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薇
(華南師范大學,廣東 廣州 510631)
“新藝術”運動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洲興起的一場影響深遠、內容廣泛的設計運動。這場運動于1895年左右率先在法國興起,之后蔓延至荷蘭、比利時、意大利等國。作為“新藝術”發(fā)源地的法國,在剛開始就形成了南斯和巴黎兩個藝術中心。其中,巴黎的“新藝術”運動在各個領域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進展。從意識形態(tài)角度來看,“新藝術”運動是部分知識分子精英人士在工業(yè)化來勢洶洶,過分裝飾的貴族風格泛濫的雙重壓力下,所做出的一次設計改革嘗試。如這一時期的海報設計形式就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力求簡潔,大膽留白,徹底顛覆了維多利亞的繁復風格,使得“新藝術”運動中的海報藝術一時間嶄露頭角。設計師們以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美學形式設計為主旨,倡導向自然學習,試圖從自然中尋覓一線裝飾設計的靈感。他們從自然界中概括出基本線條,將植物的莖葉和花瓣主觀處理為相互纏繞的形態(tài),將生意盎然的有機曲線自然地呈現出來,線條在流動間隱約流露出無限的節(jié)奏感與生命力。
此外,“新藝術”運動的設計,無論從形式還是圖案方面來看,較之單純表面的裝飾,都更加注重物體的象征性。在法國的“新藝術”運動中的海報設計中,女性并非邊緣化的主題,而是極具現實性的課題。一方面,女性主題蘊含了豐富的寓意,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另一方面,受當時啟蒙思想的啟發(fā),眾多女性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女性主義運動的第一次浪潮也取得了顯著效果。由此,“女性”無疑成為了這一時期設計師青睞的創(chuàng)作主題。藝術是一種社會性的實踐,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總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某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生活狀況以及人們的精神面貌和審美趣味。其中對女性形象的表現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朱里斯·謝列特和亞歷山大·格林。
朱里斯·謝列特是法國著名畫家和海報設計師,生于巴黎,在海報發(fā)展的過程中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他創(chuàng)造了“石版三色印刷術”,使大范圍顏色的迅速印刷成為可能,所有色彩都可以用紅、黃、藍三色調和而成。之后,他制作出第一張彩色石版招貼,這幅作品象征著現代招貼的誕生,而后便承接制作了許多廣告牌宣傳海報。在1866年至19世紀末期間,他深入探索水粉畫海報藝術,創(chuàng)作出一千余幅招貼畫,成為法國風靡一時的海報大師。藝術評論家查爾斯·希亞特說道:“沒有謝列特的巴黎將失去一個主要特色,他的廣告在每個人所經歷的布告欄里愉悅著,在每座咖啡館的外墻上歡笑著,在每個窗前的廣告柱上引人注目著?!贝_實,謝列特繪制的海報展現了19世紀末巴黎繁華的生活場景,那些流暢靈動的線條、燦煥多變的色彩、新穎飽滿的構圖及躍動活潑的人物造型,都體現著他卓爾不群的藝術天賦。尤其在人物動勢上,女性舞動著曼妙的身姿,或手捧鮮花,或手持紅酒,動勢灑脫多變。同時,他刻畫的女性形象也被稱作“謝列特女”。可見,這位將傳統(tǒng)插圖繪畫語言轉變?yōu)閺V告設計表現語言的大師,當之無愧地成為早期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人物。
亞歷山大·格林也生于巴黎,同樣是一位杰出的設計師。他一生中為劇院繪制了大量的演出海報,將巴黎繽紛的社會生活鮮活地展現出來,并與謝列特等人齊名,成為一代頗具藝術影響力的海報設計師。格林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善于觀察,將現實生活與藝術高度結合。正如學者西奧菲勒斯·戈蒂埃所說:“一個人對他們來說,是有形世界的存在。”格林正是在絢麗奪目的海報中敘說著巴黎聲色犬馬的現實生活。由于格林受到后印象派藝術風格的影響,其海報呈現出色彩濃烈明快、構圖飽滿靈活、形象生動活潑的特點??梢哉f,謝列特與格林的海報設計改變了19世紀晚期巴黎街頭海報場景的既定準則,為巴黎的歌劇院、街道、櫥窗上點綴了一抹時尚亮麗的旖旎風光。
謝列特與格林雖同處于法國“新藝術”運動的社會背景和藝術氛圍中,但兩人的創(chuàng)作理念等有所差異,意味著他們在這場運動中對“新”的發(fā)現與探索是不同的,每位藝術家都竭力表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不同于文藝復興時期貞潔的女性形象,這一時期賦予女性形象以多種樣貌?!靶滤囆g”運動之際的法國正值社會經濟空前繁榮的時代,人們更多地著眼于娛樂生活。戲劇、香煙、美酒等引領時尚的事物便成為關注的焦點,隨著印刷術的飛躍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廣告畫進入了黃金年代,海報蔚然成風,一度成為當時商業(yè)宣傳的主要媒介。女性解放熱潮一同隨之興起,女性形象逐漸在各類商品宣傳廣告上層出不窮。
