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景德鎮(zhèn)民窯瓷器“同治”年號印章款年代辨析

      2021-03-23 01:13:04郭磊
      關鍵詞:宣統(tǒng)民窯款識

      郭磊

      “同治年制”和“大清同治年制”篆書印章款,是中國近代景德鎮(zhèn)民窯生產(chǎn)瓷器中最為常見的款識。落有這個款識的瓷器,至今在公私各類收藏部門和民間大量存在, 各種有關晚清民國瓷器的著作圖錄中也有相當數(shù)量的收錄。 對于落有這類款識的瓷器所屬年代, 大部分著述和收藏者都不加分辨地將之定為清代同治年間產(chǎn)品。 只有少數(shù)著述(如《明清民窯瓷器鑒定》《明清瓷器款識鑒定》)指出: 這類款識在景德鎮(zhèn)民窯生產(chǎn)瓷器中的使用年代跨度超過80 年(1862—1949 年),既包括同治年間本朝款,又包括光緒、宣統(tǒng)乃至民國時期的寄托款。 由于落有這類款識的瓷器,生產(chǎn)年代連續(xù),造型與圖案風格一脈相承, 整體面貌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擬就此試作粗淺探討,以期對落有此類款識的晚清民國瓷器在斷代和價值把握上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認識。

      一、清代民窯瓷器印章款識的基本情況

      清代景德鎮(zhèn)民窯瓷器的款識, 隨官窯瓷器款識的變化而演變, 道光以后開始呈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獨立性, 其中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出現(xiàn)了占據(jù)瓷器生產(chǎn)主要地位的大量印章款。

      道光以前,清代官、民窯瓷器中的印章款十分罕見。 雍正、乾隆年間,只有最精致的琺瑯彩瓷器中偶爾能夠見到少量的“雍正御制”“乾隆御制”印章款,所用彩料以藍紅二色為主,雙框楷書。 因為琺瑯彩瓷器的繪畫和落款都是在北京完成的,所以這些瓷器并不能真正代表景德鎮(zhèn)瓷器的生產(chǎn)風格。 而這一時期的景德鎮(zhèn)瓷器, 無論官窯還是民窯,都看不到有類似款識的存在。 康雍乾嘉時期,景德鎮(zhèn)民窯瓷器的款識風格與官窯瓷器保持高度一致,只有書寫潦草與規(guī)范的區(qū)別。

      圖1 清道光年間本朝抹紅款

      道光時期, 在延續(xù)傳統(tǒng)的六字青花篆書款的同時, 民窯瓷器中大量出現(xiàn)從嘉慶年間開始使用的六字或四字篆書抹紅款(圖1),后期進一步出現(xiàn)了在這類抹紅款上加上單線方框的類似印章的款式。 延至咸豐年間, 青花篆書款已退出歷史舞臺, 民窯瓷器所落款識幾乎全部是六字或四字篆書抹紅款,以及單線框或雙線框的印章式樣,而且印章式樣的數(shù)量比道光年間大量增加。 (圖2)到了同治年間,流行于嘉、道、咸三朝的抹紅篆書款也不再出現(xiàn),雙框印章式樣的六字或四字篆書款,成為同治年間民窯年號款識的基本式樣, 與同時期官窯的六字楷書青花款識形成鮮明的對比,呈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藝術風貌。

      需要注意的是, 同治年間印章款的風格雖已確定,但仍然是以抹紅彩手繪而成,到了光緒朝以后, 則進一步演變成真正的用印章蓋在瓷器上再加以燒制的款識, 并且成為景德鎮(zhèn)民窯款識式樣的主流,一直延續(xù)到民國時期。同時,光緒、宣統(tǒng)兩朝民窯瓷器又重新出現(xiàn)與官窯款識風格相一致的六字青花楷書款, 但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遠遠不能與同時期的印章款相提并論。

      二、“同治”年號印章款的年代分析

      落有同治年號的印章款, 出現(xiàn)于清代同治年間, 一直使用到民國中后期, 前后的時間大約在80 年以上。 在這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內(nèi),尤其是在20 世紀30 年代以前, 景德鎮(zhèn)出現(xiàn)了數(shù)量巨大的落有“同治”年號印章款的民窯瓷器,比相同時期落有“光緒”“宣統(tǒng)”“民國”本朝印章款的產(chǎn)品多了很多, 以至于學界有很多人不能將其中的后代瓷器準確分辨出來,而將其概稱為“同光瓷器”。事實上,在長達80 余年的生產(chǎn)使用時間內(nèi),無論是瓷器本身的風格還是款識的面貌都存在著許多差異,若認真予以辨析,對大多數(shù)器物都能夠獲得更加清晰的認識和準確的斷代。

