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麗旻
“懂得,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相通,最深刻的感動?!薄岸摹钡慕處煟茏x懂學生的心靈需求,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施以科學藝術(shù)的教育;“懂心”的教師,會努力讓教育有溫度、有趣味,以此來優(yōu)化教育過程,提升教育效力;“懂心”的教師,能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與學生的生命“最美好的相通”,也會讓師生雙方收獲許許多多“最深刻的感動”。
實現(xiàn)兒童的美好心愿——搖桂花的故事
“搖桂花”對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
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p>
可是母親一看天空陰云密布,云腳長毛,就知道要“做風水”了,趕緊吩咐長工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p>
上面這段文字,摘自作家琦君《故鄉(xiāng)的桂花雨》一文。講到文中搖桂花這一段的時候,我還仰起頭,在“桂花雨”中忘情陶醉地轉(zhuǎn)起了圈。學生再也坐不住了,他們也閉上眼陶醉了,還攤開手掌裝作接桂花的樣子,感嘆道:“??!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那年9月的一天,我被喊到了學校政教處,原來班上有三名學生被政教處主任抓到損壞公物——學校的桂花樹。政教處主任反映,當時三名學生抱著樹使勁搖,嘴里還喊著“下雨啦,下雨啦,好香的雨”!作為初二的學生,沒理由不懂得這樣做不對。我將不解的眼神投向三名“肇事者”。他們一定意識到這事兒影響不小,全都低著頭。我走到他們身邊問起緣由。其中一個孩子說:“我,我,我想感受一下桂花雨……”另外兩個孩子聽了也連連點頭。哦,原來如此!我又繼續(xù)問:“搖下來的桂花你們打算怎么處理?”其中一個女孩說:“我想放到書里夾著,翻書的時候就很香……”一個孩子說:“我想收集起來帶回家去,烙餅的時候用……”還有一個孩子說:“我只是想感受一下桂花雨,沒想過拿桂花干什么……”聽到這里,我的心里有底了。
我把三個孩子帶回了教室,將這件事原原本本地講給了全班同學聽。我點評說:“這三位同學被《故鄉(xiāng)的桂花雨》這篇課文深深地感染了,想親身感受一下那種甜美的詩意和童真。有這種想法的人,一定是多情、熱愛美好的事物的人!最可貴的是,這三名同學不僅想了,而且行動了!說老實話,梅老師也很想體驗體驗?zāi)?!”說到這里,大家都沸騰了——他們沒想到,梅老師是支持他們搖桂花的!
我又接著說:“可是,我們校園里的桂花樹真的適合搖嗎?校園里的桂花和課文里的桂花的歸屬有什么不同?”一名學生說:“校園里的桂花是公物,作者搖的桂花是自己家的?!蔽艺f:“說得對!公家的桂花樹是不容我們自由處置的,愛護公物是美德?!闭f到這里,大家都表示認可。
我又進一步啟發(fā)同學:“其實搖桂花肯定會對桂花樹有一些影響,那作者為什么要搖自家的桂花樹呢?”又有同學回答:“桂花樹對作者來說,相當于一種農(nóng)作物。不同的農(nóng)作物采摘的方式不一樣——如同谷子需要割,桂花樹就得搖?!?/p>
我又問:“那我們校園里的桂花樹是農(nóng)作物嗎?”有的學生說:“不是農(nóng)作物,它是用于觀賞,美化校園的?!甭牭竭@里,我遺憾地說:“是啊,這樣我們就只能賞桂花,聞桂香,不能拿它去把書熏香,也不能拿它去烙餅,只能看著花開,又看著花被風吹落,零落成泥碾作塵!”看到大家連連點頭,我又問:“那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怎么做才能讓今天搖下來的桂花合情合理地發(fā)揮農(nóng)作物的作用?”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有的同學說:“我們?nèi)フ覍W校領(lǐng)導(dǎo)請示,要搖一些桂花下來,上烹調(diào)校本課程時作為配料使用。”這個主意好,我?guī)ь^鼓掌!之后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申請當學校桂花樹的護花使者,到了桂花季的時候,我們搖一次桂花,在地面上先鋪好白紙,再親自把桂花晾干送給學校食堂,讓全校師生喝一次桂花糊。大家覺得怎么樣?”同學們聽了,拼命地鼓掌。
講到這里,我繼續(xù)說:“即便如此,梅老師還有一個遺憾——‘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一直想折一枝桂花插到家中的花瓶,我還想弄一些新鮮的桂花夾在我的書里,但是,我家沒有桂花樹,公家的桂花樹又不能隨便采摘?!蓖瑢W們又開始議論紛紛,許多同學表示自己也有同樣的想法。于是我又發(fā)問:“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合情合理地得到一枝私用的桂花呢?”同學們都陷入了思考之中。我接著說:“我想建議學校領(lǐng)導(dǎo),能不能在老師或者同學表現(xiàn)好的時候,在自選獎品清單里列出特別的一項——“自折一枝桂花”?這樣的獎品多特別,多浪漫!簡直是千金不換呢!”聽到這里,同學們情不自禁地熱烈鼓掌!
