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癌毒理論淺談解毒法在大腸癌中的應用*

      2021-04-17 20:24:33李時超王杰崔益雯李五生殷佩浩陳騰
      河南中醫(yī) 2021年8期
      關鍵詞:癌毒腸癌扶正

      李時超,王杰,崔益雯,李五生,殷佩浩,陳騰

      1.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yī)院,上海 200062;2.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四川 瀘州 646000

      在我國,大腸癌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發(fā)達地區(qū),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位居肺癌之后,為消化道腫瘤的第1位[1-2]。目前,我國大腸癌5年生存率仍較低,即使經(jīng)過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60%[3]。中醫(yī)藥治療大腸癌具有延長患者生存期、降低化療耐藥性,減輕化療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等優(yōu)勢[4]。癌毒學說是中醫(yī)藥治療腸癌的重要指導思想,中醫(yī)解毒法在癌毒理論的指導下廣泛應用于腫瘤疾病的治療,且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本文基于癌毒理論淺談解毒法在大腸癌中的應用,以期進一步提高中醫(yī)藥治療大腸癌的療效。

      1 解毒法的理論基礎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毒”的概念歸納為對人體有損害的物質(zhì),毒理學中的解毒之義在于應用生物、物理、化學等手段降低或消除有毒物質(zhì)對機體的損害。中醫(yī)解毒法的概念則不僅局限于以上之義,而且具有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

      1.1 “毒”的含義“毒”具有以下三種含義:其一:“毒”泛指藥物或藥性,在漢代以前“毒藥”作為治病藥物的總稱,如《周禮·天官》曰:“醫(yī)師聚毒藥以共醫(yī)事?!彪S后“毒”逐漸引申為藥性,包括藥物的偏性、藥物作用強弱和不良反應等含義,《類經(jīng)·疾病類》云:“藥以治病。因毒為能,所謂毒者,以氣味之有偏也?!保?-6]其二:“毒”指病名,是感受各種毒邪所導致某類疾病,如《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首次提出陽毒和陰毒的病名,《諸病源候論》更是記載了大量與毒相關的病名,如蠱毒、藥毒、蛇獸毒和雜毒等[7]。其三:“毒”指病因及病理產(chǎn)物,代指一切病因的總稱,如《素問·刺法論》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避其毒氣?!薄岸尽笔侵虏≈暗闹匾糠?,具有酷烈、暴戾、穢濁等特性,能導致機體嚴重的陰陽氣血失調(diào)。如《素問·五常政大論》曰:“夫毒者,皆五行標盛暴烈之氣所為也”[8]。

      1.2 中醫(yī)解毒法的含義中醫(yī)解毒法屬于傷寒治法八法之一的消法,首見于《金匱要略》,《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并治》曰:“凡煮藥飲汁以解毒者……宜冷飲之。”以告誡后世解毒藥宜冷飲。在宋朝,“毒”作為病因與病位、病性術語參與病機的構成,產(chǎn)生了相應的治法,進一步拓展了解毒法的內(nèi)涵。如《外科精要》云:“神異膏乃解毒生肌之良劑。若毒既解而肌不生,當治其內(nèi),不可泥為有余之癥,率用攻伐,以致毒在內(nèi)者不能發(fā)散……”明清時期,隨著溫病學的快速發(fā)展,溫熱疫毒論逐漸成為主流學說,溫病之“毒”多賦予了陽熱屬性,創(chuàng)造了大量與“毒”相關病機、方藥的論述,豐富了解毒法的內(nèi)容,治法如清熱解毒法、涼血解毒法、活血解毒法、益氣解毒法等,方藥如黃連解毒湯、葛根解毒湯、五味消毒飲、普濟消毒飲等[9]。該時期系統(tǒng)地建立了解毒法在“毒”學理論指導下的完整“理法方藥”體系,促進了解毒法在臨床實踐中的廣泛應用。

      解毒之“毒”在于毒邪、毒病、藥毒及一切有害之物,而“解”在說文解字之義:“判也。從刀判牛角?!北玖x表示用刀把牛角剖開,“解毒”之義指運用各種手段將亂麻般的毒邪分解、祛除。解毒法的本質(zhì)是解除毒邪,其治療須以辨明毒因、辨清證候為本??傊?,解毒法是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以辨清病因病機、確立證候為基礎的辨毒論治[10]。

