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玲
彭倫
彭倫的微信頭像是英國老牌男星科林·費爾斯在電影《天才捕手》里的一張劇照。
在書桌前,這位文學名著改編史上最著名的“達西先生”出演美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傳奇出版人麥克斯·珀金斯:他提著一支蘸水鋼筆,眉頭微微皺起,正在審讀著桌上的一疊手稿。
這是身為出版人、文學編輯的彭倫心目中的標桿和偶像。事實上,原傳記著作《天才的編輯》中文譯者正是彭倫本人。
在位于浦東的一個創(chuàng)意園區(qū),穿越過“楊氏正骨”、鮮花網店、代理知識產權訴訟的小律所,我順著走道來到彭倫的工作室——一間回旋余地僅六七平的朝北單間辦公室,窗邊是舊書桌,兩旁墻面擺放著書架,一張兩人座的舊沙發(fā)緊挨著門。
從2017年告別老東家、創(chuàng)辦圖書品牌“群島圖書”,彭倫至今仍是“光桿司令”一個——沒有助手、沒有員工,也沒有實習生,自己打點、操持一切。如果真要招個員工或者實習生,他也有點犯愁,讓人坐哪兒呢?“可以在沙發(fā)旁邊配個小桌幾?!彼肓讼?,提出一個可行方案。
每天中午他從家步行過來,在園區(qū)食堂吃個飯,然后開始在這里工作,編輯、處理書稿,給國外出版社、經紀公司和作家寫工作郵件,和譯者溝通翻譯的進度,寄書,一直忙碌到晚上。
單打獨斗闖天下,也常常飛到各大城市配合做新書推廣宣傳活動,彭倫的工作效率卻近乎一支小團隊——近兩年,群島圖書和上海譯文等出版社合作,一共出版14本書,其中13本是外國小說,作者遍及英國、法國、美國、印度、意大利和愛爾蘭等多個國家。
2020年,彭倫還出版了30萬字新譯作——美國當代著名出版人羅伯特·戈特利布的回憶錄《我信仰閱讀》。該書被“深圳讀書月·2020年度十大好書”組委會評為“年度致敬譯者”。
《我信仰閱讀》英文版原作書名為“A life avid reader”,可直譯為“一個嗜讀者的一生”。
追溯最初和書、文學的緣分,彭倫覺得自己不那么典型。“小時候家里有一些書,但也不那么多”,“愛看書,但也沒到嗜書如命”的地步,和戈特利布這些行業(yè)老前輩不能比。
從上海郊縣奉賢國營農場考進市重點中學后,他才發(fā)現市區(qū)長大的有些同學見多識廣,讀過很多他聽也沒聽說過的名著。讀復旦附中時,他偏科嚴重,干脆自我放棄,倒也因此有了一些閑暇時光。那時,他最愛讀學校報欄上的《文匯報》副刊“筆會”,“特別喜歡讀上面的小文章,都是很有名的作家寫?!边@讓他萌發(fā)了當記者的念頭。1995年,彭倫考入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系。
讀大學時,他最感興趣的是一門叫《中國新聞史》的課。課上會講到很多報人、文化名人,“我就自己按著這些名字,一個一個去找到和他們有關的書來看,包括《徐鑄成回憶錄》,回憶他創(chuàng)辦《大公報》、《文匯報》的往事,也記錄上海灘文化界很多名人的八卦,很有意思。”
他還在學校圖書館里讀到了不少外國文學作品,有原版小說,也有中文譯本,還有許多英美新聞雜志?!跋衩返男≌f《刀峰》、《人性的枷鎖》,柯林斯的《白衣女人》,還有狄更斯的很多小說。沒什么系統(tǒng),就這樣雜七雜八地瞎看?!?/p>
沒有系統(tǒng)、“家學”的框框,使得彭倫培養(yǎng)起廣博龐雜的讀書口味和知識面。后來在一些公眾場合分享自己的職業(yè)經驗時,他經常會強調一點:“一個出版人最好有比較廣的趣味和閱讀面?!?/p>
每個周末,彭倫都要從學?;亍班l(xiāng)下”的家。他先從虹口公園坐公交車到長樂路,然后在那里換開往奉賢的長途公交車。在漫長的等車間隙,他常常會拐進長樂路上的二手書店“新文化服務社”打發(fā)時間?!靶挛幕丈纭笔巧虾┖苡忻囊患依吓婆f書店,主營線裝古籍、民國老期刊以及文史社科類舊書,是很多愛書人的樂園。
彭倫在這里淘到不少“寶貝”,早已絕版的外文詞典、舊期刊,以及陸陸續(xù)續(xù)收集起來的一套三聯書店的“文化生活譯叢”。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套翻譯、介紹西方知名作家學者著作、思想的叢書在知識青年中相當有影響力。
如今,它們和外文舊詞典都安安靜靜地待在工作室的書架上,見證著主人的人生和職業(yè)足跡。
大三實習時,彭倫去了自己最感興趣的報紙——《文匯報》的子報《文匯讀書周報》。實習結束時,他心心念念想留在《文匯讀書周報》,但主編遲遲不給是否招人的回復,只說讓他等著。他一邊等,一邊三心二意地應付著其他面試筆試機會,當時同學們趨之若鶩的外資廣告巨頭、新創(chuàng)英文日報、廣播電臺等工作機會都讓他提不起多大興趣。
一等就等到臨近畢業(yè),還是沒等來消息。他百般無奈之下胡亂找了份工作,先是給一家美國服裝公司的網站做了三個月的翻譯,后來又趕上本世紀初第一波互聯網熱,進了一家名叫“億唐”的門戶網站當國際新聞編輯。等門戶網站燒完了錢,眼看就要失業(yè),他接到了一個遲來的電話。對方是彭倫在《文匯讀書周報》實習時的指導編輯——“我們正在招人,你還有興趣來不?”
