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飯團
梁建英: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她主持研制的CRH380A,創(chuàng)造了時速486.1 公里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她帶領一支上千人的高鐵研發(fā)團隊,成功研制了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從運營時速200 公里到350 公里各個速度等級的高速動車組,讓中國高鐵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精彩蝶變,將中國高鐵打造成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人類對速度的孜孜以求,貫穿于人類發(fā)展史,出行方式與速度的變革是人類社會進步、發(fā)展的標志。如今,3.5萬公里的高鐵網絡縱貫大江南北,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高鐵速度的變革給百姓的生活、給整個經濟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從追趕到領跑,“高鐵人”讓中國高鐵成為了代表“中國速度”、“中國成就”的一張亮麗名片。
梁建英和中國鐵路結緣,從在上海鐵道大學讀書時就開始了,她1994年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當設計師,在這里,她汲取營養(yǎng),飛速成長,成為我國高鐵裝備行業(yè)唯一的女總工程師、高速動車組技術專家。
2004年,國家發(fā)布《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guī)劃》,明確了“引進先進技術,聯(lián)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基本方針,梁建英和她的團隊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國內制造,還針對中國鐵路特殊的運營環(huán)境,進行了一百多項優(yōu)化設計,解決了引進產品“水土不服”的難題。
在這個“引進技術本土化”過程中,梁建英深深地感受到,產品可以買來,技術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買不來的。“外方會告訴你如何去做,但是為什么這樣做,原理是什么,他們守口如瓶?!绷航ㄓ蛋迪露Q心,“巨人的肩膀不好站,那就讓自己成為巨人!”
2006年,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啟動了時速300公里高速動車組的研發(fā),這次不再是聯(lián)合設計,而是完全自主進行設計。梁建英擔任了這個車型的主任設計師,這也是她第一次親手設計高速列車。
“那時候壓力特別大,不僅僅是因為自己年輕,還因為面前的這座大山實在太高,翻過去不容易?!绷航ㄓ⒄f,“從表面看,高速動車組只是比一般鐵路客車速度快一些,可在這速度的背后,卻有一道道高難度的技術門檻需要跨越?!?/p>
高速動車組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每列動車組上的零部件就有50多萬個,幾萬張圖紙需要設計,數百兆的電子數據記錄需要實驗分析,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在一千多個日夜里,梁建英和她的團隊廢寢忘食,從關鍵技術研究到方案設計,從仿真分析到試驗驗證,將一個個設計思路變成可行的方案。終于,在成功攻克空氣動力學、系統(tǒng)集成、車體、轉向架等技術難關后,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國內首列時速300-350公里的動車組,在2007年12月成功下線。
搞科研就像跳高,跳過一個高度,又有一個新的高度在前方等著。首戰(zhàn)告捷后,梁建英和她的團隊又投入了新的挑戰(zhàn)。她作為主任設計師設計的CRH380A高速動車組,最高設計時速達380公里,這樣的速度在全世界也沒有先例可循。CRH380A高速動車組的問世,標志著中國高鐵開始實現由“跟跑”到“領跑”的蝶變。
2013年“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項目啟動,又開啟了中國高鐵的新征程。梁建英和她的團隊經過五年的艱苦攻關,贏來了“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驚艷問世。2017年,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yè)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為全球高鐵運營樹立了新的標桿。
一次次提速、優(yōu)化的背后,是梁建英和團隊一次次奔赴大江南北實地實驗的艱苦。獲得習總書記多次點贊的“復興號”,在研發(fā)階段,為了降低車廂噪聲,高鐵研發(fā)團隊在實驗室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試驗,對不同材料和結構的隔音試驗做了3000多次,最終,“復興號”車廂的噪聲最小只有65分貝,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復興號從樣車制造出來,到最終定型,總共做了 5200多項地面試驗,2300多項線路試驗,我們跟車試驗跑了61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15圈。”梁建英說。
我國地域遼闊,高鐵運行環(huán)境也千變萬化,列車時而運行在熱帶海島,時而穿越戈壁沙漠,時而奔馳在高寒雪地,這對高鐵提出了極高的適應要求。“為了讓我們的高鐵擁有強健的‘體魄,我們幾乎跑遍了中國自然環(huán)境最嚴酷的地方,比如在零下38度的東北雪原測試動車組的耐高寒性能,在12級大風的西北荒漠為列車做抗風沙試驗?!绷航ㄓⅡ湴恋卣f,“中國高鐵能夠適應全球最復雜的運行環(huán)境!”我們的高鐵,真正做到了讓“江南與嶺南牽手相連、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比鄰而居”。
如今,由梁建英及其團隊親手設計制造的動車組,已經讓全世界領略到中國“智”造的力量。中國高鐵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成為“搶手貨”,出口到了25個國家和地區(qū),成為中國與世界對話的一張亮麗的“金名片”。
創(chuàng)新的腳步從未停止,梁建英和團隊又在發(fā)力新一輪的創(chuàng)新攻關,比如讓高鐵“智能化”,推進大數據、5G、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等新技術在高鐵領域的深度應用,讓中國高鐵更“聰明”。大家最關心的“提速”也沒有停止,梁建英團隊正在研發(fā)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tǒng)。梁建英對未來充滿信心,她說:“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是目前可實現的、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能填補高鐵和航空飛機之間的速度空白,將再一次重新定義我們的時空格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更多的中國高速列車將會以全新的姿態(tài)和速度呈現在世人面前,飛馳在世界的最前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