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小窗燈火故紙暖

      2021-04-02 15:42王立成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光緒藏書日記

      王立成

      唐烜(1855-1933),直隸鹽山南隅人,光緒己丑科進士,曾長期擔任中央司法部門的刑事審判官。作為晚清時期一位中層官員,他所寫《唐烜日記》真實生動地記錄了其日常生活、工作的林林總總,筆墨或詳或簡,內(nèi)容龐雜博覽,包括仕宦、交游、家居、朋舊、風(fēng)物等,不僅是作為個體的唐烜人生軌跡的具體寫照,也能以點帶面地成為反映那個時代當下社會的政風(fēng)民情之生態(tài)縮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極具研究價值的重要歷史文獻。在諸多內(nèi)容里,有關(guān)于古書字畫等收藏的記述不是他著墨的重點,但通過對支離、零散的記載進行細致整理歸納,亦可識見唐烜的個人情趣與人文情懷。其中,唐烜對于版本源流、書林掌故、審美風(fēng)尚、價鈿走勢等與收藏關(guān)聯(lián)的文物細節(jié)多有交代,用筆雖是隨意之舉,描摹也不拘長短,卻能呈現(xiàn)晚清以來傳統(tǒng)士大夫的文化消遣之樂和收藏市場的宏盛繁榮之象。無疑,這些流傳至今,皆已成了軼事美談,令后來者臨淵羨魚,感喟不已。

      唐烜所生活的時代,正值國家遭難、社會動蕩、家園罹禍之際,即使向來視為固若金湯的京兆之地也在劫難逃,譬如發(fā)生于世紀之交的庚子之亂就使京師慘遭蹂躪。兵荒馬亂之時,人的性命尚且朝不保夕,自顧不暇,何曾有心顧及舊時奉若珍寶的古舊圖書、文玩字畫!于是明珠蒙塵,大量散落而出。對此,唐烜在日記中有過陳述:

      “(光緒二十八年)正月初六日:前歲亂后秋冬之交,藏書故紙,充塞九衢,然往往殘闕不完,令人悵懣,蓋其時都城失陷,故家巨族倉卒出走,土匪饑民趁機爬搶,公然售賣,一時羽毛文綺珠翠犀玉,以至名人書畫,累世寶藏之物,貧家拙宦生平所未嘗寓目者,乃種種傾筐倒篋而出之,與泥沙糞土相錯雜,其價之廉,不言而知。”

      單就文化傳承而言,逢此時艱局危,干戈擾攘,人心不古,名教掃地,文物淪落到棄之如敝履的境地,不啻為一場浩劫,讓有識之士為之扼腕嘆息不已。盡管有此厄運,但危難中亦孕育著新機。對于戰(zhàn)后余生又肆力收藏之人而言,這恰如一次難得的物緣。撿漏得寶、囤積居奇也為常有之事,絲毫見怪不怪。只要有眼力、財力、精力以及魄力,便足可大展身手,徜徉于古物收藏的江湖里,從中既能得享品鑒觀賞之趣,又可提升文化品位,豐富人文涵養(yǎng),進而孕育出與古為新、道法自然的高遠格調(diào)。

      作為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由于出身文化之家,唐烜自幼便浸潤書香,頗具文人氣質(zhì),嗜好風(fēng)雅,對古籍舊物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和敬惜的情懷??途泳┤A期間,金石碑拓等古玩收藏?zé)岢闭脚d未艾,受此感染,工作之余,生活之外,則忙里偷閑,踏足于故紙堆、老物件的收藏之中。盡管唐烜不以藏揚名于后世,甚至可能在當時收藏圈內(nèi)本就無甚出眾,但并不妨礙他興之所至,熱衷有加,寸積銖累,長此以往,收獲頗豐,足有可觀之處。

      翻檢殘存的《唐烜日記》可以看出,他在金石碑拓、古籍書畫、玉石圖章、錢幣等領(lǐng)域均有涉獵。如在玉石圖章方面:

      “(光緒二十四年)六月十五日,有滄州孫姓客向在前門大街牌樓擺古玩玉器攤,近因被街道御史一概驅(qū)逐,尚未覓得借棲之所,遂卷包回里,因月前予見伊攤上擺列圖章印首三方:一系乾黃,刻山水紐,一系黃壽山,天然紐,一系大黃質(zhì)甚潤澤,唯遜于凍耳。索價五金,予置之而去。今日渠至永泰昌告歸,并將三石售于予,坐價三金,隨即付之,值不甚昂也?!?/p>

