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慧寧
二〇二〇年不會再重啟,全新的二〇二一年已然到來。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不過,位于中越邊境的崇左卻有著從未有過的﹁清凈﹂。目前,崇左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廣西唯一﹁零確診﹂的地級市。
三二二國道終端穿過歷經(jīng)千年風霜的友誼關拱城門,與越南公路相接,這里罕見的沒有了人群的喧鬧,風聲鳥鳴間,唯有偶然途經(jīng)的一兩位返鄉(xiāng)人與一些等待通關的貨車……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越兩國間的人員互通減少了許多,但居于邊關位置的崇左,在這漫長的二〇二〇年,不僅把好了南疆國門,更是在休養(yǎng)生息間推動著文旅產(chǎn)業(yè)的前行。
甜蜜邊關:冬日的蔗林風景
廣西旅游資源豐富,偏居一隅的邊關城市崇左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來過的人們贊其曰:“這里的風景似桂林,卻又別具廣西邊境民族韻味?!?崇左地處桂西資源富集區(qū),擁有著500多處各類自然人文景觀。從花山巖畫到秘境里的白頭葉猴,山野里的高腔詩蕾,云霧中的跨國瀑布,詩情畫意的風景靜待人尋。
“這里的生活如蜜一般香甜?!笨滟澠鸪缱蟮纳睿?shù)匕傩盏脑捳Z間,那些獨特的“世界唯一”早已是司空見慣的風景,唯有改變他們生活空間的片片甘蔗林才是崇左最真實的模樣。
與壯鄉(xiāng)大地上大多在稻花香說豐年的民族地域不同,崇左的豐年是浸在蔗糖的香甜之中。
走進崇左的那一刻,就像是走進了甘蔗林海,在奔赴各大風景區(qū)的路上,與大巴車齊高的是成片的甘蔗林。甘蔗林延綿幾十公里,冬日的暖陽,照耀著收獲的喜悅,空氣里仿佛都是糖的甜味。
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崇左屬于亞熱帶氣候區(qū),雨量充沛、氣候溫和,農(nóng)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崇左成為了中國“糖都”。崇左甘蔗產(chǎn)量占廣西1/3,承包了中國1/5的產(chǎn)糖量,可以說,中國人吃的糖,每五勺就有一勺產(chǎn)自崇左。
每逢初冬,郁郁蔥蔥的甘蔗林一眼望不到邊,紫紅色的莖節(jié)亭亭玉立,青蔥的蔗葉如利劍般在風中拂動。收獲的時刻,甜蜜總是醉人,挑上幾根田地里看起來最順眼的竹蔗,皮薄莖細,輕咬一口,甘甜的蔗汁溢滿舌尖,直沁心脾。蔗農(nóng)揮舞砍刀,一根根甘蔗帶著新鮮的切口有序擺放在一側(cè),等待裝車,空氣里彌漫著微微的甜,坐落在蔗林身后的喀斯特山貌此時也盡顯真顏。
喀斯特風景下的田園風光
與越南一衣帶水的邊關崇左,擁有著高聳奇特的喀斯特山貌,一座瀑布跨越兩個國家,碧波輕靈的歸春河將中越劃界,河畔的竹筏連接著邊民的日常生活。歸春河以中線為界,以竹筏相連,若沒有疫情的阻隔,此地是兩國人民互通往來的集散地。雙方用竹筏連成橋,無需上岸就能在河上兜售各自國家的特色商品。如今,國門緊閉之下,邊民互貿(mào)的集市歸于平靜,唯有國境線內(nèi)的小攤上還能看到獨屬于邊境的特產(chǎn)。
歸春河上的德天跨國瀑布,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兩座瀑布相互依偎,一座寬闊,一座秀美,攜手而立。兜兜繞繞走進德天瀑布的風景中,浩浩蕩蕩的歸春河水從北面奔涌而來,山崖巍然聳峙,江水從高達50余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撞在堅石上,水花四濺,嘩嘩的水聲,振蕩河谷,瀑布三級跌落,落差70余米。游人乘著竹筏,企圖離磅礴的瀑布更近一些,一陣風吹來,卷起的水霧像一張張面紗朝著游人裹挾而來,不經(jīng)意間便被打扮成山水的新娘。
