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戰(zhàn)勝
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案例工程標段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域內,屬于杭寧高速公路浙江段段四改六改擴建工程,起點位于西寨山路龍頭山立交橋,由北向南走向,經過鹿山樞紐、湖州南收費站,終于青山村,起訖樁號為K2228+700~K2246+700,全長18km。主要施工內容包括兩側軟基處理、路基拼寬、路面半幅擬合、老路病害處理、全幅加鋪罩面、橋梁拼寬、交安設施提升改造、車路協同標志標線等工程。
(1)第一階段。左右側路基拼寬主要為軟基處理和路基填筑。①軟基處理:以現有道路及高速柵欄接壤部分作為開口處進入施工現場,場地平整后進行軟土路基處理,其中包括水泥攪拌樁、泡沫混凝土及預應力管樁的施工。②路基填筑:根據施工圖紙要求,測量現場定位標高,依次分級填筑,確保開挖一級填筑一級,過程中確保兩側護欄保護層滿足要求,及時整平、壓實,保證壓實度。
(2)第二階段。兩側路床、擬合層路面施工,需拆除兩側防撞護欄,臨時占用路側土路肩和部分硬路肩,開挖新老路基搭接臺階和擺放A級防撞鐵馬,鐵馬底部要進行加固,達到防撞要求。取消高速公路應急救援通道,施工段落限速調整為80km/h,不占用原有車道。施工人員要按照施工設計圖紙要求和相關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進行交通組織布控。在拆除路側邊護欄前需做好以下工作:①設置具有A級防撞功能的可移動隔離設施,且隔離設施外側需連續(xù)設置反光貼和爆閃燈,增加夜間行車的安全性;②在施工區(qū)域后方,設置2輛預警車,預警車安裝液晶顯示屏,顯示前方施工,減速慢行等字樣,確保高速安全;③在施工區(qū)域的一端設置1輛清障車,遇有施工作業(yè)區(qū)路段發(fā)生交通事故并造成擁堵,可在該位置臨時打開隔離設施,將事故車輛移至施工區(qū)域內,再由拖車拖出,這樣可以快速緩解交通事故造成的擁堵。工程機械、車輛由現有道路及高速柵欄接壤部分作為開口處進入現場,進行路床水泥穩(wěn)定底基層、基層和瀝青中下面層施工。
(3)第三階段。主要工作為中央分隔帶護欄改造、老路病害處理、一類借道全幅加鋪罩面、車路協同標線施工。采取白天借道,半幅雙向通行,夜間分流的方式進行施工,中間帶路基段采用防撞設施進行隔離,施工區(qū)域限速60km/h。先對右幅進行施工,右幅車輛由中間開口部改道至左幅通行。右幅罩面全部完成后進行左幅施工,左幅車輛由中間開口部改道至右幅通行。護欄提升改造、車路協同標線全部施工完成后,才能放開拼寬側車道,以免造成誤導,導致交通事故發(fā)生。
(1)第一階段。組織機械設備進場后進行橋梁下部結構施工,施工完成后架設拼寬梁板,施工鉸縫、護欄及橋面混凝土鋪裝,橋梁拼寬與路基拼寬同步進行。原有橋梁沒有影響,施工限速與相鄰路基保持一致,夜間施工區(qū)域燈光背向高速,以免對行車造成影響,橋頭設置爆閃燈以提醒路面上行駛車輛注意,禁止超速或在硬路肩上超車行駛。
(2)第二階段。拼寬側橋面鋪裝和路側混凝土防撞護欄施工完成后,設置A級安全防護設施,確保施工側有2個可通行的車道,拆除老橋外護欄并施工鉸縫、濕接縫及混凝土鋪裝,限速80km/h。該階段交通組織類似路基路面拼寬第二階段,應與路面結構層協調同步施工。
(3)第三階段。對于原橋面病害處理和左右幅罩面,施工人員借用相鄰開口部進行一類交通組織導改,半幅雙向通行,控制車速,白天借道夜間分流,與路面病害處理和加鋪罩面同步進行。
(1)第一階段。橋梁下部施工時,原有橋梁維持不變,高速公路正常通行,橋梁下部施工完成后架設拼寬梁板,施工鉸縫、兩側混凝土防撞護欄及拼寬側橋面混凝土鋪裝。施工工藝按照常規(guī)施工即可,夜間施工時,注意施工區(qū)域照明不要影響高速行車安全。