      當然,在長期的收藏活動中,他素對書畫碑拓等紙品頗為上心,尤其精于藏書一道。前人有言:“寒可無衣,饑可無食,至于書不可一日失。”對于唐烜而言,確實如斯,讀書和淘書一直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習(xí)慣伴至終老。目前,雖然有關(guān)于他藏書的詳細書目和具體數(shù)量,由于史料闕疑,已很難稽考,但就實際情形來看,他聚書應(yīng)甚具規(guī)模,且藏書質(zhì)量上乘,不乏珍本、善本,其中元版、明版書都可得遇,且能廉價入手,甚至有時他對此還要挑三揀四,通過日常的購買活動略可窺見一斑,真是讓如此機緣幾乎不可再有的當今玩家望洋興嘆,艷羨不已。

      “昨益文堂送來《嚴分宜奏疏》(乃嚴氏七世孫重梓者)及《羅一峰全集》(一峰集系明板原印)二種,略為瀏覽?!?/p>

      “昨在正文齋,譚竺生由殘書卷堆中檢出《荀子》二冊示予,系元板也,惜缺中六卷,且首冊印工頗佳,下冊則字跡多模糊矣,予攜之歸?!?/p>

      “回寓,適盧文軒在客座相候,攜來元印本《書經(jīng)》、明印本《六一居士集》各一本?!?/p>

      唐烜聚書的來源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親身游歷,遍訪書肆攤位,二是由店鋪稗販代理尋書,三是師友門人的饋贈或交換,四是他人的求助代售,五是抄錄。雖然方式各異,卻目的一致,只為坐擁群書,寓情圖史,暢懷適趣。

      他出行買書從不拘泥店面的大小、檔次的高低、售賣者的貴賤,只在乎紙品的價格與質(zhì)量是否合適。琳瑯滿目、古典文雅的店鋪他逛,如經(jīng)常去琉璃廠肆中的正文齋、文昌館、榮寶齋等書鋪,隨地就位的散攤他也駐足細瞧,偶爾還能買到稱心之書。光緒二十二年五月廿一日記:“又散步街上,遇有賣破書故紙者,搶的《六書通》一部、《新奇諧》正續(xù)十本,用九千買回?!薄皳尅弊值挠霉P真實反映了他愛書成癖的心性及淘書時奇遇的意外之喜。畢竟官身不自由,更多時分則是委托古玩經(jīng)營者上門帶貨來交易。其中,為他購書奔波的書商有盧文軒、李福卿、譚竺生、楊書估等幾位??停蠖紴榱鹆S肆中的“老人兒”和玩書領(lǐng)域的技術(shù)能手,各有掛靠的店鋪,李福卿屬于文昌館,楊姓書估屬于益文堂,譚竺生則屬正文齋。天長日久,唐烜在同他們交往的過程中,逐漸超越了簡單的買賣關(guān)系,慢慢變成良師益友。其間,唐烜不但書緣不斷,收到不少上佳的藏書,如明刻監(jiān)本《廿一史》、元代刻印黃鶴集千家注本《杜詩》等,而且版本鑒定功夫也大有長進,這些都得益于他與這些掮客的真誠相待。以“見之甚為痛快”的深州人盧文軒為例,唐烜在光緒三十年十月初八的日記中簡明扼要地對此進行了記述:

      “回寓,書賈盧文軒來。伊乃廠肆中舊人,頗能識宋明板本,庚子亂后伊在都閑居,有同鄉(xiāng)友為予道其人,予延之來,囑其代買舊書。緣當日兵燹流離,古冊秘本往往于肩挑背負重遇之,尋常板印幾于街頭爛賤,伊覓得數(shù)種尚不惡,惜予囊底空空,不克如愿,至今思之,猶惋欷竟日。然予之鑒別亦于是年長進,蓋得力于伊者,不可忘也?!?/p>