藝術家常運用彎曲流暢的線條語言來表現對象的美與活力,此時,線條在作品中的表達不再是基本的造型元素,而成為傳達藝術家情感的橋梁。即“線條的造型語言同主體的直覺結構能夠‘同構’對應,從而引起主體的審美感受。謝列特與格林雖對藝術的理解不盡相同,但都非常注重線條的運用,尤其在曲線的表達上。通過流動的曲線將女性的身姿、動態(tài)、神色及飾物曲盡其妙,女性活力無窮,魅力四射。
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著東西方商貿、文化及藝術活動的頻繁往來,藝術發(fā)展史上出現西風東漸、東西融合的趨勢?!靶滤囆g”運動汲取了東方藝術的“線性”特點和平面化色彩,一改往日的藝術面貌,藝術家在技法與思維方面均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風格,這一點就體現在線條獨特的表現形式上。這時期的線條是靈動的、彎曲的和充滿生命力的。這些曲線源自大自然,自然被簡化為基本的線條,成為了“新藝術”運動的設計語言的基石。如謝列特設計的《瘋狂女郎秀》,表現的是當時著名的演員洛依·富勒,在曲線的節(jié)奏中,女子身穿長裙、輕歌曼舞,動感極強,烘托出活力四射的女性形象。格林創(chuàng)作的《CASINO DE PARIS》,運用靈動的曲線勾勒出女性協(xié)調的身材比例,堅挺的身姿中不失優(yōu)雅,迷人的卷發(fā)和時尚的禮帽相得益彰,曲線與曲線之間相互映襯,營造出符合法國浪漫主義風情的女性形象。這些無疑都反映了二者對于曲線美的嘗試與理解,將靈動的曲線獨具一格地置于作品中,在豐富畫面構成的同時,還傳達了藝術家的藝術風格。
藝術創(chuàng)作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它的突出特點是把藝術家強烈的主觀因素滲透到創(chuàng)作之中,且“物化”為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因此,藝術家的內在精神世界和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就尤為重要。盡管謝列特和格林都在作品中嘗試塑造動人的女性形象,但是兩者的表現形式卻是別具一格的,歸根到底來看,還是出于對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方面的不同理解。謝列特改變了海報的內涵,使其不再作為一個純粹傳遞信息的媒介,而是賦予了海報美學意義上的價值。其海報展現出較強的反叛性,謝列特在海報中將女性提至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通常以女性人物作為畫面主體,而宣傳的產品只是依附于人物的一個道具,或退而求其次成為背景。無論在他的戲劇類招貼還是商業(yè)型海報,女性儼然都是一副輕松、愉悅的神情,或手提裙擺,光著小腳丫,來回起舞;或身穿鮮亮的長裙,手持雨傘,迎著風雪飛奔跳躍;亦或是身著簡潔時尚的服飾,盡顯自信張揚之美。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形象都具有曼妙的身姿、舞動的裙擺,每一個都是俏皮歡愉的化身。謝列特描繪的女性完全打破了維多利亞時期女性保守的一面,她們毫無矯揉造作和怯懦之態(tài),而是身著時髦的服飾,走在時尚藝術的前沿,完全融入當下的歡樂氛圍中,舉手投足之間盡顯獨立、灑脫、自信的女性魅力。從謝列特的女性形象中可以感受到其藝術迎合了當時如火如荼的女權主義運動,對女性持贊賞和頌揚的態(tài)度,因而他又被人們稱作“法國婦女解放之父”。在他看來,海報并不需要完全傳達一件商品或者事件的信息,而只需要喚起觀者的共鳴就達到了創(chuàng)作的目的,與此同時,出于對女性意識覺醒,號召對獨立的女性給予敬佩。在這種創(chuàng)作理念的指導下,就出現了與之前產品位居主要位置的海報迥然不同,在他的海報中,女性形象常占據畫面的中心位置,彰顯自信與自愛的人格魅力。
相較于謝列特的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格林的藝術理念可能大不相同。雖然從他一系列的海報創(chuàng)作中,可以明顯地看到女性占據著畫面的大部分面積,藝術家的確給予了其充分的表現空間,但若停留片刻便會捕捉到女性造型動態(tài)上過度的嫵媚與嬌柔。女性或半蹲,身體前傾,或提起裙擺,縈繞于男性之中等,此類作品不可枚舉。且女性在他的海報中一般不是單獨出現的,在女性的身旁或身后通常都會有一位至幾位男性觀察凝視著她,向她投來一種典型的“男性的凝視”。在此,女性成為了被注視的客觀物體。我們或許可以猜測這也許是藝術家有意為之,這一點可能與他的藝術理念有所聯(lián)系。
杰出的藝術作品是真、善、美統(tǒng)一的結晶,而女性形象通常就被定義為美好的與善良的化境。在法國“新藝術”運動中,許多杰出的海報設計師都將女性形象作為主要的表現題材,嘗試去賦予女性形象更鮮明的獨特面貌,新藝術風格也因此而被稱作“女性風格”。還原謝列特和格林二者筆下的女性形象,有助于讀者進一步地理解他們的藝術風格內涵及這一時期女性形象的多樣化藝術面貌。
總之,二者都在新藝術運動時期的平面設計領域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獨特的女性形象,或自信張揚或嬌媚動人,同時也賦予了新藝術運動新的文化價值與美學內涵,迄今為止,仍是經典中的一抹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