2001年,25歲的彭倫正式成為一名文化記者。
回想這段在互聯網草根時代“瞎混”的三年時光,他自覺也收獲不少——一是對外國媒體和信息數據庫的使用非常熟練,一是了解了什么內容能抓人眼球,還因此在網上結識了一幫寫手。當時,有位華人作家得到一個世界級大獎,他是國內第一時間反應、對此做出報道的網站編輯。
在《文匯讀書周報》,彭倫又編又寫,成長為一名成熟的文化記者。他主要跑出版和文學學術條線,也負責編譯外國出版和文學動態(tài),有時需要為新書約外稿,實在找不到人手,就自己操刀寫書評。三年下來,彭倫在文化界積累下不少人脈資源,也時常為其他報刊撰寫書評和稿件。
當時,上海一家出版社的編輯看到彭倫在報刊寫的外國圖書動態(tài)和書評,就邀他推薦、策劃一些國外的新書選題。彭倫欣然應諾,他參與策劃的幾本書被收錄在一套名叫“好看的學術書”系列?!耙槐緯侵v薩特和加繆,一本是以幽默的方式講法律的,還有一本是關于南美洲的土豆和資本主義。后來都賣得不錯?!?/p>
2004年,彭倫做了一次出版業(yè)報道——一家在業(yè)內以擅長營銷炒作著稱的民營圖書機構聲勢浩大地推出了一本據稱是某日本名作家超高人氣暢銷書的續(xù)作,署名用的是一個日本女性的名字,作者自稱是該日本名作家的秘密情人。
由《天才的編輯》 改編的傳記電影《天才捕手》
“實際上這是一本假書,寫手是一個中國人?!边@讓年輕氣盛的彭倫很不以為然,“那時候,我就想連這種公司都能做書,為什么我不能做?我可以做更好的書!”
由于一次偶然的采訪契機,他結識了已下海多年的資深出版人黃育海。在幾次見面聊天中,他無意中吐露自己對記者的職業(yè)厭倦感。黃育海當時正在籌辦文化圖書公司“九久讀書人”(以下簡稱“99讀書人”),于是邀請他加盟。
彭倫向報社遞交了辭職信。當時的報業(yè)集團領導挽留,說可以調他去集團下屬一家營收不錯的主報。彭倫婉拒了好意,一門心思跳進了出版的“坑”。
準備換工作的那段時間,有一天他到福州路逛外文書店,在那兒發(fā)現了美國出版人貝內特·瑟夫的回憶錄《我與蘭登書屋》。
貝內特·瑟夫是世界知名出版集團蘭登書屋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美國出版界劃時代的標志性人物。《我與蘭登書屋》回顧了他的出版生涯,以及他和威廉·??思{、尤金·奧尼爾等一大批作家的交往故事、文學圈內的奇聞八卦,筆調十分幽默風趣。
《我和蘭登書屋》讓彭倫豁然開朗,他感覺自己找到了未來行走的方向?!拔以瓉砭鸵呀洸幌胱鲇浾吡?,這本書就更加堅定了我做出版的決心。我覺得做出版還是很有趣的,可以做得很有人情味,也很有價值和意義?!?/p>
一進“99讀書人”,彭倫就提出引進《我與蘭登書屋》的想法,并得到老板的首肯。
在“99讀書人”的12年間,彭倫陸續(xù)策劃、引進了“出版人書系”、“短經典叢書”、以大牌作家訪談錄著稱的“巴黎評論·作家訪談”系列,還抽出時間翻譯了《我與蘭登書屋》、菲利普·羅斯的小說《凡人》和《天才的編輯》。
