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林潔 劉新華
[摘? ?要]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較多的零散知識,既是教師教學的難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零散知識的教學對于促進初中學生提升地理能力和系統全面掌握地理知識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湘教版七年級上冊中的“世界的聚落”的教學為例,探討初中地理零散知識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教學策略。
[關鍵詞]零散知識;初中地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04-0091-02
初中地理零散知識主要是指初中地理教材中學習主線不清晰、邏輯性不強、碎片化的地理知識。地理零散知識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分布范圍廣,做好零散知識的教學,對于讓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識是必不可少的。零散知識的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而且也體現了素質教育強調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內涵。
一、初中地理零散知識教學存在的問題
1.主線不清晰,邏輯性不強,教師不好教
初中地理教材部分內容存在主線不清晰、邏輯性不強的問題,教師難以把握其教學要點。例如,湘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四節(jié)“世界的聚落”的內容有“聚落的形態(tài)”“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兩部分,“聚落的形態(tài)”主要是簡單介紹城市和鄉(xiāng)村的分布形態(tài),“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則是介紹文化遺產的現狀及保護意義,兩框內容缺少知識聯結,邏輯關系呈割裂狀態(tài),學習主線不清晰,教師難以開展教學,同時其知識組成也不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
2.知識內容“大”而“空”,學生難以掌握
零散知識的重要特性是知識內涵宏觀抽象,與學生生活相距較遠。如“世界的聚落”中,不同聚落形態(tài)之間的轉變這部分內容具體涉及城市規(guī)模擴大、聚集人口增加、房屋建筑分布范圍變廣等問題,與學生自身實際生活相距較遠,知識呈現“大”而“空”的特性。這些知識對于久居城市或者農村的學生而言,需要學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廣的視野來理解。初中生的地理思維、地理探究能力正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要學習理解相對宏觀抽象的零散知識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
3.在中考考查內容中占比不高,教學中易被忽視
地理零散知識往往不是中考的重要考點,更難成為教學重點,在教學中容易被教師忽視。地理教師往往以中考作為日常地理教學的參照標準,對于中考不經??己说闹R點多采用學生自己閱讀、教師指出關鍵點、跳過等方式來教學。長沙中考地理卷總分100分,2008~2019這12年的中考卷中,只有5個年份的卷子考查了“世界的聚落”相關內容,總共14分,其中單選題共4題,每題2分,共8分?!笆澜绲木勐洹边@節(jié)知識分布零散,其中的考點在近12年中考中分數占比極低,考查次數不多,初中地理教師往往以此為參照來進行教學,導致這部分零散知識在教學中容易被忽視。同時在學業(yè)高壓之下,學生學習地理主要以中考為核心,對于中考不??嫉膬热荻嗖扇〔恢匾暤膽B(tài)度。
二、初中地理零散知識教學策略
1.從課標出發(fā),重新整合教材內容
初中地理教師應從課標出發(fā)研讀教材,對教材上的零散知識重新整合,充分發(fā)揮零散知識教學對培養(yǎng)初中生地理意識、地理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作用。例如,在教學“世界的聚落”時,教師對于“鄉(xiāng)村在向城市轉變過程中出現的變化”這部分內容經常放棄講解,但是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也可以引導學生積極關注身邊生活。教師可以將這部分內容放在“識聚落”部分進行教學,用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思考探究。
2.主動創(chuàng)設教學主線,明晰學習脈絡
面對邏輯性弱、主線不明的零散地理知識,教師可以主動創(chuàng)設教學主線,串聯知識,以明確教學思路。例如,在“世界的聚落”教學中,可以通過列標題的形式創(chuàng)設教學主線:知聚落—識聚落—析聚落—保聚落。教學主線的創(chuàng)設不僅可以把整節(jié)內容按照邏輯關系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也有利于學生對內容的把握和對知識內在關系的理解。創(chuàng)設教學主線的方式除了根據知識發(fā)展列標題外,還有以教學視頻串聯課堂、以地理問題鏈推動教學發(fā)展等形式。
3.巧妙運用案例,以小見大,將理論知識具體化
針對零散知識“大”而“空”的特性,教師要學會巧妙運用案例,以小見大,將理論知識具體化、復雜知識簡單化,便于學生學習理解。例如,在“析聚落——聚落在哪里”環(huán)節(jié),從“聚落的形成條件”“不同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建筑風格”兩個方面來講解,并且讓學生“以武漢、長沙、上海三個城市為例反向分析聚落的形成條件”“分析窯洞、江南斜頂屋、平頂房、東南亞的高腳屋這些不同建筑的不同風格形成的自然原因”,把聚落這樣的“大概念”具體化,同時也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地理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貫徹“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課程理念。
