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 鳴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西漳中學)
在這一章的學習中,教材通過作對角線的方式(還有頂點與內部點或邊上點連接的方式分割),把“多邊形的內角和”轉化到三角形中去研究。這種化復雜為簡單、化未知為已知的思想方法就是化歸。
化歸是轉化和歸結的簡稱。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可以轉化為同位角相等,于是“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就歸結為“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就歸結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只要理解和掌握了“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另外兩條判定(性質)定理。化歸的實質是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直線平行的判定和性質,其內在聯(lián)系如下(箭頭表示推導出):
化歸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思想,也是一種基本的策略,更是一種有效的解題方法。
例1回顧“多邊形內角和”的學習過程,完成探索和遷移。
(1)【探索】如圖1,是“雙環(huán)內三角形”圖形,求∠A1+∠A2+∠A3+…+∠A6的值。
圖1
(2)【遷移】如圖2,是“雙環(huán)內四邊形圖形”,求∠A1+∠A2+∠A3+…+∠A8的值。
圖2
【解析】“多邊形內角和”的學習過程,核心就是將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將“多邊形內角和”歸結為“三角形內角和”。圖1 是我們不熟悉的多邊形,直接求解比較困難,需要轉化。沿著這樣的方向去探索和嘗試,我們就能夠最終找到連接“A1A4”的方法。于是,∠A5+∠A6轉化為∠A6A1A4+∠A5A4A1,原來的6 個角的和就歸結為四邊形的內角和。在解決了(1)的基礎上,把類似的經(jīng)驗遷移到(2)中,就能最終找到連接“A1A5”和“A6A8”的方法,原來8 個角的和就歸結為一個五邊形的內角和加上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
由此可見,學習的根本在于抓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理解和掌握知識生成過程中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積累感悟數(shù)學思想的活動經(jīng)驗。這樣,當我們再碰到相似的問題時,就能夠進行自然的聯(lián)想和遷移。就像上面的例子,當面對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的時候,我們就具備了可供借鑒的思考基礎——研究規(guī)則多邊形的經(jīng)驗,就會有所啟發(fā)——轉化為規(guī)則多邊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