下課了,同學們都圍在我的身邊,有的同學還親熱地摟著我的肩膀說:“梅老師,您怎么總能知道我們是怎么想的?”我笑著說:“因為我從前跟你們一樣,也是個孩子!現(xiàn)在,我還是個孩子——老孩子!”
中秋節(jié)前夕,我網(wǎng)購了杭州某知名品牌的桂花糕,到貨后,我給每個孩子發(fā)了一份。我對同學說:“希望大家品嘗桂花糕的時候,也用心體會梅老師的這些話——當我們有了美好的愿望,就要想辦法通過合情合理的方式去爭取實現(xiàn)。換句話說,就是要用美的方式成全美!”
后來,我們把討論中的種種預(yù)想都進行了嘗試,學校領(lǐng)導(dǎo)非常欣賞我們的創(chuàng)意!于是,我們真的喝到了格外香甜的桂花糊,現(xiàn)在,我們正在為“自折一枝桂花”而努力著!
我相信,記得搖桂花的故事的,絕不止那三個搖了桂花樹的孩子!
當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何不多問問孩子在想什么?當孩子因為正常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犯錯時,他們最需要的到底是制止和批評,還是指引和啟發(fā)?當我們讀懂了錯誤背后孩子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愛,就應(yīng)用放大鏡對準美和愛,用我們的教育行為悄悄告訴孩子:我們理解你,我們支持你!我們會想辦法成全你的美好心愿,讓你成為更懂得美,更懂得愛的人!
滿足兒童被人贊賞的渴求——夸夸我的同桌
在班級生活中,許多問題的產(chǎn)生都是因為兒童被人欣賞的渴求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滿足。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好不好,老師說了不算,最終還是要靠學生自己維系。那么,老師在這其中可以做些什么呢?我的做法是:創(chuàng)設(shè)夸與被夸的平臺,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夸別人,也被人夸——讓學生表達對他人的贊賞,同時也充分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贊賞。簡言之,夸一夸,更和諧!
就以換座位前后這個時間節(jié)點為例。按預(yù)定方案,這天放學后要調(diào)座位,為了讓同學們和舊同桌之間保持和諧的關(guān)系,我組織了一個班級聊天會——夸夸我的同桌。在我的鼓勵和先行者的帶動下,共有11名同學上臺夸自己的同桌。聊天會快結(jié)束時,我現(xiàn)場點評:“我發(fā)現(xiàn)這些同桌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有特別值得他人學習之處;我也發(fā)現(xiàn)發(fā)言同學的共同點,那就是有懂得欣賞他人的眼光。愿每位同學都成為受人歡迎的同桌!愿每位同學都能從自己的同桌身上學到一些值得學習的東西!”
這次聊天會只有40分鐘,許多同學都沒來得及上臺夸自己的同桌。第二天中午,新座位公布以后,我安排同學繼續(xù)夸舊同桌??赡苁且驗檫@樣的機會不多,有幾個男生在底下表現(xiàn)得有些“興奮”,班級管理責信團隊的同學在黑板上記下了他們的名字,還注明他們挨批評的原因是“起哄”。輪到我點評時,我調(diào)侃這幾名同學:“看來大家對夸同桌的活動都非常重視,特別是這幾個‘起哄的同學,梅老師已經(jīng)接收到信號了,以后我一定會多給你們一些夸同桌的機會?!蓖瑢W們聽了都笑了。我又補充道:“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生的主要任務(wù)界定為‘四個學會: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學習。