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后真相”時代的大學生微信素養(yǎng):內涵、現(xiàn)狀與提升策略

      2021-04-14 23:48:08劉世玉孫珺雯
      當代青年研究 2021年4期
      關鍵詞:微信素養(yǎng)大學生

      劉世玉 孫珺雯

      (中國海洋大學教育系)

      一、“后真相”時代對微信素養(yǎng)的召喚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傳播的門檻不斷降低,“人人皆媒體”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很多新媒體平臺的實時推送已不再是“用事實說話”的新聞資訊,而是在氣氛渲染和情感攻陷操作下的“后真相”?!昂笳嫦唷辈⒎鞘菍φ嫦嗟姆穸?,而是增加了主觀價值與情緒觀念的、介于客觀真實與虛構之間的信息內容。在大數(shù)據(jù)、機器學習等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紛繁復雜的信息讓人應接不暇,碎片化的信息傳播成為常態(tài)。然而,只言片語的簡訊無法還原事件全貌,“快餐文化”的盛行更讓獲取真相的成本日益高昂?!扒楦邢刃?、真相次之”的“后真相”時代已悄然到來,事實與真相之間的關系愈加復雜化,摻雜了個人價值取向和主觀描述的相對真相和多面真相成為人們默許的真相形式。[1]在信息傳播媒介的快速交替下,信息流動的多樣性、即時性和廣泛性讓信息冗余成為常態(tài),使得“后真相”問題帶來的連鎖反應廣泛滲透到人們的思維模式、價值判斷、情感態(tài)度和社會活動等各個方面。

      微信作為新媒體的典型代表,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虛實難分、真假難辨的“后真相”場域。微信集即時通信、消費娛樂、社交互動等功能于一身,打破了傳統(tǒng)媒介信息傳播主體的中心化地位,讓信息共享和意見表達通過朋友圈、微信群、公眾號等功能輻射式快速蔓延。然而,微信的無邊界性雖然突破了信息傳播、共享和評論的時空壁壘,卻也為各種嘩眾取寵的“標題黨”、網(wǎng)絡謠傳提供了滋生的溫床。僅2019年,微信平臺共生產(chǎn)17881篇辟謠文章,辟謠文章閱讀量1.14億次。[2]而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鋪天蓋地席卷而來的“信息疫情”更是充斥著微信,人們頻繁刷朋友圈、公眾號,在尋求最新疫情信息的同時,陷入了謠言和辟謠的微信漩渦。

      大學生是微信的主要使用者和消費者,自然也成為微信謠言首當其沖的接收者。作為“數(shù)字原住民”的當代大學生是手機不離身、微信頻繁刷的“微生物”,早已習慣了在朋友圈、微信群、公眾號、小程序等構成的虛擬社區(qū)中進行社交互動和思想交流??梢哉f,“后真相”時代的變革性影響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微信作用于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對微信推送內容中對真相的刻意包裝與情感重塑,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雖然能夠進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斷,但是,由于涉世尚淺、心智還不成熟,很容易被情感操縱而失去理性,在各種情感轟炸的“內部事實”、娛樂性的戲謔言論甚至精心包裝的偽真相中迷失,從而陷入謠言謬論的迷局,甚至在朋友圈、微信群中也開始扮演肆意掀動輿論的“槍手”。[3]“后真相”所引發(fā)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帶來了空前的挑戰(zhàn),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微信素養(yǎng)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的一項要務。

      二、微信素養(yǎng)的內涵界定

      微信是媒介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產(chǎn)物,而微信素養(yǎng)則是媒介素養(yǎng)在微信使用環(huán)境下的拓展和延伸。媒介素養(yǎng)有獲取、評估與創(chuàng)建三大維度,包含媒介獲取能力、使用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制造能力和傳播能力等。[4]在各種自媒體、融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發(fā)展的影響下,微信不僅具備即時通信、購物支付等基本功能,還涉及新聞實時推送、朋友圈和微信群的開放式信息分享與意見表達等功能。因此,微信素養(yǎng)不僅是媒介素養(yǎng)的延伸,更具有其獨特而深刻的時代特性。從大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出發(fā),可以在微信的獲取與認知、分析與評估、制造與傳播三大維度下深入挖掘微信素養(yǎng)的內涵。

