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麗 鞍山市衛(wèi)生健康事業(yè)服務中心(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檢驗科 (遼寧 鞍山 114000)
內容提要:目的:分析觀察臨床檢驗中采用血液分析儀的應用效果。方法:挑選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診的中度貧血患者76例。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標本,隨后采用血液分析儀進行分析,探討所獲得的數(shù)據。結果:采用血液分析儀檢測76例中度貧血患者血液標本后,73例患者被確診,確診率達到96.1%;剩余3例患者血液標本檢測結果并不顯著,但均確診為地中海貧血,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因血液分析儀工作環(huán)境條件受到影響致使檢測結果不明顯。結論:臨床治療中血液分析儀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檢測結果準確率高,但工作條件相對嚴格,檢驗時需做好必要的控制,以便能夠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可靠性根據。
臨床在疾病診斷中,通過血常規(guī)檢查對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以及相關數(shù)據展開技術性檢測分析,也被稱為是血細胞檢驗[1]。血常規(guī)的檢驗結果是臨床診斷血液疾病的主要根據,同時也是鑒別診斷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的重要依據,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2]。血常規(guī)檢驗最原始的是顯微鏡人工檢查,現(xiàn)已用血液分析儀替代,成為血常規(guī)檢查的主要方法。通過血液分析儀可計數(shù)血液標本內的細胞,并依據細胞大小、內部與表面結構,添加相關的試劑觀察細胞的變化,同時輔以光學與電學等方法,提高血常規(guī)檢測的準確性與可靠性[3]。血液分析儀應用較為普遍,可提高檢測的準確性,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的參考根據。本文分析觀察臨床檢驗中采用血液分析儀的應用效果。
挑選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診的中度貧血患者76例。其中男39例,女37例,患者年齡范圍25~66歲,平均(43.8±6.2)歲。所有患者并未服用任何影響血液指數(shù)藥物。
為預防在檢測的過程中血液標本出現(xiàn)凝塊,應確保樣本進入儀器時均勻混合,且所有患者均接受靜脈采血。所有體表的淺靜脈均可作為患者采血的位置,但最佳的采血部位為肘部靜脈。如患者肘部靜脈不顯著,可采集手背靜脈或內踝靜脈血。采血前應做好充足的準備,預防出現(xiàn)潰瘍與紅腫。采集的血標本量應為10mL,隨后進行抗凝處理,最后才使用血液分析儀檢測。血液分析儀選擇使用的是ABX-60型血細胞分析儀,此儀器用血量不多,但檢測的準確率非常高,可為臨床提供18個分析參數(shù),能夠滿足實驗準確性、精確性與重復性的儀器性能指標要求。檢測患者血液標本,測定血小板、血紅蛋白以及白細胞計數(shù)。
此次研究活動的各類數(shù)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利用%表示,并經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需經t原理檢驗,P<0.05表明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采用血液分析儀檢測76例中度貧血患者血液標本后,73例患者被確診,確診率達到96.1%;剩余3例患者血液標本檢測結果并不顯著,但均確診為地中海貧血,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因血液分析儀工作環(huán)境條件受到影響致使檢測結果不明顯。
臨床疾病診斷中,使用血液分析儀檢測血液標本,能夠達到作業(yè)強度小、測定參數(shù)多、檢測結果準確率高以及分析速度快等要求,可為臨床患者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數(shù)據[3]。但是在此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有3例患者的血液樣本測定結果不顯著,存在一定誤差[4]。由此表明血液分析儀在實際使用中仍舊有一定缺陷,很容易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致使測定結果出現(xiàn)異常,不能夠作為臨床判斷的根據。采用血液分析儀展開血液樣本測定,能夠降低操作者主觀因素的干擾,相對于傳統(tǒng)的測定方法,人為操作的影響因素可消除[5]。但是在測定的過程中不可忽略人的主觀能動性。如實際測定中出現(xiàn)可疑的結果,還需進行復查,特別是細胞形態(tài)學與分類[6]。
在此次研究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挑選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診的中度貧血患者76例。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標本,隨后采用血液分析儀進行分析,探討所獲得的數(shù)據。采用血液分析儀檢測76例中度貧血患者血液標本后,73例患者被確診,確診率達到96.1%;剩余3例患者血液標本檢測結果并不顯著,但均確診為地中海貧血,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因血液分析儀工作環(huán)境條件受到影響致使檢測結果不明顯[7]。臨床疾病診斷與治療的過程中,血液分析儀的應用范圍特別廣泛,主要有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技術,同時還能夠確定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以及粒細胞的百分比[8]。此次研究中的76例中度貧血患者,應用血液分析進行測定后,符合率就已經達到96.1%。對于結果不明顯的測定,主要是測定環(huán)境存在差異。通常情況下,實驗室的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18~22°C。如室內溫度不在此范圍,就可能影響血液細胞的形態(tài),對測定結果產生影響[9]。
為提高血液分析儀在臨床中的應用效率,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滿足儀器工作的要求,還應控制實驗室的環(huán)境條件,必要的進行溫度調節(jié)的同時,還應注意預防電磁波、射線以及噪音的影響,同時還應定期對室內進行通風換氣,盡可能減少實驗室內灰塵的含量。而醫(yī)護人員,應不斷學習和掌握血液分析儀操作原理[10]。為保證檢測結果準確,應在使用儀器前,空白測定儀器與試劑,唯有所有參數(shù)無異常,才能夠保證血液樣本測定不會出現(xiàn)差錯。同時醫(yī)院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應注意對儀器操作人員培訓,確保操作人員儀器操作熟練,保證測定結果準確,能夠將測定結果作為臨床診斷與治療的根據[11]。在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的過程中,注意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盡可能降低人為因素對測定結果產生的影響,保證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血液分析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為盡可能減少外在因素對測定結果產生干擾,需要確保血標本采集合格的情況下,保證檢測的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任何影響性因素,這樣才可確保檢測結果可靠[12]。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中血液分析儀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檢測結果準確率高,但工作條件相對嚴格,檢驗時需做好必要的控制,以便能夠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可靠性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