在學生階段,無論是同性同學還是異性同學,大家彼此之間大大方方地相處,懂得欣賞,懂得寬容,這是同學們成長中要學會的交往之道。新座位已定,希望大家珍惜新起點,在新的座位上與自己的左鄰右舍建立和諧的關(guān)系,一起努力學習,相互監(jiān)督,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尊重兒童世界的規(guī)則——有些混亂不必理順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卑嘀魅稳粢欢ㄒ寻嗉壍乃惺露嫁鄣酶裢庥兄刃颍瞧鋵嵤窃诎炎约和葡颉盁o徒”的境地。在我看來,兒童的世界自有兒童的規(guī)則,懂得并尊重兒童的規(guī)則,其實是對兒童世界秩序的叧一種呵護。所以,面對有些“混亂”,我們不必去理順。這里的“不去理順”,絕不是消極怠工,也不是無能為力,而是適當留白,從容共處,拒絕“過度作為”和“越界管理”。
當代的初中生有自己的話語體系,在班級內(nèi),學生之間相處久了,往往會建立起非常混亂的關(guān)系。比如,小雨與小雪互稱姐妹,而小林又是小雪的“爺爺”,與此同時,小林的“奶奶”小嵐,又是小雨的“女兒”。我曾經(jīng)很八卦地問過學生,這些關(guān)系從何而來,答案聽上去非常幼稚。例如,“我看見他的頭發(fā)長得非常稀少,跟我爸爸差不多,我就喊他‘爸爸了。”“我看他經(jīng)常說出很天真的話,完全是一個需要教育的孩子,而我又很喜歡教育小孩,所以我就成了他的‘媽媽?!薄拔覀儍蓚€都長得太瘦了,個子也沒同學長得快,完全是‘難兄難弟?。 笨蛇@“難兄難弟”明明一個是男生,一個是女生!總而言之,相當混亂!可是,孩子們就這么一笑了之,無所謂當“孫子”還是當“爺爺”,他們樂在其中。這在成人的世界里完全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學生實際的心理狀態(tài)是什么呢?他們對于同齡人更加在意,想借用這些家庭成員之間的稱呼來表明自己和他人的關(guān)系更親密。同時,他們想借助這種方式與同齡人之間建立類似于家庭成員那種可以放松戒備的持續(xù)的密切又和諧的關(guān)系。在真實的日常相處中,他們并不會遵循這些關(guān)系所要求的禮儀規(guī)則。如果教師硬要介入其中,也許可以在短期內(nèi)讓學生由公開的“親屬關(guān)系”轉(zhuǎn)為“地下秘密親屬關(guān)系”,甚至“斷絕親屬關(guān)系”,但是會影響師生關(guān)系。只要學生不在公開場合曬“親屬關(guān)系”,不影響班級正常秩序,我們大可不必去理睬。
做兒童樂意效仿的人——我的“反思跑”
一次體育課后,值日班長告訴我:“體育老師生病了,一位老師來代課,同學們不太聽指揮。老師安排大家練習體育中考項目——1000米長跑,結(jié)果有的同學馬上說腿疼,有的同學抄近道,有的同學邊跑邊嬉戲說笑,還有的同學不跟上隊伍,故意三三兩兩慢慢跑。代課老師非常生氣?!闭f著還拿出了一張違紀名單,“我記下了這幾個鬧得最兇的人的名字,他們還都不服氣,不承認自己鬧。”
午自習時,我來到班上,把值日班長反饋的情況大致講了一下。好多同學低下了頭。接著我自我批評:“老師有教育之責,學生有好好上課之責。雖然今天直接犯錯誤的人不是我,但是作為你們的班主任,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10分鐘后我會到操場上去進行1000米的‘反思跑,表達我反省的誠意。我不太清楚今天體育課上還有哪些同學違反了課堂紀律,但我相信違紀的同學此刻的心情一定跟我是一樣的。如果有同學想跟我一起去參加‘反思跑,等一下就一起出門吧,我們組成一個‘反思團,我當仁不讓是‘團長啊!”很快,幾個學生把手舉了起來,說:“小梅老師,我想去跑!”我馬上表揚他們:“有錯就認,有擔當!”又有同學舉手問:“小梅老師,我可以去看一下你們的‘反思跑嗎?”我說:“好?。∷胁粎⒓印此寂艿耐瑢W全部都是‘見證團的團員,去見證一下我們勇于反思、敢于承擔錯誤的勇氣?!畧F長就是你了!”
