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潛心精研古法 致敬傳統(tǒng)經典

      2021-03-15 09:58:01雷國強
      東方收藏 2021年1期
      關鍵詞:龍泉窯劉杰龍泉

      雷國強

      2019年對于龍泉青瓷發(fā)展而言,是一個不平凡的重要年份。這一年的下半年(7月15至10月20日),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與浙江省博物館、麗水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舉辦的“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特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敬勝齋舉行。此次展覽是龍泉青瓷研究的一次多元文化大展,展品數(shù)量與收藏單位為歷年來最多,共展出來自國內外43家博物館、考古研究機構珍藏的830件古代龍泉窯青瓷代表性精品。在這次展覽中,一件來自日本東京博物館收藏的重要國家文化財——大名鼎鼎的“螞蟥絆”茶盞,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天下龍泉”特展撤展前一個星期才姍姍來遲,在空缺的展位上露面。

      這件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淀與傳承故事的天下名盞展出后,引起來自它的故鄉(xiāng)——浙江龍泉的一位青年制瓷工藝師的關注,他就是在龍泉青瓷少壯派中有“三杰”之稱的“在山堂”主人劉杰。自“螞蟥絆”展出之后,劉杰連續(xù)三天到敬勝齋,隔著展柜玻璃仔細地研究這只神奇的茶盞。劉杰從仿古工藝制作的角度不斷地用心品味它的造型與神韻,不斷地回憶思考自己以前曾研究過的胎料與釉料的配方,不斷地揣摩它的燒成溫度與火候控制。他下定決心,返回龍泉后一定要親手、完美地復刻這件器物,讓這只歷經千年滄桑的茶碗在他手上獲得新生,煥發(fā)出它華美的經典之美與榮耀之光。

      回到龍泉之后,劉杰便帶著一片他之前收藏的與“螞蟥絆”基本同款的葵口茶盞瓷片,一頭扎進他的工作室“在山堂”,連續(xù)三個月閉門不出,日夜不停地探索與制作,在經歷了無數(shù)次的失敗之后,終于燒制出第一件他認為比較接近原作的作品。但是,劉杰認為單憑自我的感覺和判斷還是不行,必須得到專家的認可才可以。于是,他帶著這件精心復刻的“螞蟥絆”青瓷葵口盞,在龍泉市有關部門領導的陪同下,找到了浙江省博物館陶瓷展覽部主任、這次“天下龍泉”大展主要策劃者之一的沈瓊華研究員。隨后,他們便一起來到了浙江省博物館西湖展覽區(qū),與當時正在展出的真品“螞蟥絆”進行現(xiàn)場的對比性研究。從對比結果來看,劉杰的復刻作品無論造型、比例,還是釉色、韻味,均與原作十分接近,得到了現(xiàn)場專家們的一致高度肯定和好評。隨后,劉杰成功復刻“螞蟥絆”的新聞就被新華網、浙江衛(wèi)視、《錢江晚報》等數(shù)十家媒體宣傳報道,日本愛知縣豐田市弘誓禪院還將這件作品永久珍藏??梢哉f,劉杰復刻的這件青瓷“螞蟥絆”葵口盞已經成為當代龍泉青瓷仿古工藝水平的標桿性器物,在業(yè)界傳為美談,也引起了青瓷收藏界的極大關注,可謂一盞難求。

      劉杰成功了!那么,他是誰,有著什么樣的成長故事,對青瓷藝術又有著什么樣的追求?且看下文。

      少年學藝

      1985年,劉杰出生在龍泉城郊一個叫茶坦的小山村,父輩以務農為業(yè)。影響與帶領劉杰喜歡上龍泉青瓷的第一位老師是他的表哥,那是一位龍泉青瓷愛好者,收藏有大量的青瓷標本,都堆放在劉杰家的一間屋子里,這些大小不一、釉色不同的標本就是劉杰在孩提時代最主要的玩具。在表哥的影響下,劉杰很小就知道什么是龍泉窯的弟窯與哥窯,能分辨出什么是粉青與梅子青釉,什么是金絲鐵線、百級碎、魚籽紋以及薄胎厚釉、露胎出筋、類冰似玉等龍泉青瓷鑒賞的專業(yè)名詞與審美概念。

