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霞
基于現(xiàn)代教育的成長教育環(huán)境,農(nóng)村幼兒園對于親子教育也越發(fā)關注。原生家庭的影響對幼兒的成長發(fā)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園要及時與家長建立信任和溝通,形成良好的互動,才能及時掌握幼兒各方面的情況,制定有效的措施,讓幼兒得到身心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學齡前幼兒處在身心發(fā)育的重要時期,除了在幼兒園內(nèi)接受系統(tǒng)的學前教育外,家長的有效指導和監(jiān)督也非常關鍵。由于原生家庭的特性,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導致農(nóng)村幼兒園在親子教育上一直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也對幼兒的成長發(fā)育造成了直接的影響。新課標實施后,農(nóng)村幼兒園加大了對親子教育的宣傳,提出了親子活動的教育措施。這需要家長積極配合,家園攜手共育幼兒,保證幼兒在一個良好的家校環(huán)境內(nèi)接受教育,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育。
一、有效溝通,調(diào)動積極性
在親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家長的配合是重要環(huán)節(jié)。幼兒園必須先與家長建立信任,進行有效的溝通,才能讓親子活動順利展開。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在舉行親子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園作為主辦方,要求家長參與配合的時候過于強勢,沒有兼顧每個家庭的特殊性,讓家長的心里生出厭煩之意,這會嚴重影響親子活動的質(zhì)量和效率。我們之所以要舉辦親子活動,一方面是為了拉近家長與幼兒之間的關系,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內(nèi)的成長情況;另一方面也是通過這種方式來與家長建立信任,促進有效互動。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幼師要兼顧不同家庭的特性,要對家長充分尊重,在開展親子活動之前,要征求家長的意見,確認親子活動是否可行。這樣既達到了親子活動舉辦的目的,同時也讓家長感受到了足夠的尊重和信任,為有效溝通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幼師也要通過微信群等交流軟件,向家長宣傳親子活動的意義,告知家長親子活動對幼兒成長發(fā)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長對親子活動的重視。要每日向家長報告幼兒在園內(nèi)的情況,包括生活與學習情況都要詳細說明,增進家長對幼師的信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親子活動的順利開展,充分調(diào)動家長對親子活動的積極性,愿意主動參與其中,共育幼兒。
二、融入生活,貼合本土情況
在與家長建立了信任與溝通的基礎上,在親子活動舉辦的過程中,幼師也要注意融入生活,要貼合本土情況。在以往親子活動的舉辦過程中,幼師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常常會帶領家長和幼兒到科技館或者博物館參觀。目的是好的,但是既沒有貼近生活,也不符合實際情況。輾轉(zhuǎn)之下,家長早已失去對親子活動的興趣,這對日后親子活動的開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農(nóng)村幼兒園親子活動舉辦過程中,一定要生活化。例如,在農(nóng)村,大部分家庭都會有土地,土地里種植各種蔬菜或水果,根據(jù)季節(jié)的不同,所種植的農(nóng)作物也就不同。比如,春天適合種植西紅柿、菠菜等,那么幼師就可以集中采買種子,抑或就地取材,按照家庭的特性進行蔬菜的種植,讓幼兒和家長一起“下地干活”:一方面體驗家長日常的艱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了解自己所食用的蔬菜都是這樣辛苦種植出來的,里面凝聚了辛勤的汗水,所以在日常用餐的時候要珍惜食物,不可浪費。這樣的親子活動,既融入了生活,貼合了本土情況,同時也對幼兒進行了良好的教育,讓他們切實體會,明白其中的不易。幼師也要參與其中,這樣不但可以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也可以與家長進行良好的互動,及時了解幼兒的情況,貫徹家校攜手共育幼兒的宗旨。
三、結合幼兒特點,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
在親子活動的開展中,調(diào)動家庭的氛圍尤為重要。如果只是在幼師的帶領下,家長才會積極參與其中,其余時候還是一如既往,那也就失去了家園共育的意義。因此,在結合幼兒興趣特性的基礎上,充分調(diào)動家庭氛圍才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幼師要定期舉辦“家園共育聯(lián)歡會”。幼兒的興趣特性是多樣的,有的幼兒喜歡繪畫,有的幼兒喜歡唱歌,還有的幼兒喜歡手工,那么在舉辦聯(lián)歡會的時候,可以讓喜愛唱歌跳舞的幼兒跟家長一起上臺表演,喜歡繪畫和手工的幼兒可以用自己的作品對教室進行點綴和裝飾,并且還會在其中評選優(yōu)秀作品,獲得最高榮譽的幼兒可以得到幼師的特別獎勵,以此來激勵幼兒和家長,使在課后的家庭氛圍也一直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通過這樣的方式,還可以讓幼兒之間得到有效的溝通交流,家長之間亦是如此,幼師也可以更加了解幼兒在課后的學習情況,讓家園共育的理念得到高效的實施。
在家園共育攜手幼兒的理念下,開展親子活動時,幼師要注意與家長建立信任,進行有效溝通,保證親子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這個基礎上,讓親子活動融入生活,貼近本土情況,同時,結合幼兒特性,調(diào)動家庭氛圍,貫徹家園共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