“反思跑”開始了?!皥F長”帶著26位團員排著整齊的隊列邁開了大步?!耙娮C團”的同學圍著操場站成了一圈,為“反思團”喊“加油”。一圈又一圈,大家跑得安靜又賣力。跑完之后,個個都氣喘吁吁,滿頭是汗。“見證團”的同學直鼓掌,“反思團”的師生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在初中生心目中,教師是有特殊地位的,他們對教師有著特別的期望和依賴,常將教師作為自己模仿的對象。而且,他們看教師時,眼光也會比小學生更有批判性。他們自信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分析、判斷能力,所以尤其喜歡觀察、評價教師,掂量教師是否值得自己模仿。教師的行為無論正確與否,都容易對學生產(chǎn)生“放大效應(yīng)”“連鎖效應(yīng)”“群體效應(yīng)”。上述教育故事證明,教師坦誠地在學生面前主動承認自己的問題,并以“反思跑”這一實際行動來擔責,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引導(dǎo)學生自省、自律,培養(yǎng)學生誠實、敢擔當?shù)钠焚|(zhì)。
放大兒童的自尊自愛之心——抓住學生生日中的教育契機
學生在班上過生日,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抓住這個契機,放大學生的自尊自愛之心,往往能夠事半功倍。
在我的班級里,每名同學的生日都是班級的節(jié)日——生日節(jié),都會有一點特殊的安排。通過征集意見,我們約定過生日的同學在當天的每一節(jié)課都要積極舉手發(fā)言,如果老師抽查學習情況,也首當其沖,還要在讀報時間發(fā)表以“生日有所思”為主題的演講??傊粘蔀橐粋€新的成長階段的啟動日,要以最積極的態(tài)度去開啟新的一歲!
下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樣給學生過生日蘊藏著多少教育契機吧!
其一,引導(dǎo)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生日、生命的意義,讓學生用實際行動來詮釋生命的成長。
其二,利用學生生日自然生成一個真實鮮活的教育情境,因勢利導(dǎo),從做人做事的態(tài)度上給予全體學生自然、深刻、富有啟發(fā)性的教育。
在班里每個孩子的生日當天,我都會給他們做一個獨一無二的生日紀念微信專輯,發(fā)到班級微課堂——“小梅小園”里。
在生日專輯里,我會寫一段祝福語,并配上過生日的孩子在班級的學習、生活照片。有單人的放單人圖片,沒有單人的,我從孩子們的合影中找出來放大。為了回顧過生日的孩子在初中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除了把專門照的“生日定妝照”放入其中,還將他(她)在課堂上、運動場上等各種情境之中的照片放到一起,拼成9張。我希望,每當學生看到這個生日微信專輯時,自己長大一歲之前的初中生活就會一一閃現(xiàn)。我希望,它能夠成為學生成長中永恒的美好回憶。雖然每一個生日微信專輯都要花不少時間,但我樂在其中!
可以想見,這樣一份用心制作的生日紀念專輯,會給學生帶來什么樣的感受。我想,他們一定可以深深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喜愛和期待。對于我寫在其中的優(yōu)點,他們一定會大力地發(fā)揚;而我所提的期望,他們也一定記在了心間!
與學生同聲共氣——燕子的故事
春天,兩只燕子將巢筑在了我班教室外走廊的天花板下。它們的到來讓我和全班同學都歡欣鼓舞。我們每天都關(guān)注著燕子一家,經(jīng)常在一起交流自己了解到的關(guān)于燕子的生活習性的知識,期待著燕子一家在這里增添新成員??刹恢悄膫€調(diào)皮的同學,居然趁沒人注意的時候搗毀了燕子窩。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后,我和同學們都驚呆了,心疼又憤怒。在心潮起伏之際,我以詩歌的形式寫了一則譴責書,貼在了教室外走廊墻面上。全文如下:
春至風和煦,七一校園美。兩只小燕子,筑巢屋檐下。點點潤濕泥,日日穿梭忙。辛苦半月余,終見小窩成。風雨無須懼,師生齊歡欣。出入呢喃軟,和諧動人心。一夕橫禍至,拖把搗小巢。巢破燕子啼,盤旋久不去。聲聲似帶淚,切切猶啼血。悲聲何忍聽,殘泥何忍睹!我班共義憤,心寒更心疼!何人做此事,良心將何安?
詩寫成后,貼上了墻,全班同學齊聲叫好,說我寫的每個字都是他們的心聲!全校師生都跑來看詩,紛紛譴責這種行為,七一中學校園電視臺還將此事搬上了熒幕,讓全校同學進行大討論。肇事的同學知道自己犯了錯,主動到政教處去承認錯誤。現(xiàn)在,燕子在舊址上又建起了新巢,開始孕育下一代。如今,它們不僅是班級學生細心呵護的芳鄰,更是全校師生的貴客,再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了!在這個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同聲共氣,抓住這個小事件因勢利導(dǎo),以真情述身邊事,彰顯它的大意義,進行環(huán)境教育、和諧教育、愛心教育、行為教育,全無說教,卻打動人心,自然地內(nèi)化、強化了教育的作用。
理解學生的天性——“自動返回的子彈”
梅老師是兒子的初中班主任,高老師是他的小學班主任。兩個都是女老師,年紀相差也不大,因此,兒子總是不自覺地將這兩個老師進行比較。聽聽兒子的原話:
我們班上男生相對調(diào)皮,下課后,他們喜歡拿橡皮筋當彈弓,相互之間射紙團。幾個課間后,教室的地上全是紙團。班主任梅老師看我們這樣調(diào)皮,沒有板著臉訓(xùn)斥,而是笑著對我們說:“你們?nèi)粲斜臼?,就?chuàng)造一個不用打掃‘戰(zhàn)場的游戲,制造出‘子彈可以自動返回的‘武器!”梅老師這樣說了,我們以后肯定不再玩這個游戲,因為這樣的游戲我們目前創(chuàng)造不出來。如果是高老師,肯定會說:“你們玩的游戲多危險!打著人咋辦?誰玩的?站出來!到教室后面站著去!”