      2002年劉杰高中畢業(yè)后,就向他的父親提出要拜師學習青瓷制作手藝。當時龍泉青瓷行業(yè)不景氣,國營瓷廠剛剛經過企業(yè)改制,還有許多民間瓷廠倒閉關門,大量工人下崗失業(yè)另謀出路,龍泉青瓷行業(yè)的發(fā)展前景令人擔憂。父親原本希望劉杰參加高考爭取上大學,好在將來謀得一份穩(wěn)當?shù)穆殬I(yè),但這個時候兒子卻提出要學做青瓷,這讓他很是為難。父親也沒有直接干預否定,而是說要帶劉杰去龍泉規(guī)模最大的上垟國營瓷廠看一下。劉杰對此記憶猶新,當年他們是搭坐一輛進山拉木材的手扶拖拉機去的,到了廠區(qū)附近,首先看到的便是一根沒有冒煙的巨大煙囪,進了廠區(qū)則是滿路丟棄的石膏模具,還有堆放在一旁等待處理的青灰釉色日用青瓷,那都是由灌漿工藝生產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劉杰告訴父親,這不是他想要來學習青瓷手藝的地方,因為眼前所見的場景和產品,與他從表哥那里獲得的認知有太大的落差,但是其拜師學習青瓷的決心不變。最終,劉杰在表哥的引薦與帶領之下,來到了龍泉深山小村中的一個民間青瓷仿古作坊,他在那里看到了他所熟悉、似曾相識的器物,那清一色的翠綠釉色深深地吸引著他,劉杰清楚這才是他應該來的地方,要在此拜師學藝。

      劉杰的師父姓葉,是他表哥熟悉的一位民間青瓷仿古高手,在業(yè)內素有“鬼手”之稱。民國時期,古陶瓷研究學者、田野考古大家陳萬里先生重新發(fā)現(xiàn)龍泉窯之后,龍泉一時成為國內外收藏界關注的重點,吸引了大量的古董商人涌入淘寶,龍泉青瓷仿古工藝就在這時應勢而發(fā),時任龍泉縣縣長的徐淵若曾在1944年出版的《哥窯與弟窯》一書中對此有專門的介紹與記述。新中國成立后,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與指示之下,龍泉窯青瓷生產恢復。當時有一大批民間仿古藝人被吸納進國營瓷廠,成為龍泉青瓷恢復發(fā)展的骨干力量,還有一小部分堅持隱逸在鄉(xiāng)村之中繼續(xù)做仿古生意,劉杰的師父就是其中的一員。在師父那里,劉杰整整學習與工作了近10年的時間:按民間工匠學藝的傳統(tǒng)規(guī)矩,頭三年當學徒,師父管飯不開工錢;出師后,劉杰又在師父的仿古青瓷作坊繼續(xù)工作了六七年。這一時期,劉杰在師父的指導下學會了制作青瓷的選料、練泥、拉坯、修坯、上釉、燒造等一套完整的青瓷制作與燒造手藝。此外,十年的深山學藝,也教會了劉杰誠實做人,沉穩(wěn)做事的品性。這一切,都為劉杰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鋒芒初露

