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鳳
很多同學一看到校園類作文題就頭痛,認為學校的生活是千篇一律的,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同樣的景物。但是你細心觀察,總會有一些小波瀾和小精彩出現(xiàn)。試著想一想:
在一天的學習生活中,哪一刻你最愜意?
你熟悉的校園中哪里最安靜?
你熟悉的同學中誰最有特點?
生活是一棵長滿“可能”的樹,若要讓你的文章不那么蒼白,我們就要推陳出新。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藏著安靜的美麗,那是時間遺留的驚喜。這個安靜的角落可以是彌漫著紫藤花香的走廊,可以是生長著默默綻放的向日葵的花園,可以是流淌著悠揚鋼琴曲的小舞臺……輕嗅花香,你會想起宗璞筆下那富有生命力的紫藤蘿瀑布,這是你此時青春奮斗路上的源源動力;細聆樂聲,你會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不屈不撓的韌勁以及對藝術的那份執(zhí)著和熱愛。
除了美好的校園環(huán)境,校園里熟悉的老師和同學也可以成為你的素材。近幾年有一個流行詞———有范兒,是指一個人有風度和氣質(zhì)的意思。我們在描寫人物的時候也要突出他的個人特質(zhì),選擇這個人身上最顯著的特點來展開,如老師的氣質(zhì)范兒、品位范兒,同學的文藝范兒、潮范兒等?!胺秲骸笨梢泽w現(xiàn)在“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積淀,體現(xiàn)在“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的堅定,體現(xiàn)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境界。其實寫作素材多來源于平時對生活的觀察以及用心研究。
確定了素材后,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nèi)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立意是文章的關鍵。我們不妨從小事著筆,但想要識得廬山真面目,就要走出這座山來,站在山外看世界,由淺入深地發(fā)掘我們熟悉的題材的全新意義。
一般以校園生活為素材寫作時,立意普遍是青春奮斗諸如此類的內(nèi)容。面對相似的文章立意,閱卷老師很難不產(chǎn)生審美疲勞。所以我們不妨試著拓寬思路,變換角度,尋求突破。我們可以將校園生活具象化,如用校園中的銀杏葉來勾勒校園的美麗和青春成長的意義,或是在練習聲樂時追求藝術的情感價值,耳聰心銳,指間流音,尋找演奏的意義。對于校園生活的創(chuàng)作,立意很容易流于表面。因此我們下筆前,可以以題眼為中心,發(fā)散性地挖掘素材。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多地挖掘可供選擇的立意點,然后對這些立意點進行思考和選擇,排除大家選擇頻率高的那些內(nèi)容,剩下最適合自己和最有利于自己發(fā)揮的立意點。
如以“我與綠色相遇”為題,經(jīng)過審題,同學們能確定題目的題眼是“綠色”二字。很多同學會急急忙忙下筆,開始描述校園內(nèi)蓬勃的植物,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泯然眾人矣。若要挖掘“綠色”的深層次含義,我們可以把主題上升到“人”,綠色是青春的色彩,是奮斗的色彩。2017年蘇州市語文中考題“把青春的綠色鋪滿征途”就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征途是需要堅持與奮斗的,青是生命的顏色,春是成長的時節(jié)。我們可以用以小見大、象征的手法,圍繞青春成長經(jīng)歷和情緒感受來展開,與“綠色”相遇,也是與更好的自我相遇,是更好的人生成長。如寫校園里樹木挺拔,郁郁蔥蔥,我們也要像這些樹一樣,無論春夏秋冬,都不屈不撓,不斷努力向上,不斷汲取知識,讓人生散發(fā)光彩。
平淡日子中品嘗的每一種滋味,都是生活的滋味。而寫作是一項充滿創(chuàng)新的腦力勞動,我們要留心生活,細心描摹,才能妙筆生花。
平淡的日子有滋味
校園生活是五味交織的,在細微中尋找美,是平淡的日子,也可以是最富有生活滋味、詩情畫意的日子。請以“平淡的日子有滋味”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請將題目補充完整;除詩歌、劇本外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現(xiàn)或暗示真實姓名。
“平淡”不同于平庸與乏味,是蘊含著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的?!捌降睙o須多加修飾,也能打動人心,直擊心靈。而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所以“滋味”是味道,是感悟,是啟發(fā),需要細細品味。
要寫出有滋味的日子,那我們在選材上就要注意貼近生活,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體驗。題目已經(jīng)為我們劃定了本次作文選材的范圍———校園生活。建議同學們選擇校園生活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點展開。在創(chuàng)作時可取材于校園內(nèi)的一人一事、一花一草一木,可以是校園內(nèi)別致獨特的一景,也可以是幽默風趣的一人、記憶深刻的一事,或是讓你難忘的一種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著眼于校園生活中的那些積極健康和努力向上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