      唐烜在京城生活居大不易。他家世清門,素?zé)o家貲,后雖任職京官,但官階不高,差俸有限,同時,定居京都后,家口丁仆漸增,人事冗雜,應(yīng)酬繁多,開銷不菲,借貸亦常有之事,因此用來買書的資金實則是他緊衣縮食的結(jié)果。他的財產(chǎn)來源大致有:津貼飯銀、印結(jié)局印結(jié)分紅、實業(yè)股份返利、地方官員的炭敬常例、字畫潤資、文章捉刀之費、友朋的物資饋贈、生徒束脩等,其中最給力的則是他與妻子李氏共同籌劃購買的南苑百畝良田的收入。對于這些,唐烜在日記中也多有零碎敘述:光緒二十二年十二月廿三日“早間族侄孫介軒來,付煤價八金,適嚴范孫編修貴州學(xué)政寄炭敬八金,隨用還債”。光緒二十四年七月廿七日“二分鐘后散值回寓,劉誕旉偕呂夢春來拜師,具贄敬十二金”。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廿九日“領(lǐng)津貼銀五十兩”。正是靠著這些雜七雜八的款項進賬,除維系整個家庭正常資金周轉(zhuǎn)之外,唐烜方能長年累月徜徉于淘書之樂中。

      盡管有著穩(wěn)定的資金進項,但終歸家底尚薄,況且收藏是個無底洞,許多佳本善品的價格高昂,非尋常人家所能負擔,因此手頭并不寬裕的唐烜淘書逢上收購力所不逮時才有“惋欷竟日”之悵然嗟嘆。當然,他也有面對心儀之書一擲千金的壯舉,但豪情過后內(nèi)心卻充滿了對家人的愧疚,這畢竟是需要以整個家庭花銷的捉襟見肘為代價。因此,為更好的滿足興趣,他精打細算,以藏養(yǎng)藏,走上了精品專題收藏的道路。

      舊時,他喜工書作畫且為時人所重,受藝術(shù)愛好的驅(qū)動,自邁入收藏的大門,就對墨跡燦然的鈔本收藏情有獨鐘,搜求網(wǎng)羅不遺余力,許多名家抄校批定的珍品紛至留葊(唐烜別號)篋笥中。光緒三十二年九月,李福卿帶來《近思錄補》朱未刊本四冊,乃康熙進士黃叔敬手校之本,內(nèi)容增減皆為黃氏丹黃涂乙者,筆意老道若行云流水,為黃氏晚年之手筆,唐烜“深喜之”,遂以十六金得之。盡管花費不少,但好書難得。物有所值之下,果斷出手得此佳品,是他久經(jīng)淘書沙場、深諳書緣門道的厚重回饋,就連書市大佬都稱頌連連。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廿一日記:“今出示裴卿,裴卿故老書販也,為之賞嘆不置。”又譬如所得《官楚事略》《官浙事略》鈔本,為鄉(xiāng)賢滄州董柯亭主政湘中、監(jiān)司浙江時聽訟斷獄的親手記錄,前有滄郡葉蕓士廉訪(官至山東按察使)題詞五古一首,唐烜很是垂青,所下品評之語為“甚佳”。伴隨唐烜對鈔本收藏投入過多精力,廠肆?xí)湞u知底細,許多販書者一旦覓得稍有薄利便轉(zhuǎn)讓予他,但也有一些人卻奇貨可居,故意獅口狂張漫天要價,期望一口吃個胖子,“知予愛購舊抄本,故隨口居奇也”,唐烜遇此狀況也是束手無策,只能放棄,報以無奈之哂。

      在古玩行摸打爬滾混跡多年,唐烜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他熟識各種版本流變,通曉書林軼聞?wù)乒?,知悉不良書商的齷齪內(nèi)幕,也對書市行情與價格定位了然于胸。有劉閣(個)臣者,攜其家藏手卷三本求售,一為明益府石拓《蘭亭》,一為李伯時白描人物,一為懷素《自敘》墨跡,索價甚昂,唐煊訝然不解,畢竟在他看來這些物品都大有問題,“然皆贗物也”,實在上不得檔次。他在光緒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的日記中詳述了品鑒依據(jù):

      “劉個臣求售三手卷,尚存予書房,重展懷素墨跡一觀,見卷后跋語有宋宰相杜衍絕句數(shù)行,詩字俱劣甚,又蘇穎濱跋亦不成書法,且與正冊紙色墨色如一,圖章印色均不足寓目,真不值一哂也。聞子平云,此卷在三十年前曾以五十千質(zhì)之城西滿西莊劉宅。渠亦見之,可見鄉(xiāng)村學(xué)究鑒別者少,唯睹其款識即訝為寶物,而后世子孫遂為奇貨可居也。”