      2 基于癌毒理論的大腸癌病因病機

      癌的概念首見于宋代《仁齋直指方》:“癌者,上高下深,巖穴之狀,顆顆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癌毒”則是基于現(xiàn)代醫(yī)學對癌癥的認識結(jié)合傳統(tǒng)“毒”概念的產(chǎn)物,該概念是現(xiàn)代中醫(yī)對癌癥病因、病機的高度凝練后做出的歸納。癌毒理論認為,癌毒來源于外部環(huán)境和機體內(nèi)生之毒,是誘導癌癥的一類特異性致病因子,它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產(chǎn)物,其產(chǎn)生與痰、瘀、熱、濕、風、寒等非特異性病因兼夾膠結(jié),進而釀生痰毒、瘀毒、熱毒、濕毒、風毒、寒毒等毒邪,損害臟腑,耗精傷血,伐正削形,終至邪毒損正,正虛毒戀,癌毒在至虛之處留著而滋生,與相關臟腑親和化而成形,驅(qū)動著腫瘤的發(fā)生、增長、復發(fā)、轉(zhuǎn)移,具有隱匿性、兇頑性、流竄性、損正性、難消性等致病特點??傊撌前┒拘纬傻南葲Q條件,各種毒邪是致癌的重要因素,在臟腑功能失調(diào),氣血失常的基礎上,癌毒才能在機體內(nèi)被誘導發(fā)展成癌?。?1-13]。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來看,癌毒的實質(zhì)就是異常增殖和分裂的惡性腫瘤細胞[14]。

      大腸癌屬于中醫(yī)學“腸覃”“積聚”“癥瘕”“臟毒”“鎖肛痔”等范疇。病因包括:①正氣虧虛,如《諸病源候論》言:“積聚由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受于風邪,搏于臟腑之氣所為也?!雹谇橹臼д{(diào),如《外科正宗·臟毒論》曰:“又有生平性情暴急,縱食膏粱或兼補術,蘊毒結(jié)于臟腑,炎熱流注肛門,結(jié)而為腫?!雹酆疁厥Ч?jié)、濕邪浸淫腸道,如《靈樞·水脹》中記載:“腸覃者,寒氣客于腸外,與衛(wèi)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癖而內(nèi)著,惡氣乃起,息肉內(nèi)生。”④飲食不節(jié),如宋代竇漢卿《瘡瘍經(jīng)驗全書》言“臟毒者……或飲釅戾之酒,或食五辛炙煿等味,蓄毒在內(nèi),留積為癰”等[15]。

      正虛和癌毒是大腸癌病機中的兩個關鍵因素,正虛如《中藏經(jīng)·積聚癥瘕雜蟲論》所言:“積聚癥瘕……皆五臟六腑真氣失,而邪氣并,遂乃生焉?!卑┒居秩纭吨胁亟?jīng)》所曰:“夫癰疽瘡腫之所作也,皆五臟六腑蓄毒不流則生矣,非獨榮衛(wèi)壅塞而發(fā)者也。”因此,大腸癌的病機為本虛標實,表現(xiàn)為正虛毒盛。脾胃虛弱,氣血生化無源,正氣虛弱,癌毒內(nèi)生,脾虛濕聚,膠著癌毒,留結(jié)經(jīng)絡,氣行阻滯,津液輸布失常則內(nèi)生痰,血液運行失常則化作瘀,毒、濕、痰、瘀結(jié)為癌毒,蘊結(jié)腸腑脂絡,損正傷精,郁而化熱,傷津秏液,灼傷脈管、膜原,癌毒隨氣血運行而流注不同部位,播散全身。總之,正如《醫(yī)宗必讀·積聚》言:“積之所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正氣與邪氣,勢不兩立,一勝則一負,邪氣日昌,正氣日削,不攻去之,桑亡從及矣?!蹦c癌的病機歸納為正虛為本,濕熱癌毒瘀結(jié),癌毒貫穿大腸癌發(fā)病過程中的始終,因而“解毒”當為大腸癌治療的首要之法[16]。

      3 解毒法治療大腸癌

      尤在涇在《傷寒心典·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言:“毒者,邪氣蘊蓄不解之謂?!币蚨拘爸虏?,法當解毒?!兜は姆āぞ矶つc風臟毒》論述:“臟毒者,蘊積毒久而始見”,癌毒是腸癌的主要發(fā)病原因,因而解毒法應當貫穿于腸癌的整個治療過程中。

