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晶晶,王瑞平
1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江蘇南京 210046
2 江蘇省中醫(yī)院 江蘇南京 210046
在胸部惡性腫瘤(包括肺癌、食管癌縱膈腫瘤和乳腺癌)的治療手段[1]中,放射療法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由于射線缺乏鑒別能力,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損傷其他正常組織細胞,因此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副反應,這些副反應在臨床上稱之為放射性損傷(Radiation Induced Injury RII)。在胸部惡性腫瘤放療的患者中,這一副反應稱之為放射性肺損傷(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 RILI),根據(jù)病程時間長短分為放射性肺炎(Radiation-induced Pneumonitis RP)和放射性肺纖維化[2](Radiation pulmonary fibrosis RPF)。放射性肺炎是指胸部惡性腫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后,暴露于放射野內(nèi)正常的肺組織接受的放療劑量超過其發(fā)生生物效應的閾值時而發(fā)生的急性炎癥反應[3]。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病率為 5%~50%,嚴重肺炎發(fā)病率約為10%~20%,其中病死率高達50%[4],因此受到臨床醫(yī)生的高度重視。
目前對放射性損傷的機制研究中,最為普遍認可的是“超級因子級聯(lián)學說[5]”。肺組織中對射線最敏感的是毛細血管網(wǎng),即使小劑量射線亦可破壞血管內(nèi)皮細胞和肺泡上皮細胞,從而導致細胞炎性物質(zhì)的積累,由此引起了急性炎癥反應,即放射性肺炎[6]。在此基礎上,各類炎癥因子進一步誘導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聚集,逐漸加重并形成惡性循環(huán),產(chǎn)生更加嚴重的結果,最終形成放射性纖維化。
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通常發(fā)生在胸部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后1~3個月,臨床癥狀主要以咳嗽、胸痛、痰中帶血、發(fā)熱為主,甚至出現(xiàn)呼吸困難、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目前西醫(yī)主要治療是以大劑量激素治療[7]為主,通常起始劑量為潑尼松至少 40 ~ 60mg/d[或 1mg/(kg·d)],并且在監(jiān)測患者癥狀的同時緩慢進行劑量遞減[8],另外根據(jù)具體病情采用抗生素、化痰以及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除此之外,大豆異黃酮、氯磷汀等藥物的抗氧化作用也可用來清除組織中的氧自由基[9],修復輻射帶來的損傷,因而能降低輻射毒性。但是這些治療手段只能暫時緩解患者的相關癥狀,并且容易引發(fā)多種不良反應,如二重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撤藥綜合征[10],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在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中,肺炎稱之為“風溫”“咳嗽”“肺熱病”[11],治療上多采用清熱解毒、宣肺止咳之法。