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平
【摘要】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小學三年級學生的作文教學,教師面對的是從字句學習為重點向敘事謀篇為目的的作文教學的轉(zhuǎn)變,這對孩子是有一定難度,對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更是一種挑戰(zhàn)。如何引導孩子渡過習作關(guān),是小學作文教學的關(guān)鍵。我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運用支架教學法,營造作文情境,引導作文布局,具化內(nèi)容細節(jié),評價反饋啟發(fā)促進,作文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關(guān)鍵詞】支架教學法? 三年級作文?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8-0108-02
語文教學的兩大領(lǐng)域是閱讀與寫作。對于小學三年級剛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情。學生會覺得拿起筆無話可說,300字的文章,他們會東拼拼西湊湊,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字數(shù)湊夠。教師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常常會讓學生摘抄課本內(nèi)外的好詞好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讓學生下筆時,看見事物能夠表達出來。殊不知學生的寫作難題是,一件事或者一個事物,他們只能用一句話或者幾句話就完成了,無法將這一件事或一個事物有條不紊地緩緩敘述出來,寫得具體可感。
支架教學法源于“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時,通過一個一個小支架,幫助學生一步一步解決問題,最后達成目標。針對三年級學生在作文時不知道寫什么和怎樣寫的問題,我在教學實踐中把支架教學法用于其中,實施步驟如下:
一、講故事,搭情境支架
故事的力量是無窮的,人會被故事中的感動點所征服,所以有人說:人與人之間最短的距離是故事。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在九歲左右,他們正是最愛故事的年齡,所以我每次在作文課上,從來不會開門見山直接講解作文,讓課堂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為了寫作而寫作,課堂伊始,我先講一兩個故事熱熱身、暖暖場,在情景中把小學生帶入寫作教學中。
我在上《有趣的——》的作文課時,我先講我自己的有趣故事,安徒生童話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和形象思維拉回到故事的場景里,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讓學生的心情激動起來,寫作欲望強烈起來,學生的外化的語言、表情和行為帶動著課堂氛圍,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講故事的激情和沖動。教師抓住學生的求知欲強烈的關(guān)鍵時候,巧妙切入到審題、構(gòu)思作文的環(huán)節(jié),水到渠成的完成了聽故事——講故事——寫故事的整個流程。把作文課從呆板的教師一言堂到學生身臨其境的故事完成轉(zhuǎn)變。
二、用思維導圖,搭布局支架
三年級的孩子作文一定需要老師的幫助,這種幫助就是把他們的空白思維和凌亂思維填充或者理順。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寫作的順序和寫作結(jié)構(gòu)常常是“剪不斷,理還亂?!彼季S導圖支架就是幫助孩子找到寫作思路,理清寫作順序。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思維轉(zhuǎn)化成具體的形象的圖形記錄下來,一般在三年級的作文中常常用到是中心導圖和流程導圖兩種形式。一般情況下你所寫的內(nèi)容是按照時間線去回憶和排列:例如寫游記——高臺三日游。我們首先畫一條流程圖,這一張流程圖不是用來寫作的流程圖,而是當你游玩回來以后,幫助你回憶游玩過程的流程圖,我們就按照事先的日程安排,先畫一條直線,然后在這條直線上畫出第一天、第二天和第三天,每一天走一條路線。第一天走的是月牙湖,第二天走的是大湖灣,第三天走的是高臺濕地。緊接著我們具體細化每一天我們具體走了哪幾個點,這個時候還是流程圖把每一天走的先后順序把它一一羅列出來。當你忘記了其中的某一個點的時候,你可以和同伴去討論,同伴之間的七嘴八舌的就可以把你遺忘的日程補充得非常完整,當然假如你在家里寫作文就沒有同伴的互助,你就可以利用地圖,或者學生自己可以畫一張地圖,因為當我們在一天的游記的時候只按照時間流程就不能很好地去把握順序,這時你可以指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畫一張空間地圖,這樣時間和空間的結(jié)合就對所走地點就有一個完整的理解。當時間和空間兩者結(jié)合,就能夠非常清晰地把所走地點的情節(jié)串起來。最后一步就是你可以把每一天所游玩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把它寫下來。當你寫著這印象深刻的事件時,你暫時不要去考慮這些事的好與壞、值不值得、有無價值等問題,只要你覺得印象深刻你就去寫,去把他們一一羅列出來。畫出這一條流程圖的好處就是,整個素材就出現(xiàn)了,最重要的是,你在寫作過程中對你印象深刻的事件就有了定點,在不刻意之間,作文詳略有了安排,影響深的點,就是需要寫詳細、寫具體、寫形象的地方。教師把握時機,引導學生理解學習寫作文怎樣把握詳略就容易得多,理論性的講解小學生難懂。另外,流程圖把事件的前后順序理順,一目了然,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會顛三倒四,避免小學生游玩一趟,有好多事可寫,可是腦中好像什么也沒有記住,無事可寫。其次,就是做中心導圖:當你不按照時間順序?qū)懽魑牡臅r候,你就可以用到了中心導圖。例如寫作命題作文《溫暖》,我們可以畫一張沿著一個中心去四面八方伸展出各種各樣的內(nèi)容:家人之間的溫暖;朋友之間的溫暖;陌生人之間的溫暖。這三個角度拓展開來,然后在這三個角度上,你能想到哪些故事,你都可以羅列出來作為你的素材,在家人之間的溫暖中,你想到媽媽和爸爸分別曾經(jīng)給過你哪些溫暖,在從相反的角度去回憶我給過爸爸媽媽哪些溫暖?然后沿著這一思路,你去畫好三個角度上的分支素材圖。當你把這個中心圖畫好之后就可以沿著一個分支完成一篇作文。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是面對剛剛學習寫作文的三年級學生,命題作文把握關(guān)聯(lián)點是教學中的難點。我的做法是,講清楚命題點的含義,列舉相關(guān)事例,然后引導學生建立中心導圖,羅列素材。其實,流程圖是為寫作文先做好結(jié)構(gòu),就像搭積木一樣,你的每一個內(nèi)容點,每一個故事其實就是積木的塊。文章的中間部分是思維導圖的核心,而開頭和結(jié)尾是中間部分拓展出的問題以及問題的延伸。所以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很容易的找見需要寫的內(nèi)容以及所寫內(nèi)容的順序。