      3.1 清熱解毒法癌毒蘊結(jié)經(jīng)絡,久則郁而化熱,熱隨毒生,毒為熱源,熱、毒雜合;癌毒亢奮,添火加薪,癌毒休息,熱入灰土,癌毒祛除,釜底抽薪,總之,癌毒不休,熱毒不減,癌毒不除,熱毒不去,火熱之毒是癌病活動的重要表現(xiàn),如宋代《衛(wèi)濟寶書》所言“癌疾初發(fā),卻無頭緒,只是肉熱痛?!睙岫緸榘┘毎顒庸δ艿捏w現(xiàn),癌細胞具有高代謝的特點,需要攝取更多的能量來維持癌細胞的增殖,因而通過PET/CT觀察可疑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可以判斷組織的良性或惡性[17]。

      現(xiàn)代研究表明,大部分清熱解毒中藥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促進腫瘤細胞凋亡、調(diào)控細胞內(nèi)信號等作用[18],能促進癌細胞進入靜息狀態(tài)。同時部分清熱解毒方劑還能夠通過改善腸道菌群、改善腫瘤微環(huán)境、協(xié)助增強抗腸癌的作用[19-20]。清熱解毒類中藥常常應用于腸癌處方之中,比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山慈菇、紅藤、白頭翁、藤梨根等中藥,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片仔癀、六神丸等方劑和中成藥。值得注意的是清熱解毒類藥物苦寒,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應慎用或者反佐溫里藥,避免損傷正氣。

      3.2 祛濕解毒法濕毒是腸癌最容易伴隨的病因,大腸位居臟腑之下部,主津液為傳導之官,濕邪重濁黏滯,易趨于下,故外侵、內(nèi)生之濕易附于腸,易與熱、痰、瘀、毒膠結(jié),纏綿遷延。祛濕解毒法可以通過燥濕、化濕、利濕等方法將濕毒祛除,常用的燥濕中藥如黃連、黃柏、黃芩、苦參等;化濕藥如藿香、佩蘭、砂仁、蒼術、厚樸、豆蔻等;利濕藥如茯苓、薏苡仁、澤瀉等[11]。《黃帝內(nèi)經(jīng)》病機十九條指出:“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币虼?,祛濕常常需健脾,有學者報道,應用健脾祛濕解毒復方治療晚期腸癌患者,能減輕患者化療反應,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21]。

      3.3 攻毒解毒法濕、痰、瘀為陰邪,三者與毒邪結(jié)為至陰之癌毒,深居體內(nèi),非攻不破,攻毒之法采用峻烈之品強攻癌巢,解除毒疴,是最為劇烈之解毒法。辛味能散能行,熱能溫里散寒,攻毒之法多采用大辛大熱之品,該類藥物分布于動物藥、礦物藥、植物藥等,大多具有毒性。常用動物藥如蟾酥、全蝎、僵蠶等,植物藥如細辛、川楝子、附子、吳茱萸、半夏、天南星等,礦物藥如硫磺、鉛丹[22-23],代表方劑如蟾酥丸、小金丸等。由于攻毒藥物的毒性,臨床使用過程應根據(jù)患者的身體情況,從小劑量開始使用,同時選擇適當?shù)呐谥苹蚺湮榉椒ㄒ詼p緩其毒性,也可采用現(xiàn)代提取的辦法,提取有效抗癌成分,減少或消除毒性,擴大其臨床使用范圍。以蟾酥為例,具有解毒之功,但藥性為大毒,臨床中僅少量入丸劑外用,通過現(xiàn)代方法提取和分離,發(fā)現(xiàn)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腫瘤、免疫調(diào)節(jié)、減輕癌痛、逆轉(zhuǎn)化療耐藥等多種作用[24],可達到“解毒”“排毒”“消毒”的功效,在癌癥的治療中具有很大的潛力。因攻毒解毒藥物多力大性猛,易損傷脾胃,使用過程應顧護脾胃之氣,中病即止,以防削伐正氣[25]。