利用放射線治療腫瘤出現(xiàn)僅幾十年的時間,由于該手段不良反應較多導致應用受限,更多人嘗試中藥綜合治療[12]。放射治療通過高能射線照射腫瘤部位破壞腫瘤細胞來達到治療目的,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給局部組織也會造成一定的輻射損傷,結合放射線具有高能量、穿透力強[13]的特點,溫熱性質(zhì)顯著,侵襲機體極易傷津耗氣,損傷肺臟,故將其歸納為中醫(yī)理論中的熱邪、燥邪范圍[14]。王瑞平教授根據(jù)多年治療經(jīng)驗,將腫瘤化療引起的放射性肺炎分為以下4種證型:風熱犯肺、陰虛肺燥、肺脾氣虛、痰瘀互結。
《難經(jīng)·三十三難》中認為“肺得水而浮”[15],為嬌嫩之器官,肺氣嬌弱,容易感邪。肺外合皮毛,統(tǒng)一身之表而為藩籬,皮毛內(nèi)應肺臟,外應自然大氣,邪氣侵襲,或自口鼻而入,或經(jīng)皮毛而入,皆連于肺,易犯肺而發(fā)病[16]。正如《溫熱經(jīng)緯·葉香巖外感溫熱篇》所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射線之熱邪犯肺,肺衛(wèi)失司,肺失宣降上逆則咳嗽。熱邪煎灼津液,故痰稠色黃。王瑞平教授臨證時常用黃芩、金蕎麥、魚腥草、白花蛇舌草、地錦草、半枝蓮、玄參、赤芍、天花粉等清熱解毒,肅肺止咳。其中金蕎麥、魚腥草既可清肺熱,又可針對咳嗽膿痰有消癰排膿之效。白花蛇舌草、地錦草、半枝蓮既能清瀉肺熱,又可活血化瘀、散癥消結,起到抗癌之效。
肺為嬌臟,本不耐寒熱,反復多次接受射線治療恰如“大熱峻劑”,實熱熾盛傷及肺陰,陰傷復化為虛熱,內(nèi)外虛實之熱相互焦灼,傷及津液。津液不足,則肺臟失于滋養(yǎng),產(chǎn)生咳嗽頻作,痰少而黏或者干咳無痰,咽干鼻燥[17]等癥狀,即為陰虛肺燥之證。該證治療原則為養(yǎng)陰生津,清燥潤肺。王瑞平教授臨床常用養(yǎng)陰生津藥有:南沙參、北沙參、天冬、麥冬、枸杞子、酒萸肉、百合、石斛、玉竹,潤肺止咳常用川貝、杏仁、紫菀、天花粉。陰虛者宜補而兼清,若病人兼有咽喉腫痛、大便秘結,舌紅絳,苔少,脈數(shù)等肺陰虛火旺之癥狀,可加入清肺熱的藥物,如知母、黃芩、地骨皮、白薇、天花粉等。古人云:“陽旺則氣化,氣化則水行”,可見水液的輸布離不開氣機的溫煦、推動作用?!毒霸廊珪分刑岢觯骸瓣幹星箨?,陽中求陰”,在補陰藥中酌情加入扶陽的藥物,陰液得到陽氣的幫助則源源不斷,因此養(yǎng)陰生津藥物中搭配少許溫陽補氣之藥如桂枝,能夠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脾氣健旺,運化有權,谷氣充盛,則肺氣得以滋養(yǎng),肺的主氣功能正常。腫瘤病人為癌毒所傷,體質(zhì)虛弱,攝入水谷不足,則脾氣生化無源,運化功能失常,而后引起肺氣不足,呼吸無權,此為“母不養(yǎng)子”。肺氣健旺,呼吸有度,清氣充足,則脾氣充實,脾的運化功能正常進行。射線之邪侵犯于肺,肺臟受此燥熱之邪損傷,出現(xiàn)聲低懶言、動則喘甚等癥狀,此為肺氣不足,由于“子盜母氣”,又常常繼發(fā)引起脾氣不足,導致臨床出現(xiàn)食納較差、腹脹便溏等癥狀。由此可見肺氣與脾氣經(jīng)常互相影響,一方受損則會傷及另一方,共同產(chǎn)生肺脾氣虛[18]之證。王瑞平教授臨證時常用黃芪、黨參、生白術、太子參、淮山藥、茯苓、薏苡仁、炒白扁豆、炒雞內(nèi)金、焦山楂、焦六神曲、炒谷芽、炒麥芽等藥補益肺脾,益氣健胃。其中太子參、黃芪既可以補益肺氣,又可以補益脾氣。淮山藥、白術、茯苓。薏苡仁等藥既可以健脾助運,又能針對部分病人脾氣不足,以致水濕停滯胃腸的泄瀉之癥,起到健脾燥濕之效。炒雞內(nèi)金、焦山楂、焦六神曲、炒谷芽、炒麥芽等藥則起到和胃之功效,正所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腫瘤放療病人在健脾的同時,也要注意顧護胃氣[19]。