      鄉(xiāng)野氓隸、荒村學(xué)究,由于粗通文墨,學(xué)養(yǎng)見識有限,得一二粗制爛仿字紙,以為書林尤物深藏寶之,期冀賴此暴富,當屬愚笨可悲,但商家弄虛作假,干些騙人錢財?shù)墓串攧t另當別論,著實奸詐可惡了。唐烜在日記中專門有所記:“書估來,留《故苑》一部,其《嘉隆兩朝聞見紀》缺本幾大半,本系明刻,紙已槽朽,重襯紙裝訂,去其目錄而冊尾及夾縫卷數(shù)悉脫爛,偽為全部售欺,蓋廠估之作奸,使人不防也如此?!庇纱丝芍藭r故紙市場魚龍混雜,如若學(xué)術(shù)儲備不豐碩,古玩常識不扎實,觀察力不大膽細致,平日又識不多見不廣,稍不留意,便會“著道”上當。好在唐烜品鑒能力超群,見識非凡,屬于古玩行的老手,少有犯錯中招。

      日常里,精于目錄校讎之學(xué)、博識洽聞的唐烜,憑借其優(yōu)秀的品鑒能力不僅使他避免在現(xiàn)實交易中被打眼,還為后世了解當時的書林概況積累了史料素材。他以日記的形式述及了許多古書碑帖字畫的傳承周轉(zhuǎn),這些隨意縱筆不拘繩墨的收藏記錄對研究當時古物的流行趨勢、淘者的收藏品味以及文人的審美情趣等都深有裨益。鄉(xiāng)黨兼友人王墨泉,家學(xué)深厚,其父王國均(號侶樵)乃是名重畿輔的金石大家。光緒二十四年,唐烜與王墨泉相晤于京師津南會館,“談許久,墨泉贈予漢《朱博碑》拓一紙,又攜歸《刁遵墓志》拓本二冊,皆非初拓本也?!?唐烜在記述此事時,順帶追根溯源將《刁遵墓志》碑的來龍去脈揭示開來,雖他人亦有贅述,但各有側(cè)重,對于研究《刁遵墓志》者而言,這段秘辛自有其珍貴處。他寫道:“刁公為高城人(鹽山古名),此碑出土約在乾隆之中葉,識者得之于鄉(xiāng)農(nóng)人家豚柵中,已缺一角,以兩貫錢易之,時有劉綸先生者,以棗木板填其缺,系以跋語,字亦絕工,至咸同間木跋朽漫,唯碑文尚可辨識,滄州王侶樵先生(國均)又剔出背陰百余字,石歸南皮張氏,光緒初年張文達公長子同蘇購自其族人,藏于家,現(xiàn)尚存。談魏碑者以此書為最。”書話品評,不一而足,換言之,《唐烜日記》所記,覽盡世間百態(tài),由是但凡此類似者,蓋不乏其例。這些雅玩賞識過后的案頭之記醇實凝練,透著真知灼見,讀之風(fēng)神生動、意度堂皇,自有一番橫生逸趣。

      在藏書的過程中,唐烜深知字紙的可貴性,因此他對古籍舊書等故紙愛護有加,想盡各種辦法以保護使之免于破壞。他一般用書箱庋藏舊籍,同時為避免蟲噬,他用樟木所作匣盒承攬。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記:“李福卿來,為代買書箱數(shù)支,又予所存王刻《史記》,未嘗售出,囑其作樟木書篋一具……”當然,唐烜藏書絕不是為了束之高閣、秘不示人,也不是附庸風(fēng)雅、裝點門面。他傾注精力,不吝貲財,耗費心血于此,既是為做學(xué)問以實用之,也是托情于書紙,蘊藉心靈,滋養(yǎng)精神,消除煩憂。他買的許多藏書其實在實際的工作生活中都有用武之地。生活中,唐烜及家人會遭逢大病小疾,病痛之下多有折磨,有時醫(yī)生延之不及,為此他專門購買了一些與此關(guān)聯(lián)的醫(yī)書以作參考。光緒二十二年八月二十日記:“內(nèi)子自月初患瘡癥,節(jié)前始平復(fù),繼患泄痢,久不愈,擬延醫(yī)服藥,因予連日匆迫未暇。購《達生篇》一冊,查得胎前泄瀉一方,服一帖而瘳,亦幸矣?!惫ぷ髦?,出于職業(yè)的需要,他專門拜托書商購買法律案件方面的書籍以強化業(yè)務(wù)。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記:“散值回寓,李書估來,攜書數(shù)種,囑其購《刑案匯覽》一部、《碑傳集》一部。”三日后即三月十八日書商就為他覓得:“李書估來,未遇,留《碑傳集》一部,《刑案匯覽》一匣?!标懹斡性娫疲骸叭松俨∮幸褧r,獨有書癖不可醫(yī)。”更多時分,唐烜摩挲藏書,細細捧讀,所為十分純粹,就是為悅目賞心、慰藉情懷。尤其發(fā)妻李氏歿后,孤枕難眠,為消長夜,他以藏書為伴,縱情于文字。光緒三十三年正月初一日記:“夜間獨酌微醉。挑燈不寐,益觸身世之感,潸然淚下。因取舊書數(shù)種凌雜翻閱,略解憂悶,遂解衣就枕?!鼻酂粝?,縹緗數(shù)帙,鋪陳漫閱,不經(jīng)意間心生安寧,平和盡在古卷書香中。