      3.4 排毒解毒法《靈樞·百病始生》云:“是故虛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膚,皮膚緩則腠理開……則傳舍于絡脈……傳舍于經(jīng)……傳舍于輸……傳舍于伏沖之脈……傳舍于腸胃……傳舍于腸胃之外,募原之間,留著于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敝v述了“虛邪”經(jīng)過人體網(wǎng)絡通道(腠理、絡脈、經(jīng)、輸、伏沖之脈、腸 胃、募原之間、脈)成積的過程,這些通道也是癌毒出入的通道。因此,排毒解毒法是通過采取開泄腠理、疏滌五臟、活血化瘀、行氣導滯、通導大便、疏利小便等法,利用人體自然的氣道、汗道、血道、食道、尿道、糞道等為毒邪提供出路,排出癌毒。解毒能去毒之依附,分解毒邪,排毒能針對不同部位和性質(zhì)的毒邪,就近引導,給毒以出路,二者相輔相成,能發(fā)揮事半功倍的效果[26]。

      六腑以通為用,大腸為傳導糟粕之官,大腸癌既有有形之積造成的梗阻狀態(tài),也有無形之聚影響腸腑的氣機升降。因此,治療過程中可配伍潤腸通下藥,如仁類藥物使癌毒從便道而去,以通腑解毒;活血化瘀藥如丹參、赤芍等,使癌毒離血道而去,以祛瘀排毒;行氣寬腸藥如枳殼、厚樸、木香等[27],使癌毒從下而出,以行氣排毒;滲濕利水藥如茯苓、薏苡仁、澤瀉等,使癌毒隨尿道而去,以利尿排毒。有學者發(fā)現(xiàn),祛瘀解毒湯可通過抗氧化應激作用以預防腸癌的發(fā)生[28]。

      3.5 扶正解毒法正虛是癌毒致病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術后,放療、化療、靶向治療期間及癌癥晚期人體正氣虧損嚴重,扶正之思想應貫穿于腸癌治療的始終。正氣主一身之陽氣,陽能治陰病,“扶正”通過補益氣血、調(diào)和陰陽、健脾益腎等方法來扶助人體之正氣,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人體臟腑機能,助升人體之陽氣,以達到升陽解毒的目的,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奔匆婊鹬?,以消陰翳。《外科證治全生集》云:“世人但知一概清火以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碧嵝厌t(yī)家解毒切勿妄用寒涼藥物。因此,在大腸癌治療中應注意加入溫熱之藥以扶助陽氣、溫化癌毒,常用益氣扶正藥如人參、黃芪、山藥等,溫陽扶正藥如附子、干姜等,健脾扶正藥如白術、茯苓等,補腎扶正藥如淫羊藿、肉蓯蓉等[29-30]。

      4 解毒法在各期大腸癌中的綜合應用

      《醫(yī)宗必讀·積聚》對腸癌的分期治法有深刻的認識,其言:“初者,病邪初起,正氣尚強,邪氣尚淺,則任受攻;中者……任受且攻且補;末者,病魔經(jīng)久……則任受補?!迸R證時,多將大腸癌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解毒法應基于腸癌的分期結(jié)合現(xiàn)代醫(yī)學的治療綜合辨證使用。

      4.1 早期早期大腸癌是指腫瘤局限于黏膜層和黏膜下層,伴或不伴有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當前早期腸癌患者占比較低,據(jù)報道早期結(jié)直腸癌的診斷率低于10%[31],此期患者手術幾乎可以達到根治效果,術后可以不使用化療、增強免疫等藥物,中醫(yī)藥在調(diào)節(jié)腸道功能、術后預防復發(fā)有著重要作用。此時期機體正氣尚可,病機尚且單純,癌毒結(jié)而不亂,未入血分,實者以濕熱為主(占60.93%),虛者以脾虛為主(占56.28%)[32]。治法以祛濕解毒、清熱解毒為主,輔以健脾扶正,術后加用化瘀解毒,以滅癌毒之星火之勢。

      王倩倩等[33]在早期大腸癌內(nèi)鏡術后應用健脾化瘀湯加減口服治療4周后,發(fā)現(xiàn)中藥干預可降低內(nèi)鏡術后早期大腸癌再發(fā)率。此外,約90%的大腸癌由腺瘤發(fā)展而成[34],早期大腸癌術后仍有較高的腺瘤發(fā)生率,中醫(yī)解毒法防治術后腺瘤復發(fā)也有較好的療效。繆嫻等[35]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口服益氣解毒方可減少大腸癌術后腺瘤的發(fā)生。馬曉霖等[36]發(fā)現(xiàn)清熱解毒、健脾祛濕法可有效預防內(nèi)鏡術后多發(fā)性腺瘤性結(jié)腸息肉的再發(fā)。

