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川
(吉客傳動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江蘇 蘇州 215027)
城市客車、旅游客車匹配的低入口[1]前橋,不僅要承載整車重量,還要實現車輛的轉向等功能,承受制動過程中的軸荷轉移。因此,其安全性要求很高,而其工字梁的垂直彎曲疲勞試驗是驗證其疲勞壽命的重要手段[2]。
某低入口客車的前橋額定載荷為7 t。用該前橋的5根工字梁進行臺架試驗時[3-4],其中2根在42萬次時于不同部位出現斷裂,如圖1所示。這2根工字梁疲勞壽命偏低,不符合QC/T 483—1999《汽車前軸疲勞壽命限值》[3]中B50壽命≥70萬次的評判要求。其余3根均通過70萬次疲勞試驗而未發(fā)生斷裂失效。
1#工字梁
2#工字梁
根據QC/T 531—1999《汽車前軸臺架疲勞壽命試驗方法》[4]的要求,對臺架試驗的輸入參數進行核對,均符合要求,試驗如圖2所示。試驗的輸入參數見表1。
(a)前橋疲勞測試
(b)試驗正弦波載荷
表1 試驗輸入參數核對結果
1) 硬度檢測。工字梁熱處理后表面硬度要求為250~290 HB。對斷裂實驗件斷裂處進行硬度檢測,在270~284 HB之間,均符合要求。
2) 材料的機械性能檢測。對斷裂部分進行取樣試棒機械性能檢測,結果見表2。其中抗拉強度均滿足>630 MPa的要求,屈服強度均滿足>370 MPa的要求,延伸率均滿足>14%的要求。
表2 機械性能檢測結果
3) 材料的金相檢測。分別對斷口處表面4 mm以下取樣進行金相檢測,金相組織分布如圖3所示。根據GB/T 13320—2007《鋼質模鍛件 金相組織評級圖及評定方法》評定為回火索氏體+少量鐵素體組織4級[5-6],組織分布均勻,均符合要求。
1#工字梁500X倍放大圖
2#工字梁500X倍放大圖
4) 疲勞斷口分析。對失效件的斷口進行分析,斷口平齊,裂紋擴展區(qū)為30%,瞬時裂紋區(qū)為70%,斷裂方式為疲勞斷裂,如圖4所示。仔細檢查發(fā)現,2根出現斷裂的工字梁在斷裂處均有打磨痕跡,打磨的鋸齒狀表面產生了應力集中,打磨處為開裂源,從而導致工字梁斷裂失效。其余沒有斷裂的3根工字梁均沒有打磨的痕跡。
1#工字梁
2#工字梁
5) 打磨原因分析。分析斷裂工字梁打磨的原因,發(fā)現在工字梁磁粉探傷工序中,為了使工字梁通過磁粉探傷檢測,工人對工字梁中存在折疊多、飛邊大的部分鍛件進行過打磨。
1) 整改措施。改進生產工藝,增加了對工字梁打磨后必須做噴丸處理的要求。通過噴丸去除表面殘余應力,對工字梁表面植入壓應力,提高疲勞強度。
2) 臺架試驗驗證。對采取整改措施后的新工字梁隨機抽樣2根進行臺架試驗,分別通過了90萬次和80萬次的疲勞試驗,均未發(fā)生斷裂失效等。
按QC/T 483—1999[3]要求,利用以上疲勞試驗數據估算B50及B10壽命。具體過程如下:
汽車前后橋的疲勞試驗數據一般都符合威布爾分布[7],采用《機械設計手冊》[2]中較為簡便的威布爾分布矩法估方法。
式中:n=5;x1=70萬次;x2=72萬次;x3=75萬次;x4=80萬次;x5=90萬次。
2) 計算測試樣本標準差sx,根據公式:
帶入以上數據可得:sx=4.354萬次。
3) 計算測試樣本偏態(tài)系數kk,根據公式:
帶入以上數據可得:kk=0.871。
5) 計算相應可靠度概率的疲勞壽命Np。對上述所求得的威布爾分布函數去自然對數,得到計算公式:
式中:B50和B10對應的可靠度概率R分別為0.5、0.9,帶入相應數值可得:B10對應的Np=71.976萬次;B50對應的Np=76.176萬次。
即該前橋工字梁均符合QC/T 483—1999[3]中B50不小于70萬次和B10不小于38萬次的指標要求。
對失效的工字梁進行材料的機械性能、金相組織、斷口等檢測分析,找到打磨是導致工字梁斷裂失效的原因。通過增加噴丸生產工藝,從而提高了工字梁的疲勞壽命,順利地通過試驗驗證,為后續(xù)工字梁的設計開發(fā)提供了參考[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