普利策獎得主A· 司各特伯格撰寫的《天才的編輯》一書,講述了美國現代出版史和文學史上的傳奇人物麥克斯·珀金斯的一生。在20世紀上半葉,珀金斯一手發(fā)掘、成就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托馬斯·沃爾夫等一批天才作家,是20世紀美國文學黃金時代當之無愧的重要推手。
薩莉·魯尼的小說《普通人》被BBC改編成英劇播出
2015年,《天才的編輯》在國內正式出版。一年后,由該書改編的傳記電影《天才捕手》在全球上映,“卡司”陣容異常強大,召聚了全球影壇具有票房號召力的三位實力派巨星——奧斯卡“影帝”科林·費爾斯出演珀金斯,裘德·洛扮演早夭的天才作家托馬斯·沃爾夫,沃爾夫的情人伯恩斯坦夫人一角則由“影后”妮可·基德曼擔綱。
借著電影大熱,原作《天才的編輯》一書也得以“破圈”,連印九次,印量達35000冊。
彭倫把引進、翻譯外國出版人回憶錄和傳記視為一種“完成自我職業(yè)教育和訓練”的方式——“從這些出版人的回憶錄、傳記里可以找到職業(yè)方向:他們的出版哲學,在歷史上曾經出版了哪些成功的書,他們如何找選題,有哪些具體的操作方式?!?/p>
至于為什么要自己來做翻譯,“說好聽一點是使命感。我本身是做外國文學出版的,也在國際出版圈,業(yè)內人物的書,也許可以比一般譯者翻得更準確,或者更少一些行業(yè)方面的障礙。翻譯這些書也算是我對國際同行的一種致敬,和對自己行業(yè)的一點貢獻?!彼忉屨f。
引進外國出版人回憶錄和傳記,也為公司發(fā)展帶來一個很實際的好處。
每次彭倫到國外參加書展,和歐美著名大出版社商談合作,聊到自己公司引進、出版了他們創(chuàng)始人的傳記或回憶錄,對方都會面露不可思議的神色——竟然有一家中國圖書公司對他們的創(chuàng)始人感興趣,以及他們竟然在做這么冷門的行業(yè)叢書,“就覺得你們挺有意思,自然更有好感?!?h3>“破圈”、大賣和撒種
回看彭倫十多年來引進、翻譯的外國文學作品,運氣好得令同行眼紅。他似乎時不時就能撿到“金子”。
《天才的編輯》之外,意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的暢銷書“那不勒斯四部曲”,借力Netflix投拍的口碑、收視雙高電視劇《我的天才女友》,成為現象級作品;獨立創(chuàng)辦“群島圖書”后,他引進的愛爾蘭90后女作家薩莉·魯尼的小說《普通人》,2020年被BBC改編成英劇播出,也被打出高分,在國內收獲了不少讀者;據最新消息,魯尼處女作《聊天記錄》也已進入選角階段,電視劇預計將于2022年播出。
此外,彭倫在2010年出版了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的小說《青春咖啡館》。四年之后,莫迪亞諾摘得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
采訪中,我?guī)状稳穯柵韨愐粋€問題——你選書有什么標準?基于什么判斷?