      2011年前后,經過改革開放30余年的巨大發(fā)展,我國的商品供應市場與人們的消費生活方式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其中茶文化的興起帶動了龍泉青瓷手工制作茶具市場的熱潮。這一變化引起了劉杰的關注,命運之門也正在向他打開。這個時候,劉杰決定走出大山,自己開設工作室,放手一搏。劉杰說記得當時剛出茅廬的他,對自己的手藝很是自信,看見一件器物,嘴上總是掛著這樣一句口頭禪:“沒問題,我能做!”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他決定從手工制作青瓷茶具入手,要憑自己的手頭功夫,制作出比同行更為精美的茶盞來打開市場。通過考察,他選中了幾款市場熱銷的手作高檔青瓷茶盞進行仿制,幾個月過后,成功出窯,劉杰滿懷期望能賣一個好價錢。在朋友的推薦下,他迎來了第一位客人,那是一位經營茶葉及茶具專營店的老板。這位客商在看過東西之后,說了這樣一句話:“東西不錯,手藝可以,但可惜不是自己的作品,不好賣。下次有自己的東西我再過來看看?!痹拘判臐M滿的劉杰,猶如當頭一棒,被徹底打懵了。也因此,使劉杰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手藝人,僅會模仿是不行的,還要有自己的理解與思想,做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在挫折面前,劉杰停下所有的工作,放空自己,重新走向深山的古窯址,與那些熟悉的古瓷片進行對話,尋找信心與靈感。這一天,當他坐在古窯址旁的一塊石頭上,手持小半個北宋半刀工刻劃紋斗笠大茶盞時,突然間心中閃過這樣一個想法,自己何不在最熟悉的仿古工藝基礎上,將古人的茶具形制大小比例作一變化,然后制作出既有古韻又適合現(xiàn)代人飲茶習慣的青瓷茶具呢?有了想法,就馬上下山行動,天道酬勤,幾個月過去了,又一窯成功出爐了。恰好,前一次看過劉杰作品的那位客商又來龍泉了,這一次,劉杰的作品得到了他的肯定,隔天還帶來了其他幾位愛好收藏青瓷茶具的朋友,上手之后都說有感覺、有宋韻,并開出了不菲的價格買下了各自喜歡的一件茶盞。自此,那位客商就成為了劉杰作品的代理經銷商與好朋友。

      通過這一次的經歷,使劉杰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手藝人,光有手藝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有文化,有自己對手藝的理解。所以他在創(chuàng)作之余,都會一頭扎進書堆里,一遍遍地翻閱龍泉青瓷研究以及古代社會生活方面的相關書籍,汲取知識,滋養(yǎng)自己。劉杰還開始有系統(tǒng)地收集歷代龍泉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標本,作為自己的學習、研究資料。與此同時,一有空他就會跑博物館,到那里去與歷代龍泉青瓷珍品對話,尋找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同時廣泛接觸對龍泉青瓷藝術有研究的老師,虛心求教。

      劉杰潛心鉆研歷代龍泉青瓷經典器型、胎料、胎色、釉料、釉色以及裝飾與燒成的手法,在這一時期,劉杰師古卻不泥古,以制作既有古典韻味又有實用性功能的生活器皿為主。他的作品不一味迎合市場,堅持自己的思想與對青瓷的認識與理解,很快便引起市場的關注,受到青瓷收藏愛好者的歡迎與追捧。劉杰聲名鵲起,被青瓷愛好者譽為龍泉青瓷少壯實力派中的“三杰”之一,另外兩個便是李震和陳衛(wèi)武。其實,所謂的“龍泉三杰”并不是什么職稱,也非官方的榮譽稱號,他們三位都是因杰出的成就獲得了人們的關注與認可。這既是業(yè)界和市場對他們青瓷制作藝術水平的一種肯定,也是給予他們的一種鼓勵。

      深山學藝近十載,昔日山中少年終一鳴驚人。2013年10月,劉杰受邀參與了2014年北京APEC峰會國宴青瓷的設計與制作。峰會期間,劉杰創(chuàng)作的“五子登科——硯滴”“橋耳爐”等作品,因瑩潤勝玉、獨具匠心,獲得廣泛好評。

      在山逐夢

      劉杰是一個有情懷、有夢想的人,他學做青瓷的起點很高,對如何做好青瓷也有著自己的理解與定見。劉杰的妻子說,他的脾氣與性格很倔,認定想做的事情,就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而長久以來,劉杰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要恢復龍泉窯全套的制瓷古法工藝,燒造出與南宋龍泉窯最鼎盛時期接近的作品,他把這件工作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與夢想。為此,劉杰又一次選擇了隱匿深山,2016年他買下了一幢臨茶山竹林而建的古民居。劉杰把它改造成兩層的展示空間以及茶室,并在房子的右邊搭建了一個工作室,工作室邊上還造起了一座小型龍窯。他要在此以他的理解與想法來探索龍泉青瓷的古法燒造工藝,用自己的雙手燒出夢中理想的青瓷作品。他帶著妻兒,還有愛犬多多,遠離城市喧囂和世俗繁華,隱居在山一隅。劉杰就把他精心打造的新工作室命名為“在山堂”,取“在山而居,因心造境”之意。

