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疫情的沖擊使得高校教學從線下轉變?yōu)榫€上模式,這一轉變無疑給教師都帶來了挑戰(zhàn),但是同時也蘊含著教學改革的機遇,線上與線下教育有機結合也是未來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首先對《金融學(全英)》課程線上教學工作情況進行了介紹,并且通過分析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反饋情況來總結經驗及發(fā)現問題,同時從中總結出有益的經驗,為后疫情時代進一步推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提供借鑒并打好基礎。
關鍵詞:金融學(全英)課程;線上教學;新冠疫情;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 ? 文獻標識碼: A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fā)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形成了顛覆性沖擊。從具體實踐來看,在疫情期間實施的線上教學,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這既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思維,合理設計教學流程,并熟悉線上教學軟件的使用;也要求學生要端正態(tài)度,提高學習的自覺性與自律性。但同時,線上教學從視頻制作、內容輸出、觀點表達、互動評估等方面對教師帶來了全方位綜合能力的提升,此外從線上教學中總結出的經驗也為后續(xù)回歸校園后更好地開展混合式教學提供了助力。這些寶貴經驗也都是我國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容、互鑒、互通,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世界影響力的重要基礎?!督鹑趯W(全英)》課程作為廣東財經大學中外聯合培養(yǎng)項目實驗班的核心主干課程,為其設計合理的網絡教學流程,并為流程順利推進設置可行的制度保障,對于金融類專業(yè)其他課程網絡教學建設,以及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也具備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線上教學開展情況介紹
1. 利用云班課平臺發(fā)布預習資源,實時監(jiān)控學生預習情況
首先,教師利用PPT錄課的方式提前錄制好教學視頻,并將其中的部分內容提前上傳至云班課平臺,要求學生展開預習工作。其中,預習視頻中的內容包含了對教學章節(jié)基本框架結構的梳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同時也對知識點進行了初步講解。云班課平臺上的資源板塊方便了預習課件的上傳,同時通過設置經驗值,為學生提前查看課件提供了激勵。而云班課平臺中的信息統(tǒng)計功能,也方便了教師了解未查看資源的學生信息,從而便于及時督促。
2. 利用QQ群課堂直播講解重點及難點問題,并通過云班課穿插課堂互動
在線上授課過程中,首先通過直播回顧前次課程的重點內容,然后利用云班課平臺中的頭腦風暴及投票功能進行課堂互動答題,檢驗學生預習情況。接下來通過直播講解章節(jié)重點及難點問題,并鼓勵學生隨時提問。從直播情況來看,95%左右的學生都能夠按時進入群課堂學習,同時大部分同學能夠穩(wěn)定地在線觀看,并且在答疑環(huán)節(jié)積極提出疑問。在直播過程中,也會在云班課平臺穿插課堂互動,通過答題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與疑問所在,并在后續(xù)的直播中做重點強調。從答題情況來看,學生參與率較高,且能夠做到認真答題,保證了課堂互動的有效性。除此之外,為了提升學習效果,要求學生在聽課過程中要做筆記,并通過在規(guī)定時間內拍照上傳至云班課平臺的方式來進行檢查。
3. 利用QQ及云班課平臺進行答疑與講解習題
為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以及評估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在每周課程結束后,會利用云班課平臺布置作業(yè),作業(yè)形式有選擇題、計算題與問答題等。通過完成作業(yè),學生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有的放矢地加強復習;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所學知識點進行串聯,加深理解??傮w來看,學生對作業(yè)的完成情況較好,參與率較高,同時也能夠保持答題正確率,有75%左右的學生能夠得到80分以上的分數。
在學生提交作業(yè)后,根據學生答題情況,教師能夠了解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并通過云班課平臺的輕直播功能講解習題,同時梳理重點知識。并且輕直播中的發(fā)言功能方便了學生提問,同時也便于學生之間互相答疑、互相學習??傮w來看,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較高,說明線上授課較為充分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線上教學效果評價與存在問題總結
為及時評估網絡教學效果并為后續(xù)課程開展提供改進建議,授課教師對中外聯合培養(yǎng)項目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到授課方式、上課滿意度、教師語速、聽課效果等方面,共2個班52位同學參與了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首先,超過95%比例的學生認為授課效果良好,對課程所講的大部分內容都能夠理解;有98%的學生認為教師的英文授課語速適中,能夠聽懂所講內容。其次,對于授課方式,也有超過95%的學生認為目前所采用的授課方式合理,不僅方便學生操作,而且通過云班課的答題互動也提高了課堂參與率與學習積極性;同時相比于線下教學,學生在上網課期間的課堂參與率普遍更高,發(fā)言及提問也更加踴躍。再次,對于課后的安排,學生普遍認為布置作業(yè)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幫助復習,作業(yè)量也較為適中,能夠接受;同時充分肯定了采用云班課輕直播方式講解習題的方式。最后,學生普遍反饋,在網絡授課過程中,仍然能夠保證注意力集中度。但是,在問卷調查中,也有部分學生反饋,對于課堂所學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仍不明晰,未能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為解決這一問題,授課教師充分利用課后時間,通過輕直播的方式對章節(jié)知識點進行了串聯講解,講解效果也獲得了學生的肯定。
雖然線上教學取得了較好地教學效果,但是在具體實踐當中也有一些問題存在。具體來說包括:(1)相比于線下教學,線上教學使得教師難以即時觀察到學生學習狀態(tài),教師對于課堂的掌控力度明顯減弱。(2)電子設備具備誘惑性,線上教學難以保證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高校學生目前普遍至少擁有2臺電子設備,而線上教學對于學生使用電子設備的用途卻無法進行有效管控,從而影響教學效果。(3)線上教學使得學生更易產生疲憊感。在課程安排緊湊的情形下,學生在一天內需要長時間面對電子屏幕,特別是利用手機聽課的學生,會感到十分疲憊,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候德亭等,2020)。(4)線上教學對教學平臺與網絡的穩(wěn)定性有較高要求。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出現過由于網絡卡頓而導致學生聽不清楚授課內容,或者由于頻繁卡頓而只能多次退出后重新進入等情況,影響了聽課效果。
三、實施線上教學的總結與體會
毫無疑問,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對傳統(tǒng)教育方式模式形成了顛覆性沖擊,在集中統(tǒng)一式、物理接觸式教學機制暫時失能失效狀態(tài)下,教學活動如何開展、教學秩序如何維護、教學質量如何保證成為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成為對中國特色教育體系和教育智慧的一次考驗。
1. 教學模式應從教師引導向學生主導過渡
