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百花誰敢雪中開,梅花獨(dú)領(lǐng)天下春?!彼赜小盎敝Q的梅花,傲霜斗雪,凌寒開放,歷來為人們所贊頌。兩宋以來,舉世好梅,探梅漸成風(fēng)氣。一些產(chǎn)梅之地因花季繁盛、風(fēng)景獨(dú)特或文化深厚而為世人樂道,漸成賞梅名勝。
江蘇省蘇州市便有這樣一處地方,它就是光福古鎮(zhèn)的香雪海。香雪海景點(diǎn)位于鄧尉山麓,以賞梅歷史最為悠久、梅文化底蘊(yùn)最為深厚,而與武漢東園、南京梅花山、杭州超山并稱為中國四大賞梅勝地。
蘇州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植梅歷史悠久。當(dāng)?shù)氐拿坊ㄊ艿綒v代文人墨客的贊譽(yù),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的《范村梅譜》名揚(yáng)天下,明代竹堂寺的探梅雅集也曾盛極一時(shí)。植梅、賞梅、詠梅、畫梅融入了舊時(shí)蘇州人的生活中,探梅甚至成為蘇州獨(dú)特的風(fēng)俗之一。
鄧尉山位于蘇州吳中區(qū)光福鎮(zhèn),毗鄰太湖之濱。一般而言,吳人口語所稱鄧尉亦指光福,鄧尉既是光福的重要山脈,也是其別稱。很早以前,該山及其附近山塢就遍植梅樹,以梅著稱?!豆飧V尽酚涊d:“鄧尉山里植梅為業(yè)者,十中有七。”俗語稱:鄧尉梅花甲天下,望中無地不栽梅。清代詩人張誠有“望衡千余家,種梅如種谷”的詩,可見山里梅樹之多。每當(dāng)冬末春初,梅花傲雪而開,方圓幾十里連綿不斷,傾吐清雅的梅香。登高而望,漫山遍野如白雪紛飛,與浩渺的太湖相互映襯,形成“千頃湖光萬樹梅”的壯麗景觀。
其實(shí),鄧尉山本為一山,兩峰連體,北峰名鄧尉,南峰稱玄墓。鄧尉之名源于東漢太尉鄧禹。光武帝時(shí),司徒鄧禹曾隱居于此,他官至太尉,后人稱他為鄧尉,鄧尉山和山下的司徒廟因此而得名。因山下是光福鎮(zhèn),故鄧尉山也叫“光福山”。玄墓之名,與東晉青州刺史郁泰玄有關(guān)。相傳郁泰玄葬于此,故名。
除鄧尉、玄墓外,光福梅花較盛之地還有銅坑、虎山、西磧、彈山、青芝、吾家山等。此地諸峰連綿,重嶺疊翠。梅花生長其間,易得林木掩映之趣,更加上太湖萬頃湖水的輝映烘托,花光湖影,彌漫相接。
史料載,吳人之俗,歲于山中探梅信。早春二月,梅花盛開之際,蘇州人紛紛由水路取徑木瀆,“徑靈巖山”“過善人橋”……直抵光?;⑸綐?,由此進(jìn)入梅海。清代蘇州文人袁學(xué)瀾在其《吳郡歲華紀(jì)麗》中描繪了吳郡人士浩浩蕩蕩前往光福賞梅的情形。原《光福志》亦載有:“所謂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梅信第一也,惟時(shí)四方名流騷客,或?qū)?,或探梅,舟車往來,絡(luò)繹而至,極一春之盛。”
光福探梅最好處,莫過于香雪海。香雪海位于鄧尉山之西的吾家山(亦名馬駕山),屬鄧尉山支脈。景區(qū)內(nèi)的梅花以白梅最多。冬去春來時(shí)節(jié),大片的白梅開滿山坡,猶如在山上覆蓋了一層白雪。
