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說《斷魂槍》,故事背景是清末,是火車、快槍、通商的年代的江湖事。
他側寫沙子龍:兩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寫王三勝和孫老頭對陣:老頭子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兩個香火頭,隨著面前的槍尖兒轉,王三勝覺得不舒服,那倆黑眼珠似乎要把槍尖吸進去!小說的語言切換很快,句子也短,一句話在描寫一個動作的時候,往往也寫出習武之人的狀態(tài)。武術家的精髓就在眼睛上,平??赡芎軕猩?,一動上手,眼神就像野獸一樣。在老舍的筆下,我們感受到這種魅惑。
沙子龍和孫老頭是武人,習武之人,性格都偏向于一句話不說第二遍。孫老頭是武癡,要求了三遍要學槍。雖然對話很簡單,但他心里是很焦慮甚至很屈辱的。但沙子龍還是堅持不傳。故事結尾寫道:拄著槍,望著天上的群星,想起當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風。嘆一口氣,用手指慢慢摸著涼滑的槍身,又微微一笑,“不傳!不傳!”
讀到這個結尾,就像目送一條船駛離水岸,漸漸遠去,有點兒落寞,但并不傷感。這篇故事的感染力不在情節(jié)上,而在這種情緒意境中。
試想,沙子龍最后為什么嘆氣,又為什么微笑?我們甚至都能猜出來,他想起那天的情景了,覺得既自豪又落寞。這才能知道為什么“不傳”要連說兩遍,還要用感嘆號。
和別的武俠不同,老舍把武術的存在感給抹除了。作為讀者,我們可以從《斷魂槍》里,自由地讀出人和時代的關系,讀出傳統(tǒng)文化、一門手藝的命運,讀出職業(yè)的自尊和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