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永
有人或許會問,茶盞用養(yǎng)嗎?我的體會是:不但要養(yǎng),還要用心,但還真不易養(yǎng)。
中國文人最是喜好“琴棋書畫詩酒茶”,可見茶早已滲入生活日常。
茶道中,首先是對茶具命名講究。一種杯叫“三才杯”即杯托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大意是天大、地大、人更大。杯子、托盤、杯蓋同端品茗,這種持杯手法稱“三才合一”。如之,文人范兒十足。
唐代文學(xué)家劉貞亮提出“茶十德”,其中即有“以茶嘗滋味,以茶可雅心”之說。喝,是一種境;品,是一種情。品一盞清茶,任幽香沖去浮華和燥郁,讓思緒幽靜遼遠,尊享一份清淡與優(yōu)雅。
再者,是對茶之認知。骨感十足之葉片入于滾水,打著旋、玩著轉(zhuǎn)、隨心沉浮,溫潤、飽滿之茶湯,如翡翠,如琥珀,將日月精華與山川霧靄之底蘊,一起融匯、布施在舌尖,挑逗味蕾。這是一種情調(diào),欲語還休之矜持,欲顰還笑之豁達。無茶時,頓覺平淡、落寞、了無生趣。
明代文學(xué)家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列舉“四季幽賞”和“四時逸事”,述說四季茶事相伴:春去“虎跑泉試清茶”,夏坐“三生石談月”,秋有“滿家巷賞桂花”,冬可“掃雪烹茶玩畫”。
泡茶看似簡單,其實大有講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泡茶有一段十分生動的描寫:“賈母、寶玉、黛玉等一行來到櫳翠庵,妙玉親手泡茶待客,她為賈母用舊年積存的雨水泡了‘老君眉,盛在五彩小蓋盅里;而對寶玉、黛玉、寶釵更是另眼相待。泡茶用的水竟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裝入甕中埋入地下,今夏才開的,茶具全是古代珍玩,其講究之度令人眼界大開?!?/p>
中國茶道更強調(diào)“道法自然”,包含物質(zhì)、行為、精神三個層面。
“茶是南方之嘉木”,乃大自然恩賜之“珍木靈芽”。種、采、制茶必順應(yīng)大自然規(guī)律才能出好茶。
茶事活動,斟,則行云流水;品,如山岳磐石;笑,若春花自開;言,仿山泉滴瀝。舉手、投足、顰笑、言語任由心性,一切彰顯自然、樸實、靜謐。
調(diào)整、折沖心境,返璞歸真,使心隨茶香彌漫,隨宇宙動轉(zhuǎn),不為俗事所累。因之,飲茶講求清凈。心即茶,茶即心,絕非簡單解渴之事。
茶,講究對飲之人?!熬聪悴瑁埳献?,一杯傾心茶,聞茶之香,飲茶之情。老邁者,在世求淡泊名利,無爭無奪,一切脫俗,一切無非一盞無味轉(zhuǎn)有味又轉(zhuǎn)無味之茶。
手把一只茶盞,敢問養(yǎng)活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