更為特別的是,這里的梅花“雪”“香”并舉。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江蘇巡撫宋犖到光福古鎮(zhèn)賞梅。放眼望去,白梅如雪,宋犖觸景生情,欣然題詩:“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題名?!痹陬}注中,宋犖明確交代:“余于吾家山題香雪海三字。”由此,“香雪?!背汕Ч沤^名。
用“香雪?!眮硇稳萼囄久坊?,可謂畫龍點(diǎn)睛,生動(dòng)形象地概括了鄧尉梅花的特色與質(zhì)量,不僅著眼于花色潔白,而且渲染出白梅漫山遍野、幽香彌漫的美景。入山皆梅,十里花海。加之暗香浮動(dòng)的茫茫白梅,連接著浩瀚之太湖,水光與花影搖曳滉漾,完全是一派雪海香國之壯麗景象。
之后,“香雪?!鳖}名迅速流傳開來,并成為鄧尉梅景的專屬名稱,香雪海也成為名滿天下的探梅勝地?!短K州府志》記載,吾家山原來并不出名,“山不甚高,四面皆樹梅??滴踔?,巡撫宋犖題‘香雪海三字于崖壁,其名遂著”。
清代的康熙帝和乾隆帝曾多次至鄧尉訪梅,可見其聲名之隆。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至鄧尉,曾賦《鄧尉香雪海歌》,令從臣吟唱。
由于光福的梅花在清代影響很大,以至于在我國古典文學(xué)名著《紅樓夢》中也有所反映:妙玉和邢岫煙均曾在玄墓山住過。在該書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中,妙玉請寶玉、黛玉及寶釵品茶。寶玉品嘗后覺得此茶“輕淳無比”,因此“賞贊不絕”。黛玉以為是舊年的雨水所泡,受到妙玉一陣奚落。原來,此茶是妙玉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所泡。妙玉出家于萬梅叢中的玄墓蟠香寺,因此對(duì)梅花特別鐘愛,在櫳翠庵中也種植了許多白梅與紅梅。后來,寶玉聯(lián)詩落第,李紈還罰寶玉向妙玉乞紅梅。曹雪芹未明確交待妙玉櫳翠庵中的梅花從何而來,但最大的可能,應(yīng)該是從玄墓移栽而至。
光福的梅花如今主要在吾家山下。吾家山的梅花雖不復(fù)明清時(shí)“衍亙五六十里,窈無窮際”的壯觀與震撼,但依然有100余個(gè)品種、數(shù)十萬株。每年2月中旬到3月初,是香雪海賞梅的最好時(shí)節(jié),蘇州人往往攜家前來,把山前的道路堵個(gè)水泄不通。
此時(shí),光福諸峰連綿,重嶺疊翠,梅花凌寒開放,舒展冷艷的姿色,傾吐清雅的馨香,勢若雪海。整個(gè)香雪海都是梅花的香味,特別是清晨和傍晚,梅香尤其濃郁。
鉆入林中細(xì)觀,只見虬干曲枝,鱗苔似甲,錚錚鐵骨,昂昂生機(jī)。但見昂首怒放花萬朵,沖風(fēng)斗雪春來報(bào)。又有一樹玉蝶古梅,佇立在廟宇的黃墻前,靜默綻放,絳紫的萼托,素白的花瓣,清凈、淡雅,不惹半點(diǎn)塵埃。
山上梅花品種繁多,以千葉重瓣白梅為主,紅梅、綠梅、紫梅、墨梅等應(yīng)有盡有。近年來品種驟增,綠梅中有單、重瓣,紅梅中有杏梅、送春梅,還引進(jìn)了法國品種。
漫步香雪海,穿過長長的一道樹林,就能看到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面刻著“香雪海”三個(gè)大字。石頭背面便是清初江蘇巡撫宋犖的題詩。旁邊還有一飲清泉,名為“梅泉”。
一路沿梅園右側(cè)尋梅而上,來到了梅海觀景臺(tái),放眼望去,梅海全景一覽無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