      (一)獲取與認知

      微信獲取主要指對微信軟件的擁有與接觸行為,比如,在不同移動終端下載和安裝微信、對隱私設置等進行操作、備份和存儲聊天記錄等?!拔⑿耪J知”是微信使用時的意識、態(tài)度和傾向,包括獲取和使用微信的動機,微信功能的使用偏好,如微信購物的傾向性、發(fā)布朋友圈信息的意愿等。[5]另外,微信認知還涉及對微信傳播和交流符號的理解,比如,對表情包的理解和使用習慣、在通訊聊天和意見表達時對網(wǎng)絡語和簡寫詞等的選擇與應用。[6]用戶對于微信的獲取和認知與其對微信功能類型的接觸比率和終端數(shù)量密切相關,在很大程度上對微信使用習慣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包括每日登錄和使用微信的時間長度,添加微信好友、加入微信群和關注公眾號的數(shù)量等。

      (二)分析與評估

      對于通過微信平臺傳播的各類信息進行分析與評估是微信素養(yǎng)的核心與根本?!胺治觥笔窃诳茖W理解信息所涉及現(xiàn)象和問題的基礎上,對于信息來源的權威性、文字表述的準確性、信息內容的真實性等進行多角度思考和推理論證的過程?!霸u估”則是在“分析”的基礎上,對信息可信度作出的綜合性評價與判斷,主要包括通過信源線索、內容線索以及佐證方式等對信息進行真實性與可信度的理性批判。換言之,具備高微信素養(yǎng)的個體應當能夠多角度地分析信息內容的種類與特點,審慎地追溯信息傳播源頭與路徑,通過深入剖析信息內容所涉及的現(xiàn)象和問題,識別多面真相與相對真相的價值扭曲,克服、摒棄信息中的情感渲染與主觀臆斷,以科學、客觀的標準,理性地判斷信息的真?zhèn)魏唾|量。[7]

      (三)制造與傳播

      微信使用中的制造與傳播能力是微信素養(yǎng)最直接的外在體現(xiàn)?!爸圃臁奔瓤梢园ㄟ^各類公眾號、運營團隊、小程序平臺制作和發(fā)布原創(chuàng)性文字、視頻等信息,也可以是對他人圖文音像等多媒體信息進行二次編輯與加工轉換?!皞鞑ァ敝饕競€體在獲取和分析信息后,以自身對信息的理解和認同為基礎,所做出的分享、評論等互動交流以及觀點表達行為,如通過微信群和朋友圈進行轉發(fā)、點贊、評論,通過個人公眾號推送信息等。在微信平臺上,多種傳播方式交織,傳播網(wǎng)絡復雜,既有微信私聊的點對點傳播,也有微信群聊和朋友圈等的點對面?zhèn)鞑?。由于微信傳播的親密性與開放性并存,微信使用中的制造與傳播能夠折射出微信使用者在思想意識、觀點采擇、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狀態(tài)和特點,是微信素養(yǎng)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最終目標。[8]

      三、大學生微信素養(yǎng)現(xiàn)狀剖析

      自2011年正式推出以來,微信在新媒體中異軍突起,受到了各年齡段人群的普遍喜愛和廣泛使用,迅速成為了人們在工作、生活、社交、購物等各方面的必備品。正如微信官方登錄界面顯示:“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值得關注的是,微信以短、精、快、活的“微”特點與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節(jié)奏高度契合,成為大學生社交媒體選擇和使用中的寵兒。然而,微信雖然有信息量大、表達自由等傳播優(yōu)勢,但容易因其匿名性和開放性而引起輿情危機,甚至對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作為時代的弄潮兒,大學生習慣了暢享微信帶來的自由與便利,卻往往因為缺乏自我管理而沉迷于微信的虛擬世界,最終使得學業(yè)與生活被微信依賴所累。究其原因,畢竟大學生的心智發(fā)展尚不成熟,自我調節(jié)和理性思辨能力都還有待提升,在微信使用過程中難免存在認知誤區(qū)和不良習慣。

