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曾婷
天還亮著。一切都還安好。
工地上仍一片忙碌,發(fā)出空靈的一聲聲脆響,“哐當哐當———”;樓下的小孩兒還在游戲,嬉鬧聲能躥上十八層樓;老式摩托車由遠及近,一路轟鳴,那聲音急促匆忙。
我坐在這里,聽這聲音,聽啊,聽———
天漸漸暗了,還沒有黑。
遠處,山的邊界模糊了,與天融在了一起,與水溶在了一起。
是誰在吵架,這遠處都能聞著的火藥味;是哪枝花成了愛情的告白,香氣撲鼻,令人陶醉;是誰家的醋壇子打翻了,還是檸檬精在作怪,淡淡的酸味……
我們一家人圍坐桌前,板栗稀飯的美味在味蕾間蔓延,和著接連亮起的路燈,口中咀嚼的速度和樓下飛馳的汽車一樣,風在兩棟高樓的中間呼嘯而過,帶走了滑進肚里的味道。
父親起身關(guān)上了窗,窗簾也被拉上了。
“……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十八點整。”廣播里的整點報時一如往昔。
啊,這也許是外界唯一不受阻擋的聲音。
我做什么好呢?
我有手表,可我不能只盯著它,聽它嘀嗒嘀嗒單調(diào)的聲響。聽電梯上下運行的隆隆聲,聽表姐與舅媽的視頻通話聲,聽開水翻騰和電磁爐呼救般嘹亮的“嗶———”,聽碗筷唱著歌,聽水龍頭擰開一瞬間的歡愉。
吃飯了,門開了,人走了,鑰匙響了,父親躺著,修正帶要壞了。
母親悄悄,悄悄地走著;父親重重,重重地嘆著;表姐輕輕,輕輕地說著;外公慢慢,慢慢地呼嚕著。
世界如此寧靜。
寧靜到我聽到了打開手機的聲音,筆落在紙上的聲音,椅子挪動的聲音,抽鼻子的聲音,衣服摩擦的聲音。
我緊緊地盯著,盯著本子,盯著筆,盯著紙,盯著字,盯著……
盯著表。
我信步走到陽臺,望去。
天黑了,燈亮了,人散了,車少了,鳥飛了。
深吸一口氣———
遠方隱約傳來幾聲犬吠。
真懷念哪。
懷念老房子。
懷念徹夜的蛙叫蟬鳴,懷念村口戲臺上婉轉(zhuǎn)清越的唱腔,懷念風與樹的對話,懷念四處彌漫的飯香,懷念凹凸不平的小路,懷念朝夕相處的鄰居,懷念電線上的鳥兒,懷念天井里厚厚的青苔,懷念街頭巷尾的叫賣聲。
懷念,已成為回憶的一切。
有的只是即將變成舊房的新房……
我就坐在這兒,等待,等待夜深,等待深夜后的天明。
教師點評
這篇文章描述的感受細膩獨特,真實動人。作者以散文詩式的語言,寫出自己等待天明時細膩而獨特的感受。首先,環(huán)境描寫真實具體,語言凝練又有細節(jié)。天由亮到漸暗再到黑透,作者的所聞所見所思也隨之變化,聽覺、視覺、嗅覺、味覺等多感官被調(diào)動。尤其是聽覺的描寫十分傳神,無論是工地上的敲擊聲、樓下小孩兒的喧鬧聲、老式摩托的鳴笛聲、鄰里的吵架聲、報時聲、電梯聲、家人閑談聲、碗筷碰擊聲、燒水聲還是夜深人靜時聽到的衣服摩擦聲、犬吠聲等,都寫出了普通小鎮(zhèn)的環(huán)境與普通家庭的生活,細致又有畫面感。其次,形散神聚,語意含蓄,引人思考。作者想表達的很多,卻不開門見山,而是通過一大段排比的“懷念”點出此刻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和期待,最后用一句“等待深夜后的天明”點題,言有盡而意無窮。(鄔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