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所致的缺血性心臟病。據(jù)《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中國心血管?。–VD)患病率處于持續(xù)上升階段,其中冠心病患者達到1100萬人。
傳統(tǒng)的冠心病一般分為5個類型,分別是無癥狀型(又稱隱匿性冠心?。?、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又稱缺血性心肌?。┘扳佬?。其中最常見的是心絞痛型,最嚴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兩種類型。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如今更多的是將冠心病分為慢性冠脈疾病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兩大類。慢性冠脈疾病又稱慢性心肌缺血綜合征,包括穩(wěn)定性心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隱匿性冠心病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包括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
冠心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狀動脈壁上的斑塊積聚,其誘因包括年齡(年齡增長會增加患病風險)、性別(通常男性的患病風險更高,但絕經(jīng)后女性的風險也增加)、遺傳因素、吸煙(吸煙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顯著增加,二手煙也會增加冠心病風險)、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缺乏體力活動、精神壓力大、不健康飲食和大量飲酒(大量飲酒會導致心肌損傷,還可以加重冠心病的其他危險因素)等。其中,除年齡、性別、遺傳因素不可控,其余都是可控的危險因素,也就是說可以通過生活方式和藥物干預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助于預防或延緩冠心病進展。
那么,人們對冠心病及其治療存在哪些認識誤區(qū)呢?
冠心病多發(fā)于40歲以上的成人,導致不少人認為這是一種“老年病”,年輕人不用擔心、預防。事實上,隨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加之不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年輕群體患上冠心病已經(jīng)不是什么稀罕事。因此,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要積極規(guī)避冠心病危險因素,預防疾病。
現(xiàn)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自身情緒起伏也比較大,經(jīng)常是身心俱疲,出現(xiàn)點胸悶、胸疼就會理解為是壓力大、心情不好憋的,自然也不會去醫(yī)院。殊不知,胸痛、胸悶是冠心病的典型癥狀,如果忽視早期的信號任由疾病發(fā)展可能釀成嚴重后果。因此,當胸痛、胸悶持續(xù)不緩解或加重、頻繁,應立即就醫(yī),尤其是同時伴有呼吸短促、心悸、頭暈、大汗的患者。
有的患者通過藥物使血壓、血脂以及血糖得到了穩(wěn)定的控制后,會為了減輕家庭經(jīng)濟負擔或嫌用藥麻煩而私自減藥、停藥。這是非常危險的。一方面,私自停藥可能導致血壓、血脂以及血糖反彈升高,另一方面可能誘發(fā)或加重冠心病。
很多患者認為經(jīng)過心血管搭橋術后,就不需要進行長期治療。事實上,搭橋手術并非一勞永逸,術后還需要長期的控制才能避免再次發(fā)病。搭橋的長遠效果取決于很多因素,一方面是患者自身的血管條件,另一方面是術后病情的控制,其中就包括規(guī)律用藥。因此,冠心病患者搭橋后也要遵醫(yī)囑長期治療。
很多保健品打著調節(jié)血脂的旗號,不少患者信以為真甚至停了調脂藥。事實上,保健品不能替代藥物治療。遵醫(yī)囑用藥、做好日常生活管理比什么都重要。日常生活管理包括戒煙,控制血壓、血脂、血糖,適量運動,保持健康體重,管理壓力等。關于冠心病患者的飲食,強調植物性飲食,多吃新鮮的果蔬、全谷類及豆類;少吃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和鈉。
總之,患者一定要重視冠心病的危害,做好預防措施,積極規(guī)避危險因素,關注身體的異常信號。一旦確診,應嚴格按照醫(yī)生要求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