      (一)微信使用的卷入度日益加深

      微信作為匯集多功能于一體的新媒體形態(tài),滿足了大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工作的社交需求。微信不僅擁有即時通信的便捷化優(yōu)勢,更在娛樂性強、購物便利等方面具有愈加明顯的吸引力。人們無需下載額外的APP,直接通過微信平臺的下拉菜單便可以輕松體驗各種小程序和小游戲。對于喜歡嘗試新事物的大學生來說,這無疑極大地激發(fā)和滿足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于是,校園里、課堂上、宿舍中處處可見“低頭族”,大學生使用微信的卷入度日益加深。然而,很多學生對微信的基本定位有失偏頗,加之大學生活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與自主性,一些學生在時間管理、自我監(jiān)督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較為薄弱,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沉迷于微信聊天、頻繁刷朋友圈的微信依賴和成癮,甚至會由之引發(fā)各種身心健康問題,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與學業(yè)發(fā)展。[9]

      (二)“圈子文化”制約信息獲取與甄別

      與傳統(tǒng)的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不同,微信的傳播方式更加復雜多元,既有開放性和無界性,也有親密性和精準性。朋友圈和微信群作為微信的主要功能,為信息的點對點精準傳播和點對面輻射傳播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讓小眾的“圈子文化”在虛擬平臺上得以迅速擴散和普及?!叭ψ游幕笔莻€體根據(jù)某些認知傾向而聯(lián)合成為群體并共同構建的信息圈,群體成員會為了實現(xiàn)一些共同目標而產(chǎn)生出一連串的集體行動。[10]在大學生中,基于對某些社會話題和文娛活動的興趣愛好而形成“圈子”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而微信群和朋友圈則為“圈子”成員的交流和互動提供了極為便利的平臺。然而,這種小團體群聚的“圈子文化”往往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性,容易在相對封閉的“圈子”氛圍下將個體卷入“信息繭房”,影響“圈子”成員信息獲取的多樣性以及信息甄別的自主性。[11]與此同時,“圈子”的形成離不開情感的交流與互動,而這種情感維系在網(wǎng)絡輿情之下很容易演化為“群氓”,進而成為群體非理性情緒的宣泄渠道。在“圈子”內部成員言論激化和意見領袖的推波助瀾下,大學生往往會在群體氛圍的渲染下因為一時沖動而失去理性判斷,甚至成為虛假信息擴散和蔓延的“幫兇”。

      (三)微信使用的符號化與碎片化更加明顯

      新媒體的飛速發(fā)展讓信息轟炸愈演愈烈,人們對于微信信息的加工與使用逐漸呈現(xiàn)出“速食主義”的新特點。海量的實時信息推送使得深入思考成為奢侈,碎片化瀏覽取代了深度閱讀與思維。[12]大學生逐漸習慣了用微信填充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在“刷新聞”“刷朋友圈”“刷公眾號”等一系列瀏覽與跳讀之間,享受微信帶來的“微快樂”。但是,重圖片輕文字的粗略瀏覽、快餐式的信息涉獵無形中強化了大學生們不求甚解的認知方式,甚至出現(xiàn)了“對于符合自己立場的觀點照單全收,對于不符合自己立場的觀點充耳不聞”的偏聽偏信,逐漸忽略對虛假新聞、煽情報道的理性批判,也不再注重提升自身對事實真相追根問底的“較真”意識與能力。另外,大學生對于網(wǎng)絡語言的敏感性非常強,擅長使用網(wǎng)紅詞語來提升微信交流的生動性和時髦性。大學生微信互動和社交中頻繁出現(xiàn)新詞、潮詞,社交語言符號化的特點日益突出。從長遠來看,微信語言使用的隨意性往往容易導致低俗、臆造、語法混亂等語言失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對培養(yǎng)大學生語言表達的嚴謹性和正規(guī)性等方面造成負面影響。[13]

