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moseptoria tritici(Z. tritici)是引起小麥葉枯病(Septoria tritici blotch?,STB)的病原菌之一,是世界上最具遺傳多樣性和破壞性的小麥病原菌之一。目前,一個包括荷蘭瓦格寧根大學(WUR)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比較基因組學、誘變和互補技術鑒定了對小麥葉枯病具有廣譜抗性的基因Stb16q,并成功地將其導入小麥以對抗Z. tritici。這項研究已于1月19日發(fā)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小麥抗病性的研究從1865年開始進行。在已知的抗病性中起作用的小麥基因數(shù)量相當可觀,有大約1200個與抗病性完全或部分相關的基因,其中多個已被表征。但迄今為止,Stb16q是唯一一個富含半胱氨酸的受體樣激酶基因。該基因通常被稱為CRK,在植物的免疫系統(tǒng)中起著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通過鑒定、克隆和在易受小麥葉枯病侵襲的小麥作物中引入抗病基因證實,插入的基因對目前測試的絕大多數(shù)小麥葉枯病變異體有效,具有獨特的廣譜抗性,可以減緩病原菌的滲透和生長,Stb16q 能夠很好地防御各種小麥葉枯病變異體。
現(xiàn)在,通過育種,可以相對容易的將該基因整合到商業(yè)小麥品種中,這意味著種植者將減少收成損失,并且在未來更少使用化學植物保護產品。
來源:WUR、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