      4.2 中期中期大腸癌指的是TNM分期為Ⅱ~Ⅲ期的大腸癌,此期患者治療以手術為主,輔以放療、化療。此期癌毒病機復雜,濕、痰、瘀、毒膠著,化火入血分,正氣不足,脾虛明顯?;熎陂g應以扶正解毒、攻毒解毒、排毒解毒為主,輔以祛濕解毒、清熱解毒,一則解除化療之藥毒,減輕毒副反應;二則增強化療之療效,防止復發(fā)轉(zhuǎn)移;三則顧護一身之陽氣,溫養(yǎng)全身組織器官。放療、化療結(jié)束后隨訪期間以扶正解毒、清熱解毒為主,輔以祛濕解毒、排毒解毒、攻毒解毒,以扶助人體之正氣,減少癌毒復燃的概率。

      寧為民等[37]將扶正散結(jié)解毒方運用于大腸癌患者術后化療時,發(fā)現(xiàn)可改善患者體力狀況,緩解癌因性疲乏的程度,提高生活質(zhì)量,并可調(diào)節(jié)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范越等[38]、雷彩云等[39]發(fā)現(xiàn)健脾解毒方聯(lián)合化療可明顯減輕大腸癌術后化療導致的周圍神經(jīng)病變毒性,提高臨床療效,增強機體免疫力。此外,史曦凱等[40]報道采用攻毒解毒中成藥華蟾素輔助化療的方案,能降低大腸癌術后2年、3年復發(fā)轉(zhuǎn)移率,顯著改善KPS評分,升高患者CD4+/CD8+。

      4.3 晚期晚期大腸癌有一處或者多處的轉(zhuǎn)移灶,治療以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為主,以期延長患者生存期。晚期大腸癌病機極其復雜,正氣虧損,癌毒熾盛,毒入經(jīng)脈,四處播散。中醫(yī)藥在此期須謹守病機,隨證用藥,以扶正解毒為主,輔以清熱解毒、祛濕解毒、排毒解毒、攻毒解毒,時時顧護正氣,少少予以攻毒,以達到帶瘤生存,人瘤和諧共處的狀態(tài)。

      靖琳等[41]通過聚類和關聯(lián)分析發(fā)現(xiàn),晚期大腸癌患者用藥以扶正抗癌為主,以調(diào)理脾胃、顧護胃氣為關鍵。有研究通過Meta分析總結(jié)12篇健脾解毒法治療晚期大腸癌的文章發(fā)現(xiàn),健脾解毒中藥可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緩解癥狀,減少不良反應[42]。此外具有扶正解毒功效的中成藥如參芪扶正注射液[43]、參麥注射液[44],也能提高臨床化療療效,降低化療毒副反應。

      綜上,大腸癌應堅持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的綜合治療方案,解毒法在腸癌的應用,需辨識腸癌根本的病機,認清癌毒的本質(zhì),把握正虛的前提,既要攻伐解毒,也需扶正解毒,但不可單純應用清熱解毒、攻毒解毒之品。

      猜你喜歡
      癌毒腸癌扶正
      癌毒理論研究新進展
      癌毒病機辨治體系的構建
      “癌毒傳舍”新認識及其在肺癌復發(fā)轉(zhuǎn)移防治中的應用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積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癌毒理論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
      含糖飲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腸癌風險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當心特殊腸癌的“幕后黑手”——肛瘺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2:30
      男性長期看電視更易患腸癌
      畫說中醫(yī)
      澎湖县| 高邮市| 五常市| 且末县| 稻城县| 青铜峡市| 合山市| 无锡市| 庆阳市| 沁阳市| 锡林浩特市| 怀仁县| 日土县| 额尔古纳市| 区。| 阿尔山市| 安多县| 曲阜市| 通榆县| 潞西市| 壶关县| 楚雄市| 沭阳县| 平江县| 牙克石市| 资阳市| 延长县| 德钦县| 稻城县| 莲花县| 招远市| 黎川县| 乐昌市| 南华县| 宁明县| 高安市| 炎陵县| 都兰县| 达州市| 汨罗市| 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