      劉杰在制作青瓷的過程之中,悟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用同樣的泥料和釉水,當代人就是燒不出南宋時期那種美如璧玉一般的質感呢?劉杰通過思考,認為在青瓷的制作與燒成工藝上,除了時空不能穿越,在選料、制作、配釉、燒成等方面,只要科學地研究古法,當代人在理論上也是有可能燒制出接近古代青瓷品質與水平的作品的。劉杰為了尋找理想的青瓷制作材料,就上山尋找古人開發(fā)使用過的礦脈取土點,從制瓷的材料源頭上盡可能地保證與古人所用的材料取得一致性。他還經過反復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如今使用高速鋼球滾磨出來的瓷土,破壞了瓷礦料的分子結晶結構,只適合現(xiàn)代的灌漿成型工藝,并不適合手工的成型制作。所以劉杰在“在山堂”中還按照古法設計了一個小型的踏碓來舂制礦石。為了保證泥料的品質,他還特意建成了幾個泥料的沉淀池。與此同時,他在新建的小龍窯中不斷試燒,通過近一年的努力終于摸清了小龍窯柴燒的火候秉性以及青瓷的一般燒成規(guī)律。劉杰自信地說,他現(xiàn)在已能使用其獨立設計與研發(fā)的“在山堂”小龍窯,燒制出薄胎厚釉的頂級粉青與梅子青釉器物,且目前在整個龍泉,也獨此一家,別無他處。

      關于龍泉青瓷的施釉工藝,劉杰在研讀《龍泉青瓷簡史》等書時發(fā)現(xiàn),古代青瓷的施釉工藝方法與現(xiàn)代是不同的。在南宋時期,龍泉窯的薄胎厚釉作品是采用素燒后經多次上釉等復雜工藝燒成的。許多人都驗證過這一方法,卻得到否定的結論,據此認為專家建立在考古資料分析上提出的素燒多次上釉的工藝有問題。劉杰通過對手頭收集的大量的南宋時期薄胎厚釉的瓷片斷面多層上釉的痕跡上分析,堅定地認為這一古法工藝是肯定存在的,只不過我們還沒了解與掌握而已。他認為大多試驗者是用現(xiàn)代的施釉工藝來驗證古代的工藝,結果自然就只能南轅北轍。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天,劉杰在“在山堂”工作了很長時間,實在太困了,就打了一個盹,迷迷糊糊當中好像看到古人在釉缸中,將器物浸入釉水中進行上釉。醒來后,他突然悟到,素燒后的青瓷坯胎應按照古法,采用古人的浸釉上釉法,而不能為了掌控釉水的厚度采用現(xiàn)代的噴釉方法。劉杰馬上按這一思路進行操作,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他通過進一步的探索,發(fā)現(xiàn)坯胎素燒火候、溫度以及浸釉的時間長短是三個關鍵要素。劉杰通過自己的實踐,充分證明南宋時期龍泉窯素燒多次上釉工藝是存在的。通過這一次的實踐,劉杰更加堅定自己的追求與努力的方向。他始終堅信,要想真正燒出古代薄胎厚釉類冰似玉的釉質,還得真正回到古代窯工制瓷的生活場景當中去尋找方法,即要用古法還原,才有可能讓我們懂得與理解古人的工藝與智慧。

      劉杰選擇了古法燒制青瓷的道路,這對于他自己以及他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因為憑借這幾年用氣窯燒制青瓷的成熟經驗以及他所積累的人脈,他的作品銷路與經濟收入應該是相當穩(wěn)定的。而改用龍窯柴燒古法燒制作品,不僅使生產成本需要大幅度地提高,而且在燒成過程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每一窯稍有不慎就可能顆粒無收。但是,為了追求與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劉杰別無選擇,義無反顧,勇往直前。除了不斷研究與提高龍窯古法柴燒的技藝,以提高作品的燒成率,劉杰還對自己的龍窯古法燒成的作品,按個人理解對青瓷的審美標準進行分級。劉杰說,龍泉青瓷藝人除了盡心盡力做好青瓷作品外,還有一個艱巨的任務,那就是有責任與義務將鑒賞與品味龍泉青瓷藝術之美的方法與一般標準告訴廣大的收藏愛好者與消費者。