      1.“同治”年號款的基本面貌

      “同治”年號印章款的內(nèi)容,以“同治年制”和“大清同治年制”占據(jù)主流,也有極少量的“年號+堂名(人名)”款零星出現(xiàn),如“同治盛豐祥號”或“同治年余瑞紫”等。 其樣貌均為紅色方形印章式樣,篆書字體,從右到左上下排列。同治時期均為手書款。光緒以后的印章款,承襲手繪風格,多是朱文,但也有少量的白文款存在。 印章尺寸大小各自不同,與瓷器形體也沒有直接的關系。就現(xiàn)在所見來說,印章款絕大多數(shù)使用在粉彩、淺絳、礬紅、顏色釉、刻瓷幾類民窯瓷器上。 而同時期的青花瓷器,包括民窯器, 其落款也均落與官窯風格相類似的青花楷書款。

      2.同治年間“同治”年號印章款式的面貌

      同治年間的“同治年制”印章款,承襲咸豐時期風格,均為手工繪制,一般是雙方框,外框粗于內(nèi)框,四邊倭角,用紅彩繪制,顏色朱紅濃艷,與同時期瓷器上所用紅彩色澤一致。 文字大多是“大清同治年制”六字篆書款,從右至左做三列,也有少量的單線框和“同治年制”四字款。 字體不工整,扭曲歪拙,但線條干凈利落,絕無重筆描復或散彩的現(xiàn)象。(圖3)筆者舊藏一件墨彩山水參壺,背后墨書“庚午”紀年,為年代在同治九年(1870 年)的器物,其壺底落款在同治本朝款中是比較工整的。 (圖4)

      圖3 清同治時期“同治年制”款

      圖4 清同治時期“大清同治年制”款

      3.光緒年間“同治”年號印章款式的面貌

      光緒年號長達34 年,而光緒二十年(1894 年)以前,又處在所謂“同光中興”這樣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內(nèi), 這使戰(zhàn)亂中遭受重創(chuàng)的景德鎮(zhèn)瓷業(yè)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恢復,民窯瓷器的生產(chǎn)大增,產(chǎn)量巨大。 留存到今天的,也有相當多的數(shù)量。 光緒年間民窯瓷器的底款, 也分青花和釉上彩瓷兩大系統(tǒng)。 其中,釉上彩瓷種類繁多,包括粉彩、淺絳彩、礬紅彩、珊瑚釉、描金彩、青花粉彩等。連同大部分的顏色釉瓷器和白釉刻花瓷器, 所用底款均以印章款為主流。其所使用的印章款,可分為“同治”寄托款、“光緒”本朝款、其他年號寄托款三大系統(tǒng),而且“同治”寄托款的數(shù)量要遠遠多于本朝款,這種現(xiàn)象一直延續(xù)到宣統(tǒng)和民國時期。 從同治晚期開始出現(xiàn)的在釉上彩瓷器立件的背部墨書詩文并落干支的做法,在光緒年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這為我們準確地認識落有 “同治” 底款的光緒及宣統(tǒng)、民國瓷器面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與同治年間瓷器相比,光緒年間的“同治年制”印章款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與同治本朝款不同,光緒年間的印章款不再使用人工手書, 而是真正使用刻好的軟木印章蓋在瓷器底部再行燒制。 這在工藝上是一個進步,能夠明顯提高生產(chǎn)的效率,因此在以后的幾十年中得到了繼承和延續(xù)。