——摘自我的學生楊樹天家長的筆記《兒子眼中的班主任》
喜歡游戲與玩具是孩子的天性。允許學生做游戲、玩玩具,就是允許從前的自己像一個正常的兒童。在校做游戲、玩玩具對中小學生的成長好處多多。
比如,愉悅身心。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能自由自在地做游戲、玩玩具,舒緩一下緊張的情緒,就會覺得學習不是那么苦,那么累。有了這種愉悅的情緒,學生對生活會多一份熱愛,自然也就不會厭倦生活,厭惡學習了。還可以鍛煉身體、促進交往、啟思益智,等等。
既然“熱愛游戲和玩具”這個天性的釋放有這么多好處,老師就沒有必要去壓制,相反,應(yīng)當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放手讓學生自由地玩各種游戲,甚至鼓勵學生去創(chuàng)造游戲、制作玩具。
再來分析一下我為什么會如學生所述那樣去處理這個問題。
雖然我們班這群男生的彈弓只是一根橡皮筋,子彈只是紙團做的,但射擊的目標是人,如果瞄得不太準,就有可能射到人的眼睛,有一定的危險,不倡導(dǎo)學生玩。另外,紙團落地之后無人清理,破壞了教室環(huán)境。綜合這兩個問題,我肯定是反對玩這個游戲的。
如果我表態(tài)時直接談第一條,學生很可能會不服,畢竟他們現(xiàn)在不是小學生了,彈到別人眼睛的可能性還是不大的。如果因為這一點小的可能性就禁止他們玩這個游戲,學生肯定會不服氣的。就我個人看來,學生在校擁有一種心靈上的安全感、自由感是非常重要的。這“兩感”能夠促使學生產(chǎn)生歸屬感。過于嚴苛、謹慎的管理,會讓學生感到壓抑,反之,則能讓學生心靈從容、舒展地生活、生長。所以我不會基于第一個問題直接去禁止。
我是從第二條不良影響入手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這條不良影響,學生只要睜開眼睛都看得到,所以不用再費口舌談后果。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怎么消除不良影響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彈出紙團后,立即去撿。紙團很小,它的降落點在哪兒并不容易捕捉到,就算捕捉住,要彎腰在課桌椅的縫隙間去撿一個那么小的東西,也挺麻煩的。平常他們打球的時候我觀察過,每次去撿乒乓球、羽毛球、籃球,他們都挺不情愿?,F(xiàn)在要他們撿回射出的小小紙團,自然就更不樂意了!所以,我當時笑著對他們說:“你們?nèi)粲斜臼拢蛣?chuàng)造一個不用打掃‘戰(zhàn)場的游戲,制造出‘子彈可以自動返回的‘武器!”正如學生所說,“這樣的游戲我們目前創(chuàng)造不出來,除非發(fā)射后有人撿起來”,但是又沒人樂意撿,所以“我們以后肯定不再玩這個游戲了”。
在跟學生做了一番交流之后,我又開展了“說說我最喜歡的玩具”演講比賽,讓大家都講一講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怎么玩,并現(xiàn)場演示給大家看,再說一說自己在玩的過程中有哪些收獲。這項活動不單展現(xiàn)了我前面所講的做游戲、玩玩具的四大好處,而且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學生渴望展示的心理得到了滿足,還在老師的啟發(fā)下懂得了“應(yīng)在玩兒中學習”的道理。這樣因勢利導(dǎo),一舉多得,難道不比“一刀切”式的禁止更有教育效果嗎?
總之,教育是心靈的事業(yè),“懂心”的教師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而要做到“懂心”,則需要我們更多地去學習并靈活運用教育學、兒童心理學、腦科學等相關(guān)專業(yè)知識,充分尊重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用心傾聽學生心聲,嘗試用藝術(shù)、科學的教育滿足兒童合理的成長需求。能努力這樣去做的教師,必將成為學生心中的良師!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七一(華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