      因此,劉杰將自己“在山堂”古法燒制的作品分成四個藝術品級:

      舜耕于歷山,陶于河濱,為陶冶之始祖,自此,陶冶之事,窯火不息五千余年。今余在山而居,臨水建窯,采松材為薪,依古法制陶,不敢“河濱遺范”自居,但求薪火得以相傳。陶者,經烈火冶煉,涅槃為瓷,成窯者僅十之二三,極致佳器更是罕見,經年累月方偶得一件,成色各有不同,可謂入窯一色,出窯萬般,件件凝匠心之化。

      觀其色,品其型,感其韻,得以悟,余為窯器品命:一曰澄觀,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一曰窯寶,家傳美玉,傳世為寶;一曰窯玉,陶之為器,涅槃成玉;一曰遺珠,君子慧目,方識滄海遺珠;四命四品,雖無貴賤之分,卻有妙趣之別,所謂眾妙之門,玄而又玄,各中趣味,君子自品之。

      藝術家簡介:

      劉杰,1985年生于浙江龍泉,高級工藝美術師,與李震、陳衛(wèi)武并稱“龍泉三杰”。2002年跟隨民間著名仿古藝人學習傳統(tǒng)龍泉青瓷燒制技藝。2005至2010年主要研究龍泉窯各時期的造型工藝、原料配方和燒成方式。2011年創(chuàng)辦“龍泉市劉杰青瓷工作室”,制作以實用為主的傳統(tǒng)龍泉青瓷。2016年創(chuàng)辦“在山堂”傳統(tǒng)龍窯柴燒作坊,燒制自己內心想表達的龍泉青瓷。2014年1月獲得麗水市“綠谷新秀(麗水三寶)”稱號。

      2014年APEC國宴用瓷設計參與者,作品“五子登科硯滴”“橋耳爐”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同年作品“弦紋瓶”參加中日韓陶藝家邀請展;2016年G20峰會期間,作品“梅瓶”展示在西湖國賓館,同年作品“弦紋瓶”參加法國巴黎展;2017年北京“一帶一路”會議期間,被指定為陳設用瓷指定合作機構;2020年成功復刻日本東京博物館收藏的重要國家文化財——南宋龍泉窯六葵口青瓷螞蟥絆茶盞。

      以古為師,敬畏傳統(tǒng),潛心探索研究龍泉古瓷的宋風雅韻與傳統(tǒng)龍窯青瓷古法燒造工藝,作品古拙清新,不失經典風范,受到中外青瓷收藏愛好者的追捧,被視為珍寶。

      猜你喜歡
      龍泉窯劉杰龍泉
      Effects of drive imbalance on the particle emission from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in a one-dimensional lattice
      Effects of irradiation on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of small-grained MgB2 thin films
      話說齊緣堂龍泉鐵壺
      金橋(2023年1期)2023-01-13 06:16:34
      龍泉鐵壺 文化傳承中的一抹驚艷
      李梅梅、劉杰作品
      DIGITIZING THE OROQEN
      DIGITIZING THE OROQEN
      漢語世界(2017年5期)2017-09-21 07:44:39
      安徽師范大學博物館藏佛道入物瓷塑
      文物春秋(2016年4期)2017-03-07 14:51:29
      工藝獨特的明代龍泉窯青瓷罐
      宿遷出土明龍泉窯青瓷人物故事碗
      大眾考古(2014年8期)2014-06-21 07:09:44
      宁河县| 新安县| 思南县| 札达县| 邵武市| 扶绥县| 拜城县| 吉隆县| 烟台市| 安新县| 克拉玛依市| 资兴市| 斗六市| 延川县| 出国| 五寨县| 鹰潭市| 龙岩市| 刚察县| 九龙坡区| 湖口县| 辽宁省| 乡宁县| 新兴县| 长春市| 张北县| 祁门县| 乌兰浩特市| 奇台县| 岳西县| 都昌县| 汉源县| 古交市| 原阳县| 仙桃市| 崇信县| 赤峰市| 阳高县| 绥芬河市| 黎川县|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