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豪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蕭何向劉邦舉薦韓信時說過這樣一句話:“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國士無雙”四個字便是對韓信一生最貼切的總結。問天下誰是英雄?在我看來,韓信真英雄也。
“忍”者如韓信,真英雄也。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杰”,此言得之。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八尺男兒于淮陰市中受辱于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但韓信“忍”了。不過他的“忍”并不是因為怕,而是一個識時務者的權衡,拿自己“將以有為”的生命與潑皮無賴去拼殺,實在不值得。試想,若韓信一怒之下,拔劍殺了那屠夫,他定早被官府處斬了,哪里還有后來叱咤風云的楚漢名將呢?這樣的“忍”在他之后的帶兵中也多有體現(xiàn)。劉邦慘敗之下,逃到韓信軍營,一下子帶走了他的全部精銳。韓信什么也沒說,“忍”了。這種“忍”同樣不是害怕,而是無私的成全,成全劉邦的統(tǒng)一大業(yè);也是充分的自信,自信自己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再次組建一支“子弟兵”,而且他也確實做到了,速度之快讓人驚嘆。所以韓信的“忍”是一種眼界,也是一種胸懷、一種氣度。
“勇”者如韓信,真英雄也。韓信的勇,不是赤膊上陣、暴虎馮河,而是勇而有謀:陳倉之戰(zhàn)———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井陘之戰(zhàn)———調虎離山、背水一戰(zhàn),東進滅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濰水之戰(zhàn)———以退為進、迂回包抄……哪一場戰(zhàn)役不是韓信用自己的勇與謀換來的呢?韓信領軍打仗,鮮有敗績,這樣一位驍勇善戰(zhàn)的武將,孰能不服?蘇軾曾說:“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韓信就是此大勇者。
“忠”者如韓信,真英雄也?!妒酚洝酚涊d,韓信一開始投靠了項羽,不被重用后才轉投劉邦,但這并不意味著他不忠。相反,韓信在被立為齊王之后,甚至在此之前,他完全可以聽從蒯通的勸告自立門戶,另起爐灶,與楚漢形成鼎足之勢,而且憑韓信的才能,最后鹿死誰手,或未可知??伤麉s一心念著劉邦的知遇之恩,對劉邦忠心耿耿。直至最后被奪了兵權,一貶再貶,從齊王到楚王、到淮陰侯,韓信也絕無二心。最后他被誣造反,實在只是帝王家的一面之詞。
千載而下,英雄韓信猶令人感奮不已:信者,國士無雙!
教師點評
本文將英雄韓信立身行事的特點概括為“忍”“勇”“忠”三個方面,概括精準、思路清晰。在引論部分,作者從《史記》中蕭何對韓信的評價入手,自然地引出對英雄內涵的理解,可謂“立”得穩(wěn)。在本論部分,作者選取了“胯下之辱”“韓信帶兵”以及劉邦對待韓信的一系列不公平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可謂“站”得住。在結論部分,“信者,國士無雙”,一語雙關,可謂“收”得攏。(姜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