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美玲,汪 敏,顧 曄,曾惠明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婦幼保健院生殖醫(yī)學中心,江蘇無錫 214002
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人類血小板抗原(HPA)是臨床常用于反映血小板功能的指標。健康人體內的血小板具有特定的生化組成和形態(tài)結構,數(shù)量較為恒定,在傷口愈合、炎性反應、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過程中均發(fā)揮重要的生理作用[1-2]。血栓彈力圖(TEG)是臨床中常用的反映血液凝固狀態(tài)的直接測定方式,其結果以具體數(shù)字形式反映體內血液凝固狀態(tài),同時以直觀圖形的形式展示纖維蛋白形成溶解狀態(tài),還可以了解血凝塊的堅固水平及彈力程度[3-4]。TEG的測定繪制基礎是依靠血液凝固的物理特性來完成的,目前已被廣泛用于外科手術、輸血、抗凝藥物服用等方面,用來評測患者血液是否存在高凝或者低凝等異常狀態(tài),具有快捷、準確的優(yōu)點[5-6]。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TPO及HPA水平檢測聯(lián)合TEG對預測血小板減少癥預后的臨床價值,為改善血小板減少癥預后提供參考意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符合血小板減少癥診斷標準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不區(qū)分血小板減少癥的具體病因。其中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齡(53.63±17.35)歲。納入標準:滿足多次實驗室檢查血小板減少,脾臟不增大或僅輕度增大,骨髓、檢查巨核細胞增多或正常,并有成熟障礙。排除標準:(1)既往史包含血栓栓塞性疾??;(2)現(xiàn)罹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等心臟及腦血管疾?。?3)急慢性感染及嚴重全身性疾?。?4)已使用肝素、抗凝抗血小板藥物及二磷酸腺苷(ADP)受體拮抗劑等抗栓藥物;(5)由于各種原因不能配合研究隨訪順利進行。
1.2方法 每位受試對象留取10 mL空腹靜脈血進行后續(xù)分析處理。血液標本經離心(3 000 r/min)后留取上清液保存。
受試對象的血清TPO及HPA水平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完成檢測(枸櫞酸抗凝全血);TEG使用的檢測儀為樂普血栓彈力圖儀CFMS LEPU-88,產自樂普(北京)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型號:CFMS LEPU-8800)。收集并分析TEG相關重要參數(shù)。
以血清TPO、HPA水平及血栓彈力圖各項結果中的均值或(中位數(shù))為臨界標準,分別采用串聯(lián)(三者判定為預后較好則診斷為預后較好,三者判定為預后不良則診斷為預后不良)和并聯(lián)(三者中有一項判定為預后較好則診斷為預后較好,三者中有一項判定為預后不良則診斷為預后不良)法對上述指標聯(lián)合診斷血小板減少癥的診斷效能進行分析。
1.3觀察指標及分組 凝血因子激活時間(R),其參照水平為5~10 min;形成血凝塊的初始速率值(K),此速率反映纖維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快開始形成時的共同作用時間,其參照水平為1~3 min;體現(xiàn)血凝塊出現(xiàn)時點的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狀態(tài)使用一個夾角(Angel)表示,Angel反映纖維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塊開始形成時共同作用的結果狀態(tài),從凝血塊形成點至描記圖最大曲線弧度與水平線的夾角,參照值53°~72°;體現(xiàn)血凝塊最大強度及穩(wěn)定性的最大振幅水平(最大切應力系數(shù),MA),參照值50~70 mm,其水平主要受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原影響;另外還包括綜合體現(xiàn)血凝狀態(tài)的凝血綜合指數(shù)(CI)水平。患者是否存在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評判主要根據(jù)R、K、MA、Angel、CI值共同評估。
研究對象納入后均進行至少1年的隨訪,觀察其隨訪期間的預后狀況(是否出現(xiàn)出血、感染、死亡等),并據(jù)此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預后較好組(未出現(xiàn)出血、感染、死亡或僅有局部的輕微出血或感染)及預后不良組(出現(xiàn)出血、感染、死亡等)。