他給出的回答理性又平淡:基于個人的經驗、能力以及對信息的敏感?!白鳛闃I(yè)內人士,你可以提前得到很多信息幫助你判斷,包括可以拿到一本書的初稿樣章,所以你的競爭力就在于你能夠多大程度地獲得情報,以及比別人更早地獲得情報?!?/p>
2016年末,愛爾蘭文學基金會代理主任來上海,約彭倫見面。席間,對方告訴他一個消息:愛爾蘭有個名叫薩莉·魯尼的年輕女作家最近出了一本小說叫《聊天記錄》,英國有七家出版社競爭它的版權,最后拍出很高的價格。他認定這個女孩肯定會火,建議彭侖趕緊出手。
摸清基本狀況后,彭倫很快就把《聊天記錄》中文版權以較低的價格拿下來。接著,他又買下她第二部小說《普通人》。
“他的選書眼光,是讓我們自嘆不如的?!迸韨惽巴?、“99讀書人”編輯索馬里評價說,“他常常提醒我們要善于發(fā)掘那些容易被人忽視但有潛力的圖書選題?!?/p>
索馬里是“那不勒斯四部曲”中文版責任編輯。2014年年底,“99讀書人”版權部的外國同事注意到了這套書,接連寫來兩封郵件提醒編輯部同事留心。彭倫把《我的天才女友》英文版交給索馬里,讓她讀后做一個預判。索馬里讀了部分章節(jié),直覺與中國市場不符,她沒有太大把握。
但彭倫覺得不能就這么輕易放過。“那時候,這套書在美國已經非?;鹆?。我覺得一套書在美國這樣的圖書市場很紅,我們就要很重視,因為美國市場本身對翻譯文學是比較排斥的。一套外國小說,尤其是一套很厚的外國小說能在美國走紅,肯定是有原因的,并不是純粹因為它是通俗小說就會很暢銷?!?/p>
彭倫決定自己也讀一讀,也請?zhí)珟兔纯?。彭倫的太太畢業(yè)于法語專業(yè),英文也很好,而且不從事出版,“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受過良好教育的普通女性讀者。像這樣一個讀者是非常理想的?!?/p>
太太讀了幾章,認為很好看,很有共鳴。彭倫心里有底了,一邊安排外國同事爭取把這套書簽下來,一邊向老板匯報?!爱敃r,國內沒有其他出版社注意到這套書,所以買版權時非常順利,沒有什么競爭對手,很快就以比較低的價格買下來了?!?/p>
深究“那不勒斯四部曲”暢銷的緣由,除了借助電視劇的大熱,彭倫認為最關鍵是暗合了女性主義在全球范圍崛起的潮流,它是關于女性之間的友誼、女性成長中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有著跨國界的社會心理基礎?!?/p>
“那不勒斯四部曲”譯者陳英是四川外國語大學法意語系副教授,她和彭倫相識多年,合作過多部小說的翻譯。陳英也是意大利最高文學獎“特雷加獎”國際評審團中國區(qū)評委之一,每年要閱讀十多部入圍作品,給出評審意見、參與投票,常常把自己覺得不錯的書推薦給彭倫。
“以我的觀察,就目前來說,他所選的題材都是跟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關注現代人的處境和困境的那一類。他選的英美小說也有這個趨勢?!标愑⒃u價道。
2020年5月,群島出版了意大利作家多梅尼科·斯塔爾諾內的小說《鞋帶》,陳英是該書譯者,也在彭倫決定簽下版權時提供了重要的審讀意見?!缎瑤А肥且徊筷P于婚姻和家庭的小說,揭示了平靜水面之下的謊言、背叛與自欺。
自出版以來,《鞋帶》已印刷四次,印量達25000冊。在豆瓣上,關于《鞋帶》的書評和讀后感共計115篇,短評高達2458條。在評論和留言中,不少讀者說在書中看到父母和自己的影子。
彭倫認為這本書抓住了當下人們對婚姻、親密關系的恐懼和不信任感,“就像你說的——不婚不育保平安?!痹诙拱晟希褂殃P于《鞋帶》的書評和讀后感有115篇,而短評多達2458條。在評論中,有很多讀者提到在書中看到自己和父母的影子。
得獎、影視劇改編,到底在一本文學作品的命運里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中國文學編輯們口袋里,是不是都揣著一份“諾獎候選大熱名單”?
“說到商業(yè)價值,每本書有它自己的命運,并不是說看上去那些小眾的書,就不會受歡迎、不會‘破圈。我經常說一句話:出書就像撒種子,你把種子撒出去,至于什么時候開花結果,就不完全是你說了算。有時,會有一些偶然的、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因素,讓它突然受到市場的歡迎,受到許多讀者的關注。
“但這不是賭博。前提是你本身對這個作家、對這本書是有信心的。早在莫迪亞諾得諾獎前,我們出版的《青春咖啡館》已經賣得非常好了,我們也已經買下他七八本書的版權,就是因為我喜歡他的書。所以,你就認真為作家做書就可以了。如果確實是好作家,他也許就會得諾貝爾獎。到那個時候,你之前付出的所有勞動就有回報了?!?h3>“我們出版的是作者,而不是書”
做“出版人書系”時,彭倫讀到了美國著名文學出版社FSG已故社長羅杰·斯特勞斯一句名言——“We publish authors, not books.”(“我們出版的是作者,而不是書。”)