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課堂的主體都應該是學生,而教師所發(fā)揮的角色應是從旁指導,而非單純地講授,也即知識接納的主觀能動性應逐漸從臺上向臺下轉移,教學質量的籌謀重心應逐漸從課中講授向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遷移,這既符合高等教育強調學生自學能力建設的要求,也是改變過往“填鴨式”被動教學,逐漸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海綿式”主動學習習慣的必然路徑,同時也與國際主流教育發(fā)展趨勢相匹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向學生更多地強調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工作的重要性,并設置合理的考核機制來督促學生積極完成。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明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在,合理利用上課時間來強調重難點知識。同時采用啟發(fā)式教學的方式,將學生課前預習知識與重難點知識有機串聯起來。在課堂也要盡可能多地開展師生互動,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2. 教學要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學生需明確個人使命與人生價值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即為明確個人使命與人生價值,自覺端正學習態(tài)度,如此一來,學生才能夠在學習中保證自覺性與自律性,而不是“被迫”學習。2016 年 12 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边@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重視思政教育內容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主動把教學同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相結合,通過案例分析、熱點問題分析,引導學生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辯證思維、邏輯框架與是非判斷標準,深刻理解國家進步與改革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懷,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金融學專業(yè)對國家經濟建設與實現民族復興大任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認同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信心(邵運文,2019;馬超,2021)。
與此同時,總書記還指出:“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保@就對高校全英課程的授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雖然金融學(全英)課程所用的教材為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英文原版教材,書中所講多為美國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的情況。但是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將所學知識點與中國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幫助學生以批判吸收的眼光客觀地理解中國與美國金融市場存在的差異,全面認知兩國金融市場的發(fā)展特征與各自的不足之處,從而避免出現認知上的偏差。
3. 教學應實現線上與線下模式的有機結合
由于高校課程教學的課時量有限,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也有限,這對于學生深刻掌握專業(yè)知識是不利的。同時,由于課時量所限,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察也大多依賴于期末考試,而平時成績所占比重較小。所以,很多學生僅僅依靠期末突擊復習來應付考試,而考完后即將所學內容又“還給”老師,因此實際上并未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在疫情期間探索出的線上教學方法,則為未來回到學校上課后改進這一問題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線上教學突破了課堂教學課時量的限制,也突破了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與教師就專業(yè)知識展開交流,而教師也能更為便捷地考核學生平時學習的效果,通過線上輔導與答疑,明確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能夠在線下教學中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提高授課效率。同時,線下授課能夠彌補線上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把控不嚴等問題。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線下與線上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下,能夠真正幫助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為學生未來的就業(yè)與繼續(xù)深造奠定堅實基礎(姚光慶等,2020)。
四、結語
新冠疫情沖擊帶來的教學模式從線下到線上的轉變無疑給教師授課與學生聽課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但是同時也帶來了教學改革的機遇。線上教學雖然出現網絡卡頓與平臺崩潰、教師監(jiān)管學生學習狀態(tài)困難等問題,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學習反饋機制不暢通、學習效果較差的問題。而將線上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充分參與及實現良性互動,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實現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與效果的有效把控。同時,線上教學也對教師、學生、學校和社會企業(yè)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教師來說,課前對教學流程的認真設計與充足的教學資料準備是其流暢開展線上教學的前提條件。這就對教師的備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也要求教師要設計合理的考核機制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對于學生來說,課前和課后的認真學習是其實現學習效果最大化的必要條件;對于學校來說,應加強對教師和學生使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與學習的培訓,并及時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保障線上教學順利開展;對于社會企業(yè)來說,開發(fā)更為穩(wěn)定的網絡教學平臺至關重要。因此,線上教學順利開展需要教師、學生、學校和社會企業(yè)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候德亭,柳青峰,楊華等. 抗疫期間提高大學物理線上教學效果的探索實踐[J]. 物理與工程,2020,(2):1-5.
[2]馬超. 應用型高?!秶H金融》混合式教學改革探討[J]. 教育現代化,2020,(9):78-81.
[3]邵運文. 網絡教學模式下的專業(yè)課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以投資學專業(yè)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19,(25):79-83.
[4]姚光慶,王華,任雙坡等. 網絡課堂:大學生的“第四課堂”,教與學的新空間[J]. 中國地質教育,2020,(1):50-53.
181650170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