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冉,王曉梅,齊慶,于靜,金明秀
1.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2;2.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32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常見的風濕免疫系統(tǒng)疾病,是以骶髂關節(jié)和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以骶髂關節(jié)、脊柱韌帶附著點炎癥為特征性病理改變,以骶髂關節(jié)、脊柱僵痛甚至強直變形為主要癥狀,以青壯年男性為主要患病人群的慢性進展性疾?。?-2]。AS病因尚不明確,考慮可能與遺傳、感染、環(huán)境、免疫、藥物等因素有關,與HBL-27呈強關聯(lián)性[3]。AS具有起病隱匿、病程漫長、不可根治的特點,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AS發(fā)病率為0.22%[4],45歲以后發(fā)病患者占總數(shù)的5%左右,致殘率為15%~20%[5],給患者及患者家屬的日常生活帶來痛苦與不便,因此,抓住最佳治療時機并及時干預對本病治療尤為重要。
金明秀是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級名老中醫(yī),全國示范導師,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風濕病學科帶頭人。金明秀教授從醫(yī)近50載,醫(yī)教嚴謹,學驗俱豐,擅用中醫(yī)藥治療風濕類疑難雜癥。余有幸列其門下,從師侍診,獲益良多,現(xiàn)將其治療AS經(jīng)驗探析如下,以饗同道。
以“證候相似、病因病機相似”的原則對AS病名進行考辨可知,古籍中所載的“痹癥”“大僂”“骨痹”“竹節(jié)風”“腎痹”“髀痹”“龜背風”等均可歸屬本病范疇。本病首載于《黃帝內經(jīng)·素問》,“陽氣者……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曰骨痹”“腎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薄秱s病論》中有“背痹”之名,清代董西園《醫(yī)級》中有“腰痹”之名。焦樹德教授主張將AS命名為大僂[6],路志正教授在《痹病論治學》中將AS命名為龜背風,二者均多見于疾病中晚期。該期患者脊柱呈前屈姿勢以減輕疼痛,此期一旦形成無法逆轉。婁多峰教授將AS命名為骶痹[7],多見于AS患者骶部證候明顯,外周關節(jié)僵痛不顯者。筆者通過跟師學習發(fā)現(xiàn),金明秀教授認為本病不同階段與痹癥、骨痹、骶痹、大僂均相關,故不作考究。
歷代醫(yī)家對AS病因病機的分析各有千秋,但總的來說都離不開“虛”“邪”“瘀”三種因素?!疤摗敝刚龤馓澨摚吨T病源候論》曰:“若虛受風……故令背僂?!睓C體正氣虧虛,衛(wèi)外不固,邪氣易侵襲機體,無力抵御外邪,脊柱關節(jié)受之則發(fā)為背僂。正虛又分為腎虛與督脈虛?!毒霸廊珪ぱ础吩疲骸把醋C……屢發(fā)不已者,腎之虛也。”指出腎虛為腰痛之本,腰痛為AS發(fā)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腰部亦為督脈循行所過,《靈樞·決氣》云:“督脈,循脊,入骶。”因而AS的發(fā)生與督脈關系密切。《素問·骨空論》云:“督脈為病……腰痛不可以轉搖?!薄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云:“凡人之腰疼……其督脈必虛?!保?]《東醫(yī)寶鑒》載:“中濕背傴僂……督脈虛也?!保?]可見,督脈虛可致腰痛、脊強、背傴等癥狀?!靶啊敝父惺芡庑?,《素問·痹論》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不與風寒濕氣合,故不為痹?!标U明機體感受風寒濕熱之邪在本病發(fā)生中的重要性,其可直接導致本病的發(fā)生。風、寒、濕等外邪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其中,風邪盛發(fā)為行痹,寒邪盛發(fā)為痛痹,濕邪盛發(fā)為著痹,三者可能單獨發(fā)病,也可同時發(fā)病?!梆觥敝妇貌∩?,古代醫(yī)家早在《黃帝內經(jīng)》時期就認識到無論何疾,久病必瘀。《素問·痹論》云:“病久入深,榮衛(wèi)之行澀,經(jīng)絡時疏,故不通?!贝瞬煌ǎ銥轲鲅杞j而致不通,清代王清任在此基礎上提出“痹癥有瘀血”學說,因久痹化瘀,瘀血阻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發(fā)而為痹,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妒颐劁洝け臣构峭础吩疲骸凹贡彻峭凑摺粯s則痛?!保?0]蓋舊瘀不祛,新血難生,氣血虧虛,不能榮于腰骶部,不榮則痛,也可發(fā)為痹病。