三、設(shè)問題,搭細節(jié)支架
三年級的學生知道了寫什么和用怎樣的結(jié)構(gòu)去寫的時候,最頭疼的是字數(shù)湊不夠,反映的習作問題是如何寫具體。問題支架讓學生在問題的一問一答中將文章的細節(jié)寫得具體生動,完成字數(shù)就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在教學實踐中有這樣的一個教學案例:老師輔導作文《一次有趣的游戲》,教師用問題支架法,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完成作文:
教師首先設(shè)置了三個大模塊:游戲前,游戲中和游戲后,然后教師提出以下問題:(1)游戲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參加人是哪些呢?(2)游戲規(guī)則是什么?(3)游戲馬上開始了,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其他同學有怎樣的反應?(4)游戲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你看到了什么?心里是怎樣想的?離你最近的那個同學,說了什么?有哪些行為呢?(5)游戲結(jié)束了,同學們說了些什么?你心里是不是認同他們的說法?
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回答,能夠把游戲的整個過程以及過程中的細節(jié)非常具體地呈現(xiàn)出來,這樣既解決了字數(shù)不夠的問題,也讓學生在問題支架的幫助下一步步完成本次習作。經(jīng)過多次問題支架的學習之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會掌握這種支架習作法,久而久之,學生自己學習設(shè)置問題支架,讓學生在問題支架的指引下,學習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四、組小組,搭合作學習支架
小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還沒有形成,小組的合作學習對他們的成長就顯得尤為重要。小組學習不僅僅能夠達成學習目標,還能夠幫助孩子形成合作精神和團結(jié)意識。教學活動是生生交往,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合作、沒有互動就沒有教學,更談不上課堂生成。
三年級作文教學時,問題情境支架的創(chuàng)設(shè)中,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小組內(nèi)講故事,聽故事創(chuàng)設(shè)說話的氛圍,學生由說到寫的過程會慢慢形成。在問題支架的搭建環(huán)節(jié),學生小組內(nèi)進行探索。他們在回答問題時互相提示,互相補充,互相探究,這一過程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興趣,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會傾聽、學會判斷、學會素材的取舍,學會內(nèi)容的整合,重新構(gòu)建自我寫作體系,這是一個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更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當他們的小組討論探索后,學生們的表達會讓細節(jié)更加生動,敘事具有畫面感。
五、多角度評價,搭評價支架
學生寫作能力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動力,來自于評價的促進作用,作文評價又是下一次作文注意事項和努力的方向,對寫作有指導作用,所以評價過程和寫作內(nèi)容之間會產(chǎn)生一種良性的互動循環(huán)。
根據(jù)三年級學生作文內(nèi)容,一般情況下要奔向“寫的怎么樣”這一目標,于是一篇好文章的評判標準,常常成為設(shè)置評價的點:(1)文章的條理是否清楚,按照時間還是空間順序?qū)懙?(2)文章寫的事件內(nèi)容是否具體,你找見的值得學習的細節(jié)描寫有哪些;文章的標點符號運用是否恰當,錯別字有沒有,是否用了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以上三個評價點是從文章的結(jié)構(gòu)、內(nèi)容和語言等三個方面進行評價的。
學生可以依據(jù)這些評價點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一次次的評價讓學生了解到寫作的成功與否,并知道了改進的方向。
支架教學法,讓學生把生活情景和教學情境焊接起來,形成生活經(jīng)驗到寫作創(chuàng)作的過渡,同時學生又在支架的幫助下,搭建文章的結(jié)構(gòu),讓文章有條不紊;問題支架和圖文支架讓文章的細節(jié)生動鮮活,內(nèi)容也會具體可感;同伴學習,小組學習支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交流中互相促進??傊?,支架幫助學生獲得了寫作能力,當學生的寫作達到一定的水平后,就會丟掉“支架”,形成自我的寫作風格。
參考文獻:
[1]周子房.程序支架:構(gòu)建寫作學習的有效流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12):13-16
[2]吳勇.寫作支架走向言語活動的習作教學[J].小學教學設(shè)計(語文),2019(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