并讓他們了解全局層面的真實情況,以便深刻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二是通過黨的基層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貫徹到群眾工作中去。三是采取民主說服的方法,深入細致并有針對性地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引領的條件,一是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根據(jù)客觀事實,引出思想、道理、意見,提出計劃、方針、政策、戰(zhàn)略、戰(zhàn)術,方能做得好”[12]477,戒除主觀主義、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二是走群眾路線,集中群眾的智慧,實行個別與一般、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tǒng)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tǒng)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盵5]899三是善于學習。首先是學習理論,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和方法”[12]533。其次是“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10]1481。

      (三)注重精神教育

      中國共產黨深刻地認識到,要引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yè)取得勝利,必須有屬于自己的精神力量,構筑自己的精神家園;必須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頭腦,用理想信念補足共產黨人精神的“鈣”。毛澤東同志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13]329他非常重視人的自覺能動性,提出了“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叭说囊蛩氐谝弧敝饕侵溉说摹靶闹Α保褪侵妇窳α?。他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一文中指出:黨領導的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參加這個軍隊的人有自覺的紀律和“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的宗旨”“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和倡導“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白求恩精神;“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南泥灣精神。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同志強調在社會主義建設各時期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他要求全黨要保持過去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14]285他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工業(yè)學大慶”,培育了雷鋒精神和大慶精神。

      (四)重視凝聚力量

      凝聚力量就是擴展、放大和集聚組織的能量。凝聚力量,既指用黨的堅強領導凝聚起人民群眾的力量,又指通過團結—批評—團結的方式凝聚黨內的力量,放大黨的組織優(yōu)勢,增強黨的領導能力。毛澤東同志認為,黨的正確政策的“基本點,就是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人民的力量”[5]1027。力量的來源就是人民群眾真心擁護和積極行動。只要我們信任群眾、依靠群眾,“我們是完全能夠超越任何障礙和戰(zhàn)勝任何困難的,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10]1260。毛澤東同志說:“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盵5]933凝聚力量,也是指堅持和發(fā)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1935年12月,毛澤東同志根據(jù)當時政治形勢中“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狀態(tài)”的特點,提出黨的基本策略是“建立廣泛的民族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8]152。1939年12月,毛澤東同志針對抗戰(zhàn)形勢的發(fā)展和變化進一步指出:“中國無產階級應該懂得:他們自己雖然是一個最有覺悟性和最有組織性的階級,但是如果單憑自己一個階級的力量,是不能勝利的。而要勝利,他們就必須在各種不同的情形下團結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盵12]645由此可見,發(fā)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也是一種“組織起來”的形式。

      (五)強調糾錯矯正

      四、“組織起來”的實踐提升了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

      在“組織起來”的實踐過程中,人民群眾對活動的充分參與,成為“組織”的主體、實踐的主體、活動的主體、價值的主體,形成了主體的心理體驗,發(fā)生了主體之間的合作互動,共同的活動、共同的體驗、共同經驗的分享,產生共同奮斗的感覺,并且通過活動中個體對平等、信任、尊重、團結、奉獻等價值的體驗,通過共產黨員在活動中起的模范引領作用,產生對組織目標的認同、對共同價值觀的認同。這種共同經驗的分享就是學習的過程、就是受教育的過程、就是主體意識覺醒的過程。這種主體意識就是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團結意識、自強意識、奮斗意識、勞動意識、創(chuàng)造意識、奉獻意識、民族意識、集體主義意識的綜合體。

      (一)在農民運動中,“組織起來”使農民的思想得到解放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推翻了地主政權,農民“有了廣大的組織”“便開始行動起來”。[8]14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列舉了農民“組織起來”之后的“十四件大事”,其中就有農民“曉得了孫中山的那篇遺囑”“農民的文化程度迅速地提高了”,農民禁牌、禁賭、禁鴉片,農民“修道路,修塘壩”。

