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歡
(四川衛(wèi)生康復職業(yè)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手機依賴是一種新型心理疾病,目前國內外學者對這一概念尚未達成統(tǒng)一的認識,有學者將其稱為手機綜合征、手機成癮、無手機恐懼癥、問題手機使用等。國內學者師建國[1]將其定義為個體使用手機行為失控導致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癡迷狀態(tài)。抑郁情緒是個體對環(huán)境和內在刺激的一種暫時情緒反應,主要以情緒低落為主,會對個體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2]。低年資護士是指畢業(yè)后入職3年內的護士[3],是醫(yī)院發(fā)展的新生力量與醫(yī)療隊伍的主力軍之一,也是實施護理服務的主體,處于醫(yī)療照護的第一線,承擔著大量臨床護理工作,身系患者生命與安全。然而,其對智能手機的過度依賴具有發(fā)生不良事件的風險,對患者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4-6],而其心理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護理工作質量與效率。目前,國內有關低年資護士智能手機依賴與抑郁情緒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擬通過分析智能手機依賴與抑郁情緒之間的關系,為護理管理者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提高低年資護士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參考與依據(jù)。
1.1一般資料 于2020年6-7月,采用整群抽樣法對自貢市5所三級醫(yī)院的385名低年資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1)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小于或等于3年;(2)在崗注冊臨床護士;(3)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本次調查研究。排除標準:(1)臨床實習或進修護士;(2)外出進修學習的臨床護士;(3)正在休假的臨床護士。
1.2方法
1.2.1手機成癮指數(shù)量表 該量表由LEUNG[7]于2007年編制而成,適用于14~28歲的人群,共包含17個條目,4個維度(失控性、戒斷性、逃避性、低效性)。采用Liket 5級評分法,1~5分分別表示從不、偶爾、有時、經(jīng)常、總是,總分為17~85分,得分越高,表明手機成癮傾向越高。被測試者17個條目中,若有8個條目及以上作出肯定回答,即可判定為手機成癮。其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80,信度較好。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69。
1.2.2流調中心抑郁量表 該量表由RADLOFF[8]于1977年編制而成,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抑郁癥狀測評工具,共包含20個條目,4個維度(抑郁情緒、積極情緒、軀體癥狀及活動遲滯、人際關系)。按照從“偶爾或無”到“多數(shù)時間或持續(xù)”作Likert 4級評分,其中包括4個反向計分的項目,得分大于或等于16分表示存在抑郁癥狀,<16分表示不存在抑郁癥狀,總分越高,說明抑郁的可能性越大。其Cronbach′s α系數(shù)大于0.9,重測信度為0.670,信效度較好。
1.2.3資料收集 首先與選定的各醫(yī)院護理部取得聯(lián)系,得到研究對象所在醫(yī)院、科室負責人的同意。由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向其說明研究的目的、內容、意義、問卷填寫方法、注意事項、保密性等,發(fā)放并收集問卷。共發(fā)放問卷391份,回收有效問卷385份,有效率為98.5%。
2.1低年資護士智能手機依賴狀況 385名低年資護士的智能手機依賴總分為(35.24±10.26)分,戒斷性得分為(8.61±3.88)分,失控性得分為(12.54±3.84)分,逃避性得分為(7.64±2.92)分,低效性得分為(6.44±2.49)分。
2.2低年資護士抑郁情緒狀況 低年資護士抑郁總分為(29.57±7.61)分。將本研究中的抑郁情緒各維度與全國常模組進行比較[9],結果顯示,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低年資護士抑郁情緒得分情況分)
2.3低年資護士智能手機依賴與抑郁情緒的相關性分析 低年資護士智能手機依賴總分與抑郁情緒、軀體癥狀、活動遲滯、人際關系均呈正相關(P<0.01),與積極情緒呈負相關(P<0.01),見表2。
表2 智能手機依賴與抑郁情緒的相關性分析(r)
本研究中,智能手機依賴的得分為(35.24±10.26)分,高于國內李靜等[10]的同類研究結果,低于解飛等[11]的調查結果。原因可能為醫(yī)學生與低年資護士比較,可能擁有更多空余時間去使用手機。智能手機依賴的4個維度中,得分最高的是失控性,說明低年資護士在手機上耗費大量的時間且難以自控。低年資護士大多處于從護生到臨床護士的角色轉型重要時期,面臨著工作與生活的各種壓力與挑戰(zhàn),很容易通過手機來排遣壓力。本研究結果還顯示,低年資護士抑郁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國內常模,同時高于國內學者錢淑紅等[12]及季善玲等[13]對普通大學生的調查結果,說明低年資護士存在嚴重的抑郁情緒,分析原因可能為低年資護士大多缺乏臨床工作經(jīng)驗,面對護理工作帶來的壓力和挑戰(zhàn),缺乏積極的應對措施,常常處于高度敏感與自我懷疑的情緒狀態(tài)中,形成強烈的心理落差。
本結果顯示,低年資護士智能手機依賴與抑郁情緒呈正相關,與積極情緒呈負相關,表明護士智能手機依賴程度越高,其抑郁情緒越重。該研究結果與國內學者崔光輝等[14]、李水冰等[15]對普通大學生的調查結果一致。低年資護士每天面臨忙碌而繁重的工作、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及復雜緊張的人際關系,為了躲避現(xiàn)實與緩解自己內心的壓力轉而對人性化、智能化設計的手機過度依賴,在虛擬世界中獲得自己的存在感與價值感,更容易出現(xiàn)抑郁情緒。
綜上所述,低年資護士智能手機依賴與抑郁情緒都處于較高水平,建議護理管理者應盡早對低年資護士強調過度依賴智能手機的危害,讓其合理使用手機;同時,采取相應的心理干預措施,降低其手機依賴與抑郁情緒,維持身心健康。最后,本研究由于地域的限制,只選取了自貢市5所三級醫(yī)院的低年資護士,樣本量較小,研究結果代表性欠佳,因此,建議今后可以擴大調查范圍和樣本量,并進行質性研究,使得研究結論更具代表性與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