      (四)微信場域下價值觀念與意識認同多元化

      微信的多元自由與包容開放拓寬了大學生的意見表達渠道,為觀點采擇與思維建構開辟了更為多元的機會。國內外各種意識形態(tài)通過微信平臺不斷滲透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而微信場域下相對寬松的言論環(huán)境更為不同價值觀的碰撞提供了可能。大學生涉世未深,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尚處于形塑階段,思想意識水平發(fā)展并不成熟,在開放式的輿論空間中,很容易被功利主義、娛樂主義等非主流價值觀及“喪文化”“腐文化”等亞文化所吸引和打動。[14]對于還未真正形成主流意識認同的大學生而言,不同價值觀的沖擊與碰撞所導致的失衡會進一步引發(fā)認知偏差,使其在個人成長、社會發(fā)展等諸多問題上陷入困惑與迷惘,甚至導致心理健康問題乃至精神疾病的發(fā)生。換句話說,大學生通過微信快速地了解不同文化思潮和主流意識觀念,如果沒有長期嚴格的輿情監(jiān)管和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容易缺乏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主流意識的深入理解和身份認同。因此,需要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微信素養(yǎng),促進他們對于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科學理解,幫助其有效抵制負面信息、文化潮流和價值觀的侵蝕,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構建理性的思維與觀念。

      四、“后真相”時代下大學生微信素養(yǎng)的提升策略

      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不斷革新著信息生產(chǎn)和傳播方式,為大眾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在“后真相”時代,情緒驅動下的網(wǎng)絡輿情越來越成為信息傳播中的焦點。在巨大的商業(yè)利益驅使下,不少自媒體抓住網(wǎng)民的“痛點”,訴諸公眾情緒和價值信念以營造輿論,使得信息傳播的倫理失范問題層出不窮,虛假新聞、網(wǎng)絡謠言、低俗輿論甚至詐騙信息等都為微信場域下的媒體生態(tài)帶來了負面影響。大學生作為微信的主要受眾,應當善于運用微信為學習和生活帶來的便利,努力提升自身的微信素養(yǎng)。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需要合力打造健康的微信生態(tài)。

      (一)理解“后真相”的信息傳播特征

      “后真相”時代的信息傳播不再以還原客觀真相為宗旨,而是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以追求更有力地影響民意??梢哉f,“后真相”顛覆了人們對于媒介信息的認知與解讀,將事實與情緒本末倒置,在情感渲染中過度強化個人的主觀感受,而忽略了對事件真相的真實還原。“后真相”在微信傳播中的不斷滲透無疑對大學生的價值信念和思維方式產(chǎn)生顛覆性的作用和影響。由于真相在情感化和娛樂化的操作下不再“唯一”,微信輿論環(huán)境的雜糅性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各種偽新聞和假新聞在精心包裝和氣氛渲染中讓人真假難辨,官方辟謠和澄清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滯后性更是讓輿情蔓延有了可乘之機。因此,大學生想要全面提升自身微信素養(yǎng),必須首先認清“后真相”時代信息傳播的本質與規(guī)律,在面對日益突出的信息混亂與情緒誤解時,保持“理性至上”的態(tài)度,堅持對事實真相的探究意識與甄別標準,對于網(wǎng)絡輿情既不全盤否定,也不照單全收,克服情緒化沖動以及非理性行為,提高信息分析與評價的意識和能力,在信息交流中保持健康心態(tài),審慎言行。

