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則宣 黃任之
有位媽媽在朋友圈里傾訴,14歲的兒子彬彬最近性情驟變:思維特別活躍,和人說話時言語不停,話題還隨時切換,別人都跟不上他的談話節(jié)奏。獨處時,彬彬則會安靜地讀書、學習。兒子突然變“乖”,這與他平常的表現(xiàn)迥然不同。彬彬媽媽心里沒底,不清楚兒子怎么就成了善交流、愛學習的“好學生”。
心理醫(yī)生李教授細細了解一番,才弄清楚原來彬彬是個比較貪玩、內向少言的孩子。之前。父母和老師要采取“盯人戰(zhàn)術”,才能讓他完成作業(yè),他的學習成績也不佳。最近,他突然喜歡上了讀書,還嚷嚷著要學習書中圣賢,離家游歷一番后再做幾件大事。當父母勸說他先考完期末考試,等到暑假再去旅游時,他卻勃然大怒,把家里的茶杯都摔了。父母被搞糊涂了,趕緊帶他去了兒童心理門診。經過詳細檢查和問診,李教授發(fā)現(xiàn)彬彬罹患上了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目前正處在躁狂發(fā)作期。
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受季節(jié)和氣溫的影響比較大。夏天炎熱,人的情緒容易躁動不安,持續(xù)的高溫是該病重要的誘發(fā)因素,患者會變得躁狂。而在冬季,光照少、氣溫寒冷,人在情緒上容易體驗到壓抑、黯淡和喪失希望,則比較容易誘發(fā)抑郁。
夏季不僅要防暑,也要注意心理降溫。夏季經常會出現(xiàn)溫度超過35℃,日照時長超過12小時,濕度超過80%的高溫高濕天氣。人長時間處于這種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會因出汗多、脫水,導致電解質紊亂,增強下丘腦的情緒調節(jié)中樞的功能。如果該區(qū)域功能不夠好,就會導致機體情緒管理功能失調,令人發(fā)生情緒中暑——容易發(fā)脾氣,容易與他人發(fā)生沖突。
有的人不耐高溫,如果此時遭遇種種不如意,多重打擊之下,神經系統(tǒng)就會變得異常敏感,大腦內管控情緒和興奮的受體很容易變得不穩(wěn)定,而導致出現(xiàn)身心異常的癥狀。
彬彬體格較弱,經常被人批評,很少受到表揚和認可,因此較為低落。發(fā)病前,彬彬經常奔波往返于家—學?!a習班,在戶外行走時間較長,又累又熱,導致彬彬大腦中的情緒中樞管控能力受損。再加上父母反復說教,令彬彬心煩意亂,無法排遣內心的痛苦。急于成功和精神壓力過大這兩個導火索導致他產生躁狂情緒。
一開始,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的發(fā)病表現(xiàn)會讓別人誤以為他變“好”了:思維活躍,各種念頭和想法在大腦里飛來飛去,讓患者覺得靈感大發(fā);其言語和行為的反應速度加快,顯得敏捷且聰慧;他隨時隨地都看起來能量滿滿,甚至不需要飲食和睡眠;他甚至變得慷慨大方和決策果斷,愿意花錢和請客。但事實上,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理表現(xiàn)。如果仔細觀察這些表象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患者的思維活動缺乏一慣性,發(fā)言主題會快速切換,語言之間缺乏邏輯性;話語過多,內容空洞,言之無物;行為快捷,但丟三落四;身體亢奮,但作息紊亂難以為繼。
以上表現(xiàn)為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的躁狂相階段,這一階段的情緒狀態(tài)并不會長期持續(xù)。進入冬季或患者遭遇更大的現(xiàn)實負性刺激后,彬彬可能轉入此病的抑郁相。那時,他會心情低落、郁郁寡歡,不愿意參與社交和集體活動;對一切事務喪失興趣,不肯學習,總有無聊、空虛和無價值感;同時還伴有睡眠和進食問題,體重會出現(xiàn)較大改變,甚至產生自殺觀念或絕望無助等情緒。這些表現(xiàn)在早晨時稍輕、下午加重,晚上更為嚴重,部分患者還會產生抑郁木僵動作。
1.注意防暑降溫
盡量待在氣溫適宜的環(huán)境中,用空調和風扇等降溫,避免身體高熱。外出前要做好防曬工作,涂抹防曬霜,計劃好出行線路,避免中暑。無論身處何處,遇到何事,要做到情緒穩(wěn)定,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處理和解決。適當從事體育鍛煉,增強神經系統(tǒng)的耐受性。
2.調整飲食
夏季飲食應多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日常要多飲用綠茶、花茶、果茶等飲品,及時補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
3.加強自我情緒疏導
一方面要主動交朋友,與信任的人敞開心扉,獲得心理支持和情感接納。另一方面,要學會自我關懷,識別并恰當地表達個人情緒,用積極心態(tài)去解讀生活事件,對他人和自己多一份包容和理解。不要否定、隔離和過分壓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把它看成是一種心理需要,一種需要正視的心理情結。通過情緒急救,解除情緒中暑,增強大腦的情緒中樞功能,才能療愈自己所受到的心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