(2)第二階段。兩側橋梁拼寬后,進行老橋梁板分次更換,拆除路側混凝土護欄,在原有橋梁硬路肩側設置A級防護隔離設施,需壓縮行車道寬度,降低車速,保持兩車道行駛,同時更換老橋最外側9~10號2塊梁板,對首次更換的兩片梁板和拼寬側梁板進行連接和橋面系施工,夜間做好照明和高速預警工作。待首次更換梁板與拼寬側梁板連接后,車輛由內側通行改為外側通行,防護設置移至已換板側,施工過程進行區(qū)段限速通行。之后再更換老橋1~8號梁板,以及施工鉸縫及混凝土鋪裝(含8號和9號梁板之間鉸縫),梁板更換施工流程,吊一施一,且在白天完成,不留梁板空面,防止車輛沖出、下墜。
第一階段。路改橋交通組織首先對半幅路基進行拼寬,確保拼寬后半幅雙向正常通行,將另半幅車道改至已拼寬段通行,同時對兩側中央分隔帶開口部進行改造,由原來40m改造為120m,滿足車輛正常速度下轉彎半徑的需求。交通導改段全程進行燈光亮化處理,特別是在兩端開口部位置加密布設,每處安排2輛高速預警車進行高速預警,夜間按照專人指揮交通,設置2道防撞設置,防止對向車輛發(fā)生碰撞。
第二階段。車輛導改至已拼寬側后,挖除另半幅路基修建橋梁,對原中央分隔帶處護欄進行加固處理,設置爆閃燈,防止車輛沖出護欄,進入施工區(qū)域。由于夜間視線不良,增加值班人員進行交通引導,施工人員穿戴爆閃反光衣,對已雙向通行路段加強巡視和對交安設施的維護。
第三階段。半幅橋梁施工完成后,對交通標線進行改造,將原來在路基上半幅雙向通行的車輛,改至新建橋梁上雙向通行,安全措施與第一次交通導改一致。新建橋梁兩側護欄處每隔20m設置路燈進行亮化,中間防撞設施設置防眩板和燈帶,防止車輛眩目,發(fā)生事故。
第四階段。兩側橋梁均建設完成后,清洗臨時雙向標線,將臨時標線轉化為永久標線,恢復中央分隔帶開口部長度。
根據不同路段,不同車流量、不同限速等,設置合理的警告區(qū)長度,警告區(qū)太長或太短都起不到預警和告知的作用,會使行車安全和施工安全存在較大隱患,一般要求高速公路取值為2000m,國省道取值為1000m,在大流量、急彎、長下坡等路段應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延長。警告區(qū)內標牌密度要適當,根據情況左右兩側均要設置,并且需安裝爆閃燈和具備夜間可視的反光效果。
隔離設施要加密,一般每隔4m設置1個錐桶,帶導向標牌和爆閃裝置,車道過渡間距為200m,若在硬路肩定點施工,則上游過渡區(qū)按照150m取值,國省道一般取值為120m。過渡區(qū)易發(fā)生交通事故,各項限速標牌要齊全,盡量采用物理隔離限速措施,效果明顯。
為防止車輛沖出過渡區(qū),工作區(qū)前方設置防撞或剎車距離,高速公路取值為150m,國省道取值為80m,在緩沖區(qū)內一般設置路障、A級隔離設施,或用水馬、錐形交通標志進行隔離,有條件的配備防撞車以確保安全。若施工車輛和物資較多,建議延長緩沖區(qū)。
施工作業(yè)的施工操作區(qū)域,根據實際施工內容而定,一般采用A級隔離設施、交通警示燈。
車輛駛離作業(yè)區(qū),恢復正常車道行駛的區(qū)域,高速公路取值為50m,一般道路取值為30m較為適宜,若有施工車輛倒進順出的情況,應適當延長過渡區(qū),增加有車輛匯入、減速慢行的標牌。
車輛可以恢復正常速度行駛、告知交通組織結束的提示區(qū)域,一般大于30m即可。另外,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長時間封道施工,要做好廣播、導航等信息化的發(fā)布工作,安排專職交通組織人員進行疏導交通;第二,在施工期間所有車輛和保通人員要服從交警、路政等部門的管理,與交警部門多溝通,做好沙盤模擬交底工作和應急救援演練工作;第三,配備足夠的應急救援車輛和疏導交通的人員和預警設備,若發(fā)生嚴重事故或擁堵,要第一時間停止施工,恢復通行。
綜上所述,高速公路改擴建工況呈現多樣化,交通組織模式不斷更新。隨著高速改擴建的推行,更多特殊工況也將不斷出現,如何結合工況實際情況,調整現有交通組織模式,讓車輛運營更安全、施工風險可規(guī)避、服務水平更加提高,是一個挑戰(zhàn)也是一次技術攻關。相信在行業(yè)人員不斷的努力和完善下,秉承“我為安全、人人為我”的理念,高速公路改擴建交通組織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