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20世紀40年代,作家黃裳在上海編《文匯報》副刊,吳晗的學生潘靜遠當時在北京大學讀書,有一定的寫作水平,黃裳就經常向潘靜遠約稿,并將其稿件發(fā)表在自己主編的副刊上。
有一段時期,國民黨準備召開“偽國大”競選,北京大學校長胡適表示要下海參加這次競選。黃裳便在報紙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過河卒子》的雜文,對胡適的做法進行了抨擊和嘲諷。恰好幾天以后,潘靜遠以北京大學學生兼《文匯報》記者的身份來到校長室找胡適談話,就不同的觀點和胡適進行了交流。黃裳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向名人求字。潘靜遠對黃裳的這一愛好自然是了解的,于是,在結束對胡適的采訪時,便摸出一張信箋來,說黃裳先生想請胡博士題字。其實,黃裳事前并沒有委托潘靜遠向胡適求字,完全是潘靜遠自作主張。
胡適是大學者,給不少人寫過字,因此,向胡適求字應該沒什么問題??蓡栴}是:就在幾天前,黃裳在報紙上批評過胡適,現(xiàn)在又來向胡適求字,胡適心里能不介意嗎?但胡適聽潘靜遠講完后,爽快地打開墨盒,從容地寫下了“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9個大字,題了款并簽了名,交給了潘靜遠。
在這件事上,胡適表現(xiàn)得氣度不凡,他沒有因為黃裳在報紙上批評了他就拒絕給黃裳題字,表現(xiàn)出了文化大師的寬廣胸懷。而且,通過這件事,我們也能看到胡適非凡的智慧:他不同意黃裳批評他的觀點,就利用題字的機會暗地里進行了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