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任何形式的旅游,都不如呼朋喚友利用閑暇的時間放牧靈魂。
在山間,在河畔,在草原,在屬于自己的時空中,看蒼天之上白云的飄逸,看大地之上萬物的從容,在一泓水的清凈中看清自己。
去阿壩更是如此。
明知道之于阿壩,之于那處圣潔的土地,我只是匆匆過客,但我還是沿著詩意的路標(biāo)去了。
明知道阿壩只是一處夢想抵達的地方,我的肉體凡骨難以融入,但無法拒絕的誘惑牽著我循著地圖上的那個點,還是去了。
明知道那處魂牽夢繞的地方,只能是一場浪漫的戀愛,而不是我的生活和戀人,但我依然不懼路途遙遠、高原反應(yīng),不懼暈車的難耐,還是去了,并且把去的時間選擇在二〇二〇年七月底八月初,就這樣我隨湖北八三八八戶外旅游自駕車隊出發(fā)了。
我知道,之于阿壩,之于在心里一隅經(jīng)歷很長時間遠眺的阿壩,它就像一粒早已經(jīng)植入我心田的種子,遲早會發(fā)芽、生長,任其絲絲縷縷的藤蔓延伸,并會載上我的靈魂跋山涉水。
無數(shù)個夜晚,夢中阿壩的那些帶露的小草、靜靜綻放的小花、郁郁蔥蔥的大樹,以及牦牛、寺院、喇嘛、轉(zhuǎn)經(jīng)筒,都像一個個無法擺脫的咒語,令我癡迷。
從千里之外的武漢出發(fā),一寸一寸向它靠近,一路上散發(fā)著草原氣息的秋色,激動著我和同行的伙伴們的視覺。
車輪同時間賽跑,我們不時地停下,用鏡頭記錄沿途的風(fēng)景。在相互交流中,可以看出這些風(fēng)景就是每個人的內(nèi)心。
車輪沿著逶迤的道路奔馳。車窗外,白云追趕著白云的天空中,溪流交錯著溪流的大地上,萬物景象帶著呼嘯,被我們的視覺攝入。
高原與高原的差異在內(nèi)心發(fā)酵,使旅途有了別樣的韻味。我們一路談笑高歌,在一聲聲驚嘆中,享受著萬水千山的詩意。
暮色蒼茫中,我們抵達阿壩一家名為“聚德”的賓館,冥冥之中像是上蒼安排好的一樣,在景色如畫的夏天,放下行李,我就開始在附近的村莊晃蕩。
我用心打撈著這方厚土承載的人文和歷史。我要撬開埋藏在經(jīng)幡中的聲音,它在我的耳畔游弋了很久;我要掠走一匹青色有角的牦牛,它在夢中馱著我進入一條萬花筒般的峽谷;我要坐在高山之巔,把自己曬成一團白云,在無垠的天空中卷舒;我要將自己想象成一條河流,翻山越嶺;我要將自己想象成一只羚羊,在廣袤的草原上自由奔放……
山巔、路旁、河邊,五彩經(jīng)幡上的經(jīng)文,宛如流淌在阿壩大地上的溪流;微風(fēng)徐徐,飄動的五顏六色訴說著阿壩的盛情??吹竭@些景象,我感到每片經(jīng)幡上、每個轉(zhuǎn)經(jīng)筒中都藏著日月乾坤,所散溢出的氣息沐浴著萬物生靈,積淀出“道可道,非常道”的那種深度和厚度……
在阿壩,一天之中能感受到四季風(fēng)情。河岸上的牦牛反芻著自己的心事,它們早已經(jīng)被彌散四野的誦經(jīng)聲浸泡得大徹大悟。
草色宣告著一個季節(jié)的來臨,山水相依暗示著萬物生存的秘密。所有生命的存在,在時光中舔食著雨露秋霜,聆聽溪水歡快地吟唱。
身披紅袍的僧人,天地在心,他們是一個個傳承民族文化的使者,行走在經(jīng)典中。
眼前是一條河。一條河的兩岸風(fēng)景不同。誰度我到彼岸,用愛的溫暖包裹被世俗冰凍的內(nèi)心,用真情平靜我煩躁的生活。
轉(zhuǎn)動經(jīng)筒,轉(zhuǎn)著日月,一天,一年,千年,萬年。在牛糞的煙火中,將漫長的時光揉進糌粑,讓時光發(fā)酵時光。點亮酥油燈,默默許下和你相約的愿望。待到相會的那天,我們在草原深處,傾聽神圣的叮囑。
親歷阿壩,我感到自己像靜臥在被佛經(jīng)浸泡過的山野中的一頭牦牛,在夕陽的輕撫中,在細雨的纏綿中,在月光的滋潤中,在雪花的吟唱中,反芻著阿壩的耳聞目睹,品味著阿壩的物象人文,使思緒的味蕾亢奮。
我想到了梭羅。他在瓦爾登湖畔筑屋而居,遠離紅塵,僅靠人們意想不到的一點物質(zhì),居然喂肥了那原本枯寂的心地,成就了一部在全球產(chǎn)生影響的《瓦爾登湖》。
他在書中說:“多余的金錢只能購買多余的物質(zhì),真正的生活所需,是不需要錢的。”從字里行間悟出,我等之所以生活得恐慌與急迫,是把追逐名利和多余的物質(zhì),當(dāng)作人生的目的了。
親歷阿壩,我品味著有關(guān)阿壩的信息,傾聽著繁星絮語;感受著在阿壩追云沐雨的瞬息萬變中的世事變遷,頓悟出母親那句“不走的路也要走三遍,不用的人也可能用三遍”的前瞻內(nèi)涵。
我隱約感到,我會在不同季節(jié)踏上那條通向阿壩的路。我也明白在阿壩,只要有耐心走向時間的深處,一切都會自行化解,一切都會有新的開端。
這個夏天的遠行,我找到了安放心事的地方,找到了安放匆忙腳步的地方……
作者簡介:湯令,小學(xué)語文教師,在各地報刊發(fā)表大量散文、詩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