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學生成長發(fā)展看自我認知課程教學的意義

      2021-03-30 00:55:54萬春秀姜桂娟
      黑龍江科學 2021年5期
      關鍵詞:自卑同伴大學生

      萬春秀,姜桂娟

      (黑龍江農業(yè)經濟職業(yè)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41)

      0 引言

      大學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但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在認識自我的問題上,往往缺乏客觀性、全面性,容易出現自我認知偏差問題。作為高校大學生,只有客觀地認識自我,準確地定位自我,深刻地把握自我,才能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處理好生活與學習、做人與做事的關系,處理好成功與失敗、得意與失意的關系[1]。

      1 自我認知概念界定

      自我認知又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是一個人對生理我、社會我和心理我發(fā)展性的認知過程,具體包括對自身的外貌、身材、性別等生理自我的認識,個體對性格、能力、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品質等心理自我的認識,以及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身份、角色、地位、名譽,自己與他人關系的社會自我的認識。

      自我認知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結構。一個人對自我能否具有正確的認識(自我認識),關系到對自我能否給予客觀的評價,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情感的產生(自我體驗),影響一個人行為生成與制止(自我控制)。

      2 高校開展自我認知教學的理論依據

      美國著名精神病醫(yī)師、新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發(fā)展八階段理論。埃里克森認為人的自我意識(自我認知)發(fā)展持續(xù)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發(fā)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是不可逾越、逐步發(fā)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對對立的矛盾沖突,如果矛盾能得到積極、有效地解決,就會度過危機,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否則會出現消極的人格品質。大學生群體正處于埃里克森人格發(fā)展理論的青春期與成年早期的過渡階段,大學生需要完成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以及發(fā)展親密關系避免孤獨兩大任務。

      埃里克森認為自我同一性是一個人一生中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務,在人生的發(fā)展道路上,人們可能經常對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感到迷茫,不知道何去何從,甚至捫心自問“我是誰?”“我的人生有哪些意義?”。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論觀點,自我同一性可能是“一種熟悉自己的感覺”“一種知道自己將會怎么生活的感覺”“在說明被預期的事物時表現出的一種內在自信”等[2]。自我同一性是個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具體可歸納為三方面內容:第一,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感。自我同一性是個體能夠作為一個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個體而獨立存在的一種清晰感覺。第二,整體性和整合感。自我同一性是一種內心完整的、不會四分五裂的感覺,這種感覺源于潛意識中對自我建構形成的感覺。對于大學生而言,需要完成主觀我與客觀我的統(tǒng)一,以及理想我與現實我的統(tǒng)一。比如,有個優(yōu)秀的大學生,周圍人對其評價是形象好、氣質佳,學習成績優(yōu)異,但是這個同學卻整天憂心忡忡、煩惱不已,原因是她通過周圍人的評價形成的理想我是個非常優(yōu)秀的人,自認為我應該能夠得到很多人的喜歡。當她看到周圍人都有異性追求,自己卻沒有人示愛時,又感到非常矛盾與疑惑。實際上,這個女孩的現實我是缺乏一定的人際交往技巧,不太會與人相處,人際交往能力需要提升。該同學的問題就出現在對自我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認識,缺乏理想我與現實我的統(tǒng)一。第三,一致性和連續(xù)性。自我同一性是一種過去、現在和未來連續(xù)的、一致的和統(tǒng)一的感覺。比如,某大學生在回顧自己過去成功與失敗經歷的基礎上,挖掘自我的能力優(yōu)勢,充分認識現在我資源優(yōu)勢,合理制定未來發(fā)展目標,這就是自我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性。

      按照埃里克森的觀點,大學生正確的自我認知過程就是完成自我統(tǒng)一性的任務。只有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才能對自我形成全面、統(tǒng)一的認識,才能明確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把握住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3 大學生存在的自我認知偏差問題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成長”。每個人的自我認知過程恰恰是成長的過程,教育學生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我也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幫助學生在不斷成長中認知,通過認知自我走向成熟[3]。高校大學生由于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再加上涉世之初,缺乏社會閱歷與經驗,在自我認知問題上存在多樣化的自我認知偏差問題。

      3.1 過強的自尊與自卑感

      自尊是指尊重自身人格與言行,維護榮譽和社會地位的自我意識傾向,是大學生自我認知發(fā)展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畢玉芳對2 500名大學生自尊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自尊發(fā)展的整體水平不容樂觀,低自尊水平學生占總人數的10%,中自尊水平學生占總人數的53.5%,高自尊水平學生占總人數的36.5%[4]。過強的自尊常?;乇?、否定自己的缺點,以自我為中心,不自知,不能與人和諧相處。

