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姍,張玲慧,張志軍,高繼霞,包憲霞,孫 潔,高曉粉,陳 燕
逐漸加重的氣流受限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主要臨床特征[1],目前COPD的病因尚不明確[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是COPD患者發(fā)生感染后的急性加重階段,也是病情進展的主要原因[3]。AECOPD患者機體多種炎性細胞被激活并釋放多種炎性介質,從而促進炎癥反應并破壞肺組織結構,產(chǎn)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4]。目前,該病的治療尚且缺乏特效藥物,普遍的臨床治療主要是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等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有研究顯示,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AECOPD的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注射液,能夠起到協(xié)同治療作用[5]。血必凈注射液是中藥制劑,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匡正固本的功效,近年來有研究人員將其應用到AECOPD的治療中?;谝陨媳尘?,本文就血必凈注射液輔助治療AECOPD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石家莊醫(yī)學高等??茖W校冀聯(lián)校區(qū)醫(yī)院就診的符合研究標準的192例AECOPD住院治療患者,按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96例。肺功能均符合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入組時2組的性別、年齡、體重、吸煙史及病程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執(zhí)行。
表1 采用不同方法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組的臨床資料比較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更新版)》[6]中診斷標準;分期為急性加重期Ⅱ~Ⅲ級[6];均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病歷資料不完整者;對研究藥物過敏者;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不符合上述入組標準或合并有其他嚴重基礎疾病者。
1.3治療方法 2組確診后均給予AECOPD常規(guī)治療,即吸氧、止咳、平喘、祛痰、抗感染、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失衡等常規(guī)治療。急性加重期Ⅲ級患者有需機械通氣指征者加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等。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呼吸、心電等基礎生命體征。平喘:使用注射用多索茶堿(黑龍江天龍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0562,規(guī)格:0.1 g),用量用法:0.2 g加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每日3次。祛痰:使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峨眉山通惠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188,規(guī)格:2 ml∶15 mg),用量用法:15 mg加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每日3次??垢腥荆菏褂米⑸溆妙^孢孟多(山東羅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5490,規(guī)格:0.5 g),用量用法:1 g加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每日4次。觀察組在上述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血必凈注射液(天津紅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140033,規(guī)格:10 ml),用量用法:30 ml加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每日3次。2組均治療2周。
1.4觀察指標及檢查方法
1.4.1臨床療效:①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退,炎性標記物水平正常,血氣指標恢復正常;②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減輕,炎性標記物水平及血氣指標基本正常;③無效:臨床癥狀未消退甚至加重,炎性標記物水平無改善,血氣指標變化不明顯[6]。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2血氣分析指標:觀察比較2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的變化,包活氧分壓(PaO2)和二氧化碳分壓(PaCO2)。檢測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后分別抽取橈動脈或股動脈血液,30 min內送檢,采用PL2200型號血氣分析儀檢測PaO2和PaCO2水平的變化。
1.4.3運動耐力:觀察比較2組治療前后6 min步行距離(6MWD),采用6 min步行指南[7]測試2組治療前后的運動耐力。測試方法:①對每例患者的每次測試,應在1天中的相同時間進行;②試驗前患者在起點旁,坐椅子休息至少10 min,核查有無禁忌證,測量脈搏和血壓,填寫記錄表,向患者介紹試驗過程;③讓患者站起,用Borg分級[8]評價患者運動前呼吸困難和全身疲勞情況;④計時器設定6 min;⑤請患者站在起步線上,從開始行走,同時啟動計時器,在30 m終點處轉身折返;⑥記下患者6 min步行距離。測試過程中醫(yī)生不能陪同,不能使用明顯暗示性或鼓勵性的語言或肢體語言;如果患者有以下癥狀:全身疲乏、頭暈、難以耐受的氣促、下肢抽搐、出冷汗,均應立即停止測試。
1.4.4炎性介質水平和細胞免疫功能:比較2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介質水平和細胞免疫功能的變化,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檢測方法:在治療前后所有患者分別抽取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高速離心后于-10℃冰箱保存,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IL-6、TNF-α,放射免疫法檢測CRP,免疫發(fā)光測定法檢測PCT;應用賽默飛Attune NxT流式細胞儀檢測CD3+、CD4+、CD8+、CD4+/CD8+水平的變化,嚴格按說明書操作步驟進行。
1.4.5不良反應:觀察、記錄并比較2組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1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分別統(tǒng)計2組的臨床療效,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534,P<0.001)。見表2。
表2 采用不同方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動脈血PaO2和PaC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動脈血PaO2水平高于治療前(觀察組:t=7.515、P=0.023;對照組:t=5.362、P=0.047),動脈血PaCO2水平低于治療前(觀察組:t=9.457、P=0.002;對照組:t=8.436、P=0.023);且觀察組動脈血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動脈血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見表3。