金教授認為,AS的病因不外乎內外兩種:外因為六淫之邪侵襲機體,以寒邪侵犯腎督為主;內因為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而致正虛,正虛以腎虛為著,腎虛又分為腎陰虛、腎陽虛、腎氣虛。正虛與邪實相互作用,寒濕之邪趁機侵犯腎督,客于筋脈骨節(jié)之中,氣血運行不暢,瘀阻于脊背,故不通則痛。金教授認為,AS以中軸關節(jié)為病,病位首先責之腎與督脈,主要病機為腎虛督寒。腎精虧虛,督脈受損,邪因虛侵,痰、瘀、寒痹阻經(jīng)絡,深入骨髓,則中軸關節(jié)僵痛,邪氣逐漸入里加重,導致脊柱畸形致殘。腎為人體先天之本與陰陽之本,若腎陽虧虛,失于溫煦,風寒濕之邪侵襲,則脊柱僵硬、項直,腰背疼痛;若腎陰不足,腎精無以化生,腎主骨生髓功能受影響,骨代謝異常,脊柱關節(jié)不能屈伸、不耐作勞;若腎氣虧虛,無以推動氣血運行,日久生瘀,瘀阻經(jīng)絡,故不通則痛。腎虛日久可累及其他臟腑,若腎虛及脾胃,脾胃不能化生水谷精微,不能濡養(yǎng)脊柱關節(jié),不榮則痛;若腎虛及肝,肝腎同源,精血互化,肝主筋,筋脈失于濡養(yǎng),不榮則痛;肝失疏泄,氣聚化瘀,瘀阻經(jīng)絡,不通則痛。督脈總督十二經(jīng),為“陽脈之?!保矫}功能的發(fā)揮有賴于腎中陽氣的溫煦,督脈感邪受寒,陽氣被遏,內不能充養(yǎng)腰腹,外不可溫煦肌表,故見“項如拔”“腰似折”“腘如結”“髀不可以曲”“腰不可以伸”等AS特征性表現(xiàn)。綜上所述,金教授強調本病雖由多種病因導致,但總屬本虛標實,以腎虛督寒為基本病機,臨床治療應注意審證度因、標本兼治。
AS為中醫(yī)治療的優(yōu)勢病種之一[11]?,F(xiàn)代醫(yī)學治療AS的藥物主要有非甾體類抗炎藥、免疫抑制劑及生物制劑等。前兩者為保守治療藥物,臨床效果不佳;后者價格昂貴,患者依從性差,很多患者因經(jīng)濟原因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AS以腎虛督寒證為主,雖然患者有時可表現(xiàn)為以痰濕證或血瘀證為主的實證,但腎虛督寒為AS的主要矛盾與癥結所在,故金教授將補腎強督法貫穿AS治療始終。金教授根據(jù)本病病因病機,自擬金明秀補腎強督湯治療AS[12],療效滿意。金明秀補腎強督湯藥物組成為:淫羊藿、杜仲、山藥、熟地黃、黃芪、白芍、山萸肉、茯苓、紅花、赤芍、骨碎補、補骨脂、狗脊、葛根、姜黃、伸筋草、防風、青風藤、莪術、龍骨、焦神曲、透骨草、土鱉蟲、延胡索、地龍。本方特色可總結為以下三點。
3.1 協(xié)同作戰(zhàn),共奏其效本方兼具補虛藥、祛風濕藥、利水滲濕藥、活血化瘀藥、發(fā)散風寒藥、消食藥等,金教授稱為“一個團隊在作戰(zhàn)”,中藥湯劑多靶點治療疾病的優(yōu)勢也顯現(xiàn)于此。金教授認為,機體氣血津液運行不息、通暢無阻的根本原因是陽氣具有溫煦推動功能,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這與《景岳全書》中“唯高明見道之士,常以陽衰根本為憂?!庇挟惽ぶ帯7街幸匝a陽藥淫羊藿為君藥,本品具有補腎陽、堅筋骨、除風冷、易氣力之功效,正如《本草綱目》言淫羊藿既“養(yǎng)血益陽,強筋健骨”,又“治一切虛損”。黃芪、白芍、山萸肉、茯苓、澤瀉、防風、紅花、青風藤等8味藥為金教授治痹基礎方,祛邪扶正、活血通絡之法為金教授治痹基本大法,方解不在此做論述。除此之外,方中內含六味地黃丸之組成,因本病熱象不顯去澤瀉,余組成不變。