工作中,他時時會想起這句話,反反復復思考它的含義。再到后來,他把這句名言作為了自己的職業(yè)座右銘。
“依我的理解:一個成熟的作家,他不可能只寫了一本書,大多數情況下,他總會不斷寫書。所以,作為一個編輯或者出版人,你出版的不應該只是他的一本書,而是他的整體或者大部分作品,當然前提是你在經濟上能支撐下去。
“這對一個外國作家在中國這樣的市場是特別重要的。其實,也是編輯對自己工作的負責。如果僅僅因為你為他出的第一本書在市場銷售上不成功,你就放棄這個作家,這就意味著你之前為他付出的所有時間、心血都浪費了。如果他后來的作品被證明非常成功,那你會感到非常遺憾?!?/p>
在和外國出版社、經紀公司商談版權購買,尤其是碰上和國內同行競爭某本書時,彭倫會遭遇這樣的局面——對方常常會提出:希望你們能一次性買入這位作家的幾部作品。
“所以,這也是一種競爭策略。你在引進一個作家的作品時,既出版他的代表作,也出版他那些商業(yè)價值不是很高的作品,譬如短篇小說集,甚至散文集、文學評論集,全方位地向中國讀者介紹作者。這樣的話,你會讓國外的經紀公司、作家覺得你是有誠意的,是真正地在經營作家,而不只是沖著他的某一本暢銷書去的?!?/p>
2009年起,經過和老板仔細討論、論證,彭倫開始策劃“短經典叢書”,也發(fā)動同事們貢獻選題,把“99讀書人”當時已在經營的一些作家如托賓、特雷弗等人的短篇小說集用叢書形式集中推向中國市場,并不斷物色新的作者。
“短經典叢書”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其中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的《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賣出了十幾萬冊,甚至培養(yǎng)出一批“忠粉”——“這一系列里每本書都有個編號,有一些讀者就盯著編碼買,想把這套書收齊?!?/p>
聊到書和出版話題時,彭倫談到他自己對貝內特·瑟夫、羅伯特·戈特利布欣賞、欽佩的一些特質——譬如與他人合作力求多贏,盡量關照到各方,有人情味,有自己的價值立場和原則,同時保持靈活性。
而在一些和彭倫有常年交道的編輯、譯者、出版界的同行眼中,這些也是彭倫自己的。采訪中,他們談到他,都喜歡稱他為“彭師傅”。
一位和彭倫有長期合作的譯者透露:按國內出版社常規(guī)操作,譯者只有等書稿付印、正式出版后才能從出版方拿到稿酬;從開始接活到書的最終出版,常常需要兩年甚至更長時間,“周期這么長,薪酬又低,要靠翻譯謀生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彭師傅會每個月給譯者打一筆稿費,數額不多,但能讓我們有一個持續(xù)、穩(wěn)定的收入。”
圖/沈煜
一位接近彭倫的出版業(yè)人士告訴記者:早在彭倫獨立創(chuàng)業(yè)前,就知道他這么做,“這在一般出版機構的財務上走不通的,所以每個月打給譯者的錢,實際上是他自己掏錢墊付的”,“彭師傅真是一個很替他人處境著想的人,很有人情味?!?/p>
在“群島”,彭倫開始探索一項新業(yè)務——為國內作家代理國際版權。如今,他手中既有金宇澄、孫甘露、小白這樣的中生代成熟作家,也有近年勢頭很猛的新生力量雙雪濤、鄭執(zhí)、須一瓜等年輕作家。
在他的推銷運作下,金宇澄的《繁花》已賣出8個語種的版權,合作方都是國外大出版社?!按蟛糠衷诜g中。日文版和法文版已經交稿,正在編輯階段。此外,小白的推理小說《封鎖》賣出瑞典版和澳大利亞版,雙雪濤的作品則分別賣出意大利版和韓國版。英文版權也剛剛敲定,即將簽約?!?/p>
評說起行業(yè)內大佬們,一位以言辭犀利著稱的同行把彭倫評價為“一個真正體面的、理想主義的出版人”。“ 你懂的——我所說的這個理想主義,不是爛大街的、自帶貶義的那種。”
私底下,她也流露出幾分擔憂:“我知道他這幾年砸錢買了幾十本書的版權,同時又在做國際版權代理,要請人翻譯這么多語種的書稿樣章,這些都是很花錢的。說實話,我有點擔心他的現金流能不能支撐他經營下去。”
回看資金如流水一般出去、又完全沒有流入的創(chuàng)業(yè)前三年,彭倫自己倒是氣定神閑:“我心里有底,不會慌的。只要你自己不要掛掉。”
彭倫
出版人,文學編輯。畢業(yè)于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系,曾任記者、編輯,策劃叢書“出版人書系”、“短經典”、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 系列等。2017年獲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年度編輯”獎。同年創(chuàng)立出版品牌“群島圖書”,出版外國文學作品并代理中國作家國際版權。譯著: 《我與蘭登書屋》 、 《天才的編輯》 、 《我信仰閱讀》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