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維香
單位發(fā)了一本日歷,是那種老式的日歷本。裝幀很精美,玫瑰紅的硬面子上印著燙金的喜慶圖案,A4紙的一半大,厚厚的一本,磚塊一樣沉甸甸的。不是什么貴重的東西,卻有些驚喜。現(xiàn)在很少有人用這樣的日歷了,然而我倒是覺得,日歷是看得見的時間,過一日撕去一張,讓每一天的到來和逝去都有了一種儀式感。
兒時生活在鄉(xiāng)村,家里除了一架老式座鐘可以看時間,唯一能夠標注日子的物件,就是掛在墻上某處顯眼地方的日歷本了。每到臨近公歷新年,也就是元旦,母親就會帶上我去鎮(zhèn)上的供銷社買日歷本。在農(nóng)村,人們把元旦叫作“洋歷年”,百姓人家一般是不過“洋歷年”的,唯一跟這個節(jié)日有關(guān)聯(lián)的事,就是要買一本新的日歷本了。日歷本有大的,但價錢高;也有小的,巴掌大,便宜。我期望母親買大的,掛在墻上氣派,撕下來的日歷紙反面還可以當草稿紙用??墒敲看文赣H都買小的,她說看得清楚上面的字就行了,日歷就是用來計計天數(shù)的,省得過日子糊里糊涂地不知年月。
日歷本用一根長釘子直接釘在廳堂的白石灰墻上,母親每天早上起來,必然習慣性先去看日歷,仔細地將一張日歷撕下,拿在手上端詳一番,仿佛是對過去的一天依依不舍地告別。然后再看剛剛露面的那個新數(shù)字,自言自語:“日子咋這么不經(jīng)過?!眹@一口氣,開始念上面的字,農(nóng)歷幾月幾、星期幾,什么節(jié)氣、什么節(jié)日,每天早上母親都會在日歷前佇立好久。這給少年的我很大的觸動,一本普通的日歷,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也生出些對光陰歲月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來。
一年又一年,在日歷一張一張撕落的過程中,父母親含辛茹苦地養(yǎng)育我們長大成人。母親自己的那本人生日歷,最終也被日子一頁一頁地慢慢撕薄,最后在2010年的某一天被完全撕掉了。每次回老家,看見墻上依舊掛著的母親生前用過的最后一本日歷,不禁淚濕眼眶。
那種掛在墻上的日歷本,后來逐漸被臺歷、掛歷所取代。臺歷是放在桌子上的日歷,也是一天一頁,每一頁上有一大塊空白的地方可以記事。有時,翻看自己用過的舊臺歷,看上面的所記,往日時光像電影一樣一幕幕閃現(xiàn),讓生命充實而有意義;也記了許多看似無用的一些小事,每一個平常的日子卻因此變得生動有趣。
人生有涯,光陰如白駒過隙,每翻開一張新的日歷,日子就會減少一天??粗惶焯毂∠氯サ娜諝v本,想起非洲有一個民族,嬰兒剛生下來就獲得60歲的生命,以后逐年遞減。這真是一種古怪而奇特的計歲方式,然深思下去這樣的人生智慧叫人拍案叫絕?!暗褂嫊r”更能叫人警醒,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讓我們認真地對待每一天,讓每一張翻過的日歷,成為前進路上的一塊塊基石,拖不住時間的腳步,那就拉著歲月的手,勇敢地走向未來。
(蘭之幽摘自《江海晚報》2020年12月12日/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