3.2 對藥應用,必不可少方中暗含多組藥對,如黃芪與白芍、紅花與赤芍、骨碎補與補骨脂、青風藤與莪術、狗脊與葛根等[13],藥對是指兩個藥物配伍應用,具有減毒、糾偏、增效的作用。黃芪被譽為“補氣之長”,善治氣虛血滯導致的關節(jié)痹痛、麻木,白芍養(yǎng)血柔肝,可緩痹證之僵痛、麻木,兩藥合用可調節(jié)免疫、抗感染止痛以減慢病程。如若病情已經(jīng)進展到中晚期,出現(xiàn)中軸關節(jié)腫脹變形,金教授常用大劑量的紅花與赤芍配伍,共奏活血和絡、祛瘀通經(jīng)之功。兩藥一溫一寒,一辛一苦,既可使經(jīng)絡得通,瘀血得散,又不損傷胃氣,耗傷津液。該病緩解期,金教授常將骨碎補、補骨脂兩藥配伍,以助君藥淫羊藿,共補命門之火。腎陽虛衰始終為本病發(fā)病的關鍵因素,骨碎補入腎經(jīng),補骨脂也入腎經(jīng),相輔相成,《本草綱目》載:“補骨脂治腎泄,暖丹田,通命門,斂精神?!保?4]既避免了耗傷腎水之弊,又達到溫陽補腎的目的,兩藥合用對緩解期出現(xiàn)的頸肩、腰背、膝骨關節(jié)痿軟無力癥狀效果甚佳?!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云:“狗脊……主腰背痛,周痹,頗利老人?!薄秱s病論》中曾多次提到葛根對“項背強幾幾”“脊強反折”“骨節(jié)煩疼”均有顯著療效。故金教授認為,狗脊與葛根合用可疏外調內,通督補腎,既能散郁于陽明之邪,又能清少陰濕熱,使督脈通達,腰脊舒展。金教授還常用青風藤與莪術配伍治療青壯年AS,因青風藤最大的不良反應是易引起機體致敏,而青壯年免疫系統(tǒng)完善,不易致敏?,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認為,青風藤中含30多種生物堿[15-16],青風藤堿屬嗎啡類生物堿,抗感染鎮(zhèn)痛效果好且無藥物依賴性。除此之外,本品還參與調節(jié)體液免疫、細胞免疫等多種免疫活動。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莪術同樣具有抗感染止痛作用,其機理主要為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血流動力學改變。兩藥合用,活血而不傷正,破瘀而不留邪。
3.3 替品入藥,同樣療效野生動物入藥已經(jīng)明確被法律禁止,尋找新的藥物替代品也迫在眉睫。治療風濕痹證效果最佳、最常用的兩味藥為虎骨、穿山甲,虎骨味辛溫,入肝腎經(jīng),具有祛風寒、堅筋骨、鎮(zhèn)驚之功。金教授選擇用龍骨代替虎骨,輔透骨草取其通經(jīng)透骨之效,引藥入經(jīng),兩藥合用,治療因肝腎不足所致骨失養(yǎng),筋萎骨廢,屈伸不利等。炒神曲性辛溫,歸脾胃經(jīng),取其護脾胃助磨食之功,助龍骨、透骨草物盡其用。除此之外,穿山甲[17]也是一味來源于野生動物的藥材,本品可治風痹強直疼痛,內透臟腑,外達經(jīng)絡,搜風祛濕,活血祛瘀力強。金教授發(fā)現(xiàn),蟲類藥具有與穿山甲相類似的功效,如土鱉蟲、地龍等,且取材方便,經(jīng)濟實用,但需配伍甘草應用,以減輕蟲類藥毒性,防治藥物過敏,防止寒涼之性損傷脾胃。
金教授根據(jù)遼寧地區(qū)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以時間醫(yī)學理論為基礎,提出春秋季防治風濕病的療法,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風濕病科也依據(jù)該理論做過春秋分中藥穴位貼敷治療腎虛督寒型AS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該方法用藥安全、療效肯定[18]。中醫(yī)認為,天地萬物生長、變化、消失皆有規(guī)律可循,因此,金教授十分重視防治時間。春季人體陽氣生發(fā),為一年四季最易感邪之時,此時邪氣亦藏于體內隨時準備蓄勢待發(fā),若此時借助春季陽氣漸漲之勢,結合養(yǎng)生之道對疾病進行干預,若干預得當,可保全年無虞。秋季是人體陰陽轉換之時,陰寒內生,腎虛督寒程度加重,此時應使用補陽藥及補陽療法固護陽氣,控制病情延緩疾病進展。金教授認為,春秋季節(jié)為預防與治療AS的最佳時機,并提出春秋季治療風濕病療法,可以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效果。
除此之外,金教授深諳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且東北地區(qū)地理位置均屬寒區(qū),囑患者注意生活起居,避免長時間于寒冷地點作業(yè),調整心態(tài),樹立信心,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以八段錦[19]、游泳[20]等運動為最佳,否則將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