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與學報的些許往事

      2021-03-25 13:03:58成松柳
      關鍵詞:學報學術論文

      成松柳

      接到《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陳浩凱主編的電話,學報即將迎來35周年慶典,囑我寫點文字。仔細想想,學報于我,確實有不少的姻緣,于是欣然應允。浩凱主編又囑我,從學報發(fā)展的高度,寫一篇理論性的文章。這我就難以從命。因為自己理論功底很淺,對于期刊建設與發(fā)展更無研究,怎么可能做高頭講章。因而只能以回憶的形式,過一過學報在我人生中的難忘印記。

      一、論文情緣

      與學報的交往,自然首推發(fā)表論文,雖然沒有詳細統(tǒng)計過,但三十余年來,在學報至少發(fā)了20余篇論文,這段情緣,不可謂不深也。我的學術論文寫作訓練過程,很有點意思。攻讀研究生時的兩位指導教師,石聲淮先生是極力反對研究生階段就寫論文的,認為這個階段主要就是將書讀好,論文寫作,是四十歲以后的事情。記得有一次,我自覺讀書有點體會,向石先生報告,準備寫成論文。石先生看著我說:“成松柳,你才讀幾句書,就想寫文章。先好好讀書,不要想論文的事情。”而丁成泉先生則主張我多寫論文。他告訴我,很多讀書的想法,一定要努力形成系統(tǒng)的文字,這樣才會完善你的學術觀點。兩位導師的教導于我都是很有意義的。聽石先生的教導,那幾年確實讀了幾本書,而且都是元典,這對于我后來的教學與研究,都大有裨益。丁先生則在讀書之余不斷訓練我的論文寫作能力,因而使得我研究生階段就以獨立作者身份發(fā)表了好幾篇論文,而且都是現在的所謂C刊與核心期刊。記得很多次碰到過同樣一件事情,在偶然場合遇見了很早以前就熟悉但又很久沒聯系的相識,彼此恢復了記憶后,往往會說上一句,“你是成松柳,當年你出道很早的?!?/p>

      1986年研究生畢業(yè)后,來到了長沙水電師范學院工作,很快也給學報投稿。沒想到,學報馬上就采用了。想想,學報1986年9月首刊,而我當年11月就給其投稿,真的是有緣份。這樣,我很快就成為了學報的重要作者。每年,甚至更短時間,就會有文章在學報發(fā)表。因此,我自己的很多個“第一”都與學報密切相關,第一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全文復印轉載的論文,第一篇被《新華文摘》論點摘編的論文,第一篇被《高校文科學報》摘登的論文,第一次獲學校文科科研論文競賽第一名的論文,第一次被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認可的選題,這些都出自學報。進入21世紀時,學界編了一些既往學術研究的總結性著作,我的一些入選論文,也有不少出自學報。中國古代文學學術界曾經有個統(tǒng)計,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期,唐代文學研究論文高頻次作者,我就忝列其中。我想這主要應該歸功于學報對我的信任與栽培。因為當時的學術界,風氣遠好于現在。學界認可的是論文本身的質量,不在乎你的論文發(fā)表在什么刊物。遇到一些好的選題,寫成論文,往往首選學報。因為面世快,學術成果能夠較早得到學界的關注。

      我當時寫論文,初生牛犢,一味創(chuàng)新。后來讀書多了一些,再看年輕時的那些論文,往往有悔其少作的感覺。覺得無論是文獻的運用,還是觀點的得出,都有太多可商榷的地方。如果讓我重寫,肯定會更成熟些。但其實,由青澀到成熟,學術的發(fā)展和人的成長都是這么過來的。青澀也有青澀的優(yōu)勢,不畏權威,敢于發(fā)聲。由此,我想到當時的學術環(huán)境,真的是好。我們這些小年輕的論文,只要你質量過得去,什么雜志都可以發(fā)??纯船F在,自己也帶了不少學生,學生有時候也寫了不錯的論文,單獨投出去總是碰壁。稍微像樣點的刊物,非得加上導師的名字,而且必須成為第一作者才能見刊。雖然,學生的每篇論文,我都予以了修改,但即使這樣,學生也是主要的勞動者,為什么非要掛導師名字呢?我的第一篇論文《試論杜甫的紀游詩》,發(fā)表在1984年的《華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上。論文經過導師的反復修改,發(fā)表時我添上了導師的名字,他二話沒說就刪了。此后,我在《草堂》《古典文學知識》等刊物上發(fā)表的論文,都經過導師的修改,但他們始終沒有成為論文作者。