      自卑感是對自己不滿、否定的情感,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自認為低人一等,自卑一般是由于追求過強自尊而受挫的結果。蒙家宏采用自編問卷,調查了751名大學生,結果發(fā)現,大學生的自卑心理由六個方面構成,技能自卑、發(fā)展自卑、愛情自卑、長相自卑、個性自卑、學習經歷自卑,各維度均處于中等偏下水平[5]。王立秋采用開放式問卷對755個青少年進行研究,也發(fā)現自卑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現在身體自卑(相貌、儀表),學習自卑(成績差、腦子笨),家庭自卑(父母工資低,在農村),手淫自卑(有手淫經歷),能力自卑(彈、跳、唱、社交不如別人),異性自卑(與異性交往少,沒有異性朋友)。自卑感是大學生在自我認知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特殊自我體驗,普遍存在的自卑破壞家庭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影響學業(yè)成績,不利于自我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3.2 以自我為中心

      以自我為中心往往只關注自我,只從自己的角度和自我的標準去認識、評價事物,只關心自己的興趣和利益,不考慮別人的利益和感受,完全從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經驗去認識和解決問題,似乎自己的認識和態(tài)度就是他人的認識和態(tài)度,盲目地堅持自己的意見,要周圍人都聽從于自己又很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譚明川等人研究發(fā)現,90后大學生與80后大學生相比較,集體主義觀念要更淡化,“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征存在多種表現[6]:

      第一,自負。自以為了不起,過高地評價自己。在行為上不管別人怎么看自己,評價自己,堅持自說自理、強詞奪理,在性格上表現為狂妄自大。第二,自滿。感到滿足,滿足于自己取得的成績。第三,自私。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國家和社會利益。第四,自我封閉。獨來獨往,我行我素,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第五,追求享樂和刺激。

      王建中、樊富珉對高校3 552名學生進行人格障礙篩查,研究發(fā)現大學生普遍缺乏務實精神,責任心不強,克制力較差,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足[7]。姚紅采用大學生素質調查問卷對1 02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大學生存在以自我為中心心理的較為普遍,大約占53%[8]。以自我為中心有悖于人際交往的尊重原則,不利于大學生開展良好的社會交往,在集體利益面前,往往以個人的利益為先,不利于團體合作以及團體凝聚力的塑造。

      3.3 從眾

      齊原采用自編問卷,對當代大學生的五種從眾行為進行調查,研究發(fā)現從眾在大學校園中非常普遍,主要包括消費從眾、學習從眾、戀愛從眾、擇業(yè)從眾等。大學生消費和戀愛從眾心理的比率最高,分別占83.5%和63.89%,其次是學習從眾,占54.21%,擇業(yè)占43.98%[9]。從眾有利也有弊,從眾的利表現在群體目標一致,行為一致,在解決問題時可以發(fā)揮更大的優(yōu)勢,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從眾的弊表現在大部分人不愿意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以免被孤立[10]。從眾心理束縛思想,扼殺創(chuàng)新能力,抑制自我發(fā)展。在戀愛中,從眾心理直接影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破壞婚姻的質量和未來的幸福。擇業(yè)從眾因為缺乏對自我及職業(yè)的認知,容易影響職業(yè)穩(wěn)定性和職業(yè)幸福感。

      3.4 迷茫

      迷茫心理反映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對期望與現實間差距的不知所措。2017年3月10日,《中國大學生成長白皮書》發(fā)布會暨中國大學生成長聯(lián)盟成立儀式”在北京清華科技園召開。通過對近8萬名大學生的成長數據進行分析,發(fā)現95.7%的大學生存在迷茫和困惑,地區(qū)偏遠、學校錄取批次越低的大學生,迷茫和困惑的程度越嚴重,大學生中困惑居于前十位的主題依次為學習、職業(yè)、組織、日常、實踐、自我管理、情感、精神與價值、煩惱和未來。針對大學生擇業(yè)迷茫問題,10%的學生沒有考慮過今后的就業(yè)問題,47%的學生表示想過就業(yè)問題,但是沒想清楚,12%的學生持觀望態(tài)度[11]。

      3.5 缺乏自控力

      大學生自我認知偏差還表現在對自我認識不清、不能準確定位自己、不會管理自我、自制力缺乏的現象。余友情調查了90后大學生的自控力現狀,研究發(fā)現90后大學生自控能力現狀不容樂觀,一些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約束能力、自我抵抗能力都比較差[12]。趙冰潔等認為自控力既表現在促使自己去執(zhí)行已經做出的決定,又表現在意志行動中,抑制消極情緒和沖動行為。手機最容易使自控能力較差的人上癮,王家琦等學者研究發(fā)現,大學生群體約有38.3%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時間長達四小時以上[13]。如果沉淪于手機世界,甚至終日沉迷游戲,成為電子游戲成癮者,必將嚴重影響學業(yè)[14]。

      4 自我認知教材內容體系的構建

      自我認知教材內容體系構建充分吸納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的理論觀點。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之一便是自我,主張自我認知是個體在與社會的互動中建構起來的。大學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身心特點[15]。在不同的交際場合與不同的交往對象進行交際,而對自我形成不同的認識。要實現自我同一性,對自我形成整體性認識,需要從多個視角對自我進行全面地認識,從而達到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