      在各革命根據(jù)地中,農民組織赤衛(wèi)隊、工人組織暴動隊“擴紅”和參戰(zhàn)支前。1931年到1934年,中國共產黨先后建立了湘贛、閩浙贛、鄂豫皖、洪湖、湘鄂西、川陜、左右江、陜甘、湘鄂黔以及中央等革命根據(jù)地,共產黨人都能發(fā)動人民群眾,把老人、孩子和婦女組織起來,形成運輸隊、擔架隊、救護隊、洗衣隊、慰勞隊、向導隊等各類群眾組織,參與支前、放哨、檢查、運輸、防御等工作。在蘇維埃政權的組織下,婦女在政權鞏固、掃盲運動、“擴紅”運動中受到空前重視,成為“擴紅先鋒隊”“農業(yè)生產的主力軍”“前線戰(zhàn)士的支援隊”“維護后方穩(wěn)定的哨兵”,“母親送子”“妻子送夫”“姐送弟”去當紅軍的場面令人為之動容,涌現(xiàn)了一大批模范婦女[15],為婦女的思想解放樹立了榜樣。

      (二)在革命戰(zhàn)爭中,“組織起來”“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政治覺悟”

      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創(chuàng)造了各種“組織起來”的實踐形式。一方面,農民群眾親自參與到戰(zhàn)爭中去;另一方面,他們通過互助合作支援前線。

      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共產黨把全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聚合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旗幟下。全國有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等15個民族的1 335萬農民參軍支前,武裝自衛(wèi)??谷諔?zhàn)爭增強了全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自信,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廣大翻身農民積極參軍參戰(zhàn),碾小米,做軍鞋,送軍糧,送彈藥,抬擔架,以各種方式支援前線,擁軍優(yōu)屬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出現(xiàn)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爭相入伍的動人場面。在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zhàn)役中,支前民工就達539萬人,擔架10萬副以上,各種牲畜100多萬頭,隨軍民工的大車50多萬輛。人民群眾展現(xiàn)了愛黨擁軍情懷、團結風貌、英雄氣概和必勝信念。

      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全民訂立愛國民約,各階層人民把自己的日常生產、工作和學習,與抗美援朝的總任務密切聯(lián)系起來,開展增產節(jié)約運動、捐獻飛機大炮、擁軍優(yōu)屬、知識青年踴躍參軍,成千上萬的鐵路員工、汽車司機、醫(yī)務工作者,紛紛組成運輸隊、醫(yī)療隊和防疫隊等,開赴前線,支援志愿軍作戰(zhàn),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毛澤東同志指出:抗美援朝不僅將前線推至“三八線”“取得了軍事經驗”,而且“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16]175。

      (三)在生產和建設中,“組織起來”增強了人民群眾的集體主義精神

      大生產運動就是一所大學校。延安時期的大生產運動中,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通過超越小農經濟狀態(tài)的新的組織勞動形式,把人民群眾都組織到互助社、合作社、變工隊中去,通過示范引領、意見溝通、互助合作等方式進行動員,并有效地將勞動榮譽感乃至主人翁精神傳達到每一個普通老百姓家里。有些地方的紡織合作社還規(guī)定了“識字、讀報、學打算盤,遵守學習制度……并在夏秋收農忙時,實行變工集體參加農業(yè)勞動”[17]。大生產運動不但實現(xiàn)了軍隊自給,還改善了官兵關系、軍民關系,通過共同勞動和學習,使老百姓接受了文化教育,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勞動觀念和集體主義情感,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后,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開辟了道路。“全國各族人民迸發(fā)出空前的建設熱情?!盵18]169各條戰(zhàn)線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建設高潮,北大荒的農墾、大慶油田的創(chuàng)業(yè)、“兩彈一星”的研制、紅旗渠的奇跡,彰顯了勞動者的集體主義精神,都從側面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繁忙景象,抒寫了團結奮斗、改天換地的壯麗詩篇,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四)在抗擊自然災害中,“組織起來”激發(fā)了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

      “九八”抗洪、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5·12”汶川地震救災,經歷過多次自然災害的中國人民,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見證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越性,真正理解了國與家的關系,理解了國家強盛與個人生活幸福的關系,理解了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增強了大局意識、奉獻意識和團結互助意識。在抗擊自然災害中,人民解放軍始終舍生忘死、奮不顧身沖在第一線,各種救援組織、志愿者組織、受災地區(qū)的民眾顧全大局、齊心協(xié)力、患難與共,在救災指揮部的統(tǒng)一號令下做好救援工作。每一次抗擊重大自然災害的全國性行動,都有大量共產黨員率先垂范,都在用無數(shù)英雄事跡感召人心,都在譜寫著一曲曲動人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人道主義凱歌。