      唐烜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深以民族文化的衰落而憂心。晚清以來,伴隨西方入侵,山河破碎,西學(xué)甚囂塵上,中學(xué)漸趨式微,許多珍貴的文化典籍遭到毀棄和流失。流連于書肆廠甸的他對此有著比尋常人更為直觀的感觸和深刻體會。他在日記中記載了漢學(xué)在日的復(fù)興以及由此引起的日本人在華不遺余力大肆搜羅善本佳槧的文化現(xiàn)象。

      光緒三十二年九月初二日記:“聞日本書賈來購中書甚多,夏間曾來一賈,近又續(xù)到者,其鑒別甚精,經(jīng)史子集,無不收買,惟需精良者耳?!?/p>

      初三日又記:“日本自前古以來,即有藏書之名,且板本精良,間有我華所無者,傳聞尚有漢唐之物存于內(nèi)府者,自明治變法,遂傾倒西人,漢學(xué)幾于熄矣,近年乃重商舊學(xué),故販書者多獲大利,而我華乃焚棄之不暇,此何故哉!”

      中日之間強烈的文化對比落差令唐烜筆端充滿了困惑、糾結(jié)與愁緒。一方面對日本漢學(xué)重興、人才精良暗生羨賞,另一方面則為傳統(tǒng)文化在本土“焚棄不暇”的悲慘遭遇痛徹心扉,深感不解和迷茫。不解于泱泱中華文明竟何故淪落至此,迷茫于未來何往,何時也如日本般找到新的突破口,重塑文化自信。面對百年未變之大局,裹脅于時代下的個人無助,苦苦找尋出路卻百思不得其解的唐烜只能繼續(xù)埋頭藏書之中,以便力所能及地為傳統(tǒng)文化多保留一些薪火相傳的信仰火種。

      友人李濬之在《清畫家詩史》中述提及唐烜時云:“性沈默,深自韜晦,人罕知之?!庇捎谔茻@為人低調(diào),不自表襮,盡管學(xué)問高博,但其詩文書畫成就多隱而不彰,遑論更屬癖好之舉的藏書活動,“世鮮知者”。唐烜具體的藏書活動能標榜于眾,幸有《唐烜日記》存世,通過爬羅剔抉,尚可狀摹概貌。也許,他的藏書活動無法同時代相近的翁同龢、繆荃孫等藏書大家相提并論,盡管如此,仍不能低估其在有關(guān)晚清古董收藏之風(fēng)學(xué)術(shù)研究中的歷史價值和借鑒意義,畢竟它全面地反映了一個以藏書作為清雅風(fēng)尚的中下層官員的書林實況。

      猜你喜歡
      光緒藏書日記
      小毛驢藏書
      成長日記
      里約日記
      成長日記
      陳蓮舫曲線救光緒
      成長日記
      為巾幗藏書發(fā)先聲
      Scholar and East Lake
      藏書與讀書
      我國人均藏書知多少
      岚皋县| 专栏| 榆林市| 白沙| 佳木斯市| 嘉兴市| 雅安市| 奉新县| 普兰店市| 郎溪县| 信阳市| 石阡县| 龙游县| 远安县| 彰武县| 青河县| 荆州市| 台东市| 招远市| 岳池县| 犍为县| 安龙县| 鄂托克前旗| 吴桥县| 昌乐县| 象山县| 古丈县| 冀州市| 高邑县| 秭归县| 德保县| 资源县| 嘉义市| 禹城市| 尉氏县| 舞阳县| 和田县| 剑河县| 赣州市| 广宗县| 营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