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列裝備之前,有幾個說明:
1. 這些都是三季徒步的裝備;冰雪( 季節(jié)) 的徒步露營自然另有所選。
2. 最重要的“裝備”,是廚房秤。
張諾婭(中國戶外金犀牛獎最佳背包客得主、戶外探險特約作者)。
在確定裝備之前,我首先查閱了詳盡的天氣預報。任何不基于當?shù)靥鞖狻夂?、動植物基礎(chǔ)之上的裝備清單都不可取。
預報來源是Mountain Forecast。我選擇了離荒野區(qū)徒步路線最近的3 座山——Mt. Audubon(分水嶺東側(cè)),Mt. Toll (分水嶺上),Lone Eagle Peak (分水嶺西側(cè)),分別查閱3座山的高中低3種海拔,得到了9組氣溫、風速、降水的數(shù)據(jù),最終確定了合理的出發(fā)日期和裝備。
對于我來說,風速、wind chill兩個因素可能比氣溫還重要。所以我挑選了風速在0~10mph 之間的4天露營;當然,這幾天的降水概率都是0。降水概率決定了我會帶什么帳篷。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裝備。
一共20個項目,組合在一起是3公斤出頭。
實際情況中,因為科州還在禁火,我沒有帶大多數(shù)廚具,但是把睡墊換了一個更重的??偦A(chǔ)重量應(yīng)該是3.5 公斤左右。
注意,這個清單里列出的,僅僅是背包負重,而不是“皮膚外重量”。也就是說,穿在身上的、拿在手上的、戴在頭上的、掛在腳上的物品,不在這個清單內(nèi)。
睡袋為Zpacks20F定制版,現(xiàn)在在官網(wǎng)上應(yīng)該叫做“Zpacks20FClassic”。這個睡袋已經(jīng)用了6年,陪我走完了三重冠的每一步路。只有512克。好處是沒有頭套、表層面料輕便;可以選擇的型號很多,可以大量減少睡袋內(nèi)的空間,讓內(nèi)部空氣被更快加熱。缺點是睡了太久,溫標應(yīng)該是30華氏度(零下1℃)左右了。
如果讓我換個睡袋,還應(yīng)該是Zpacks 20F Classic。
羽絨服是MontbellExLight,同樣是陪我走過了6年、全套三重冠。這件衣服似乎在Montbell美國官網(wǎng)上已經(jīng)沒有了,現(xiàn)在他們的旗艦產(chǎn)品應(yīng)該是Plasma1000FD。
最開始買這件羽絨服,是因為它輕到發(fā)指,只有4盎司、120克,同類產(chǎn)品完全無法比擬。雖然我用tenacioustape修修補補,它本身的耐造程度其實很高,但只要掉了1根羽毛,哪怕是有掉出來的征兆,我也得給它堵上。
如果讓我換個隔離層,還應(yīng)該是Montbell的產(chǎn)品。這些年我考慮過巴塔方塊(PatagoniaNanopuff)、北面火球(TNFThermalBall)、MHW鬼影(MountainHardwareGhostWhisperer)以及優(yōu)衣庫的一大堆便宜羽絨,還是沒有Montbell的日本超輕吸引我。就耐造程度而言,北面火球真的不錯,給玩冰雪巖的朋友推薦。巴塔方塊和MHW鬼影還是面向長距離徒步者。
帳篷=庇護所,這次用的是GossamerGearSoloTarp,是一個單人天幕。重222克,加上地釘240克,是我ZpacksHexamidSolo的一半,BigAgnes飛溪的三分之一,BigAgnes馬刺的四分之一。如果要在蚊蟲季節(jié)露營,可以在里面配一個輕便bivy,只增加100來克的重量,還是比絕大多數(shù)單人帳輕便。使用這個天幕,是我這次能把全部東西塞進一個35升背包、空間還綽綽有余的關(guān)鍵。
我純粹是沖著它輕便小巧去的。第一天露營地海拔超過了4000米,風速0~5mph是關(guān)鍵因素,不然得吹得夠嗆,它的保暖性當然沒有封閉式的帳篷好。個人感覺這個天幕非常適合夏季露營、水路露營、沙漠地區(qū)露營。9月中旬科州高海拔露營,的確有點難為它。以后單人夏季、秋季露營,我還是會繼續(xù)使用GossamerGear天幕。
單人冬季、春季露營,我會繼續(xù)使用BigAgnes飛溪。雙人四季露營,我會繼續(xù)使用BigAgnes馬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