4.積極引入思維導圖,使零散知識體系化
思維導圖是20世紀60年代托尼·巴贊提出的一種記筆記的方法。它從一個中心概念開始,發(fā)散出與之相關聯的子概念,隨著思維的不斷深入,這些子概念的分支逐漸增多,并繼續(xù)向下一層級發(fā)散,最終形成一個有序的發(fā)散圖,即思維導圖[1]。思維導圖用不同顏色的線條建立概念間的邏輯聯系,簡明清晰地體現了知識點間的從屬關系,可以幫助學生將知識進行歸納、簡化,從而提高學習效率[2]。比如,在學習“世界的聚落”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學知識邊畫思維導圖,形成“知聚落—識聚落—析聚落—保聚落”的四大主干,然后再延伸其他分支,這樣在課堂結束時就可以將各種零散知識串聯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結論與建議
1.以課標為指導,加強教材建設,整合地理知識
部分教材內容存在邏輯性不強、主線不清晰、知識“大”而“空”的問題,增加了教師教學難度和學生學習難度。對這些內容進行教學,首先,教師應以課標為指導,了解課標要求,充分發(fā)揮課標對地理教學的指導作用;其次,教師應認真研讀和分析地理教材,以學情為基礎,對于教材上表述不足的地理知識進行擴展補充,對學生已了解知識進行精簡,在課堂上適當放棄講解;最后,教師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和知識發(fā)展規(guī)律,梳理知識的邏輯關系,在教學中將跨章節(jié)、跨教材的有共同元素的零散知識整合成地理知識專題,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并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2.加強初高中教學銜接,深化學生培養(yǎng)目標
初高中地理課程是相銜接的,這種銜接不僅體現在學制、教學內容方面,更體現在地理思維、地理意識和地理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教師要以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為導向,開展零散地理知識教學,將“大”而“空”的知識具體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逐步培養(yǎng)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為高中階段全面培養(yǎng)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奠定基礎。例如,“兩種聚落形態(tài)之間的轉變”這個知識點涉及從綜合全面的角度思考地理事物、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變化過程,同時還涉及人地協調觀,內容上與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識相銜接,培養(yǎng)目標逐漸深化。這部分零散知識的深度教學對學生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都具有重要意義。
3.打破應試教育的框架體系,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核心
《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加強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工作,堅持正確導向,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據課程標準科學命題、發(fā)揮引導教育教學作用,取消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大綱,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不得超標命題[3]。這實際上是要改變應試教育體系下“考什么就教什么”的狀況,改為“教什么考什么”,注重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全面掌握。試題命制更加注重對學生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維的考查,相應地,地理教師在教學中也必須打破應試教育框架體系,不能僅依據中考對各知識點的考查頻率來決定哪些內容重點講、哪些內容少講或不講。地理教師應改變對零散知識的忽視態(tài)度,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核心,注重學生所學地理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注意零散知識教學,發(fā)揮零散知識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地理思維和地理能力的重要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 巴贊.思維導圖[M].李斯,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 張婧婧,孫明霞.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復習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地理教學,2015(20):39-4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DB/OL].(2019-11-29)[2020-06-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6/s3321/201911/t20191128 409951.html.
(責任編輯? ?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