TPO預測血小板減少癥預后臨床價值的生存曲線分析中,以100例患者的均值作為臨界點,>該臨界點歸入高水平TPO組,≤該臨界點歸入低水平TPO組。HPA預測血小板減少癥預后臨床價值的生存曲線分析中,以100例患者的均值作為臨界點,>該臨界點歸入高水平HPA組,≤該臨界點歸入低水平HPA組。
2.1血清TPO、HPA水平及TEG與患者預后的關系 預后不良組血清TPO、HPA水平均明顯高于預后較好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預后不良組R、K值均明顯高于預后較好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Angel、MA、CI值明顯低于預后較好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預后組TPO、HPA血清水平及血栓彈力圖指標對比
2.2血清TPO及HPA水平檢測聯(lián)合TEG對預測血小板減少癥預后的臨床價值 結果顯示,串聯(lián)結果的靈敏度為82%,特異度為98%,假陽性率為2%,假陰性率為18%,約登指數(shù)為0.80。配對χ2檢驗結果顯示,采用串聯(lián)法診斷血小板減少癥預后狀況與真實預后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535,P>0.05)。
并聯(lián)結果的靈敏度為96%,特異度為68%,假陽性率為32%,假陰性率為4%,約登指數(shù)為0.64。配對χ2檢驗結果顯示,采用并聯(lián)法診斷血小板減少癥預后狀況與真實預后情況的診斷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856,P>0.05)。
2.3血清TPO及HPA水平預測血小板減少癥預后臨床價值的生存曲線分析 高水平TPO組預后差于低水平TPO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4)。見圖1。高水平HPA組預后差于低水平HP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9)。見圖2。
圖1 TPO預測血小板減少癥預后臨床價值的生存曲線
圖2 HPA預測血小板減少癥預后臨床價值的生存曲線
有研究報道,TEG可用于監(jiān)測肝素類藥物(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的療效,能反映肝素對凝血因子、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作用,隨著肝素水平的增加,R值明顯增大,MA值明顯減小[1-4]。美國胸科醫(yī)師學會發(fā)布的第8版抗栓溶栓治療指南中指出,在凝血儀上使用不同試劑對肝素水平為0.3 U/mL的標本進行測定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最短為48 s,最長可達108 s[5,7]。傳統(tǒng)的凝血功能檢查指標如凝血酶原時間(PT)、APTT等,僅能反映凝血功能,不能準確反映出血趨勢,尤其不能準確反映肝素的殘留情況,并不利于臨床醫(yī)生制訂合理的輸血治療方案。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預后不良組血清TPO、HPA水平均明顯高于預后較好組;TEG結果中,預后不良組R、K值明顯高于預后較好組,而Angel、MA、CI值明顯低于預后較好組。既往有研究發(fā)現(xiàn)R、K值與PT、APTT相關,可以有效反映患者血液的纖溶狀態(tài),從而對血小板功能有輔助評價的作用[8-9]。TEG可測定創(chuàng)傷等外部環(huán)境變化導致的凝血功能異常,并且完成與常規(guī)凝血功能的對比,因此可作為監(jiān)測血小板減少癥預后狀況的一項較為敏感的指標[10-11]。有研究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性期TPO、HPA水平明顯升高,提示TPO、HPA水平的升高從某種程度上預示著R值減小,K值增加,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風險[8],并且有研究結果顯示重度血小板減少癥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易出現(xiàn)血栓,這可能與患者纖溶功能異常有關[12]。另有研究結果顯示,早期檢測患者血清中TPO及HPA水平可提示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和纖溶系統(tǒng)可能存在異常;同時,TPO及HPA水平異常與患者的病死率密切相關[1-2,13-14]。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血清TPO及HPA水平檢測聯(lián)合TEG對于預測血小板減少癥預后的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