      2020年爆發(fā)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人民親身經歷了全國抗疫的阻擊戰(zhàn)和總體戰(zhàn),見證了“舉國同心”的壯美時刻,見證了人民群眾中涌現(xiàn)的無數(shù)英模人物和無數(shù)感人事跡,展現(xiàn)了黨和國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取向,展現(xiàn)了國家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無條件護佑。對比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人民生命的漠視和治理不力、秩序混亂的局面,廣大人民群眾深受教育,弄清了西方國家口口聲聲稱道的民主、自由、人權的真實面目。

      (五)在脫貧攻堅中,“組織起來”激發(fā)了人民群眾奮發(fā)向上的精氣神

      中國共產黨人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動員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農村廣大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群眾、駐村書記和工作隊員、志愿者,開展了精準扶貧,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脫貧攻堅的組織架構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組織保障,嚴格責任落實,規(guī)范工作程序,強化考核監(jiān)察,營造良好氛圍。實行了發(fā)展生產、異地搬遷、生態(tài)補償、發(fā)展教育、社會保障兜底的全方位脫貧攻堅人民戰(zhàn)爭,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譜寫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zhàn)、精準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精神凱歌。脫貧攻堅不僅使貧困地區(qū)的整體面貌發(fā)生了改變,而且“脫貧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強的信心勇氣”?!皬V大脫貧群眾激發(fā)了奮發(fā)向上的精氣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廣泛傳播,文明新風得到廣泛弘揚,艱苦奮斗、苦干實干、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廣大貧困地區(qū)蔚然成風?!盵19]

      五、“組織起來”的過程是人民精神面貌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的過程

      “人民的覺悟、團結和努力的程度”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涌現(xiàn)了一大批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以及他們展現(xiàn)的精神風貌、積累的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執(zhí)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盵20]

      中國共產黨人正是依靠明確的組織目標、嚴格的組織制度、正確的組織策略所形成的組織優(yōu)勢,以符合客觀實際的組織形式和求真務實的多種活動,提高了人民的覺悟,強化了人民的團結,調動了人民努力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因此說,“組織起來”的實踐過程,是全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的過程,是精神力量轉換為物質力量的過程。如果說,把中國共產黨自身組織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看作是組織的兩大“主體”,那么,“組織起來”之后覺悟得以提高、團結得以增強、努力程度倍增的人民群眾,也應該是最大的“組織主體”。如果說,新中國成立前“組織起來”喚醒的是“民族意識”和“自主參與意識”,那么,新中國成立后“組織起來”喚醒的是“愛國意識”和“奉獻”“責任”意識。“組織起來”的實踐結果就是人民群眾主人翁意識的覺醒、向心力的增強、文化素質的提高、生產積極性的煥發(fā)和勞動創(chuàng)造性的涌現(xiàn),就是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這種實踐結果正是毛澤東“組織起來”思想偉力的重要體現(xiàn),正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成就的重要體現(xiàn)。

      猜你喜歡
      意識群眾精神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多讓群眾咧嘴笑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當代陜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設(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拿出精神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增強“四個意識”發(fā)揮“四大作用”
      人大建設(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zhí)著追求
      人大建設(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军事| 渝中区| 绥化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宣化县| 西乌珠穆沁旗| 类乌齐县| 辛集市| 盐城市| 林周县| 富蕴县| 扎赉特旗| 平阳县| 南川市| 和静县| 斗六市| 巨鹿县| 沿河| 保德县| 宜兴市| 台安县| 张家界市| 霍城县| 察哈| 博乐市| 渭源县| 大新县| 惠水县| 汉源县| 永福县| 修武县| 新巴尔虎左旗| 石泉县| 民权县| 姜堰市| 高邑县| 宣汉县| 郑州市| 扎赉特旗| 新密市|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