      (二)建構正確的微信認知

      構建正確的微信認知,意味著大學生應當科學認識微信作為社交軟件的功能和作用,客觀理解微信的工具性,提高微信行為的自主管理意識與能力,不被微信所主宰,努力成為微信時代的掌權人。一方面,大學生應當形成正確的社交態(tài)度與習慣,科學理解微信的傳播功能和社交價值,充分認識個人的微信使用對他人以及社會的意義與影響。正確認識和使用各種微信功能,提高微信的操作能力,能夠更充分地發(fā)揮微信為日常生活所帶來的便利條件,讓微信真正成為日常通訊、社交、出行等的得力助手。但是,大學生應當學會科學管理每天的微信使用頻率與時長,而非一味追求玩轉微信而沉迷于“秒回”“秒贊”之中,避免讓微信的信息提醒、朋友圈的頻繁刷新、訂閱號的大量推送主導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很多常見的大學學習問題,如學業(yè)拖延、學習效率低下等,都與手機依賴和微信成癮有密切關系。大學生應當從自身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合理安排日常的手機使用時間,及時反思和調整自己的微信使用行為。

      (三)提高信息分析與甄別能力

      在“后真相”時代,良莠不齊的海量信息充斥著微信空間,各種網(wǎng)絡謠傳、偽科學言論在包裝和渲染下比以往更具隱匿性。這無疑對大學生的信息分析與甄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大學生不能有效地辨別真?zhèn)?,杜絕以訛傳訛,那么對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和維持良好的社會秩序都將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雖然大學生接受了高等教育,然而是非真?zhèn)伪鎰e的能力參差不齊,很容易在信息甄別時“心有余而力不足”,從而停留于人云亦云的聽信和盲從狀態(tài)。因此,大學生應當以提升自身批判性思維為出發(fā)點,學習并掌握信息分析與甄別的科學標準和方法技巧。一方面,深入理解信息來源的科學評價標準,理性區(qū)分官方權威機構與自媒體等民間媒介,認清兩者在信息審核、發(fā)布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的差異。另一方面,客觀甄別“標題黨”等嘩眾取寵的信息資訊,不輕信所謂匿名爆料的“內部真相”,不隨意將情緒渲染下的“社會不公”“人間不易”等作為“真相”發(fā)布評論和分享觀點。另外,努力提升自身思想修養(yǎng),有意識地計劃、監(jiān)控和調節(jié)個人的微信行為。在自省、慎獨的思考模式下,大學生能夠更為及時地調整自己對微信信息的獲取與認知,剖析自身在分析與評價信息過程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提升微信制造信息和傳播的理性化水平,避免盲信盲從而加劇自身的焦慮情緒與沖動行為。

      (四)多方協(xié)作凈化微信環(huán)境

      大學生微信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和提升離不開高校、家庭的引導和支持,更需要政府、社會機構和各大媒介的聯(lián)動合作與保障。只有真正實現(xiàn)微信傳播環(huán)境的凈化,將微信監(jiān)管規(guī)范化與制度化,才能為大學生的微信使用提供一個綠色健康的道德環(huán)境。

      第一,高校應充分發(fā)揮育人功能,從完善課程體系、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等方面入手,促進對學生微信使用的價值引領與素養(yǎng)提升。高校應全面貫徹和落實國家有關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政策文件精神,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養(yǎng)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促進思政育人在媒介教育中的融合與應用。通過開發(fā)、設計和實施媒介素養(yǎng)教育相關的獨立課程,利用學分制度為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教學保障。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充分利用知識競賽、晚會、講座等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微信認知水平與使用能力。高校教師應當努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提高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和前沿性,將課程內容與微信素養(yǎng)教育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加強信息生產(chǎn)與傳播的自律。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網(wǎng)絡“大V”、社會公眾人物、網(wǎng)紅意見領袖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熱門人物和案例,提升媒介素養(yǎng)教育宣傳和引導的生活滲透性。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巧妙依托微信功能設計教學活動,在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中,有機融入對如何識別偽新聞、避免參與造謠、傳謠等微信使用的道德教育與技能指導,以此幫助學生在豐富的學習互動體驗中樹立對微信工具性優(yōu)勢的正確認知。

