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安
“小路,我的朋友,我也要走了。她走了,再也沒有回來,我將追隨她的腳步,小路,告別……”這是阿根廷著名歌唱家卡洛斯·加德爾所演唱的探戈舞曲《小路》,在阿根廷和鄰國烏拉圭廣為人知,其歌詞本身也是一首古典詩歌。而這首名曲歌唱的正是阿根廷的小路——卡米尼托。
卡米尼托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博卡區(qū),是一條長約百米的街道,而它之所以會被寫進探戈舞曲廣為流傳,正是因為這里是阿根廷國寶“探戈”的發(fā)源地。
19世紀中期,阿根廷開始了工業(yè)化進程,由于博卡區(qū)是最早的港口,所以大量歐洲移民從這里涌入,他們大都聚集在卡米尼托勞作、生活,倉庫、商店、船塢和各類小工廠在這里拔地而起,移民們用木材和鐵板等材料,搭建起簡陋的住宅,并在不斷擴張中連成一片,漸漸地,這一帶形成了一個特殊的街區(qū)。1885年,博卡區(qū)正式成為船舶停泊處后,酒吧、舞廳陸續(xù)在此興建起來,于是,背井離鄉(xiāng)的移民們找到了安放失落心靈之地,他們在此唱歌、跳舞,消磨時光。
那時,移民們結(jié)束一天的勞碌后,總習慣三五成群地在酒吧喝酒,喝到興致時便隨意起舞,再加上許多活躍于酒吧的舞女加入,便漸漸形成了奔放、瘋狂的探戈。由于移民來自不同國家,所以探戈混合了多種元素,包括古巴海員帶來的哈巴涅拉舞曲、阿根廷民間舞蹈米隆加,還有意大利音樂元素,如此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阿根廷探戈。如今在卡米尼托,常常能看到翩翩起舞的男男女女。踢腿、旋轉(zhuǎn)、折腰,各種情愫交融在舞者的神情和動作中,令人如癡如醉。
如果說探戈是卡米尼托的內(nèi)核,那么彩色房屋便是其奪目的外衣。在卡米尼托,曾經(jīng)流淌著一條小溪,溪流干涸后,沿河的區(qū)域開始建造鐵路。1954年,鐵路被廢棄,四周便成了垃圾場。后來,居住在附近的阿根廷藝術(shù)家貝尼托·昆奎拉·馬丁對鐵路周圍的墻壁進行了藝術(shù)改造,用彩漆將墻壁涂上了斑斕的色彩。這一舉動在當?shù)叵破鹆艘还伤囆g(shù)風潮,生活在這里的船工和水手紛紛效仿馬丁,他們把船廠漆船剩下的油漆帶回家,涂抹在房屋上。紅色、黃色、粉色、綠色、藍色……久而久之,一條色彩繽紛的街道就形成了。
如今,步入卡米尼托,你會立即被街道兩旁五彩斑斕的房屋所吸引。當然還有藝術(shù)家們琳瑯滿目的雕塑和用色大膽的壁畫,這些作品大都以探戈舞造型或卡米尼托的歷史為靈感,同時又經(jīng)過了夸張的處理,散發(fā)著濃濃的藝術(shù)氣息,令人著迷。