      我與學報由論文而結識,繼而與學報的很多老師都成為了朋友,也得到了歷任主編的賞識。在我的印象中,學報的編輯和工作人員,一直秉承學術良知,肩負學術責任,努力辦好學報。同時,也讓一批又一批像我一樣的青年教師,走上了學術的道路?;叵胪?,真的應該感謝他們。

      二、工作交結

      除了與學報在發(fā)表論文上有著許多回憶,我與學報在工作上也有一些交結。

      第一次大的交結,是推選學報主編。1993年,學報主編到齡退出主編崗位,學校召開了一個會議,民主推選學報主編。在座的都是校領導與部門負責人,我是唯一的教師代表。到現在,我都不知道為什么會讓我做教師代表。當時猜想,可能是因為我已經在學報發(fā)表了近十篇論文,且有反響的也有好些篇的緣故。會場上,最后進入視野的兩位候選人都很優(yōu)秀,領導們意見也不一致。這時,主持人將目光投向了我,我只能發(fā)言了。我發(fā)言力挺其中一位候選人,也是當時學報的編輯廖小平。記得,我說了三點:其一是當時學報已經辦得不錯,在全國學界的影響很好,由學報內部遴選主編,有助于保持學報辦刊路線的連續(xù)性;其二是廖小平是一位年輕的“老編輯”,很有經驗;其三是廖小平相對更年輕,更富有活力。最后,廖小平繼任學報主編。他上任后,果然不負眾望,讓學報更上一層樓。當然,廖小平能夠繼任學報主編,自然不是我的功勞。我當時一介“青椒”,人微言輕,言是發(fā)了,但起不了什么作用,這一點,我一直是心知肚明的。今天寫出來,不過是與學報套套近乎。

      第二次大的交結,則是1995年下半年。也不知怎么回事,我當時擔任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也評上了,準備好好寫幾篇文章。但突然接到通知,學校黨委決定任命我擔任科技處副處長,分管人文社會科學科研工作,我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但耐不住領導,還有不少相熟的老師接二連三地勸告,就走馬上任了。上任后才知道,我還有一個職責,就是分管學報社科版。為此,我還去當時的湘潭工學院、株洲工學院、衡陽工學院進行了調研,發(fā)現要想學報發(fā)展得好,辦得有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科技處不要干預,讓學報獨立運作。于是,在我的數年任期內,除了作為編委參加學報的編委工作例會,我從來不對學報的工作發(fā)表意見。從職責角度,這可以說是不負責任。但事實上,學報堅持獨立運作,越辦越好,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當時的《長沙水電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以至于后來的《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在全國學術界、學報界是有相當影響力的。我們出去參加學術會議,一報學校名字,很多學者都會夸獎我們學報辦得不錯。這一點,對我個人的影響也很大,充分意識到管理中分權的重要性。后來,我在擔任文學院院長、圖書館館長時,就始終堅持分權原則,讓副手在主管的工作中有職有權地大膽工作。出了問題,我擔責;有了成績,記在他們頭上。這樣,班子和諧,工作也容易取得成就。

      第三次大的交結,則時間跨度長達十幾年,歷經了三任主編,這就是擔任學報編委會委員。期刊的編委是個虛銜,基本上只參加每年一度的編委會,提提建議,但我還是有些不同。一者,因為科技處分管學報;二者,與主編的私交不錯。因而,經常被邀請參加一些與學報建設和發(fā)展有關的活動,比較了解學報的發(fā)展狀態(tài)。所以,有時也提一些關于學報發(fā)展的建議。例如品牌欄目的設立,學報如何進一步擴大影響等。甚至,為了學報更上一個層級,也聯系過相關領域的一些專家。雖然沒有起到關鍵的作用,但也總算是我始終關心學報的建設發(fā)展。

      三、未來期許

      雖然擬了這么一個題目,回憶了我與學報的點滴往事,但浩凱主編的囑咐,顯然也不能違背,于是,對于學報的發(fā)展也提點個人想法,算是一個老朋友對學報的未來期許。

      2021年5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對辦好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提出殷切期望,引發(fā)了學報界和學術界的廣泛討論。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及我校學報三十五年的發(fā)展歷程,我對學報的未來發(fā)展有如下建議:

      一要進一步精準定位。學報三十五年的發(fā)展,在歷屆主編和學報同仁的努力下,一直有很好的定位。但目前世界格局、中國的發(fā)展局面和全球高等教育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化。所以,學報在下一步發(fā)展中進一步精準定位也就很有必要了。個人覺得,學報的定位要在三個維度中思考:一是在世界格局中的中國道路和中國發(fā)展中思考;二是在新湖南發(fā)展建設中,尤其是實施“三高四新”戰(zhàn)略中思考;三是在新文科建設中結合我校的辦學特色思考。從這三個維度出發(fā),進一步優(yōu)化學報欄目的設置。依靠欄目集結學術力量、組織學術團隊,展開學術討論,集中發(fā)表學術成果,進一步擴大學報和學校的學術影響力。比如,開設“洞庭湖研究”相關欄目就可以廣泛聯系經濟學界、法學界、史學界、水利工程領域的相關學者和實務工作者,圍繞相關主題,定期召開小型學術研討會。從不同角度,逐步深入探討洞庭湖治理的相關問題,讓學校真正成為洞庭湖治理和研究的學術和決策重鎮(zhèn)。其他欄目的設置也是如此。仔細思考,學校還是有很多可以進一步擴大視野、加快融合的學術增長點,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工程法”“數字藝術媒體”等,這些如果很好地借助學報的平臺,借助不同形式的學術討論,一定會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進一步拓展學報和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的影響力。

      二要堅持學者辦刊,保證期刊的學術質量。學報,歸根究底,是學術雜志,學術品位是其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文史哲》雜志70年來一直享譽學術界,其中關鍵秘訣就是貫徹“學者辦刊,造就學者”的辦刊宗旨,始終堅持學者辦刊,將刊物的學術質量放在第一位。我校學報三十五年的發(fā)展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這一特色應該進一步加以強化。當然,學報由于自身人力、財力所限,不可能有太多的專業(yè)學者作為全職編輯,但完全可以依靠學校的學科優(yōu)勢,集合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力量,實行“編輯-學者”一體化的辦刊路徑,使各相關學院的學者力量,參與到學報的編輯過程中。這樣,既能保證全體編輯人員在編輯業(yè)務及學術研究方面都達到較高水平,也使學報編輯擁有各自的學術專長和研究方向。

      三要不斷發(fā)現和培養(yǎng)學術新苗,為學術和學校發(fā)展助力?!段氖氛堋冯s志自創(chuàng)刊以來,不斷重復一句話,就是“只認質量,不論出身”,以發(fā)現和培養(yǎng)學術新人為己任。因而,70年來,有許多學術名家,就是因為《文史哲》雜志的不拘一格而走上學術高峰,我校學報也應該有此胸懷和格局。建議設立學術新人欄目,支持優(yōu)秀的青年教師、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發(fā)表自己的學術成果;就若干學術熱點問題,組織專題討論,鼓勵年輕學者走向學術一線。當然,這樣做,在某一階段,可能會暫時影響學報的評價。但我相信,從長遠來看,對學報及學校的發(fā)展是有好處的。更何況,在新的形勢下,國家對于學術期刊的評價,肯定會有一個大的改變,那種僅僅以刊物級別,靠論文數量衡量學術水平的評價標準會從根本上得到修正。

      “年去年來白發(fā)新,匆匆馬上又逢春?!闭嬲娴臅r光荏苒,歲月不居。三十幾年的時間一晃而過,許多鏡頭恍如昨日。自信我的回憶是真實的,我的期許也是真誠的。祝愿《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越辦越好,成為長沙理工大學靚麗的名片。

      猜你喜歡
      學報學術論文
      致敬學報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fā)的學術思考
      中國博物館(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學報簡介
      學報簡介
      2013年5—12月最佳論文
      新聞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 22:10:06
      《深空探測學報》
      镇康县| 泰州市| 隆化县| 驻马店市| 穆棱市| 余庆县| 花莲市| 军事| 张家川| 凤阳县| 长葛市| 通渭县| 陵川县| 巴彦县| 铜鼓县| 安溪县| 聂拉木县| 玉龙| 方城县| 巴彦县| 周宁县| 拉孜县| 洞头县| 兴城市| 婺源县| 白朗县| 报价| 定兴县| 郯城县| 桂东县| 洛川县| 温州市| 汾阳市| 延边| 神木县| 景洪市| 河间市| 任丘市| 维西| 弥勒县| 常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