      第二,家庭作為大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社會支持,應密切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營造互相尊重的和諧氛圍。微信的出現(xiàn)和普及為家庭成員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提供了便利的平臺與堅實的紐帶。尤其是在家庭微信群的互動中,代際之間的理念碰撞和價值觀沖擊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提升和微信素養(yǎng)的發(fā)展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父母等家庭成員應當努力提升自身的微信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微信認識,科學地使用微信進行交流和互動,為子女的微信認知與行為做出表率,避免因自身非理性的微信行為而對子女造成不良影響;同時提升自身的信息分析與甄別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偽新聞,努力踐行“謠言止于智者”,不隨意轉發(fā)低俗推文,杜絕散播偽新聞、偽科學,不輕易相信情緒渲染的所謂“內部真相”,積極通過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等官方傳媒渠道獲取新聞資訊并分享給子女。此外,由于家庭成員在年齡上的差異,對于某些微信內容難免會產(chǎn)生意見分歧,合理調整家庭溝通方式,以互相尊重為前提,以平等理性的方式進行意見表達與觀點討論,從而在家庭層面上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處理網(wǎng)絡輿情的意識和技能。

      第三,國家相關部門、社會團體和各類媒體機構應當加強合作,不斷建立健全對微信平臺使用的常態(tài)化審查與監(jiān)督機制。大學生群體有著求新、求奇、求異的信息認知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種網(wǎng)紅言論、文化思潮和意識形態(tài)的誘導。政府相關部門與微信運營商應當加強合作力度,從信息傳播源頭出發(fā),對自媒體信息發(fā)布和個人公眾號推送進行更為嚴格的后臺監(jiān)控,在信息傳播路徑上設立多重“關卡”,及早篩查并堵截不良信息言論,避免虛假新聞、劣質信息蔓延而加劇“后真相”社會問題。隨著大數(shù)據(jù)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微信運營商可以通過算法過濾與推薦來提高審查的力度與精準度,依托大數(shù)據(jù)建模與數(shù)據(jù)耦合精準分析大學生用戶的微信使用習慣、微信內容的閱讀偏好和分享評論等行為,與官方媒體合作,聯(lián)手為大學生量身定制權威的新聞資訊、健康的休閑娛樂信息,探索有力抓手治理虛假新聞、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傳播與擴散,杜絕微信聚眾賭博等違法犯罪行為。

      微信是時代的產(chǎn)物。政府、社會、高校和家庭應合理打造健康、和諧的微信“中央廚房”,凸顯其媒介功能和優(yōu)勢,加強對微信輿情的監(jiān)管力度,實現(xiàn)微信傳播和新媒體文化建設中傳播正能量的教育目標。大學生身心發(fā)展階段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微信認知與行為的靈活性與波動性。隨著“后真相”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不斷蔓延,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微信素養(yǎng)有助于全面促進全民微信素養(yǎng)的綜合進步,是值得高校教育改革和社會科學研究今后不斷探索的重要議題。

      猜你喜歡
      微信素養(yǎng)大學生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七測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沁水县| 英山县| 平南县| 肥西县| 塔城市| 巴林左旗| 新津县| 锡林郭勒盟| 海原县| 闵行区| 遂溪县| 达州市| 玛多县| 舒城县| 冷水江市| 西昌市| 柯坪县| 奈曼旗| 宁武县| 乌拉特前旗| 武平县| 石首市| 巴塘县| 成都市| 全椒县| 哈尔滨市| 望江县| 岱山县| 宝清县| 万荣县| 融水| 昂仁县| 合肥市| 黄陵县| 吉首市| 同江市| 大宁县| 色达县| 西贡区| 梧州市|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