      光緒年間印章款落“同治”寄托款的部分,印文內(nèi)容以“同治年制”四字篆書款為最多(圖5),“大清同治年制”六字篆書款次之(圖6),也有少量的“同治+堂名(人名)”款存在。落“光緒”本朝款的部分,印文內(nèi)容以“光緒年制”和“大清光緒年制”為主流(圖7),存在個別的“光緒+堂名(人名)”款。而落其他年號款的部分,數(shù)量遠少于前兩類,印文內(nèi)容包括清代各個時期,僅筆者所見即有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四朝。 除了年號的不同外,這三個系統(tǒng)款識在風格上幾乎完全一致。其中,朱文印章占據(jù)絕大部分,雙方框,線條外粗而內(nèi)細,字體方正,筆畫正直,線條略粗,而且經(jīng)常出現(xiàn)由于壓印而產(chǎn)生的溢墨效果。也有相當一部分產(chǎn)品,由于壓印的失誤而造成字體的模糊甚至部分缺失,以致不能辨識。 這一現(xiàn)象,在手寫的同治款中是不存在的。印章使用的紅彩不甚鮮艷,有相當一部分略微泛出黃色。也有個別的白文印章款,一般使用在較為精致的淺絳彩瓷器底部, 字體的線條更加流暢,且富于變化。 (圖8)由于采用印章壓印技術, 光緒年間印章款中存在尺寸極小的微型款識,這也是同治年間瓷器中所不能有的。

      4.宣統(tǒng)朝和民國時期“同治”年號印章款識的面貌

      宣統(tǒng)年間的瓷器, 同樣大量使用同治年號的印章款。 (圖9)相對來說,使用宣統(tǒng)本朝年號印章款的器物要稀罕得多。 (圖10)宣統(tǒng)年間印章款的風格與光緒年間基本一致, 唯獨款識所用紅彩的顏色已不見有偏黃的色調(diào)。 也有個別的白文印章款的存在。 (圖11)而且,宣統(tǒng)年間印章款的使用范圍已經(jīng)超出了景德鎮(zhèn)地區(qū)。例如,我們在河北峰峰窯生產(chǎn)的瓷器上也發(fā)現(xiàn)有顏色較為黯淡的宣統(tǒng)本朝印章款識。 (圖12)

      圖5 清光緒年間“同治年制”寄托款

      圖6 清光緒年間“大清同治年制”寄托款

      圖7 清光緒年間本朝“光緒年制”款

      圖8 清光緒年間“同治年制”白文寄托款

      圖9 清宣統(tǒng)年間“同治年制”款

      圖10 清宣統(tǒng)年間“宣統(tǒng)年制”款

      圖11 清宣統(tǒng)年間“同治年制”白文款

      圖12 河北峰峰窯清宣統(tǒng)年間本朝“宣統(tǒng)年制”款

      民國時期,20 世紀30 年代結束以前,景德鎮(zhèn)瓷器上的印章款識變得多種多樣,出現(xiàn)了菱形、長方形甚至勛章形、花籃形等異形的印章款。 (圖13)款識文字出現(xiàn)了大量的楷書、仿宋書款。顏色也不再是單一的紅色,出現(xiàn)了相當數(shù)量的藍色、綠色、黑色乃至個別的黃色、紫色款識。然而,傳統(tǒng)的“同治年制”寄托印章款仍然得以延續(xù),并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與光緒、宣統(tǒng)年間相比,印章的尺寸普遍較小,字體筆畫纖細,缺少厚重的感覺,其轉(zhuǎn)折處生硬尖銳, 而色彩則顯示出一種濃重到發(fā)黑的黯紅色效果。(圖14)20 世紀30 年代以后,隨著橡皮印章的普及, 傳統(tǒng)木質(zhì)印章款識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5.現(xiàn)代仿制瓷器上的“同治”年號印章款

      對晚清民國民窯瓷器的仿制,出現(xiàn)在21 世紀初。尤其是近十年來,這種新仿的瓷器數(shù)量大大增加, 使真正的晚清民國瓷器在古玩市場上也顯得稀罕起來。 新仿制的瓷器, 在底部也大量地使用“同治年制”印章款。其款識特點是,由于使用了機器刻印技術,印章的字體均為電腦機器刻字,線條圓滑,沒有棱角,尤其是“同”字的外框上部和“同治”二字的“口”都呈半圓形,色彩稀薄而模糊。 (圖15)只要加以認真分析,將其剔除出來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圖13 中華民國本朝款