放療射線為“大熱峻劑”,熱邪入里,郁而化火,熱灼津液,煉而為痰?;馃嶂佰兆栌诜?,導致血行不暢,血液停滯,瘀血內(nèi)結,由此痰瘀互結,阻滯于肺。此外,肺脾氣虛之證進一步演變,可使痰飲與瘀血互相交結,共同阻滯于肺,引起咳痰帶血,胸悶憋氣等癥狀。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氣不足,其運化水濕功能失常,導致體內(nèi)水液停聚。肺氣不足,氣機升降出入功能失常,氣機阻滯,無力推動津液輸布,水液停滯。脾、肺不足共同導致水液停滯,積水成飲,飲凝成痰。王清任在《醫(yī)林改錯》中說:“久病入絡為血瘀”。病久遷延不愈,病邪入里致絡脈,阻滯不通,氣血運行失常,積而成瘀[20]。王瑞平教授臨床常用化痰平喘藥有:杏仁、瓜蔞子、半夏、桑白皮、桔梗、大貝、枇杷葉,常用活血化瘀藥有:雞血藤、丹參、莪術、當歸、石見穿、桃仁、紅花。朱丹溪提出“治痰先治氣”[21]、“治痰法,實脾土,燥脾濕,是治其本”、“治痰為先,次養(yǎng)血活血”??梢妼τ谔叼龌ソY的證型,先治痰,再治瘀。治痰的同時要健脾益氣,淡滲利濕,從源頭上減少痰飲產(chǎn)生。
患者萬某,女,37歲。2018年10月18日初診?;颊?017年3月于江蘇省中大醫(yī)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術+前哨淋巴結活檢術”,術后病理示:(左乳標本)乳腺浸潤性腺癌伴高級別導管原位癌切除術后,組織未見殘留,淋巴結未見轉(zhuǎn)移。病理分期:Tx,sN0,M0.免疫組化:增生上皮組織ER(個別陽性),PR(個別陽性),CK5/6(+),Calponin(+),P63(部分 +),Ki67(約 15%+),E-cad(+),HER-2(-),CD163(+),PanCK(-).根據(jù)主治醫(yī)師方案,患者術后予“EC序貫T”方案化療:法瑪新+環(huán)磷酰胺,序貫紫杉醇化療8周期,后行放療25次。2018年10月復查胸部CT示:左肺上葉舌段改變,放射性肺炎可能,左肺下葉部分結節(jié)新發(fā),約4mm??滔拢嚎人灶l作,痰少而粘,偶有痰中帶血絲,口干咽干,胸部隱痛,納尚可,夜寐較差,二便調(diào)。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西醫(yī)診斷:左乳浸潤性癌術后。中醫(yī)診斷:乳癌(陰虛肺燥證)。患者證見咳嗽頻作,痰少而粘,偶有痰中帶血絲,動則氣喘,口干咽干,胸部隱痛,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結合影像學表現(xiàn)考慮為乳腺癌放療后引起的放射性肺炎,辨證屬陰虛肺燥證,治以滋陰潤燥,養(yǎng)陰生津之法。擬方:太子參 15g,生山藥 15g,酒黃精 15g,炒薏苡仁 30g,黃芪15g,炒白術 15g,炒雞內(nèi)金 15g,焦山楂 15g,焦六神曲 15g,炒稻芽 15g,炒麥芽 15g,茯苓 10g,陳皮 10g,綠萼梅6g,天花粉15g,仙鶴草15g,金蕎麥15g,魚腥草15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共14劑。方解:太子參、黃芪補益肺氣,黃精、山藥、天花粉養(yǎng)陰生津潤肺,炒瓜蔞子潤肺化痰、黃芪以益氣助陰,仙鶴草解毒散結、抗腫瘤,炒薏苡仁健脾以補肺,金蕎麥、魚腥草宣肺止咳化痰,炒雞內(nèi)金、焦楂曲、炒谷麥芽顧護胃氣、益氣和胃。
二診:2018年12月3日?;颊叻靡辉\方1月半,咳嗽較前緩解,咳痰易出,氣喘較前未有明顯好轉(zhuǎn),痰中帶血緩解,口干仍有,口苦緩解,胃納欠佳,寐安,二便調(diào)。舌紅,苔白膩邊有齒痕,脈細滑。二診時咳嗽、痰中帶血、口苦諸癥較前緩解,可見患者肺燥已清,肺陰得復,動則氣喘,舌苔白膩邊有齒痕,說明肺氣虧損,津液不足。擬補益脾肺,益氣化濕。擬方:太子參15g,生山藥15g,酒黃精15g,炒薏苡仁30g,黃芪30g,炒白術15g,炒雞內(nèi)金15g,焦山楂15g,焦六神曲15g,炒稻芽 15g,炒麥芽 15g,百合 15g,茯苓 10g,陳皮 10g,佛手 10g,芡實 15g,仙鶴草 15g,金蕎麥 15g,刀豆殼10g。在原來基礎用藥上重用黃芪補益肺氣,同時固表止汗,加用佛手理氣化濕,芡實、刀豆殼健脾化濕。
