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 璐 葛東玲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安徽淮南 232000
妊娠糖尿病是一種妊娠期較為常見的疾病,發(fā)病率高達14%,且在我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妊娠前的糖代謝能夠基本維持在相對正常水平但已存在潛在耐糖量水平降低的孕婦,在懷孕期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一種高危妊娠,不僅嚴重威脅孕婦的生命安全,還會導致胎兒體重過重、胎兒先天畸形、新生兒窒息與自然流產的不良妊娠結局[2-3]。因此,早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是臨床防治妊娠糖尿病的關鍵。護患達標模式的目標是護理人員與患者共同參與,為設定的護理目標的早期實現(xiàn)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護理人員盡可能幫助患者達到最好的健康狀態(tài)。近年來護患達標模式在床被逐漸推廣運用,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但是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方面運用較少。本研究就妊娠糖尿病患者基于護患達標模式的效果進行探討。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內分泌科接受治療的妊娠糖尿病的8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第8 版《婦產科學》[4]中關于妊娠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能夠與研究人員進行正常溝通交流;③單胎妊娠;④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認知功能異?;蛴芯窦膊。虎谌焉锴坝懈哐獕?;③有心腦血管疾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研究組(40 例)與對照組(40 例)。其中研究組,年齡21~36 歲,平均(28.76±7.92)歲;孕齡:24~31 周,平均(27.20±3.25)周;孕前平均體重指數(shù)(BMI)為(24.21±2.34)kg/m2;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水平5 例,高中及中專水平18 例,高中以上水平17 例;經濟狀況:月收入≥3000 元21 例,月收入<3000 元19 例。對照組年齡22~45 歲,平均(28.29±8.15)歲;孕齡:24~30 周,平均(27.15±3.07)周;孕前平均BMI 為(24.35±2.10)kg/m2;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水平6 例,高中及中專水平17 例,高中以上水平17 例;經濟狀況:月收入≥3000 元22 例,月收入<3000 元18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妊娠糖尿病護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血糖檢測、飲食干預、運動指導、胰島素治療。
研究組給予基于護患達標模式的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①基于護患達標模式的護理干預小組:包括1 名內分泌科醫(yī)師、1 名護士長、責任護士6 名(包括常規(guī)護理人員、高年資護士及糖尿病??谱o士),培訓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于護患達標模式的護理內容、應用方法)、糖尿病專科知識、健康教育。所有人員通過考核才能入組參與研究。②對患者進行評估:護理人員在融洽的氣氛中完成評估,與患者和家屬建立一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患者找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理解并尊重患者與家屬的感受。入院1~2 d 內護理人員通過問卷調查與一對一溝通的方式,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包括經濟狀況、文化程度、疾病知曉程度與重視程度等)。③制訂計劃:護理人員與患者一起互動討論,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綜合評估與分析,就自我管理效能、血糖控制等重點目標制訂護理計劃目標單,分為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目標切忌過低或過高。④計劃的實施:住院期間結合近期目標,對患者進行血糖監(jiān)測、飲食控制、遵醫(yī)用藥、足部護理、規(guī)律鍛煉、高低血糖的預防與處理方式的宣傳教育。⑤自我管理效果評價:主要對血糖控制情況、自我管理效能、近期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進行測評。
比較干預后兩組血糖達標率: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hPBG)水平選擇血糖儀進行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選擇愛科來8180 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進行檢測。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生化指標:選擇己糖激酶法對干預前后患者的FPG、2hPBG 水平進行檢測比較;患者的HbA1c水平選擇高效液相法進行測定比較。血糖達標值為:FPG≤5.3 mmol/L;2 hPBG<6.7 mmol/L。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自我管理效能[5]:選擇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表對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進行評估,主要包括:血糖檢測(4 條目)、遵醫(yī)囑用藥(3 條目)、足部護理(5 條目)、飲食控制(6 條目)、規(guī)律鍛煉(4 條目)、低血糖的預防與處理(4 條目)6 個維度,一共有26 個條目,通過1~5 分評分法,最低26 分,最高13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越好。
選擇SPSS 20.0 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研究組FPG、早餐后2hPBG、午餐后2hPBG、晚餐后2hPBG 達標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干預前,研究組血糖檢測、遵醫(yī)囑用藥、足部護理、飲食控制、規(guī)律鍛煉、低血糖的預防與處理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血糖檢測、遵醫(yī)囑用藥、足部護理、飲食控制、規(guī)律鍛煉、低血糖的預防與處理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研究組血糖檢測、遵醫(yī)囑用藥、足部護理、飲食控制、規(guī)律鍛煉、低血糖的預防與處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1 兩組干預后血糖達標率比較[例(%)]
干預前,研究組FPG、2hPBG、HbA1c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患者FPG、2hPBG、HbA1c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FPG、2hPG、HbA1c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妊娠糖尿病指的是在妊娠期間才出現(xiàn)的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異常。若妊娠期間的糖尿病在早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處理,會對孕婦與胎兒產程不同程度的不利影響,自我管理能力較強的患者其血糖控制情況能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6-8]。相關研究指出,大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且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與患者的年齡、對疾病的認知情況、文化程度、家庭社會支持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9-11]。結合不同患者的個體特征,選擇高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關鍵。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 <0.05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 <0.05。FPG:空腹血糖;2hPBG:餐后2 h 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
臨床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如書寫表達模式、授權原理與多階段改變理論互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基于微信平臺進行延續(xù)性健康教育等方法均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會明顯影響血糖控制情況[12-15]。但以上干預方法大部分是以護士為主導,難以有效對患者的積極性與熱憂進行調動,導致干預效果不理想。有學者認為,在整個疾病的康復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16-18]。妊娠糖尿病患者不僅有家庭與社會的支持,更需要向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互動來表達治療中所面臨的困惑,來有效緩解其不良情緒。通過護患互動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對疾病的了解,還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還能夠通過結合患者的需要制訂有效可靠的階段性護理目標,有效激發(fā)患者的主觀能動性[19-21]。
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基于護患達標模式的護理干預的患者FPG、早餐后2hPBG、午餐后2hPBG、晚餐后2hPBG 達標率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F(xiàn)PG、2hPBG、HbA1c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血糖檢測、遵醫(yī)囑用藥、足部護理、飲食控制、規(guī)律鍛煉、低血糖的預防與處理的自我管理效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由此可知基于護患達標模式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率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是我院通過組建護理小組對醫(yī)護人員進行專業(yè)的基礎培訓,護理人員通過多種方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影響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主要因素,不僅能夠有效提高互換關系,還能幫助患者建立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根據目標的完成情況給予對應的干預措施[22-24]。基于護患達標模式強調整個護理流程中患者的主動參與,通過溝通幫助患者不斷地去認知、糾正、再認知,無形中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5]。
綜上所述,基于護患達標模式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率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值得臨床推廣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