      自我認知教材基于不同的角色視角開發(fā)并設計內容體系,即依據一個人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承擔的責任進行劃分,基于家庭視角、同伴視角、戀人視角、教師視角、合作者視角、未來職業(yè)視角對應一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分別從子女、同伴、戀人、學生、合作者、工作者等幾個方面認知自我,提升自我認知的能力,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不同角色視角的自我認知內容體系Fig.1 Autognosis content syste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roles

      4.1 基于家庭視角認知自我

      覺察家庭中的我與家人的相處模式,掌握家庭視角下自我認知的方法和工具,識別家庭視角下的自我認知偏差,引導學生主動與父母有效溝通,并制定合理的行動方案提升親子關系,培養(yǎng)學生感恩品質,增進家庭親密關系。

      4.2 基于同伴視角認知自我

      覺察我與同伴的關系,評估我與同伴間關系的親疏情況,能夠識別同伴評價對認知自我的影響,認識到青少年時期同伴關系的重要性,樹立主動溝通意識,學會處理與同伴的沖突,培養(yǎng)學生關心的品質,增進同伴的友好關系。

      4.3 基于戀愛視角認知自我

      認識到男女在戀愛問題上思維的差異,認識到愛情價值觀的重要性并能夠識別自己的愛情價值觀,學會處理戀愛沖突,并能夠對自己的性行為負責任。

      4.4 基于教師視角認知自我

      識別教師的評價對認知自我的影響,意識到學習是學生的主要責任,認識到時間管理和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效果的重要性,能夠運用時間管理策略協(xié)調分配學習與生活中其他事情所用的時間比例,培養(yǎng)學生勤奮好學的心理品質。

      4.5 基于合作者視角認知自我

      識別合作者的評價對認知自我的影響,探索自己的個性特征,認識到合作者所應具備的能力,能夠運用多種工具探索自己的個性特點,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提升合作能力計劃。培養(yǎng)高職學生忠誠負責任的品質,培養(yǎng)合作能力。

      4.6 基于未來職業(yè)視角認知自我

      識別未來職業(yè)對人的要求,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了解未來崗位所需條件和能力,能夠運用多種工具發(fā)掘自身的能力,依據崗位需求有意識提升能力,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高職學生樂觀進取的品質,以更好地融入社會。

      表1 自我認知各章節(jié)教學內容Tab.1 Autognosis teaching content of all chapters

      續(xù)表1

      5 自我認知課程教學策略

      5.1 幫助學生更好地悅納自我和發(fā)展自我

      自我認知課程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理性看待自己的優(yōu)缺點,不以自己的優(yōu)勢而驕傲自大,不以自己的缺點而妄自菲薄,完整悅納自我,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定合理的目標,積極發(fā)展自我。

      5.2 引導學生在各種關系下認識自我以更好地適應社會

      課程引領學生有意識覺察自我與家人、自我與同伴、自我與合作者、自我與教師的關系,識別自己與他人的相處模式,全面認識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正確評價自我的狀態(tài),有意識改善自我與他人的關系,提升發(fā)展自我技能,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5.3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擁有正確的人生觀[16]。在自我認知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培養(yǎng)感恩父母、關愛同伴、為戀人負責、精誠合作、勤奮好學等積極的心理品質。大學生在各種視角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義和利、群和己、成和敗、得和失的關系。大學生在正確價值觀的引領下,才能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5.4 引導學生準確把握人生發(fā)展方向

      自我認知課程引導學生全面認知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價值觀,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我定位,認清“我喜歡做什么”“我能夠做什么”“我最看重什么”,結合崗位的需求,進行人職匹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職業(yè)穩(wěn)定性、職業(yè)滿意度和職業(yè)幸福感。

      6 結語

      通過介紹自我認知項目開發(fā)的理論與現實依據,自我認知課程教學模式、課程體系,重點闡述了自我認知課程教學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和應用策略,對于高校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升教育成效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猜你喜歡
      自卑同伴大學生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讓自卑成為一種前行的力量
      學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30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一個自卑者的自白:“覺得做什么都不行”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28
      尋找失散的同伴
      嘿,這歡樂的日子!
      戰(zhàn)勝自卑,讓生命之窗開出自信之花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相約釣魚身亡 同伴應否賠償
      自卑的地方
      水富县| 邵阳市| 新巴尔虎右旗| 长沙市| 迁安市| 巴彦淖尔市| 周宁县| 广南县| 建昌县| 临潭县| 津市市| 江陵县| 宁远县| 乡城县| 大田县| 来凤县| 自治县| 崇左市| 鹤壁市| 新干县| 泾阳县| 南汇区| 伽师县| 噶尔县| 库伦旗| 汉源县| 故城县| 鹿泉市| 富锦市| 三门县| 宜章县| 师宗县| 义马市| 丰都县| 留坝县| 丘北县| 万全县| 贡觉县| 疏附县| 麻阳|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