      圖14 中華民國“同治年制”寄托款

      圖15 近年新仿“同治年制”偽款

      三、“同治”年號寄托款大量使用的原因探析

      關于光緒以后至民國年間, 大量民窯瓷器上出現(xiàn)“同治”年號印章款的原因,目前仍不是很清楚,鐵源所著《明清民窯瓷器鑒定》也只是推測與光緒年間景德鎮(zhèn)大量出現(xiàn)的 “紅店” 有若干的聯(lián)系。其實,寄托款的使用在明清二代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 僅以清代而言, 康熙年間青花瓷器上使用的“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萬歷年制”寄托款,其數(shù)量要遠遠超過同時期的康熙本朝款。雍正、乾隆年間,瓷器落款以本朝款為多,但“宣德”“成化”年號的寄托款也并不罕見,而且出現(xiàn)了某一類瓷器專用某種寄托款的傳統(tǒng), 如乾隆豆青青花瓷器的底款,就幾乎是清一色的“成化年制”楷書草寫款。 延至道光、咸豐年間,道光釉上彩瓷器的底款以“成化年制”紅彩寄托款為最多,咸豐哥釉粉彩瓷器的底款則幾乎全部是醬釉劃花的“成化年制”款。光緒年間青花瓷器的底款,有數(shù)量眾多的“康熙年制”“乾隆年制”寄托款。 這些寄托款的使用,顯然是出自對于前朝瓷器的追慕,因而其寄托的也都是生產(chǎn)著名優(yōu)質(zhì)瓷器的歷史階段。

      按照馮先銘先生《中國瓷器》中的說法,同治年間瓷器是整個景德鎮(zhèn)瓷業(yè)生產(chǎn)史上的最低點,所生產(chǎn)的瓷器“粗俗不堪”,而光緒年間則是相當有成績的“中興”時期。這個說法影響十分深遠,但考諸實際,我們則會發(fā)現(xiàn),同治年間瓷器的整體質(zhì)量確實不如光緒年間瓷器。 但不如說主要是瓷器品種的單一和瓷繪內(nèi)容的狹隘——光緒年間瓷器的確呈現(xiàn)出更加豐富多彩的面貌, 但如果單從瓷器質(zhì)量的某一方面來講, 同治瓷器仍然具有一些超越光緒瓷器的地方。如:同治瓷器的胎體一般要比光緒年間的更加潔白堅硬, 施釉的光澤度也要優(yōu)于光緒瓷器。在繪畫和用彩上,同治瓷器的線條一般來說也都更精致一些, 色彩也比光緒年間的更加鮮艷。其所欠之處只在于繪畫題材單一,多是簡單的吉祥寓意圖案, 遠不如光緒年間瓷器繪畫內(nèi)容的異彩紛呈。另外,光緒年間民窯瓷器中存在著質(zhì)量極其粗劣的產(chǎn)品, 在同治年間瓷器中則很少見到。這種瓷器生產(chǎn)工藝質(zhì)量上的差異,可能也是光緒年間及以后大量出現(xiàn)“同治”年號寄托款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同治” 年號印章款作為一種極有特色的寄托款, 在中國瓷器歷史上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至今仍有大量的產(chǎn)品存世。準確地了解其在不同時期的面貌和演變過程, 對于晚清瓷器的準確斷代和辨識新仿贗品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是學界和社會應予以重視的一個課題。

      猜你喜歡
      宣統(tǒng)民窯款識
      皇帝的心愿
      領導文萃(2022年21期)2022-11-22 19:37:39
      明末景德鎮(zhèn)民窯青花寫意花鳥的文化藝術特征探析
      陶瓷學報(2021年5期)2021-11-22 06:35:56
      金石學視域下陶瓷款識的學術獨立性研究
      陶瓷(2020年10期)2020-01-09 20:08:17
      清 李觶 花草蟲鳥冊頁
      收藏與投資(2017年4期)2017-05-30 05:19:17
      土觀呼圖克圖駐京期間的貢獻探析——從摩利支佛母像款識談起
      西藏研究(2016年2期)2016-06-05 11:31:11
      A Prototype—Theoretical Approach to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吐魯番發(fā)現(xiàn)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識字體結構研究
      論清末三帝無嗣之真實原因
      卷宗(2014年10期)2014-11-19 19:37:32
      晚清廣州府巡檢司的地域分布特征初探——以《宣統(tǒng)三年冬季職官錄》的記載為中心
      民窯瓷器也會有春天
      黄梅县| 深水埗区| 广元市| 贵定县| 新河县| 辛集市| 连城县| 巴彦县| 常熟市| 绥芬河市| 农安县| 饶阳县| 静海县| 马尔康县| 清丰县| 信阳市| 黄石市| 海盐县| 丹阳市| 甘孜| 南郑县| 龙州县| 洪泽县| 长子县| 龙岩市| 西丰县| 台南县| 四子王旗| 武功县| 文登市| 永安市| 麦盖提县| 铜川市| 长兴县| 濮阳县| 吴忠市| 三明市| 汶上县| 纳雍县| 双江|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