隨著夜晚的到來,德天瀑布下的夢幻之旅也開始啟程。邊境夜游的神秘、跨國瀑布的夜色、螢火蟲式的繁星夜空,游人將沉浸在邊境夜宴中,“奇妙·夜德天”是德天瀑布在疫情期間積極開展復工復產(chǎn),推出的沉浸式跨國夜游體驗項目。
“‘ 奇妙·夜德天項目改變了以往白天游覽觀光的模式,以沉浸式互動體驗新模式,延長了游客逗留時間。不僅拉動邊關旅游夜經(jīng)濟發(fā)展,還提升廣西邊關旅游業(yè)態(tài)新發(fā)展。”提及“奇妙·夜德天” 項目的落地,德天瀑布的工作人員喜不自勝。+
田園里的壯鄉(xiāng)人
撥開夜色的迷霧,寧明花山腳下的“女巫”正在彈奏著動聽的天琴,一場講述著壯族先民在族群的繁衍、奮斗、犧牲過程中又孕育出愛情、親情動人故事的花山實景演出正在上演。
“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是壯族的文化符號,是壯族文化的標桿。” 自小在廣西長大的《印象·劉三姐》總策劃梅帥元,年輕時經(jīng)常在花山附近游覽創(chuàng)作,花山文化是他的精神高地,打造花山實景演出項目是他多年的夢想。2017年,他圍繞花山巖畫創(chuàng)作了一場玄妙意境與古駱越神韻相映生輝的視聽盛宴。
2020年,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花山實景演出也開始了5個月的“閉關”鉆研。演員們對舞臺、道具、投影、聲光電、舞臺特效等技術(shù)方面進行了調(diào)整和升級,再塑劇情、舞蹈、音樂、人物。6月,花山實景演出帶著更加震撼的視覺沖擊力、更加豐富飽滿的劇情故事華麗回歸。那些赤紅的人像仿佛隨著非凡的生機再一次從巖壁上一一復活,時間仿佛穿越到2000多年前。觀者沉浸其中,仿佛目睹了壯族先民的勞作、生活、祭祀、抗災、繁衍生息的人間煙火。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農(nóng)舍、田園、水車、鳳尾竹、青山、綠水構(gòu)造的明仕田園便是崇左最深入人心、至繁至簡的煙火氣。 2015年,一部熱播劇《花千骨》在崇左市大新縣的明仕田園景區(qū)拍攝完成之后,便吸引了大批游人來此追尋向往的“長留仙境”。
新冠肺炎疫情給景區(qū)的發(fā)展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但那些居于景中的人,心境中的人間煙火氣卻從未改變。
明仕田園中的人間煙火氣一直都存在高腔詩蕾歌者的歌聲里,“山歌是我生命里最熱烈的一部分?!睂τ谠S文英和農(nóng)智秀來說,能擁有一份在景區(qū)里唱山歌的工作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情。她們在媽媽的背上聽著山歌長大,從小愛上了唱山歌,歌詞能隨境而編,隨口就來。生活隨時能化入她們的歌聲中,令游人駐足傾聽。
疫情期間,游人減少,像她們一樣的崇左高腔詩蕾歌者并沒有閑下來,《唄儂要記吶》《萬眾一心抗病毒》《中國齊心戰(zhàn)勝病魔》等一個個高腔詩蕾作品涌現(xiàn)而出,他們用通俗易懂的當?shù)貕颜Z和高亢和諧、優(yōu)美動聽的高腔詩蕾曲調(diào),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群防群控知識,融入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山歌之中,用自己的特長,輸出了大批音樂作品,宣傳疫情防控,向守護生命的逆行者、新時代的真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壯族人民生來就有代代團結(jié)、一致抵御自然災害的勇敢剛毅。從“零確診”病例的背后發(fā)現(xiàn)山水崇左,那些正在堅守、正在創(chuàng)新、正在尋求發(fā)展的崇左文旅人,也正在借著“零確診,低風險”春風,帶著徐霞客“北有漓江,南有左江,陽朔畫山,竟遜一籌”的稱贊,邀請四面八方的朋友來到廣西,走進崇左,愛上甜蜜邊關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