三診:2019年1月9日。患者服用二診方1月,咳嗽咳痰明顯減少,痰中無血絲,偶有氣喘,胃納改善,寐可。舌淡紅,苔白微膩,脈細。經(jīng)過近3個月的中藥治療,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基本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偶有氣虛乏力,胃納欠佳等癥狀。此時以扶助正氣、調(diào)理脾胃為主,輔以中醫(yī)藥抗腫瘤之效。擬方:太子參15g,生山藥 15g,酒黃精 15g,炒薏苡仁 30g,炒白術15g,炒雞內(nèi)金15g,焦山楂15g,焦六神曲15g,炒稻芽15g,炒麥芽 15g,陳皮 10g,綠萼梅 6g,炒白扁豆 15g,貓爪草15g。
患者龔某,女,65歲。2019年10月28日初診。患者2019年4月16日于江蘇省中大醫(yī)院行“左上肺癌根治術”,術后病理示:肺腺癌,腫瘤大小為1.2 cm×0.4 cm×0.6cm,淋巴結轉(zhuǎn)移(+),病理分期:IIIA(T1b,N2,M0)。術后化療6周期,具體方案為“培美曲塞0.8g d1+卡鉑450mg d2,21d/周期”。放療23次。2019.09.27復查胸部CT示:①左上肺腺癌切除術后,左肺滲出,左肺上葉改變,放射性肺炎可能,左肺多發(fā)條索灶。②左肺散在小結節(jié)??滔拢嚎人灶l作,痰多質(zhì)稀,神疲氣短,胸部隱痛,納尚可,夜寐一般,二便調(diào)。舌淡,苔薄白,脈細。西醫(yī)診斷:左肺癌術后。中醫(yī)診斷:肺癌(肺脾氣虛證)?;颊甙Y狀結合影像學表現(xiàn)考慮為肺癌放療后引起的放射性肺炎,辨證屬肺脾氣虛證,治以補益肺脾,益氣化痰之法。擬方:太子參15g,生山藥 15g,酒黃精 15g,炒薏苡仁 30g,炒白術15g,炒雞內(nèi)金15g,焦山楂15g,焦六神曲15g,炒稻芽15g,炒麥芽 15g,茯苓 10g,陳皮 10g,綠萼梅 6g,百合15g,郁金 10g,醋五味子 10g,玉竹 10。每日 1 劑,水煎服,早晚分服,共14劑。方解:太子參、黃芪補益肺氣,黃精、山藥、玉竹養(yǎng)陰生津潤肺,炒薏苡仁健脾以補肺,炒雞內(nèi)金、焦楂曲、炒谷麥芽顧護胃氣、益氣和胃,郁金解郁開竅,五味子斂肺止咳。
二診:2019年11月13日。患者服用一診方半月,咳嗽較前緩解,咳痰量減少,氣短較前稍好轉(zhuǎn),胃納欠佳,寐欠佳,小便可,大便微溏。舌淡紅,苔薄白,脈細。二診時咳嗽、痰多、氣短諸癥較前緩解,可見患者肺氣虧損得以緩解。擬原方加減,在原來基礎用藥上加用芡實、炒白扁豆健脾化濕,訶子斂肺止咳。
三診:2019年12月24日?;颊叻枚\方1月,咳嗽咳痰明顯減少,偶有氣喘,胃納改善,寐可。舌淡紅,苔薄白,脈細?;颊叻派湫苑窝椎幕景Y狀明顯好轉(zhuǎn),影像學方面,左肺仍有少量滲出,擬2診方基礎上加用豬苓15g,路路通15g,楮實子10g淡滲利水。
在王教授的臨床案例中可以看到放射性肺炎的中醫(yī)辨證治療效果明顯,減輕了病人的痛苦。中藥飲片不僅能夠減少放射性肺炎病人對抗生素的依賴,通過降低副作用帶來的傷害,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思考的是,目前中醫(yī)藥綜合治療放射性肺炎多是在患者臨床確診或者產(chǎn)生不適癥狀之后就診,關于提前預防放射性肺炎額發(fā)生研究方面很少有成果。中醫(yī)可根據(jù)“治未病”的理念,結合患者的體質(zhì)以及具體病情,在放射治療前進行中藥輔助預防,盡量避免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尚且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