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澤,陳立新
遼寧省金秋醫(yī)院 藥劑科,遼寧 沈陽 110016
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療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栓負荷較重,且對于支架、球囊等外來物的排斥在手術急性期較為明顯,易形成新的血栓,增加血栓脫落和遠端微循環(huán)栓塞的風險[1]。鹽酸替羅非班具有選擇性高、特異性強等特點,可通過抑制血小板GPⅡb/Ⅲa受體與纖維蛋白原結合而發(fā)揮強大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2-3]。替羅非班還可有效抑制血管內(nèi)皮炎癥反應,穩(wěn)定斑塊,改善內(nèi)皮細胞功能[4],特別適用于無復流或血栓負荷重的患者,以及P2Y12受體拮抗劑未給予適當負荷量的患者[5-6]。本研究旨在探討替羅非班給藥時機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臨床效果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醫(yī)院自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PCI。排除標準:心源性休克;心功能Ⅲ~Ⅳ級;肝腎功能不全;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收縮壓>18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110 mmHg;活動性出血;6個月內(nèi)有腦血管意外史,3個月內(nèi)有大手術或外傷史;貧血;血小板減少癥;受試藥品過敏;PCI禁忌;過敏體質(zhì);惡性腫瘤;應用過其他抗血小板或抗凝藥物。根據(jù)替羅非班給藥時機不同,將患者分入術前用藥組(PCI前6 h內(nèi)給藥)和術后用藥組(PCI后即刻給藥),每組各37例。術前用藥組中,男性30例,女性7例,平均年齡(58±10)歲;術后用藥組中,男性31例,女性6例,平均年齡(57±1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呒捌浼覍倬炇鹬橥鈺1狙芯拷?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規(guī)給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聯(lián)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鈣抗凝,硝酸異山梨酯擴張冠狀動脈,美托洛爾降低心肌氧耗,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類改善心室重構等治療。所有患者均于PCI前6 h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300 mg+氯吡格雷600 mg。術前用藥組在PCI前6 h內(nèi)給予替羅非班靜脈滴注,0.15 μg/(kg·min)速率維持,時間<36 h。術后用藥組在PCI后即刻給予替羅非班靜脈滴注,用法用量同術前用藥組。PCI后均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每天1次,長期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持續(xù)12個月;低分子肝素鈣5 000 U,皮下注射每天1次,共3 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肌鈣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脫氫酶、血小板計數(shù)的差值,以及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秩均值和秩次和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前用藥組TIMI分級≤2級1例(2.7%)、TIMI分級3級36例(97.3%),術后用藥組TIMI分級≤2級2例(5.4%)、TIMI分級3級35例(94.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用藥組肌鈣蛋白差值秩均值為49.59、秩次和為1 835.00,術后用藥組秩均值為25.41、秩次和為94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用藥組肌酸激酶差值秩均值為45.15、秩次和為1 670.50,術后用藥組秩均值為29.85、秩次和為1 104.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用藥組肌酸激酶同功酶差值秩均值為44.34、秩次和為1 640.50,術后用藥組秩均值為30.66、秩次和為1 134.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用藥組乳酸脫氫酶差值秩均值為42.19、秩次和為1 561.00,術后用藥組秩均值為32.81、秩次和為1 214.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用藥組血小板計數(shù)差值秩均值為35.96、秩次和為1 330.50,術后用藥組秩均值為39.04、秩次和為1 444.5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替羅非班可明顯降低PCI后患者再發(fā)心肌梗死、死亡等嚴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7-8]。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用藥組和術后用藥組的TIMI分級、乳酸脫氫酶差值、血小板計數(shù)差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PCI術前或術后應用替羅非班在改善患者TIMI血流灌注、乳酸脫氫酶及血小板計數(shù)方面無明顯區(qū)別。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前用藥組的肌鈣蛋白差值、肌酸激酶差值、肌酸激酶同功酶差值均大于術后用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術前用藥組肌鈣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差值更大,改善效果更好。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樣本例數(shù)較少,需要大樣本量的研究數(shù)據(jù)支持;(2)研究為回顧性,不排除一些無法獲知的干擾因素會對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3)部分患者用藥前血小板計數(shù)處于非正常范圍,可能對研究結果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對于行PCI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前給予替羅非班在改善肌鈣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方面的臨床效果優(yōu)于PCI后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