表3 采用不同方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2.3治療前后6MWD比較 治療前,2組6MW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6MWD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4 采用不同方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組治療前后6MWD比較
2.4治療前后血清炎性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血清炎性標志物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血清IL-6、CRP、PCT、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t=5.035、P<0.001,t=10.374、P<0.001,t=8.355、P<0.001,t=4.913、P<0.001;對照組:t=2.597、P=0.032,t=3.668、P=0.043,t=2.057、P=0.038,t=6.330、P=0.028);且觀察組血清IL-6、CRP、PCT、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采用不同方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標志物水平比較
2.5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CD3+、CD4+、CD4+/CD8+均較治療前升高,CD8+較治療前降至正常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t=-75.791、P=0.019,t=-12.799、P=0.003,t=22.456、P<0.001,t=-33.537、P=0.008;對照組:t=-54.906、P<0.001,t=10.427、P=0.001,t=11.063、P=0.016,t=-8.043、P=0.012);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P<0.01)。見表6。
表6 采用不同方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2.6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過程中,除觀察組1例出現(xiàn)皮疹,經(jīng)抗組胺治療好轉外,其余無不良反應出現(xiàn)。
COPD作為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為其主要特點,隨病情進展氣流受限呈進行性加重,氣道長期異常炎癥反應是其主要特征。長期異常炎癥反應導致支氣管黏膜杯狀細胞增多,纖毛系統(tǒng)受損,黏膜下腺體增生肥大,氣道分泌物增多[9]。AECOPD是COPD急性加重期,主要誘發(fā)因素是感染,此時炎癥反應進一步加重,表現(xiàn)為痰量增多,呈膿性或黏液膿性,患者咳嗽、咳痰,纖毛系統(tǒng)受損排痰能力減弱,甚至引起氣道阻塞,通氣功能進一步下降,甚至引起呼吸衰竭進而危及生命。近年來,國內外大量學者對AECOPD的治療方案進行了深入探索,發(fā)現(xiàn)在急性加重期抑制氣道炎癥反應,能改善患者通氣功能[10-12]。并且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西醫(yī)抗感染藥物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注射液治療AECOPD,能起到協(xié)同抗炎效果,提高通氣功能[6]。血必凈注射液是一種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是當歸、紅花、赤芍、丹參、川芎等,具有強效抗內毒素、減少內源性炎性介質產(chǎn)生以及保護機體組織器官的作用,從而對AECOPD患者起到很好的抗炎和改善通氣功能效果[13-15]。
一般情況下,如果對于AECOPD患者針對性的用藥治療,能在藥物作用機制下,改善臨床癥狀從而促進身體功能恢復[16]。本研究在AECOPD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等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血必凈注射液以期增強療效。本研究中,應用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是否消退、炎性介質水平是否正常、血氣指標是否恢復作為衡量AECOPD治療是否有效的標準,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79%(91/96),高于對照組的79.17%(76/96);治療后,2組血清炎性介質IL-6、CRP、PCT、TNF-α水平均有下降,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另外治療后,2組動脈血PaO2、PaCO2水平均有所改善,觀察組依然優(yōu)于對照組,并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充分證實在臨床常規(guī)治療AECOPD基礎上加用血必凈注射液,能夠改善臨床癥狀、減少機體炎癥反應,效果肯定。分析其原因,應該是血必凈注射液有效成分紅花色素A、丹參素、川芎嗪、芍藥苷等具有活血化瘀、疏通脈絡、潰散毒邪的作用,血必凈發(fā)揮了強效的抗內毒素作用,使內源性炎性介質的產(chǎn)生減少,進一步抑制了呼吸道炎癥的級聯(lián)效應,發(fā)揮了強大的抗炎作用,達到了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6MWD是人體運動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判斷心肺疾病患者運動功能狀態(tài)最常用的試驗指標。本研究中,治療前,2組的6MW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2組6MWD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血必凈注射液輔助治療能夠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狀態(tài),并改善生活質量和增加運動耐力。
在生物機體免疫系統(tǒng)內,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細胞由骨髓產(chǎn)生、在胸腺內發(fā)育成熟,通過淋巴和血液循環(huán),分布到全身的免疫器官和組織,發(fā)揮正常的免疫功能。按照免疫應答中的不同功能,T淋巴細胞被分成若干亞群,其功能主要是介導細胞免疫和抑制體液免疫[17]。當各淋巴細胞亞群數(shù)量及功能異常時,即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從而產(chǎn)生一系列相關的病理變化。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免疫功能異常與AECOPD患者疾病的進展和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從而影響患者預后[12,18-20]。AECOPD常表現(xiàn)為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4+/CD8+低于正常值,而CD8+高于正常值,所以單純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等臨床常規(guī)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癥狀,但不能改善預后。本研究中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血必凈注射液,治療后,2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且觀察組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足以證明血必凈注射液能夠改善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本研究也關注了治療過程中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在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也可能與臨床樣本數(shù)不足有關,以后會加大樣本量以取得更安全的臨床證據(jù)。
綜上研究結果表明,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AECOPD的基礎上加用血必凈注射液,不僅可提高臨床療效,還可改善患者運動耐力,降低血清炎性介質水平,以及改善細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